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景观设计的地域性为主要研究目的,采用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场地对地域文化、地域植被、地域材料、针对地域气候特征的施工工艺等内容进行设计研究。设计成果形成了地域性的景观风貌,营造了舒适的居住区景观环境。文章通过设计实践,论证了地域性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 地域性 居住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10-0146-02
一、背景研究
(一)景观设计的地域性
随着全球化的来临,景观也逐渐出现“趋同化”的迹象。在这一背景之下,景观的地域性设计凸显出其当代的重要价值。地域性景观设计是研究景观设计在这种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过程中地域特征的延续性,首先,它关注设计对于场地总体特征的深刻把握,包括自然过程(地理、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要素(历史、文化、习俗等)以及两者緊密的内在联系。同时,地域性景观设计强调对场所精神的理解、归纳与精炼,在自然与人文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设计策略,营造物质空间环境。最后,地域性景观设计强调‘(人地共生”,以自然可持续为基础、以文化传承为内涵、以社会良性发展为目标,实现场地的景观整治,并使其成为地域整体景观的和谐片段。
(二)项目概况
范家店居住区改造项目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侧紧临环城快速路,南侧为第十九中学,西侧、北侧为规划市政道路。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48公顷,容积率1.89,绿地率35.0%。本次方案景观设计面积约2.5公顷。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位于北纬43°05’-45°1 5’;东经124°18’-127°05’,地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长春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2688小时,年平均气温4.8℃。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长春的地域文化为不同历史时期满族、汉族等多民族融合的多元文化,以萨满教、二人转等文化遗产等驰名。
二、设计理念及原则
(一)地域之上的景观
综合衡量场地自然条件、建筑立面设计风格、未来业主人群使用特点、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团队提出了“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理念。采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根本出发点。以场地的地域文化、地域气候、地域植被、地域材料及施工工艺为亮点,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风貌。这一理念强调场地的独特性及可辨识性,没有刻意追求“主流”的设计形式与“文化”风格的包装。通过与甲方的多次沟通及不懈努力、坚持,设计理念得以最终贯彻实践,如图1。
(二)设计原则
“地域性景观”的设计原则,共分为三个层,如图2。首先,以场地为本。对场地的自然与人文要素进行深入理解。主要通过设计前期的文献研读、资料收集、现场踏勘来实现。这一阶段特别强调现场踏勘的重要作用,采用现场体验、拍照、无人机航空摄影等科技手段,掌握第一手的关于场地的基础资料,为下一步设计做好充分准备。第二,强调场所精神性。在掌握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的基础之上,对这些要素进行精炼与梳理,通过景观设计实践强化场地的要素。这一阶段重点强调景观设计方案中对于人文精神的抽象表达与自然过程的精炼再现。第三,可持续性原则,包括施工阶段的材料及工艺的可持续性,以及后期运行的可持续性。尤其应注重景观设计成果的动态可持续性,为项目建成后的自然过程可持续、人文精神传递、维护管理可持续等方面做好充裕的设计预备。通过以上三个层次,使设计成果与场地地域特征和谐共生。
三、景观设计方案
景观设计方案在保证功能合理的前提之下,重点体现了景观地域性的设计理念。本项目中景观空间被建筑及道路划分、围合为多个绿地组团空间。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以南北向道路为主要景观轴线,串联起七个“花园”的景观结构。这7个花园均匀分布在园区内部,既整体统一,又各自形成鲜明的主题。设计方案强调了地域的自然过程及人文精神,主要设计特色如下:
(一)强调场地的自然过程
长春市春季多风,夏秋两季也常有凉爽的微风。根据这一地域气候特点,设计了以风为特色的花园,如图3。在绿地中设计单体造型略有变化的“风铃柱”矩阵,每根立柱设计高3米,间距2米,共30根成阵状均匀布局。在立柱顶端采用不锈钢钢丝悬挂金属材质花卉形状风铃,当微风拂过,风铃会随风摇曳发出轻吟。在表现自然风的同时,也强调了人对于风的感受与互动,在花园的中心位置设计了一处被“风铃柱”围合的空间,这一空间被命名为“且听风吟”小广场,场地中设计有三组“听风”座椅,目的是将游人吸引入场地休憩并感受风的自然过程,强调了风这一自然元素在设计中的特征。
长春市夏季多雨,设计中强调了雨水的自然过程。设计有一处雨水花园。花园分为“镜水”水景区、雨水植物花园区。“镜水”为一处长4000宽3000高450毫米的矩形水池,常态为静水。水池高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成人休憩及儿童亲水的需求。池壁采用黑色花岗岩饰面,黑色石材有利于水面形成良好的镜面反射效果,以映衬出长春夏季的晴朗蓝天与大朵低沉的云影。雨中的水面则会因雨滴击打形成瞬息万变的涟漪,吸引人们驻留赏雨。雨水植物花园则以“海绵城市”技术为依托,实现对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同时营造生态科普、植物观赏为一体的复合功能景观空间。雨水花园的绿地采用下沉式设计,将雨水集中收集。中心区域采用碎石、粗砂营建季节性水塘,雨水中的杂质经过粗砂的过滤净化,可下渗涵养绿地周边的植物。水塘四周种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干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粗犷的乡土湿生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净化池塘中的水体,营造野趣的植物景观,为一些鸟类和昆虫提供栖身处,形成富于活力与变化的生态小环境。 (二)注重人文关怀
本住宅項目主要是面向城市中青年阶层进行设计的,这些家庭中绝大多数都有未成年子女及老人。设计方案特别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在技术细节上,如无障碍系统设计、老年人健身设施等均予以体现。同时重点设计了一处儿童游乐场地。为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场地选址在园区内部的中心区域,远离小区出入口及园区机动车主路。同时,为了进一步便于家长对儿童的看管照料,减少儿童进入场地周边道路的风险,在儿童游乐场活动区域的外侧设计了一条飘带形式的景墙。景墙界定了场地的边界、减少了道路带来的噪音、灰尘及过路车辆、行人对儿童活动的干扰。景墙立面采用富有活力感的彩色马赛克饰面,通过墙体弧度的变化营造出丰富的游戏空间,如图4。儿童游乐场地面采用彩色塑胶材料,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及身体发展阶段设计有滑梯、攀爬架、秋千、沙坑等游戏设施,在地面色彩搭配上根据儿童心理学特征使用明亮愉悦的色系,结合游戏设施形成丰富的圆形、弧形图案。游戏场周边还设计有树下休闲木座椅,便于照看儿童的老年人休息。
(三)乡土植物的运用
长春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的巨大差异造就了丰富的植物类型及地域特色鲜明的植物品种。在种植设计中,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同时,强化了植物品种的地方特征及生态效益,典型树种包括白桦、榆树、辽东栎、糠椴等。种植设计总体上实现乔木、灌木、地被多层次立体搭配,形成植物组团、群落。由于冬季寒冷漫长,设计采用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种植有机结合,常绿植物的设计数量达到了总量的40%,如樟子松、油松、云杉等。长春地区还有大量的可观花赏果用途的乔木,这些植物在居住区中的种植可以增加生活情趣与居住的氛围,设计中选择了山桃、李、杏、苹果等。在地被的设计上,减少草坪面积,通过乡土宿根植物替代,以增加生态效益及减少维护管理成本。
四、地域特色施工细部设计
(一)防冻胀停车场
长春冬季寒冷,霜期长,冻土层厚深达1.5米,土壤中水的冻融导致的冻胀灾害频发。停车场因车辆频繁使用与碾压,冻胀问题尤其突出。设计团队参考地方施工经验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弹性地面材料来巧妙解决冻胀问题,如图5。地下土壤进行夯实处理,夯实系数达到97%;基层采用300厚级配砂石;面层采用300厚直径20-30细碎石;车位四周采用300x150x300深条形石材收边,约束碎石外溢。松散材料有利于雨水的下渗及挥发,同时有效地化解了冻胀导致的沉降变形,用最简单的材料解决了相对复杂的问题。结合停车位周边的乔木、灌木、地被组团式绿化,弥补了停车位没有草坪种植的缺点,同时,因为碎石材料存在孔隙,理论上日后也可自然生长出野生植物,形成自然演替的有趣景观。
(二)生态散水空间
散水是建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东北地区,散水对建筑基础起到重要的防冻胀保护作用。经过与建筑专业及甲方多次沟通,散水混凝土层降到地面下200毫米,通过增加建筑基础防水层的措施,将“明”散水改造为“暗”散水。在散水混凝土上方铺砌碎卵石层,掺入粗砂,便于雨水的渗透排散。与散水衔接的绿地中种植多种宿根植物,营造建筑基础周边的小生境,为今后乡土植物的生长及昆虫的栖息提供缓冲空间,如图6。散水空间的景观处理弱化了建筑基础对绿地的“消极侵入’,形成了富有变化的,积极的景观空间。
结语
长春范家店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设计团队从场地的最基本特征出发,强调场地的地域性,并立足于这种地域性积极解决技术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行业注重“文化潮流”与“风格手法”的大背景下,这种尝试更具有实验性。影响一个住宅区景观品质最直接、最根本的,并不在于商业的包装,而是其在的地域性。这种地域性植根于气候、植物、材料及使用的人群。积极地研究、发掘这种地域性,并主动利用其创造出设计价值,更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2]曹晶,关于长春市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的调查报告[J]才智,2009 (33):198-199
[3]常雪,长春市牡丹园园林植物造景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4 (17):33-35
[4]王淑芬,杨乐,白伟岚,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雨水花园建造探析[J]中国园林,2009,25 (06):54-57
[5]赵纯,长春市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及园林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5,35 (19):136-137
[6]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08-348
[7]杨震宇,李笑寒,关税同盟煤矿的景观设计——遗落风景的重拾[J]设计 2018 (09):94-95
[8]杨震宇,李笑寒,煤矿废弃地的再生——文顿达尔公园景观设计[J]设计2018 (01):156-157
关键词:风景园林 地域性 居住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10-0146-02
一、背景研究
(一)景观设计的地域性
随着全球化的来临,景观也逐渐出现“趋同化”的迹象。在这一背景之下,景观的地域性设计凸显出其当代的重要价值。地域性景观设计是研究景观设计在这种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过程中地域特征的延续性,首先,它关注设计对于场地总体特征的深刻把握,包括自然过程(地理、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要素(历史、文化、习俗等)以及两者緊密的内在联系。同时,地域性景观设计强调对场所精神的理解、归纳与精炼,在自然与人文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设计策略,营造物质空间环境。最后,地域性景观设计强调‘(人地共生”,以自然可持续为基础、以文化传承为内涵、以社会良性发展为目标,实现场地的景观整治,并使其成为地域整体景观的和谐片段。
(二)项目概况
范家店居住区改造项目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侧紧临环城快速路,南侧为第十九中学,西侧、北侧为规划市政道路。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48公顷,容积率1.89,绿地率35.0%。本次方案景观设计面积约2.5公顷。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位于北纬43°05’-45°1 5’;东经124°18’-127°05’,地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长春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2688小时,年平均气温4.8℃。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长春的地域文化为不同历史时期满族、汉族等多民族融合的多元文化,以萨满教、二人转等文化遗产等驰名。
二、设计理念及原则
(一)地域之上的景观
综合衡量场地自然条件、建筑立面设计风格、未来业主人群使用特点、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团队提出了“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理念。采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根本出发点。以场地的地域文化、地域气候、地域植被、地域材料及施工工艺为亮点,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风貌。这一理念强调场地的独特性及可辨识性,没有刻意追求“主流”的设计形式与“文化”风格的包装。通过与甲方的多次沟通及不懈努力、坚持,设计理念得以最终贯彻实践,如图1。
(二)设计原则
“地域性景观”的设计原则,共分为三个层,如图2。首先,以场地为本。对场地的自然与人文要素进行深入理解。主要通过设计前期的文献研读、资料收集、现场踏勘来实现。这一阶段特别强调现场踏勘的重要作用,采用现场体验、拍照、无人机航空摄影等科技手段,掌握第一手的关于场地的基础资料,为下一步设计做好充分准备。第二,强调场所精神性。在掌握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的基础之上,对这些要素进行精炼与梳理,通过景观设计实践强化场地的要素。这一阶段重点强调景观设计方案中对于人文精神的抽象表达与自然过程的精炼再现。第三,可持续性原则,包括施工阶段的材料及工艺的可持续性,以及后期运行的可持续性。尤其应注重景观设计成果的动态可持续性,为项目建成后的自然过程可持续、人文精神传递、维护管理可持续等方面做好充裕的设计预备。通过以上三个层次,使设计成果与场地地域特征和谐共生。
三、景观设计方案
景观设计方案在保证功能合理的前提之下,重点体现了景观地域性的设计理念。本项目中景观空间被建筑及道路划分、围合为多个绿地组团空间。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以南北向道路为主要景观轴线,串联起七个“花园”的景观结构。这7个花园均匀分布在园区内部,既整体统一,又各自形成鲜明的主题。设计方案强调了地域的自然过程及人文精神,主要设计特色如下:
(一)强调场地的自然过程
长春市春季多风,夏秋两季也常有凉爽的微风。根据这一地域气候特点,设计了以风为特色的花园,如图3。在绿地中设计单体造型略有变化的“风铃柱”矩阵,每根立柱设计高3米,间距2米,共30根成阵状均匀布局。在立柱顶端采用不锈钢钢丝悬挂金属材质花卉形状风铃,当微风拂过,风铃会随风摇曳发出轻吟。在表现自然风的同时,也强调了人对于风的感受与互动,在花园的中心位置设计了一处被“风铃柱”围合的空间,这一空间被命名为“且听风吟”小广场,场地中设计有三组“听风”座椅,目的是将游人吸引入场地休憩并感受风的自然过程,强调了风这一自然元素在设计中的特征。
长春市夏季多雨,设计中强调了雨水的自然过程。设计有一处雨水花园。花园分为“镜水”水景区、雨水植物花园区。“镜水”为一处长4000宽3000高450毫米的矩形水池,常态为静水。水池高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成人休憩及儿童亲水的需求。池壁采用黑色花岗岩饰面,黑色石材有利于水面形成良好的镜面反射效果,以映衬出长春夏季的晴朗蓝天与大朵低沉的云影。雨中的水面则会因雨滴击打形成瞬息万变的涟漪,吸引人们驻留赏雨。雨水植物花园则以“海绵城市”技术为依托,实现对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同时营造生态科普、植物观赏为一体的复合功能景观空间。雨水花园的绿地采用下沉式设计,将雨水集中收集。中心区域采用碎石、粗砂营建季节性水塘,雨水中的杂质经过粗砂的过滤净化,可下渗涵养绿地周边的植物。水塘四周种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干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粗犷的乡土湿生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净化池塘中的水体,营造野趣的植物景观,为一些鸟类和昆虫提供栖身处,形成富于活力与变化的生态小环境。 (二)注重人文关怀
本住宅項目主要是面向城市中青年阶层进行设计的,这些家庭中绝大多数都有未成年子女及老人。设计方案特别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在技术细节上,如无障碍系统设计、老年人健身设施等均予以体现。同时重点设计了一处儿童游乐场地。为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场地选址在园区内部的中心区域,远离小区出入口及园区机动车主路。同时,为了进一步便于家长对儿童的看管照料,减少儿童进入场地周边道路的风险,在儿童游乐场活动区域的外侧设计了一条飘带形式的景墙。景墙界定了场地的边界、减少了道路带来的噪音、灰尘及过路车辆、行人对儿童活动的干扰。景墙立面采用富有活力感的彩色马赛克饰面,通过墙体弧度的变化营造出丰富的游戏空间,如图4。儿童游乐场地面采用彩色塑胶材料,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及身体发展阶段设计有滑梯、攀爬架、秋千、沙坑等游戏设施,在地面色彩搭配上根据儿童心理学特征使用明亮愉悦的色系,结合游戏设施形成丰富的圆形、弧形图案。游戏场周边还设计有树下休闲木座椅,便于照看儿童的老年人休息。
(三)乡土植物的运用
长春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的巨大差异造就了丰富的植物类型及地域特色鲜明的植物品种。在种植设计中,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同时,强化了植物品种的地方特征及生态效益,典型树种包括白桦、榆树、辽东栎、糠椴等。种植设计总体上实现乔木、灌木、地被多层次立体搭配,形成植物组团、群落。由于冬季寒冷漫长,设计采用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种植有机结合,常绿植物的设计数量达到了总量的40%,如樟子松、油松、云杉等。长春地区还有大量的可观花赏果用途的乔木,这些植物在居住区中的种植可以增加生活情趣与居住的氛围,设计中选择了山桃、李、杏、苹果等。在地被的设计上,减少草坪面积,通过乡土宿根植物替代,以增加生态效益及减少维护管理成本。
四、地域特色施工细部设计
(一)防冻胀停车场
长春冬季寒冷,霜期长,冻土层厚深达1.5米,土壤中水的冻融导致的冻胀灾害频发。停车场因车辆频繁使用与碾压,冻胀问题尤其突出。设计团队参考地方施工经验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弹性地面材料来巧妙解决冻胀问题,如图5。地下土壤进行夯实处理,夯实系数达到97%;基层采用300厚级配砂石;面层采用300厚直径20-30细碎石;车位四周采用300x150x300深条形石材收边,约束碎石外溢。松散材料有利于雨水的下渗及挥发,同时有效地化解了冻胀导致的沉降变形,用最简单的材料解决了相对复杂的问题。结合停车位周边的乔木、灌木、地被组团式绿化,弥补了停车位没有草坪种植的缺点,同时,因为碎石材料存在孔隙,理论上日后也可自然生长出野生植物,形成自然演替的有趣景观。
(二)生态散水空间
散水是建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东北地区,散水对建筑基础起到重要的防冻胀保护作用。经过与建筑专业及甲方多次沟通,散水混凝土层降到地面下200毫米,通过增加建筑基础防水层的措施,将“明”散水改造为“暗”散水。在散水混凝土上方铺砌碎卵石层,掺入粗砂,便于雨水的渗透排散。与散水衔接的绿地中种植多种宿根植物,营造建筑基础周边的小生境,为今后乡土植物的生长及昆虫的栖息提供缓冲空间,如图6。散水空间的景观处理弱化了建筑基础对绿地的“消极侵入’,形成了富有变化的,积极的景观空间。
结语
长春范家店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设计团队从场地的最基本特征出发,强调场地的地域性,并立足于这种地域性积极解决技术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行业注重“文化潮流”与“风格手法”的大背景下,这种尝试更具有实验性。影响一个住宅区景观品质最直接、最根本的,并不在于商业的包装,而是其在的地域性。这种地域性植根于气候、植物、材料及使用的人群。积极地研究、发掘这种地域性,并主动利用其创造出设计价值,更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2]曹晶,关于长春市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的调查报告[J]才智,2009 (33):198-199
[3]常雪,长春市牡丹园园林植物造景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4 (17):33-35
[4]王淑芬,杨乐,白伟岚,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雨水花园建造探析[J]中国园林,2009,25 (06):54-57
[5]赵纯,长春市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及园林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5,35 (19):136-137
[6]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08-348
[7]杨震宇,李笑寒,关税同盟煤矿的景观设计——遗落风景的重拾[J]设计 2018 (09):94-95
[8]杨震宇,李笑寒,煤矿废弃地的再生——文顿达尔公园景观设计[J]设计2018 (0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