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导则导教朗读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2002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在个性朗读出现偏差时
  
  语文新课程由过去的照搬定论、强制灌输的“一元解读”,走向了倡导在师、生、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这无疑是给个性化朗读提供了最有利的滋生土壤,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不良倾向:由于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捧,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珍视,不少教师片面强调了“保护个性”的重要性,忽视了文本自身的价值取向,忽视了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和熏陶感染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当学生朗读中出现了思想感情基调把握不准或对文本的意义产生别解、曲解时,教师不置可否,有的甚至把这当作创造性的体验成果,这显然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和误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绝不是放任自流。当学生的认识发生偏差时,语文教师要大声说“不”,要引导他去准确把握文本的真正内涵。
  
  二、导在生有感而无力表现时
  
  朗读是用声音再现文本的思想,文本的情感。只有用恰当的声音去表达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才有生命力,因此才有了抑扬顿挫之说,才有了轻重缓急之分,才有了断延连屏的不同。朗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掌握和运用这些声音的技巧,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逐步提高。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时那感同身受、心领神会的目光,那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神情,那弓在弦上、一触即发的态势,可当你一个指令“请美美地读一读”,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能力选用最恰当的声音来表达此时心中的所感,这便是教师进行点讲的最佳契机。一个小小的暗示,一次感性的比较,一场短暂的讨论,都会让学生豁然开朗,如获至宝。请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出示分行排列的课文片断)
  老天鹅
  腾空而起
  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
  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重重地扑在冰面上
  师:请你们看着画面各自朗读。(生字读后指名一生读)
  师:冰面没有破,怎么办?(一生读)
  师:冰面还是没有破,再用力!(一生读)
  师:冰面已经被震得颤动起来了,继续!(一生读)
  师:一齐来感受这动人的情景!(教师在文字后面加上“一次/两次/三次……”)
  这是一位教师执教的《天鹅》一课的片断,这中间,教师成功地利用旁敲侧击、刺激鼓励的策略,让学生学会了用朗读来传达心声,用朗读来重塑形象,用朗读来表达感受。
  
  三、导在学生感受不够深刻时
  
  叶圣陶先生有一段关于朗读的描述:“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换言之,你对文本探得越深,悟得越多,感得越真,你的朗读就会越具感染力,越能打动人心,因为你声音的表达已与内心的感受完全和谐地融为一体。语文课堂上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朗读时摇头晃脑,很有架势,语气有褒有贬,语调也忽扬忽抑,但细细辨品,却又觉得缺少了一股顺畅的、浓郁的情流。显而易见,学生是在理智地运用声音技巧,而对字里行间蕴积着的情感内涵并没有把握透彻,感悟深刻,因此,他的声音技巧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朗读只能是搔首弄姿的作秀,苍白、空洞而无趣。此时,教师就要做一位优秀的导游,引领着学生进入课文中每一处风光秀丽的地方,理解其中丰富隽永的内涵。更要牵引着学生探寻到文字所未到之处,在想象中把握那无尽的言外之意。这样的揣摩品味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之美,意境之妙,也就真正地达到情为之系、心为之动的境界,在此基础上的朗读,才是学生与文本进行精神碰撞、心灵交流的涵咏吟诵。
  
  四、导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
  
  众所周知,课文是用来读的,需要设身处地地读,需要入情入境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但是,文本中塑造的形象、描绘的情境并非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对于它们,学生是有距离感的,如果不消除这种距离,学生就会和文本之间产生感情隔膜。课堂上,常见这样的情况:讲台上,教师情绪昂扬、声情并茂,讲台下,学生波澜不惊、冷眼旁观。并不是孩子情感淡漠,麻木不仁,而是他们情感的种子并没有被催发。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动用一切手段,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与作者同悲共喜,同频共振。这样,学生才能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如痴如醉,读得身临其境。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
其他文献
传统的翻译研究注重意义的如何传达,而使意义传达过程中翻译载体的存在与作用“透明化”。刘禾通过对个人主义话语在中国“游走”及其内容变化的考察,证明翻译绝非透明、中立的
<正>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和造就一代适应我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方
<正>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总体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语文素质是人类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各种建设人才的培养都要从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开始,人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净利润形成前的扣除项目,对企业的净利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缴纳所得税的基数是应纳税所得额,那么,合理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合理降低应税收
1.体育教师应成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传播者和倡导者    “健康第一”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师首先要充分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例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掌握这其中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并授
清仁宗《温室》诗贴落,绢本,深姜黄色,竹青绫奈压边,蓝绫备绷裱.距今已近2个世纪,藏品保存尚好,是避暑山庄的殿堂陈设品。《温室》诗贴落以大字行楷书写,运笔沉实;气贯而通达;骨立肌丰,
传说,在古代塞浦路斯岛上,年轻俊美的皮格马利翁王子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了一座少女的雕像后,踌躇满志,竟情不自禁地对这"少女"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他就全身心地关
叶圣陶说过:“课本必须阅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其包含两点含义,其一,凡是入编课本的教材,学生应当做到学一篇懂一篇。这是阅读教学必须实现的一个目的。然而它只是近期目的,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唯一目的。其二,理解课文是手段,作为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凭这些例子训练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还要结合阅读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从字到词,从词到段,从段
一、教学目的     对待学生要有耐心,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使之奋发向上。如果这种情绪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联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多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知识。老师对其点滴进步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愉快感,尝到劳动
笔者认为,在大学文科开设高等数学课,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文科学生通过学习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方法和思想,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