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的难题,这个难题的答案也许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也许是重中之重。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做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呢?
一、引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
首先让学生明确:“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叶圣陶语)叶老曾强调:“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课内练习,因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每次作文,我从不硬性规定题目,而是由学生自己写出几个自己最想写的作文题目,并简要说说最想写这些题目的理由,教师再把这些题目归纳整理成作文题库,然后当作文时,就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来写。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不再为写作而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了,而且每次作文的字数有了明显的增加,作文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学生写的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说的是他们最想说的话。
二、引导学生写真话
叶圣陶曾经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叶老二十多年前的题词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创新意。例如,现在的中学生都已十六七岁了,有对异性的好奇及那种朦胧的好感,是非常正常的。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来说,假如到了这个年龄没有这种感情体验,反而是不健康的。所以我对学生说,真实地再现生活,而不回避现实,真诚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本色,而不掩饰自己的心迹。你们尽管大胆真实地在随笔或日记中抒写这种微妙的情感,老师是绝对替你们保密的。只要你们能正确地处理好学习与这种情感之间的关系即可。正因为我能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所以学生的作文很少有拘束,也很少被框框束缚,能畅所欲言,挥洒自如。为此,我还荣幸地成了学生倾吐心声的对象。
实践证明,写真话是学生作文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写真话是作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创作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根源,就能使诗伯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可见,引导学生写真话,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是激起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
三、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生活
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现在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长辈的无限关爱之下,对他们来说,享受关爱是理所当然的,而付出关爱是不可思议的。常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年老体衰的爷爷吃力地蹬着三轮车,而车上坐的是营养过剩至少有100多斤重的孙子或孙女。而每当节假日,学生们回家偶尔想帮长辈做点事时,听到的总是“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你不用操心。”久而久之,现在的学生便变得冷漠了,变得情意水平低下。他们对周围世界关注的视觉浅近,思想触角迟钝,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下笔时,也就被“无米之炊”困扰。他们对新事物不热情,对弱小、不幸者缺乏同情心,社会责任感淡薄,这也正是学生作文缺乏真情的最根本原因。为此,我常引导学生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和思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像企业改制,下岗分流,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党风,行风,民风,贫困,失业,失学,民主,民心乃至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幻等等。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米”自然就有了,有了“米”,便自然不愁做不出“饭”来了,所以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生活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文章真正做到有血有肉,血肉丰满。
四、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人脑的容量毕竟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地容纳多种信息。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稍不留意,便会过去,若不把它记下来,时间一久便忘了。因此,我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将当天发现的、自己觉得特别的事情记下来,不管是好事还是丑事,不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新闻趣事,只要觉得印象深刻的就把它记录下来。同时,引导学生写心理日记,这是最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的。周围的社会生活是“生活”,可称之为“外生活”,我们的内心活动也是“生活”,可称之为“内生活”,它是外在生活在内心的反映。心理日记,可以说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它可以避免套话、假话,从而促使学生在作文中用真情写眼前的事和心理的话。
只有通过记日记,建立了材料库,学生在任何时候写作便会信手拈来,娓娓道来,且能贴近生活,抒发真情,打动读者。
五、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
当代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的语言仓库。”我认为要想把作文写好,写生动,这第一个仓库固然重要,而另两个仓库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语言上的积累尤为重要。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让人久读不厌,除了情节的设置扣人心弦,或蕴含的哲理意味深长外,很多时候是因为其语言的生动、幽默,有生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阅读量,并每人准备一本摘记本,随时摘记精彩的字、词、句,或记下阅读时的疑惑、感想等,定期在班内交流。平时,不管学生走到哪儿,我都要求学生随身带一个“袖珍本子”或一张小摘录卡,凡听到或看到一些鲜活的词句赶紧记下,时间一久,学生便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不用我提醒,他们很自觉地记录了许多。因此,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能读到这样的妙语佳句:“班主任的海拔不高,头顶到地面的距离为1.64392715m(这是初三的一位女生描写她的班主任)。有时,又会有这样含蓄风趣的语言:“为什么牛儿满天飞,因为我班的男生在地上吹。”
另外,作文教学也是一个过程,特别是初中三年,一年级是积累与欣赏阶段,可以每天让学生背诵一条名言,每周读一篇优秀习作,可坚持写日记、周记;初二主要是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作文阅读欣赏,老师可指明话题,如关于人生,友谊,幸福,朋友,理解等,写作中主要是一个话题多次训练;初三主要是写作的提高阶段,文章标题要新,构思要巧,语言要幽默。
总之,要想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兴趣,只要教给了学生好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726000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东郊初级中学)
一、引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
首先让学生明确:“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叶圣陶语)叶老曾强调:“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课内练习,因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每次作文,我从不硬性规定题目,而是由学生自己写出几个自己最想写的作文题目,并简要说说最想写这些题目的理由,教师再把这些题目归纳整理成作文题库,然后当作文时,就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来写。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不再为写作而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了,而且每次作文的字数有了明显的增加,作文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学生写的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说的是他们最想说的话。
二、引导学生写真话
叶圣陶曾经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叶老二十多年前的题词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创新意。例如,现在的中学生都已十六七岁了,有对异性的好奇及那种朦胧的好感,是非常正常的。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来说,假如到了这个年龄没有这种感情体验,反而是不健康的。所以我对学生说,真实地再现生活,而不回避现实,真诚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本色,而不掩饰自己的心迹。你们尽管大胆真实地在随笔或日记中抒写这种微妙的情感,老师是绝对替你们保密的。只要你们能正确地处理好学习与这种情感之间的关系即可。正因为我能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所以学生的作文很少有拘束,也很少被框框束缚,能畅所欲言,挥洒自如。为此,我还荣幸地成了学生倾吐心声的对象。
实践证明,写真话是学生作文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写真话是作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创作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根源,就能使诗伯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可见,引导学生写真话,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是激起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
三、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生活
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现在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长辈的无限关爱之下,对他们来说,享受关爱是理所当然的,而付出关爱是不可思议的。常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年老体衰的爷爷吃力地蹬着三轮车,而车上坐的是营养过剩至少有100多斤重的孙子或孙女。而每当节假日,学生们回家偶尔想帮长辈做点事时,听到的总是“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你不用操心。”久而久之,现在的学生便变得冷漠了,变得情意水平低下。他们对周围世界关注的视觉浅近,思想触角迟钝,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下笔时,也就被“无米之炊”困扰。他们对新事物不热情,对弱小、不幸者缺乏同情心,社会责任感淡薄,这也正是学生作文缺乏真情的最根本原因。为此,我常引导学生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和思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像企业改制,下岗分流,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党风,行风,民风,贫困,失业,失学,民主,民心乃至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幻等等。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米”自然就有了,有了“米”,便自然不愁做不出“饭”来了,所以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生活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文章真正做到有血有肉,血肉丰满。
四、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人脑的容量毕竟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地容纳多种信息。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稍不留意,便会过去,若不把它记下来,时间一久便忘了。因此,我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将当天发现的、自己觉得特别的事情记下来,不管是好事还是丑事,不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新闻趣事,只要觉得印象深刻的就把它记录下来。同时,引导学生写心理日记,这是最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的。周围的社会生活是“生活”,可称之为“外生活”,我们的内心活动也是“生活”,可称之为“内生活”,它是外在生活在内心的反映。心理日记,可以说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它可以避免套话、假话,从而促使学生在作文中用真情写眼前的事和心理的话。
只有通过记日记,建立了材料库,学生在任何时候写作便会信手拈来,娓娓道来,且能贴近生活,抒发真情,打动读者。
五、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
当代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的语言仓库。”我认为要想把作文写好,写生动,这第一个仓库固然重要,而另两个仓库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语言上的积累尤为重要。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让人久读不厌,除了情节的设置扣人心弦,或蕴含的哲理意味深长外,很多时候是因为其语言的生动、幽默,有生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阅读量,并每人准备一本摘记本,随时摘记精彩的字、词、句,或记下阅读时的疑惑、感想等,定期在班内交流。平时,不管学生走到哪儿,我都要求学生随身带一个“袖珍本子”或一张小摘录卡,凡听到或看到一些鲜活的词句赶紧记下,时间一久,学生便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不用我提醒,他们很自觉地记录了许多。因此,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能读到这样的妙语佳句:“班主任的海拔不高,头顶到地面的距离为1.64392715m(这是初三的一位女生描写她的班主任)。有时,又会有这样含蓄风趣的语言:“为什么牛儿满天飞,因为我班的男生在地上吹。”
另外,作文教学也是一个过程,特别是初中三年,一年级是积累与欣赏阶段,可以每天让学生背诵一条名言,每周读一篇优秀习作,可坚持写日记、周记;初二主要是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作文阅读欣赏,老师可指明话题,如关于人生,友谊,幸福,朋友,理解等,写作中主要是一个话题多次训练;初三主要是写作的提高阶段,文章标题要新,构思要巧,语言要幽默。
总之,要想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兴趣,只要教给了学生好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726000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东郊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