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风险重重的航天领域
2002年6月,硅谷奇才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即SpaceX,准备自行开发运载火箭。朋友们都觉得他疯了,因为火箭发射是一个风险很高、花费极大的行业。从1957年到1966年,美国运载火箭发射的起步阶段,共有429次发射,其中的四分之一都失败了。火箭项目的成本之高更是令人乍舌,美国、俄国和中国的太空项目都有庞大的研发队伍和不受限制的预算。前苏联为了实验一种型号的发动机,能制造出上千台进行实验;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雇佣了30多万人,花费折算成2017年的物价相当于2000多亿美元。
早就有一些私人企业利用美国政府项目开发的火箭提供发射服务,在那些试图进入低轨道发射服务、后又失败的航天公司中流行一个笑话:“如何能最快地在商业发射市场中成为百万富翁?答案:作为亿万富翁进入商业发射市场。”
但马斯克投身太空领域,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从童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坚定理想,《银河系漫游指南》是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在朋友怀疑的眼光中,马斯克开始招兵买马,招聘了大量火箭工程师,包括美国宇航局、波音公司多位原优秀员工都被他招致麾下。其中,汤姆·穆勒原本是给美国宇航局一家供应商担任火箭引擎开发工作的工程师,当时,他参与的一个“低成本火箭引擎”国家级项目被当时新上台的美国总统小布什给“砍”了。结果这位动手能力极强、甚至能在自己家里就造出小型简易火箭引擎的工程师,就这样被马斯克招揽了过去,成为了SpaceX公司的灵魂人物。
硅谷出身的马斯克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公司内部没有通常意义上的部门划分,甚至没有组织机构图。在 SpaceX纯白色的办公室里,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工程师、电焊工、机械师都坐在一起,平等地参与技术研讨、设计和开发等工作,而不是像其他太空公司那样从上到下等级分明。马斯克宣布SpaceX的第一枚火箭名为“猎鹰1号”,向《星球大战》中的“千年隼”号致敬。
猎鹰1号的三次失败
经过几年的研发之后,SpaceX团队开始准备发射猎鹰1号,他们在关岛和夏威夷之间找到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夸贾林,作为公司首次发射火箭的地点。30人的团队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这座只有0.03平方千米、长满棕榈树的小岛上建造发射台。由于岛上没有道路,工程师们用古埃及人的方法搬运火箭及其支撑结构,高温高湿的丛林作业非常消耗体力,工人们宁愿睡在这里,也不愿经由汹涌的海面回到主岛。
登岛后6个月,SpaceX团队一切准备就绪。猎鹰1号的最初发射尝试是在2005年11月26日,但却因一个错误——过多的液氧泄漏,发射只好延迟。此后接连两次的发射尝试都因故障被迫推迟。直到2006年3月24日,猎鹰1号才正式开始发射,遗憾的是,发射26秒后,火箭突然开始旋转,最后失控坠落地面。马斯克没有气馁,要求工程师们继续加班加点准备第二次发射。一年后,2007年3月21日,SpaceX再次进行火箭发射,猎鹰1号从棕榈树环绕的发射台上一跃而起,冲向太空,一级解体后一切顺利,但后来火箭又开始摆动,又变成胡乱抖动,设备失控,解体,最后爆炸。
这次失败对SpaceX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公司内部的人都知道,SpaceX的资金只够再进行1-2次发射了。尽管财务状况让马斯克很焦躁,但他一边让员工不要担心资金的问题,一边变卖自己的跑车和私人财产来换取更多资金,马斯克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房子,搬进了朋友的房子里。
第三次发射是在2008年8月2日,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猎鹰1号更换了新版的、调整过冷却系统的“梅林1号”发动机。一切看上去都非常顺利,然而,仅仅30秒后,当一级箭体和二级箭体进行分离时,火箭突然发生故障,发射再次失败。
这次发射失败就像宣告 SpaceX的世界末日。要知道,很多员工一直以来每周工作70到80多个小时,挥洒血汗克服技术、机构、政治、财务等等方面的各种困难,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逆流而上。每个人都付出了那么多,身心俱疲。而马斯克为SpaceX投入了1亿美元,他也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经费了。
猎鹰1号第三次发射失败的那个晚上,整个SpaceX办公室里弥漫着凝重而绝望的气息。但马斯克没有放弃,他对员工们说“我们知道这会很艰难,否则也不会叫‘火箭科学’了(注:rocket science也用来通指艰深复杂的东西)。” 然后,他列举了六七个连第一节试射都没能成功的国家,而SpaceX那天已经做到了第一节试射。他鼓励员工们准备进行第四次发射。
九死一生就是它的宿命
2008年9月28日,猎鹰1号第四次发射,这次它没有被赋予任何发射任务,因为谁都不希望再有东西爆炸或掉入海中了。这场发射表演并没有降低员工的热情,他们开通了网络直播,为公众全程解说发射全程。
点火启动,火箭节节攀升,一级箭体脱离后,二级箭体经过90 秒启动开始飞行,在员工狂喜的叫喊声中,世界上第一枚私人建造的火箭成功了!这是一次划时代的成功,这是推动整个人类未来的成功,在此之前只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六个国家能够做到。
然而,庆功派对之后,SpaceX面临的是一场严重的财务危机,面临着关门大吉的可能。眼看着马斯克快到连员工工资都拿不出来的地步,美国宇航局伸出了援手。2008年底,SpaceX赢得了美国宇航局向国际空间站提供12次补给服务的大订单,合约金额高达16亿美元,依靠这笔交易,SpaceX成功渡过了财务危机。
经历了猎鹰1号的起死回生后,SpaceX声名大振。但马斯克并不满足,他要开始新的征程——制造新的可回收的运载火箭,大大降低火箭的发射成本。
一直以来,当运载火箭与航天器分离后便会自行损毁,它们或者坠入大海或者在坠落大气层时被燃烧殆尽而无法被重复使用,这使得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异常高昂。SpaceX开始了可回收火箭的研制计划——这就是“猎鹰9号”。基于前几次的失败,SpaceX对猎鹰9号1/3的性能指标进行了升级。不过,猎鹰9号虽然发射比较顺利,但回收同样是折戟3次:2015年1月,猎鹰9号搭载的“龙”号太空飞船安全入轨后,在回收时由于着陆冲击力太大,火箭在漂浮平台的甲板上发生爆炸;2015年2月,猎鹰9号再次进行尝试回收,但因驳船未到位而失败;2015年4月,猎鹰9号成功着陆后发生侧翻,造成永久性损毁,再次功亏一篑。
直到2016 年4月9日,SpaceX 终于在海上成功回收猎鹰9号的一级火箭;2016年7月18日,猎鹰9号完成新一次的发射并成功回收。回收后的一级火箭并不需要太多的整修,预计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可以降低大约30%的发射成本。
猎鹰9号之后,“猎鹰重型”闪亮登场,再次惊艳了世人。但马斯克和SpaceX絕不会就此止步,他们正在研究更大推力、成本更低的大型火箭,以能真正实现把人类送到火星甚至是在地球外层空间的跨洲际旅行的梦想。
2002年6月,硅谷奇才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即SpaceX,准备自行开发运载火箭。朋友们都觉得他疯了,因为火箭发射是一个风险很高、花费极大的行业。从1957年到1966年,美国运载火箭发射的起步阶段,共有429次发射,其中的四分之一都失败了。火箭项目的成本之高更是令人乍舌,美国、俄国和中国的太空项目都有庞大的研发队伍和不受限制的预算。前苏联为了实验一种型号的发动机,能制造出上千台进行实验;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雇佣了30多万人,花费折算成2017年的物价相当于2000多亿美元。
早就有一些私人企业利用美国政府项目开发的火箭提供发射服务,在那些试图进入低轨道发射服务、后又失败的航天公司中流行一个笑话:“如何能最快地在商业发射市场中成为百万富翁?答案:作为亿万富翁进入商业发射市场。”
但马斯克投身太空领域,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从童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坚定理想,《银河系漫游指南》是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在朋友怀疑的眼光中,马斯克开始招兵买马,招聘了大量火箭工程师,包括美国宇航局、波音公司多位原优秀员工都被他招致麾下。其中,汤姆·穆勒原本是给美国宇航局一家供应商担任火箭引擎开发工作的工程师,当时,他参与的一个“低成本火箭引擎”国家级项目被当时新上台的美国总统小布什给“砍”了。结果这位动手能力极强、甚至能在自己家里就造出小型简易火箭引擎的工程师,就这样被马斯克招揽了过去,成为了SpaceX公司的灵魂人物。
硅谷出身的马斯克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公司内部没有通常意义上的部门划分,甚至没有组织机构图。在 SpaceX纯白色的办公室里,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工程师、电焊工、机械师都坐在一起,平等地参与技术研讨、设计和开发等工作,而不是像其他太空公司那样从上到下等级分明。马斯克宣布SpaceX的第一枚火箭名为“猎鹰1号”,向《星球大战》中的“千年隼”号致敬。
猎鹰1号的三次失败
经过几年的研发之后,SpaceX团队开始准备发射猎鹰1号,他们在关岛和夏威夷之间找到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夸贾林,作为公司首次发射火箭的地点。30人的团队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这座只有0.03平方千米、长满棕榈树的小岛上建造发射台。由于岛上没有道路,工程师们用古埃及人的方法搬运火箭及其支撑结构,高温高湿的丛林作业非常消耗体力,工人们宁愿睡在这里,也不愿经由汹涌的海面回到主岛。
登岛后6个月,SpaceX团队一切准备就绪。猎鹰1号的最初发射尝试是在2005年11月26日,但却因一个错误——过多的液氧泄漏,发射只好延迟。此后接连两次的发射尝试都因故障被迫推迟。直到2006年3月24日,猎鹰1号才正式开始发射,遗憾的是,发射26秒后,火箭突然开始旋转,最后失控坠落地面。马斯克没有气馁,要求工程师们继续加班加点准备第二次发射。一年后,2007年3月21日,SpaceX再次进行火箭发射,猎鹰1号从棕榈树环绕的发射台上一跃而起,冲向太空,一级解体后一切顺利,但后来火箭又开始摆动,又变成胡乱抖动,设备失控,解体,最后爆炸。
这次失败对SpaceX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公司内部的人都知道,SpaceX的资金只够再进行1-2次发射了。尽管财务状况让马斯克很焦躁,但他一边让员工不要担心资金的问题,一边变卖自己的跑车和私人财产来换取更多资金,马斯克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房子,搬进了朋友的房子里。
第三次发射是在2008年8月2日,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猎鹰1号更换了新版的、调整过冷却系统的“梅林1号”发动机。一切看上去都非常顺利,然而,仅仅30秒后,当一级箭体和二级箭体进行分离时,火箭突然发生故障,发射再次失败。
这次发射失败就像宣告 SpaceX的世界末日。要知道,很多员工一直以来每周工作70到80多个小时,挥洒血汗克服技术、机构、政治、财务等等方面的各种困难,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逆流而上。每个人都付出了那么多,身心俱疲。而马斯克为SpaceX投入了1亿美元,他也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经费了。
猎鹰1号第三次发射失败的那个晚上,整个SpaceX办公室里弥漫着凝重而绝望的气息。但马斯克没有放弃,他对员工们说“我们知道这会很艰难,否则也不会叫‘火箭科学’了(注:rocket science也用来通指艰深复杂的东西)。” 然后,他列举了六七个连第一节试射都没能成功的国家,而SpaceX那天已经做到了第一节试射。他鼓励员工们准备进行第四次发射。
九死一生就是它的宿命
2008年9月28日,猎鹰1号第四次发射,这次它没有被赋予任何发射任务,因为谁都不希望再有东西爆炸或掉入海中了。这场发射表演并没有降低员工的热情,他们开通了网络直播,为公众全程解说发射全程。
点火启动,火箭节节攀升,一级箭体脱离后,二级箭体经过90 秒启动开始飞行,在员工狂喜的叫喊声中,世界上第一枚私人建造的火箭成功了!这是一次划时代的成功,这是推动整个人类未来的成功,在此之前只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六个国家能够做到。
然而,庆功派对之后,SpaceX面临的是一场严重的财务危机,面临着关门大吉的可能。眼看着马斯克快到连员工工资都拿不出来的地步,美国宇航局伸出了援手。2008年底,SpaceX赢得了美国宇航局向国际空间站提供12次补给服务的大订单,合约金额高达16亿美元,依靠这笔交易,SpaceX成功渡过了财务危机。
经历了猎鹰1号的起死回生后,SpaceX声名大振。但马斯克并不满足,他要开始新的征程——制造新的可回收的运载火箭,大大降低火箭的发射成本。
一直以来,当运载火箭与航天器分离后便会自行损毁,它们或者坠入大海或者在坠落大气层时被燃烧殆尽而无法被重复使用,这使得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异常高昂。SpaceX开始了可回收火箭的研制计划——这就是“猎鹰9号”。基于前几次的失败,SpaceX对猎鹰9号1/3的性能指标进行了升级。不过,猎鹰9号虽然发射比较顺利,但回收同样是折戟3次:2015年1月,猎鹰9号搭载的“龙”号太空飞船安全入轨后,在回收时由于着陆冲击力太大,火箭在漂浮平台的甲板上发生爆炸;2015年2月,猎鹰9号再次进行尝试回收,但因驳船未到位而失败;2015年4月,猎鹰9号成功着陆后发生侧翻,造成永久性损毁,再次功亏一篑。
直到2016 年4月9日,SpaceX 终于在海上成功回收猎鹰9号的一级火箭;2016年7月18日,猎鹰9号完成新一次的发射并成功回收。回收后的一级火箭并不需要太多的整修,预计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可以降低大约30%的发射成本。
猎鹰9号之后,“猎鹰重型”闪亮登场,再次惊艳了世人。但马斯克和SpaceX絕不会就此止步,他们正在研究更大推力、成本更低的大型火箭,以能真正实现把人类送到火星甚至是在地球外层空间的跨洲际旅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