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1960年到90年代初,我的家庭教育,以培养子女的道德修养为宗旨,以生活实践中的实例为教材,以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家教成效显著:培育了四个子女成才,报效国家,孝敬父母;打造了一个和谐家庭,树立起美德家风,受到人们的称赞。在家教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是逐步深化的
开展家庭教育,在认识上从肤浅到逐渐深入,再到重视狠抓,经过了几年时间。1955年,我家有四个子女(两儿两女),家境困难,面临着如何过好日子,改变命运的难题,无论从当时或长远来看,认为只有教育好子女才是唯一的出路。为此,我们夫妻二人下决心,除做好本职工作外,将全部心血投放在教育子女上。子女陆续上学后,靠学校教育,想松一口气,便放松了父母的责任。之后发现学校教育的“智育”为主,“德育”不足,担心指望子女的心愿有可能落空。而小学到中学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如错过机会,无法挽回。更何况子女不仅是我们的,他们也属于国家的,我们还负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使命,不如趁此机会加强家庭教育,以补“德育”之不足,岂不更好?于是,我们就在家庭教育之“德育”上下功夫,以此为家教重点。如何着手呢?经认真琢磨,我认为家庭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子女放学后和节假日在家中,有着充分受教育的时间机会;父母对子女有血缘上特殊的感情,父母天生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在生活中有丰富的“德育”教材,只要能精心组织,家庭就完全可以成为子女们校外的第二课堂。
二、家庭教育几个实例
决心下了,条件有了,我们就摸索家教实践。我们第一课先从抓孩子们的学习入手,与学校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态度,发现有的学习不认真时,及时端正。我的妻子对孩子说:“我和你爸从小都没娘,想上学去不了,妈妈念了半年书,爸爸念了五年书,因家穷他14岁到工作做工,因没文化人家看不起,也找不到好工作,吃了大亏,你们有条件上学,要好好学习……”。大女儿学习成绩好,是“三好”学生,又是班长,校学生会主席,我们就树立大女儿为榜样,让下边的弟妹三人向她看齐。一方面说:“你们同在一个学校读书,为什么落后?没有理由当不上三好学生。”另一方面,要求大女儿带好头,代替父母亲帮助三弟妹学习,检查作业。一个学期后,三个弟妹也都评上了“三好”学生,其中两个还当上了班长,学校领导高度赞扬,不少学生家长感到惊讶,追问他家是怎么教育的?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紧密结合,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子女上学期间,正值我的家境非常困难时期。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是无法回避的难题。我们就这一现实,进行教育。俗话说“人穷志短”,人穷了,会在精神上懈怠,消沉下去。但事在人为,我们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讲述父母从小在穷苦家庭中长大,经历过十多年凄惨的生活,没有被穷吓倒,也没有改变过我们立志向强的决心,讲述自己在穷苦中努力拼搏,从一名童工,一步步闯过来,成为国家干部,逐渐改善了生活,才有了今天。平时,我们过着低调的生活,伙食粗糙,衣着简朴,父母与子女患难与共,在物资十分匮乏的条件下,靠精神的力量冲淡生活的困苦,携同子女去捕捉家庭的温馨,去品味拼搏上进带来的甘甜。在这种氛围的影响熏陶下,从不叫苦,不埋怨,充分理解父母的难处,和睦相处。我妻子以身作则,劳累一天仍在夜里坚持自学文化,几个月后报考社会招工,当了一名保育员,每月收入24元,补贴家用,为缓解家庭的困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母亲的表率作用,也潜移默化,深深感动了子女们的心。1966年的一天,两个儿子要去市里玩儿,临走没吃早饭。他妈妈给了五毛钱,叮嘱饿了买点儿东西吃。到了市里,弟弟饿了要哥哥买吃的,哥哥舍不得花钱,找点水来让弟弟充饥,哥俩步行往返三十多里地回家后,又将五毛钱还给了他妈妈。此时此刻,当妈妈的潸然泪下,既为孩子受苦而感到痛心,又为孩子懂事了而感到欣慰,说:“今后要想过好日子,全靠你们了。”孩子答道:“不会让妈妈失望……”。子女们参加工作后,兑现了他们的诺言。
孝敬父母是子女天经地义应尽的职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都应想方设法对父母尽到瞻养职责,不能让父母为生活操心窘迫,遇有危难之时,更需子女鼎力相助,尤其在精神层面上要做到理解、尊重、沟通、抚慰;在事业上社会中,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有了成绩和荣誉,父母会引以为荣感到自豪。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最好的慰藉。1962年,我的母亲病危,我借款800元从湖南赶往河北昌黎老家看望,尽管没能挽救老人的生命,但我尽了当儿子的孝心,问心无愧,留下债虽增加了困难,也是能克服的。这种表率作用的能量是巨大的,留给子女是无价的财富,会深深根植于子女的心间,影响其一生。以后,我的子女们都秉承了忠厚仁义的家风,孝敬出名,在其母亲病重期间,他们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抢着服侍照看身边,一片孝心深得医护人员和单位同事赞许。
1968年“文革”期间,我妻子因我被关押监督劳动,驻厂工作队有意刁难她,先后两次逼迫她必须干完超负荷三倍工作量的任务和重体力活儿,这是她根本承受不了的事。同事们看到不公,工作队走后,大伙帮忙代替完成的。工作队无计可施,让我妻子单位的领导召开批斗会,单位领导对无理要求当面拒绝。工作队无奈,召集了上百人的围攻大会,企图以武力威胁,想从妻子口中得到我的“罪行”材料。妻子知道我是冤枉的,她不卑不亢,面对责问的种种问题,理直气壮地予以驳回。批斗会开了两个多小时,没达到工作队预想的目的,不了了之。散会后,周围观众无不叫好,不少人伸出大姆指贊扬妻子是女中豪杰。此事传出,震惊全厂。回家后子女们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勇敢?为什么那么多群众都帮您,和您站在一起?”妻子就此机会告诉子女:“要做老实人,平时对人对事要尊重人,团结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在小事上讲风格,能忍则忍,能让则让;大事讲原则,绝不能含糊,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能屈服。这次大会批斗我,实在是欺人太甚,我就豁出来了,心一横,我看能把我怎么样!”妻子生动感人的榜样事实,给子女们上了一堂鲜活的道德修养课,子女们为有这样一位朴实无畏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 这些实例说明,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效。言传有理,使人认为应该去做,身教表率有力,使人觉得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态度中期待有情不能不做。这样,有理,有力,有情,三者结合,从根本上征服了子女的心,达到了被教育者能够口服心服,言听计从的目的。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创新,也是独有的,天长日久, 子女们耳濡目染,思想上潜移然化,必然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为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参加工作后再受到单位组织上的教育和社会教育,就能够抵御腐朽污浊风气的侵蚀,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三、家庭教育中三个重要观念
1.坚持正确的方向,鉴于社会上不少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的偏颇和弊病,如撒手不管教,野蛮打骂,惯其任性等,造成的后果不仅贻害了子女,也苦了自己。我们坚持从严教管,手段文明,态度温和的方法,效果很好。具体的做法是:对子女不“宠”、不“骄”、不“惯”、不“打”、不“骂”、不“哄”、不“骗”,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进取心,上进要强心。教育以鼓励为主,有进步就表扬,有错误一般是批评,但要以理服人,允许申辩,一时想不通容许再想,严重的责其反省,不能因一时的错误否定全盘。如屡教不改,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不能只怪孩子。父母对待子女必须保持态度一致,要求子女做的事,父母率先做好,不准子女做的事,父母首先绝对不做,言行一致,不能有双重标准。
2.父母的表率作用是教育的关键。教育子女的过程也是父母自身修养的过程。“正人先正己”。父母为了教育好子女,严以律已,处处事事不忘记自身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和榜样作用。我们在几十年漫长的岁月里,含辛茹苦,付出极大的心血。尤其是妻子本身就是一位贤妻良母,在家庭教育中起着核心作用,若没有她的辛劳努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后来,子女們陆续结婚成家,两个儿媳两个女婿融入到我们家,受此影响,同样严格律己,注重自身修养,为他们的子女树立榜样,进一步浓厚了和谐家庭的氛围,全家人文明、进取,奉献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道德水平得以提高,为良好家风的传承与弘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爱” 是家庭教育的灵魂。三十年来的家庭教育,靠什么力量支撑并执着前行?根本原因是父母的“大爱”所致。“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爱不是自私的爱,是融入了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在今天看来,是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这种“爱”通过持之以恒的家庭教育达到预想的目的,再以得到升华的“爱”继续教育,如此反复,良性循环。“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爱心,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了不竭的动力,也就会有不断创新的方法。我同妻子把两颗诚挚的爱心全部倾注到子女身上,使得子女们紧跟父母的脚步不断前行,第三代孙子也紧跟上来。最终构建起我们全家和谐幸福“满堂红”的格局。近三十年多,由于良好家风的熏陶影响 ,加之学校、工作单位的教育培养,我的子女、儿媳和女婿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是单位的骨干,有的成为专家,高校的教授,央企大厂的主要负责人。他们都为国家默默地奉献着。
一、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是逐步深化的
开展家庭教育,在认识上从肤浅到逐渐深入,再到重视狠抓,经过了几年时间。1955年,我家有四个子女(两儿两女),家境困难,面临着如何过好日子,改变命运的难题,无论从当时或长远来看,认为只有教育好子女才是唯一的出路。为此,我们夫妻二人下决心,除做好本职工作外,将全部心血投放在教育子女上。子女陆续上学后,靠学校教育,想松一口气,便放松了父母的责任。之后发现学校教育的“智育”为主,“德育”不足,担心指望子女的心愿有可能落空。而小学到中学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如错过机会,无法挽回。更何况子女不仅是我们的,他们也属于国家的,我们还负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使命,不如趁此机会加强家庭教育,以补“德育”之不足,岂不更好?于是,我们就在家庭教育之“德育”上下功夫,以此为家教重点。如何着手呢?经认真琢磨,我认为家庭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子女放学后和节假日在家中,有着充分受教育的时间机会;父母对子女有血缘上特殊的感情,父母天生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在生活中有丰富的“德育”教材,只要能精心组织,家庭就完全可以成为子女们校外的第二课堂。
二、家庭教育几个实例
决心下了,条件有了,我们就摸索家教实践。我们第一课先从抓孩子们的学习入手,与学校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态度,发现有的学习不认真时,及时端正。我的妻子对孩子说:“我和你爸从小都没娘,想上学去不了,妈妈念了半年书,爸爸念了五年书,因家穷他14岁到工作做工,因没文化人家看不起,也找不到好工作,吃了大亏,你们有条件上学,要好好学习……”。大女儿学习成绩好,是“三好”学生,又是班长,校学生会主席,我们就树立大女儿为榜样,让下边的弟妹三人向她看齐。一方面说:“你们同在一个学校读书,为什么落后?没有理由当不上三好学生。”另一方面,要求大女儿带好头,代替父母亲帮助三弟妹学习,检查作业。一个学期后,三个弟妹也都评上了“三好”学生,其中两个还当上了班长,学校领导高度赞扬,不少学生家长感到惊讶,追问他家是怎么教育的?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紧密结合,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子女上学期间,正值我的家境非常困难时期。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是无法回避的难题。我们就这一现实,进行教育。俗话说“人穷志短”,人穷了,会在精神上懈怠,消沉下去。但事在人为,我们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讲述父母从小在穷苦家庭中长大,经历过十多年凄惨的生活,没有被穷吓倒,也没有改变过我们立志向强的决心,讲述自己在穷苦中努力拼搏,从一名童工,一步步闯过来,成为国家干部,逐渐改善了生活,才有了今天。平时,我们过着低调的生活,伙食粗糙,衣着简朴,父母与子女患难与共,在物资十分匮乏的条件下,靠精神的力量冲淡生活的困苦,携同子女去捕捉家庭的温馨,去品味拼搏上进带来的甘甜。在这种氛围的影响熏陶下,从不叫苦,不埋怨,充分理解父母的难处,和睦相处。我妻子以身作则,劳累一天仍在夜里坚持自学文化,几个月后报考社会招工,当了一名保育员,每月收入24元,补贴家用,为缓解家庭的困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母亲的表率作用,也潜移默化,深深感动了子女们的心。1966年的一天,两个儿子要去市里玩儿,临走没吃早饭。他妈妈给了五毛钱,叮嘱饿了买点儿东西吃。到了市里,弟弟饿了要哥哥买吃的,哥哥舍不得花钱,找点水来让弟弟充饥,哥俩步行往返三十多里地回家后,又将五毛钱还给了他妈妈。此时此刻,当妈妈的潸然泪下,既为孩子受苦而感到痛心,又为孩子懂事了而感到欣慰,说:“今后要想过好日子,全靠你们了。”孩子答道:“不会让妈妈失望……”。子女们参加工作后,兑现了他们的诺言。
孝敬父母是子女天经地义应尽的职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都应想方设法对父母尽到瞻养职责,不能让父母为生活操心窘迫,遇有危难之时,更需子女鼎力相助,尤其在精神层面上要做到理解、尊重、沟通、抚慰;在事业上社会中,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有了成绩和荣誉,父母会引以为荣感到自豪。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最好的慰藉。1962年,我的母亲病危,我借款800元从湖南赶往河北昌黎老家看望,尽管没能挽救老人的生命,但我尽了当儿子的孝心,问心无愧,留下债虽增加了困难,也是能克服的。这种表率作用的能量是巨大的,留给子女是无价的财富,会深深根植于子女的心间,影响其一生。以后,我的子女们都秉承了忠厚仁义的家风,孝敬出名,在其母亲病重期间,他们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抢着服侍照看身边,一片孝心深得医护人员和单位同事赞许。
1968年“文革”期间,我妻子因我被关押监督劳动,驻厂工作队有意刁难她,先后两次逼迫她必须干完超负荷三倍工作量的任务和重体力活儿,这是她根本承受不了的事。同事们看到不公,工作队走后,大伙帮忙代替完成的。工作队无计可施,让我妻子单位的领导召开批斗会,单位领导对无理要求当面拒绝。工作队无奈,召集了上百人的围攻大会,企图以武力威胁,想从妻子口中得到我的“罪行”材料。妻子知道我是冤枉的,她不卑不亢,面对责问的种种问题,理直气壮地予以驳回。批斗会开了两个多小时,没达到工作队预想的目的,不了了之。散会后,周围观众无不叫好,不少人伸出大姆指贊扬妻子是女中豪杰。此事传出,震惊全厂。回家后子女们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勇敢?为什么那么多群众都帮您,和您站在一起?”妻子就此机会告诉子女:“要做老实人,平时对人对事要尊重人,团结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在小事上讲风格,能忍则忍,能让则让;大事讲原则,绝不能含糊,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能屈服。这次大会批斗我,实在是欺人太甚,我就豁出来了,心一横,我看能把我怎么样!”妻子生动感人的榜样事实,给子女们上了一堂鲜活的道德修养课,子女们为有这样一位朴实无畏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 这些实例说明,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效。言传有理,使人认为应该去做,身教表率有力,使人觉得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态度中期待有情不能不做。这样,有理,有力,有情,三者结合,从根本上征服了子女的心,达到了被教育者能够口服心服,言听计从的目的。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创新,也是独有的,天长日久, 子女们耳濡目染,思想上潜移然化,必然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为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参加工作后再受到单位组织上的教育和社会教育,就能够抵御腐朽污浊风气的侵蚀,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三、家庭教育中三个重要观念
1.坚持正确的方向,鉴于社会上不少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的偏颇和弊病,如撒手不管教,野蛮打骂,惯其任性等,造成的后果不仅贻害了子女,也苦了自己。我们坚持从严教管,手段文明,态度温和的方法,效果很好。具体的做法是:对子女不“宠”、不“骄”、不“惯”、不“打”、不“骂”、不“哄”、不“骗”,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进取心,上进要强心。教育以鼓励为主,有进步就表扬,有错误一般是批评,但要以理服人,允许申辩,一时想不通容许再想,严重的责其反省,不能因一时的错误否定全盘。如屡教不改,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不能只怪孩子。父母对待子女必须保持态度一致,要求子女做的事,父母率先做好,不准子女做的事,父母首先绝对不做,言行一致,不能有双重标准。
2.父母的表率作用是教育的关键。教育子女的过程也是父母自身修养的过程。“正人先正己”。父母为了教育好子女,严以律已,处处事事不忘记自身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和榜样作用。我们在几十年漫长的岁月里,含辛茹苦,付出极大的心血。尤其是妻子本身就是一位贤妻良母,在家庭教育中起着核心作用,若没有她的辛劳努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后来,子女們陆续结婚成家,两个儿媳两个女婿融入到我们家,受此影响,同样严格律己,注重自身修养,为他们的子女树立榜样,进一步浓厚了和谐家庭的氛围,全家人文明、进取,奉献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道德水平得以提高,为良好家风的传承与弘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爱” 是家庭教育的灵魂。三十年来的家庭教育,靠什么力量支撑并执着前行?根本原因是父母的“大爱”所致。“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爱不是自私的爱,是融入了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在今天看来,是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这种“爱”通过持之以恒的家庭教育达到预想的目的,再以得到升华的“爱”继续教育,如此反复,良性循环。“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爱心,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了不竭的动力,也就会有不断创新的方法。我同妻子把两颗诚挚的爱心全部倾注到子女身上,使得子女们紧跟父母的脚步不断前行,第三代孙子也紧跟上来。最终构建起我们全家和谐幸福“满堂红”的格局。近三十年多,由于良好家风的熏陶影响 ,加之学校、工作单位的教育培养,我的子女、儿媳和女婿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是单位的骨干,有的成为专家,高校的教授,央企大厂的主要负责人。他们都为国家默默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