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录像视频及图片观察方法对3名优秀运动员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划艇运动员常会在推桨手、拉桨手,跪腿和支撑腿协调细节配合上出现身体位移导致了技术动作的不协调,从而影响了时间内的浆频数量。经过系统技术强化训练后,运动员保持了一定划距较高桨频,并提高了运动成绩。
关键词:划艇推、拉桨手上肢躯干下肢跪腿
一、前言
划艇在整个技术动作过程中,拉桨过程是整个技术过程的关键,拉桨过程推桨手和拉桨手以及躯干和下肢跪腿在此间起到控制桨叶对船的定向,位移、起伏,速度变化的支点作用,因此,推桨手和拉桨手以及躯干和下肢跪腿,支撑腿四者间角度的正确性,直接影响船的行进速度,如何发挥人体更大的潜力,让更多从事划艇运动的教练员,运动员和划艇爱好者正确的认识,了解划艇拉桨协调用力技术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划艇技术动作的上肢与下体协调配合使上躯干的抬体力量,以达到船能在尽短的时间内通过比赛距离,能使运动员合理的用上全身的力量,以致于不浪费用力,使运动员充分达到既省力又能使船高匀速的前进。本文对广州市三名备战2011年城市运动会的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分析,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划艇队备战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男子单人划艇50m3名选手为研究对象。该三名选手在省内属优秀选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广州市划艇队备战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队员身体形态具体情况见表1。表1运动员身体形态及训练时间
2、研究方法
(1)试验环境
试验地点为广东省国际划船中心;依实际天气情况,时间为5月上旬和6月初;水上风速1级以下,气温在25℃±3℃下进行。
(2)实验工具
精工计时秒表Fm335型、松下摄像机Hth9000型,50幅/秒,通过1394数据采集录入会声会影11,0视频处理软件进行渲染,并转换为AVI视频格式进行连续性观察分析,由foxit reader3.11转出JPG格式文件,作为技术动作分析样本。
(3)试验方法
共进行2组试验,分别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在标准50m航道的两头放置一个浮标,进行4次试验并记录相应成绩和桨频,时间歇8分钟/每组,完全停止起航全力划完50m。最将全部试验数据录入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及检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试验组计时浆频技术动作分析
对三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进行正面和测面来观察,录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50m每分浆频成绩,在对视频及图片样本结果发现3名运动员存在以下问题。见表250m计时成绩桨频统计表表(2)
(1)伸桨点:拉桨臂弯屈,手握桨用力过大,推桨臂弯屈太大,肘关节下悬,产生向前伸展的现象,背部弓起,前倾受到限制,头下垂,下肢框架部位有横向或纵向移动,髋部不是最大限度垂直于船的纵向中心线或前进方向,前腿膝关切偏向划桨一侧,限制了髋部的旋转。
(2)预备阶段:都没有转移重心,匆忙抓水拉桨手臂提前弯屈。
(3)入水点:推桨手臂向前移动致使桨拍进水中,髋部从纵向或横向运动。
(4)抓水阶段:桨到达垂直点费的时间太长,桨上施加负荷过早,拉桨手臂匆忙通过桨杆的垂直点,动力运用的时机与桨的运行位置配合不好。
(5)垂直点:推桨手与拉桨手之间的相对运动过大,降低了桨叶的旋转中心,反向转身和直体的时机掌握不对,相对于桨叶面积变化的动力运用时机不当,桨继续下潜,拉桨手的运动不太流畅连贯,下肢跪腿,支撑腿,躯干和推桨手,拉桨和用力没有协调一致。
(6)操向点:过渡不流畅,两臂肘关节弯屈,推桨手太低,用于操向的力太多。
(7)转向阶段:拨水动作太用力,产生太多阻力,船向一边侧倾失去隐定,划桨结束时带起太多的水,推桨手臂压得太低,向非划桨侧运动太远,整个操向阶段费时太多。
(8)出水点:出水不利落,造成不必要的阻力,运动员的身体未恢复到初始位置,强行出水,造成船向另一边侧倾。
(9)摆桨阶段;参与运动的身体部位太多,动作不平稳,突然转移到前脚的重量太多,摆动太低桨叶击水。
(10)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身体素质好,心肺功能,耐力及爆发力都相当的好,只要在技术上下功夫加固,把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改正过来,我可肯定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会更进一步,并能在2011年的全国七城运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所研究的,也只是对他们在技术进行示范,讲解、分析。
2、对照50m计时浆频技术动作分析
在经每20天进行了第二组试验,经第一次实验后,当天就对三名运动员进行,讲解、示范,观看本人的录相来进行推桨手、拉桨手、躯干和跪腿、支腿协调撑配合个别指导,具体技术指导内容如下。
(1)在伸桨点:桨叶尖端移动到最靠近船头的位置,桨尖到位后不得再向前,推桨手和拉桨手都应伸屈,不能有一点弯屈,以免影响用桨尖离水面高度应为15-25厘米,身体躯干旋转,跪腿和支撑腿前移压稳,两臂伸展,身体前倾。
(2)预备阶段,髋部向前,向划桨侧转动躯干。
(3)入水点:推桨手臂肩和拉桨手臂,肩组成一个刚性的“u”字形动力架,上身重心下降,桨杆垂直。
(4)抓水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尽快插桨入水,开始用力并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抓水时间应减到最少限度,桨叶面必须与船体的纵向平面垂直,抓水应当流畅,不要拍打桨叶入水,船体要稍微向划桨侧倾斜。
(5)垂直点:应当使用最大动力以获得充分的效率和速度,桨叶浸入水达到最大限度,拉桨手距水面约15-20厘米,身体重心向下的所有运动都应停止,能落在桨上的身体重量都要落在桨上,自我感觉就是把全身的重量压在桨上,撑着水使船往前滑行。
(6)动力阶段:推桨手应当稳定,不能湾屈,并达到最大伸展,拉桨手在肘关节处充分伸展,保持“U”形动力架完整无损,跪腿,支撑腿压稳前移以求落得动力支点,肩部反转和躯干的慢慢抬起而生产动力,上身重心向上并向船体中心线移动,重新获得稳定性,推桨手的运行高度差不变,以保证桨的负荷稳定,水面的拉桨手腕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推桨手与拉桨手之间运动速度差也将对动力传递效率,起到决定作用,推桨手和速度应慢些,甚至保持不动。
(7)操向点:桨杆在这一点时与垂直位置的夹角为30。-40。上身不扭转,髋部和肩部与船中心线垂直,“u”形动力架稍稍向船内翅起,操向点必须紧随动力阶段之后。
(8)操向阶段;操向是通过向外旋转桨叶,并改变在水中的运行方向,操向时推桨手内收,拉桨手稍稍向外,沿桨的中心线旋转桨叶,拉桨手与推桨手的抽桨动作协调一致并开始慢慢弯屈,结束时,既没有转向力也没有推进力,作用在桨叶上。
(9)摆桨阶段:推桨臂手腕到达最大高度,上身挺起并转动向前,拉桨臂完完全全伸展,上身重心向前移动。
(10)还原点:推桨手达到最大高度,从侧面看桨是垂直悬挂在空中的,这时应检查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以准备下一桨的应用。
在与试验组来进行断气对比后,见表3
50m计时成绩桨频统计表表(3)
3、技术动作修正分析
经二次测试,三名运动员在运动成绩及浆频上有着明显的变化,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第二次研究测试技术动作是比较实用的,研究的意识也是成功的,我从几个数据可下出结论,我们应采用推桨手、拉桨手、跪腿、支撑腿四者间协调配合充分使上躯干抬体力量,从而使运动员充分发挥潜能。而且我也查对了他们原来的最好成绩数据。他们都只有第一次的测试成绩,而平均成绩还没有达到。经过二十天的技术指导,运动员很努力积极配合整个测试,经观察了他们的技术动作,他们的技术动作还不是很连惯,而且没充分利用上抬体力量,所以船的平衡不太好,划不稳,水下的发力不均匀,但的整个技术动作比上次有较大的改正,船的起伏不大,大家都有意识的利用上肢与下体协调配合用上躯干抬体的力量。由于时间短他们对新的技术撑握得不太熟练,对于这次的研究我感到很成功,也使我在运动训练研究上更加的成熟,如果他们在以后的训练中能坚持正确运用我所研究的技术观点,对专项一定会有更在的突破。
对这次研究,我做了一些数据对比,说明我所研究的技术动作是比较合理的,其具体情况见表(4)。
四、结论
以上我只对划艇技术动作推桨手,拉桨手,跪腿和支撑腿协调配合,如何使用上躯干抬体用力,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根据自己在大学四年和多年在国家队训练所体会到的理论知识与本人从事划艇运动二十多年的训练实践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如果教练员能在项目技术上下一定的精力指导运动员,我想在以后的竞赛中一定会有新突破,同时也希望我国划艇健儿能在技术动作上下功夫,用上躯干抬体的力量,我坚信我国划艇健儿一定能在每一届奥运会上与世界强队抗衡夺得金牌,不过技术是无止境的,还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责任编辑:何秀秀)
关键词:划艇推、拉桨手上肢躯干下肢跪腿
一、前言
划艇在整个技术动作过程中,拉桨过程是整个技术过程的关键,拉桨过程推桨手和拉桨手以及躯干和下肢跪腿在此间起到控制桨叶对船的定向,位移、起伏,速度变化的支点作用,因此,推桨手和拉桨手以及躯干和下肢跪腿,支撑腿四者间角度的正确性,直接影响船的行进速度,如何发挥人体更大的潜力,让更多从事划艇运动的教练员,运动员和划艇爱好者正确的认识,了解划艇拉桨协调用力技术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划艇技术动作的上肢与下体协调配合使上躯干的抬体力量,以达到船能在尽短的时间内通过比赛距离,能使运动员合理的用上全身的力量,以致于不浪费用力,使运动员充分达到既省力又能使船高匀速的前进。本文对广州市三名备战2011年城市运动会的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分析,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划艇队备战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男子单人划艇50m3名选手为研究对象。该三名选手在省内属优秀选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广州市划艇队备战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队员身体形态具体情况见表1。表1运动员身体形态及训练时间
2、研究方法
(1)试验环境
试验地点为广东省国际划船中心;依实际天气情况,时间为5月上旬和6月初;水上风速1级以下,气温在25℃±3℃下进行。
(2)实验工具
精工计时秒表Fm335型、松下摄像机Hth9000型,50幅/秒,通过1394数据采集录入会声会影11,0视频处理软件进行渲染,并转换为AVI视频格式进行连续性观察分析,由foxit reader3.11转出JPG格式文件,作为技术动作分析样本。
(3)试验方法
共进行2组试验,分别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在标准50m航道的两头放置一个浮标,进行4次试验并记录相应成绩和桨频,时间歇8分钟/每组,完全停止起航全力划完50m。最将全部试验数据录入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及检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试验组计时浆频技术动作分析
对三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进行正面和测面来观察,录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50m每分浆频成绩,在对视频及图片样本结果发现3名运动员存在以下问题。见表250m计时成绩桨频统计表表(2)
(1)伸桨点:拉桨臂弯屈,手握桨用力过大,推桨臂弯屈太大,肘关节下悬,产生向前伸展的现象,背部弓起,前倾受到限制,头下垂,下肢框架部位有横向或纵向移动,髋部不是最大限度垂直于船的纵向中心线或前进方向,前腿膝关切偏向划桨一侧,限制了髋部的旋转。
(2)预备阶段:都没有转移重心,匆忙抓水拉桨手臂提前弯屈。
(3)入水点:推桨手臂向前移动致使桨拍进水中,髋部从纵向或横向运动。
(4)抓水阶段:桨到达垂直点费的时间太长,桨上施加负荷过早,拉桨手臂匆忙通过桨杆的垂直点,动力运用的时机与桨的运行位置配合不好。
(5)垂直点:推桨手与拉桨手之间的相对运动过大,降低了桨叶的旋转中心,反向转身和直体的时机掌握不对,相对于桨叶面积变化的动力运用时机不当,桨继续下潜,拉桨手的运动不太流畅连贯,下肢跪腿,支撑腿,躯干和推桨手,拉桨和用力没有协调一致。
(6)操向点:过渡不流畅,两臂肘关节弯屈,推桨手太低,用于操向的力太多。
(7)转向阶段:拨水动作太用力,产生太多阻力,船向一边侧倾失去隐定,划桨结束时带起太多的水,推桨手臂压得太低,向非划桨侧运动太远,整个操向阶段费时太多。
(8)出水点:出水不利落,造成不必要的阻力,运动员的身体未恢复到初始位置,强行出水,造成船向另一边侧倾。
(9)摆桨阶段;参与运动的身体部位太多,动作不平稳,突然转移到前脚的重量太多,摆动太低桨叶击水。
(10)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身体素质好,心肺功能,耐力及爆发力都相当的好,只要在技术上下功夫加固,把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改正过来,我可肯定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会更进一步,并能在2011年的全国七城运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所研究的,也只是对他们在技术进行示范,讲解、分析。
2、对照50m计时浆频技术动作分析
在经每20天进行了第二组试验,经第一次实验后,当天就对三名运动员进行,讲解、示范,观看本人的录相来进行推桨手、拉桨手、躯干和跪腿、支腿协调撑配合个别指导,具体技术指导内容如下。
(1)在伸桨点:桨叶尖端移动到最靠近船头的位置,桨尖到位后不得再向前,推桨手和拉桨手都应伸屈,不能有一点弯屈,以免影响用桨尖离水面高度应为15-25厘米,身体躯干旋转,跪腿和支撑腿前移压稳,两臂伸展,身体前倾。
(2)预备阶段,髋部向前,向划桨侧转动躯干。
(3)入水点:推桨手臂肩和拉桨手臂,肩组成一个刚性的“u”字形动力架,上身重心下降,桨杆垂直。
(4)抓水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尽快插桨入水,开始用力并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抓水时间应减到最少限度,桨叶面必须与船体的纵向平面垂直,抓水应当流畅,不要拍打桨叶入水,船体要稍微向划桨侧倾斜。
(5)垂直点:应当使用最大动力以获得充分的效率和速度,桨叶浸入水达到最大限度,拉桨手距水面约15-20厘米,身体重心向下的所有运动都应停止,能落在桨上的身体重量都要落在桨上,自我感觉就是把全身的重量压在桨上,撑着水使船往前滑行。
(6)动力阶段:推桨手应当稳定,不能湾屈,并达到最大伸展,拉桨手在肘关节处充分伸展,保持“U”形动力架完整无损,跪腿,支撑腿压稳前移以求落得动力支点,肩部反转和躯干的慢慢抬起而生产动力,上身重心向上并向船体中心线移动,重新获得稳定性,推桨手的运行高度差不变,以保证桨的负荷稳定,水面的拉桨手腕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推桨手与拉桨手之间运动速度差也将对动力传递效率,起到决定作用,推桨手和速度应慢些,甚至保持不动。
(7)操向点:桨杆在这一点时与垂直位置的夹角为30。-40。上身不扭转,髋部和肩部与船中心线垂直,“u”形动力架稍稍向船内翅起,操向点必须紧随动力阶段之后。
(8)操向阶段;操向是通过向外旋转桨叶,并改变在水中的运行方向,操向时推桨手内收,拉桨手稍稍向外,沿桨的中心线旋转桨叶,拉桨手与推桨手的抽桨动作协调一致并开始慢慢弯屈,结束时,既没有转向力也没有推进力,作用在桨叶上。
(9)摆桨阶段:推桨臂手腕到达最大高度,上身挺起并转动向前,拉桨臂完完全全伸展,上身重心向前移动。
(10)还原点:推桨手达到最大高度,从侧面看桨是垂直悬挂在空中的,这时应检查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以准备下一桨的应用。
在与试验组来进行断气对比后,见表3
50m计时成绩桨频统计表表(3)
3、技术动作修正分析
经二次测试,三名运动员在运动成绩及浆频上有着明显的变化,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第二次研究测试技术动作是比较实用的,研究的意识也是成功的,我从几个数据可下出结论,我们应采用推桨手、拉桨手、跪腿、支撑腿四者间协调配合充分使上躯干抬体力量,从而使运动员充分发挥潜能。而且我也查对了他们原来的最好成绩数据。他们都只有第一次的测试成绩,而平均成绩还没有达到。经过二十天的技术指导,运动员很努力积极配合整个测试,经观察了他们的技术动作,他们的技术动作还不是很连惯,而且没充分利用上抬体力量,所以船的平衡不太好,划不稳,水下的发力不均匀,但的整个技术动作比上次有较大的改正,船的起伏不大,大家都有意识的利用上肢与下体协调配合用上躯干抬体的力量。由于时间短他们对新的技术撑握得不太熟练,对于这次的研究我感到很成功,也使我在运动训练研究上更加的成熟,如果他们在以后的训练中能坚持正确运用我所研究的技术观点,对专项一定会有更在的突破。
对这次研究,我做了一些数据对比,说明我所研究的技术动作是比较合理的,其具体情况见表(4)。
四、结论
以上我只对划艇技术动作推桨手,拉桨手,跪腿和支撑腿协调配合,如何使用上躯干抬体用力,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根据自己在大学四年和多年在国家队训练所体会到的理论知识与本人从事划艇运动二十多年的训练实践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如果教练员能在项目技术上下一定的精力指导运动员,我想在以后的竞赛中一定会有新突破,同时也希望我国划艇健儿能在技术动作上下功夫,用上躯干抬体的力量,我坚信我国划艇健儿一定能在每一届奥运会上与世界强队抗衡夺得金牌,不过技术是无止境的,还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责任编辑:何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