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can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需由娃娃抓起,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习惯需于小时候培养,方可受益终生。开展数学阅读活动,重视数学阅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 数学 阅读能力 措施
  一、指导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1.抓关键句、重点词,帮助理解题意
  教师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材料时,要反复指导学生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日常教学中关注指导学生读出关键词,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2.多读,读出题意,读出质疑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有的学生做题时急于完成,读一遍便自认为题目很容易,更马虎的将问题解决掉,又或读了但没读懂便觉得题太难了,不愿进一步思考而再多读几遍。
  案例:旅游途中遇到的公路里程碑的事。
  起点: 0 10 18 ( ) 60
  终点: 60 50 ( ) 15 ( )
  和:( ) ( ) ( ) ( ) ( )
  上面一组数字代表距离起点路程,下面一组数字代表距离终点路程。一些学生对里程碑不熟悉,便有点摸不到头脑,不知由哪入手了。我便让学生不要忙着动笔而是先动口,借助我在黑板上画的线段图,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一两遍下来后有的学生还是不太清楚题意,便再读、再比划,四五遍之后基本读懂了那句“上面一组数字代表距离起点的路程,下面一组数字代表距离终点路程”。
  学生们会恍然大悟,原来:距离起点路程+距离终点路程=总路程,即便里程碑的数字有孙悟空的72种变化,而总路程不变。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由心理学角度,兴趣为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内在动力,是开启智力的钥匙。兴趣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学习。故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将学生的“年龄、个性、教材”特点三者相结合,以教材为载体,语言训练为内容,创设数学语言情境,调动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由一般原理高度认识新知识,由知识系统角度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展开深入思考,方可规避肤浅印象,降低思维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包含的严密逻辑性,由此提升理解层次,提升解决处理问题灵活性,且推进学习方法由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三、拓展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
  1.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中高年级要渐渐培育学生自觉阅读课本习惯。培养课前预习自觉阅读,关注疑难问题课上解决;学习新知识当堂读,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需及时指导读相关内容,纠正错误;课后复习重点阅读,让学生养成先读书后作业以及归纳整理单元知识习惯。利用数学活动课指导学生阅读数学启蒙等适宜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材料。课堂里教师需坚持对数学课本展开解读。数学课本为数学课堂内不可缺少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数学课本的应用,尤其例题及方法总结等内容展开阅读引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课本不仅是习题集。阅读课本之时,教师务必关注对学生展开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除去课堂内对数学课本的解读的途径,还需经课前预习的阅读、课后温习阅读等路径进行。
  2.阅读与预习结合,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预习,为学习关键环节之一,课前预习以课本为载体,提升预习阅读效能的重点在于教师首先表明预习范围及有效性。对低年级学生预习阅读的要求不可过高,起初要求读例题与习题内文字,有字不认识可问父母,标注拼音清除认字障碍。当学生认字较多之时,预习时仅仅会读题目的文字已然不够,此时相应提出此简单要求:“在书上你读到什么了?”“用一句话概括下书上内容。”提问大一些,能让学生有话可讲。
  3.阅读与复习相结合,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复习课亦是提升数学阅读的手段之一。其正确方法需为回忆、解题、阅读思考综合展开。若课后复习“只解题、不读书”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有害。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梳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与技能,并推动知识系统化,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型之一。数学复习课的基本模式:看书整理→交流→总结梳理→综合应用。故此,上数学课时我偶尔会出一些具体题目,引导学生依据相应标准将题目展开梳理、分类及整合,沟通题目间的纵横关系。比如,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复习时,我先让学生们进行自由编题,内容为两位数加减法,学生所编的两位数加减法题目内既要包括不退位减、不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进位加,不退位减与不进位加内还包含一个加数有无整十数状况。编完题后,让孩子们先计算,再依标准分类,并且将分类依据阐明。
  参考文献
  [1]张志红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几点尝试[J].科学大众,2007,2,(11),69—71。
  [2]丁华元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2001,1,(10),56—58。
  [3]厉小康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12,(5),346-349。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机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关系到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信息空间。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学生的环境、条件、兴趣有很多的个体差异,要提高计算机效率,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资源,“伙伴教学”是可行的,一可以减轻教学压力,二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关键词:伙伴教学 提高 计算机教学效率  小学开设计算机课,旨在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五千年来的精神结晶。儿童的国学经典教育,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民族道德的建设问题,运用群体诵读效应可以促进学生识字需要,可以促进语言积累,可以提升阅读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经典诵读 孩子成长 维生素  近年来,一些韩剧在一些电视上的收视率很高,除了精彩的剧情外,剧情中韩国家庭中的那种尊长敬幼的礼仪
期刊
摘 要:绘画创作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和表现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辅导儿童绘画创作过程中,要以尊重儿童的天性,诱发儿童天性的原则,启发孩子的自信心,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儿童画展现出儿童的纯真无邪、自由烂漫。  关键词:儿童 绘画 创作 兴趣 培养  绘画创作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和表现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而且与成人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爱因
期刊
摘 要:甘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甘肃省形式多样的美术资源。如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魏晋墓壁画、马家窑彩陶等丰富的传统美术资源,庆阳剪纸、皮影、刺绣、拉卜楞寺唐卡艺术、陇东麦秆画、山丹烙画等丰富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这些资源均可作为甘肃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关键词:美术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 地方美术  “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
期刊
情境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我的一种感情培养方式,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艺术表达情愫,从而产生良好领会、感悟、表达的心境。音乐教学中的情境设置要连贯、科学、合理。情境创设应加强连贯性。一是音乐教材衔接方面情境创设的连贯性;二是音乐教学各环节之间情境创设要讲究连贯性和逻辑性,即前奏曲情境、间奏情境、高潮情境,尾声情境创设要独特,灵巧,高明,出彩,实际。情境创设应强调画龙点睛与主次分明,还应倡导与
期刊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抽象性和精确性的特点说明了数学与逻辑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初步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  本人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一、提出问题进行补充条件的练习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师必须开动脑筋,创新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果。本文从三个大方面论述了识字教学的做法与措施,通过教学实践,收到良好的识字效果,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注意实效 做法措施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为语文教师应从一年级就尝试让字理识字进入课堂,抓住汉字的组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把点点画画组成的方块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使学生从汉字构造
期刊
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我国普及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数理化是用逻辑思维的钥匙打开孩子们心灵上智慧的大门,它是用艺术美的甘露浇开孩子们心灵中美丽的花朵。  中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扩大、补充和提高。  抓好中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促使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间音乐,了
期刊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求:“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程标准》中还规定小学生要完成不少于四百万字的阅读。多年来,我校立足于阅读教育,在不断的
期刊
一、启迪学生创新意识的向导  任何创造活动最初都起始于创新意识的萌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在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1.从好奇心入手。古今中外许多发明创造都起源于人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人们发明创造必备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是主动观察事物,积极思考问题的强大内在动力。好奇心、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是密切联系的,好奇心的发展必然滋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的意念。因此,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不仅要十分珍重,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