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光学视区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看到像了”这种问题。“像”并非实物,但是通过“像”可以研究与之有关的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学好这部分知识光学中的“视区”,所谓视区即光学问题中能够看到成像或干涉现象的区域。有些同学认为这个问题难以琢磨,事实并非如此,这里就这个问题做简单总结。
  一、有关发光点所成像的“视区”
  根据光学原理,先做出发光点光源S经平面镜上、下边缘反射后的光线。因为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经上、下边缘反射后的光线以及平面镜所围成的区域即为“视区”,如图1中的A区(斜线部分)。
  通过分析,说明只有在A区内才能看到光源S的像。
  如果是透镜成像,同样先做出发光点光源经透镜上、下边缘折射后的光线,如果是虚像,则经上、下边缘折射后的光线以及透镜所围成的区域为“视区”,如图2、图3A区(斜线部分);如果是实像,则经凸透镜上、下边缘折射后的光线在像后(指图4的右边)所张开的最大区域为“视区”, 如图4中的A区(斜线部分)。
  同样站在A区以外的区域看不到光源所成的像。
  实际中更多的是物体成像。
  二、有关发光物体所成像的“视区”
  物体成像,首先做出发光物体通过平面镜或在透镜在所成的像,按照前面第一个问题所描述的方法,分别做出物体上、下两个端点像的视区范围,然后找出物体上、下两端点像的视区范围的公共部分,即为物体全部像的“视区”,如图5、图6、图7中的A区(阴影部分)为物体MN全部像的“视区”,而B、C区域只是物体MN部分像的“视区”。B区看到的是物体MN上部的像,在C区看到的是物体MN下部的像。
  三、能够看到干涉现象的“视区”
  根据产生干涉现象的原理,在两个相干光源发生的光束的重叠区域或一个光源分成的两个相干光束的重叠区域即为能够看到干涉现象的“视区”。
  现在举例说明:
  (一)、如图8,在平面镜MN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S与MN间的竖直距离很小,用斜线表示出能够看到的干涉区域:
  解:由发光点S发出的一部分光束(双箭头所夹区域)和由平面镜MN反射后的那部分光束(单箭头所夹区域)为两束相干光,它们照射的重叠区域即为相干区域。
  (二)、将两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L1、L2分别用纸板遮住它们的上半部和下半部,沿主轴拉开一倍的距离,如图9,点光源S置于透镜主轴上,在L2左侧一倍焦距处,画出点光源S经透镜L1、L2折射后的光束,用斜线画出两光束发生干涉的区域。
  解:光线SA和SO所夹光束与光线SB和SO所夹光束为相干光束。这两束相干光分别经L2、L1两个透镜折射后的重叠区域即为干涉区域。
  综上所述,找出像的视区关键是找出射向平面镜或者透镜上、下两个边缘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或经过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找干涉区域时,关键在于找出两束相干光束重叠的区域。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与光学中“视区”有关的问题:汽车观后镜、探照灯能够、手电筒、望远镜、哈哈镜,以及雨后看到的彩虹等,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在学习中应该以对科学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努力学好物理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再添光彩。
  根据以上总结的“视区”的做法,我们可以找出下列各物体MN的视区(如阴影所示)。
其他文献
学生到了高年级,已经经过了两年的说话训练,两年的习作练习,对于作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一般来说,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学期都要经历很多次的作文课,作文也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同时也是众多学生比较棘手的一道最大难题。随着近年作文的开放度和自由度越来越大,话题作文也越来越流行.我发现我班学生作文跑题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话题作文。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视。  那么什么是话题作
期刊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积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寓乐于教   小学生有猎奇、求异、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为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取信息刺激手段,力求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活泼有趣,让学生在兴奋快乐、积极思考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1、利用有趣的实物,多彩的挂图,即兴的简笔画,刺激学生的感官,引
期刊
抓好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是有科学道理的,有良好的开端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应着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上下功夫。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初次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该印象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并且持续的时间更长。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主观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抓好初中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作文课应该怎样上?成了众多语文教师致力解决而又悬不能决的羁绊。于是大家把希望寄托在借鉴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上。的确,报刊杂志上许多专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都颇有可取之处,但是真正结合教材使广大教师有本可依的范例却并不多见。原因有三:  1、打擦边球,在作文外围扎营寨。  见诸于报端的作文类指导,往往在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奠定文学基础上下功夫:如何取一个作文的
期刊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地位的确立,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价值的实现和教育终极目标的完成,也不会造就创新的人才和创新的民族。   一、 兴趣——动力之源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需要,就会自发的产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兴趣的
期刊
听力作为英语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却始终成为困扰许多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棘手问题,笔者从影响听力理解的基本因素,并就如何加强听力技巧训练与指导提出一些建议。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基本因素   听的能力不仅与听的技巧及其熟练程度直接相关,而且与听者的其他方面,如语言能力、文化知识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语音是影响听
期刊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期刊
中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科学成果,不具有首创性,因此中学数学的创造教育不是去创新未知识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应是创设一事实上的条件、环境、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从中发现“新”的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出问题的本质,提示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创新教育,就是学生的“创新”活动,而这个活动过程就是创新能力的培
期刊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更应体现计算机教学的人机互动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检索知识信息、进行文字书写和图文编排、进行绘图并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也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丽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言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   一、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