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与死的问题人们无法破解和预测,但怎样活,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科学地进行养老规划,可以获得有品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与出生率的下降,世界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养老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增速快、规模大及未富先老的特征。
退休后属于自己的30多年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达86岁,男性达79岁。假设女性的退休年龄为55岁,退休后还有超过30年的养老时间。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无疑需要一笔巨大的生活开支。
退休前,我们为了工作、房子、家人忙碌,几乎忘了自己,退休后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应该为老年生活好好规划,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若要晚年生活精彩,离不开资金的保障。然而,目前大部分人依然将社保作为退休金的核心来源。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大众提供基础的退休生活保障,换言之,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社会养老保险金与在职收入相比,其“覆盖面积”越来越低。
要想晚年生活品质不降低,就需要做好养老规划,除社会养老保险外,需要更多的养老金储备。
养老规划的特点
(1)生命等长。每个人都向往长寿,但退休后的寿命有多长,养老金就需要有多持久,养老金的获取与生命等长。
(2)稳健增长。年老后人的劳动力减退,风险承受能力下降,养老金的来源需要安全可靠、避免风险,保住本金非常重要。如果希望退休后的生活有品质,在规划养老金时还要注意增长性,以抵消通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3)不可中断。养老规划是人生中最漫长也最根本的一项理财规划,需要做到持之以恒,并且不可中断、不可挪用。
(4)现金形式。养老金主要用于各项消费支出,资金形式必须是现金,不能是替代物。
养老需要科学规划
科学的养老金构成包括两部分:基础养老和品质养老(如右页图所示)。
养老规划具有不可逆性,储备养老金的时间开始得越早,储备期的经济压力就越小。一直以来,储蓄和房产是中国人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储蓄养老面临诸多风险,比如通胀令积蓄“缩水”、有可能被挪用、提前用尽难以应对长寿风险等。房产相对较好,可以带来租金收入,也不易被挪用,但获得实物房产通常需要一笔不小的先期投入,而且租金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受市场环境影响。
中产养老规划案例分析
刘先生,35岁,企业管理人,年收入100万元左右,财务状况良好,月支出2万元,年结余80万元左右。刘先生希望在60岁时退休,并保证未来的养老品质。根据刘先生的情况,至少需要准备20年的退休金,可用于准备的时间为25年。
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商业年金
刘先生退休后,社会养老保险将作为部分基础养老的资金来源,每月约6000元,但这笔钱只能解决温饱,不能满足与现有品质相当的老年生活。
养老金属于中长期理财规划,对安全性和期限性的要求较高,建议刘先生用年金保险的方式补足缺口。每年,刘先生可从年结余中拿出30万元(40%左右),用于购买安全性较好的商业年金保险。年金保险的现金流安全,通过长期投资保证收益的持续和稳健,通过免费自动定投锁定未来的收益,还可获得定期、定额的终身年金给付和额外的现金红利,明确未来退休后每月及每年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假设刘先生年交保费30万元,交费期10年,这样就完成了一笔约300万元养老金的储备。
60岁前不领取给付,资金留在保险账户中滚动生息。保守计算,至刘先生60岁时,其保单养老账户累计达600多万元。期间如果急需资金,可通过保单贷款获得约240万元的应急金。贷款手续简便,3~5个工作日到账且不影响保单权益。
60~80岁时每月领取2万元用于养老支出,剩余资金在保险账户中继续增值。至刘先生80岁时,累计领取生存金约500万元,账户余额约200万元。
刘先生80岁后,每年可领取13万元生存年金,直到105岁。若此期间不幸全残或身故,其家人可一次性领取340万元保险金及保险账户余额。
年金保险无疑是养老规划的先行部分,这份规划可以保障刘先生晚年生活无忧。年金保险与养老金的特性非常匹配,可带来一笔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一笔受法律保护的资产,一份未来的承诺。
品质养老——低风险理财+少量投资
用“国债+理财+基金”实现增值。对于刘先生未来所需要的养老金,除年金保险外,建议用年结余的30%配置国债、银行理财、稳定型基金(如货币型基金、债权型基金)。这些现金类资产的风险较低、波动较小、流动性好,适合作为养老投资的工具,可以用于退休后的旅游等大额消费支出,实现品质生活。
做养老规划时,宁可保守,不宜冒进。在保证核心资产安全的情况下,为抵御通胀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刘先生适当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信托、资产管理计划等)和另类投资(黄金、美元等)产品。
后记
所有规划都要结合自身需求,通过科学地配置养老理财品种,兼顾安全、长期收益和流动性的需要,实现富裕、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与出生率的下降,世界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养老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增速快、规模大及未富先老的特征。
退休后属于自己的30多年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达86岁,男性达79岁。假设女性的退休年龄为55岁,退休后还有超过30年的养老时间。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无疑需要一笔巨大的生活开支。
退休前,我们为了工作、房子、家人忙碌,几乎忘了自己,退休后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应该为老年生活好好规划,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若要晚年生活精彩,离不开资金的保障。然而,目前大部分人依然将社保作为退休金的核心来源。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大众提供基础的退休生活保障,换言之,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社会养老保险金与在职收入相比,其“覆盖面积”越来越低。
要想晚年生活品质不降低,就需要做好养老规划,除社会养老保险外,需要更多的养老金储备。
养老规划的特点
(1)生命等长。每个人都向往长寿,但退休后的寿命有多长,养老金就需要有多持久,养老金的获取与生命等长。
(2)稳健增长。年老后人的劳动力减退,风险承受能力下降,养老金的来源需要安全可靠、避免风险,保住本金非常重要。如果希望退休后的生活有品质,在规划养老金时还要注意增长性,以抵消通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3)不可中断。养老规划是人生中最漫长也最根本的一项理财规划,需要做到持之以恒,并且不可中断、不可挪用。
(4)现金形式。养老金主要用于各项消费支出,资金形式必须是现金,不能是替代物。
养老需要科学规划
科学的养老金构成包括两部分:基础养老和品质养老(如右页图所示)。
养老规划具有不可逆性,储备养老金的时间开始得越早,储备期的经济压力就越小。一直以来,储蓄和房产是中国人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储蓄养老面临诸多风险,比如通胀令积蓄“缩水”、有可能被挪用、提前用尽难以应对长寿风险等。房产相对较好,可以带来租金收入,也不易被挪用,但获得实物房产通常需要一笔不小的先期投入,而且租金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受市场环境影响。
中产养老规划案例分析
刘先生,35岁,企业管理人,年收入100万元左右,财务状况良好,月支出2万元,年结余80万元左右。刘先生希望在60岁时退休,并保证未来的养老品质。根据刘先生的情况,至少需要准备20年的退休金,可用于准备的时间为25年。
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商业年金
刘先生退休后,社会养老保险将作为部分基础养老的资金来源,每月约6000元,但这笔钱只能解决温饱,不能满足与现有品质相当的老年生活。
养老金属于中长期理财规划,对安全性和期限性的要求较高,建议刘先生用年金保险的方式补足缺口。每年,刘先生可从年结余中拿出30万元(40%左右),用于购买安全性较好的商业年金保险。年金保险的现金流安全,通过长期投资保证收益的持续和稳健,通过免费自动定投锁定未来的收益,还可获得定期、定额的终身年金给付和额外的现金红利,明确未来退休后每月及每年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假设刘先生年交保费30万元,交费期10年,这样就完成了一笔约300万元养老金的储备。
60岁前不领取给付,资金留在保险账户中滚动生息。保守计算,至刘先生60岁时,其保单养老账户累计达600多万元。期间如果急需资金,可通过保单贷款获得约240万元的应急金。贷款手续简便,3~5个工作日到账且不影响保单权益。
60~80岁时每月领取2万元用于养老支出,剩余资金在保险账户中继续增值。至刘先生80岁时,累计领取生存金约500万元,账户余额约200万元。
刘先生80岁后,每年可领取13万元生存年金,直到105岁。若此期间不幸全残或身故,其家人可一次性领取340万元保险金及保险账户余额。
年金保险无疑是养老规划的先行部分,这份规划可以保障刘先生晚年生活无忧。年金保险与养老金的特性非常匹配,可带来一笔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一笔受法律保护的资产,一份未来的承诺。
品质养老——低风险理财+少量投资
用“国债+理财+基金”实现增值。对于刘先生未来所需要的养老金,除年金保险外,建议用年结余的30%配置国债、银行理财、稳定型基金(如货币型基金、债权型基金)。这些现金类资产的风险较低、波动较小、流动性好,适合作为养老投资的工具,可以用于退休后的旅游等大额消费支出,实现品质生活。
做养老规划时,宁可保守,不宜冒进。在保证核心资产安全的情况下,为抵御通胀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刘先生适当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信托、资产管理计划等)和另类投资(黄金、美元等)产品。
后记
所有规划都要结合自身需求,通过科学地配置养老理财品种,兼顾安全、长期收益和流动性的需要,实现富裕、有尊严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