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李浩(化名)是班里的“问题学生”,不仅自己不遵守校纪班规,还扰乱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秩序。通过多次耐心教导与家访,他终于转变态度,主动与我达成和解,诉说内心的苦闷,寻求老师的帮助。
关键词:耐心 尊重 转变
一.自以为是的“他”
我班学生李浩(化名),个儿不高,体重150多斤,属“重量级名人”,喜欢打篮球。但脾气暴躁,自以为是,经常违纪违规。迟到、旷课,吃烟、喝酒、骂人打架、用手机作弊、痴迷网络游戏、浏览不良信息,甚至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都有他。上课发出怪声,逗人哄笑,哗众取宠,老师批评他,还强词夺理:“你上你的课,干嘛说我?”他给班上一名人中处长了一颗黑痣的同学取外号“小日本”,把该同学的像片放在网上让其他人疯传来取乐,教育他时,他还振振有词:“他本来长的就像个‘小日本’嘛,还怪我!”,两年来,我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教育他,但效果不理想,每次教育后管不了多久他又要犯错。
我想:要让该同学改掉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感受,我行我素,不听劝告自以为是的坏毛病,需找到真正原因。我通过了解学生,与他小学班主任沟通交流,和多次家访后得知:原来他家三代单传,他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他转,家人从小把他的哭、跳、说、闹当成可爱又好玩,初一时,他上网打游戏着迷,他爷爷奶奶把饭端到电脑桌旁,给他喂饭吃。家庭的过度溺爱,形成了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加之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叛逆行为增强,加剧了他唯我独尊的个性。
二.我的苦恼
弄清原因后,我决心用爱心感化他,用耐心教育他。一次,一个同学不小心踩了他一脚,并说“对不起”,他却不依不饶,推别人一掌,踩别人一脚,还大骂“你个×种!”,我教育他要宽宏大量,善待同学时,他狡辩道:“是他先踩我,又不是我先踩他。”有次上体育课,他打篮球崴了脚,动弹不得,我和一名同学扶他医治后送他回家休养,事后他在同学面前吹嘘:“舒老师还讨好我呢。”还有一次,班上一个属于“弱势群体”个儿最瘦小的男生哭着向我告状:“老师,李浩打我!”我问:“他为什么打你?”“我平时都躲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打我。”说完,又委屈地哭起来,我好言安慰该同学后,找来李浩,“你为什么打同学?”他鼓起眼睛,手握拳头,喘着粗气:“我这几天不高兴,想打人!”听到这里,我强忍怒气。反问他:“你太自以为是,你真是冥顽不化,油盐不进吗?”我很苦恼,真不想管他,让他自生自灭。冷静后想了想:他毕竟是学生,还是孩子,教育他是我的责任,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我该怎样?于是,下决心和他“持久耗下去”。
三.一次开心的挨饿
今年9月11日晚自习,我们年级所有老师开会,学生管理由治安室和学生会负责。会后,检查人员给我说班上个别学生纪律不好并被通报批评;放学后,我把违纪学生(当然有李浩同学)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李浩同学主动提出要与我交流,我同意了。教育完前面几个学生已是晚上10点多了,保安要锁门了,住校生熄灯铃响了,我和李浩同学来到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找了个地方坐下来,该同学迫不急待地说:“舒老师,我想谈谈我的人生。”“谈人生,好哇,你说吧!”我态度鲜明,一边表扬一边想:你葫芦里卖什么药?想干啥,并做好与他“斗智斗勇”的思想准备。
他说:“老师,我以前不懂事,总幻想偶遇奇人帮我,助我成功!辉煌人生。直到现在,也没遇上,我就死心了。由于有奇怪想法,不听你的教育,父母也拿我没办法,他们非常恼火,都不想管我了,班上同学也躲着我,我感觉孤单无助。”他说这些话时,有些哽咽,眼含泪水,怪可怜的。他擦擦眼睛后继续说:“我给父母保证了:读初三了,我决心改正错误,不让他们操心,保证明年考上我理想的高中。”我忍不住鼓励加表扬:“好,有志气,有理想,知错能改,是好学生,只要你坚守目标,落实行动,就一定能成功!”他抢过我的话头:“但是,‘他们’几个还要喊我出去玩,我不想去,碍于面子,不好拒绝,真难处。”“他们是哪几个?你们怎么玩呢?”我试探他是不是怕被“修理”骗取我的信任。“就是某班的王某某和某班的张某某(都是问题学生,他们有交往,没骗我),王某某的爸爸是包工头,家里钱多,他隔几天他就请我们喝冰冻啤酒、吃火锅,或唱歌,或到某会所喝咖啡、玩手机、斗地主、炸金花、请人帮做作业;他们又喊我去,我不想去,想好好学习,又不好拒绝,老师,我该怎么办呢?”听到这里,我很诧异,感觉这个曾经给我惹过许多“麻烦”的学生,突然间变得孤单、无助、无奈,又可爱,他居然求助我了,前后判若两人。感觉以前无数次苦口婆心的教育和今年暑假我特地去家访与他长谈给他帮助鼓励起了作用,有了质的变化,或许就是我一直不放弃教育他,望他浪子回头,改邪归正,给予耐心和爱心的回报吧。突然间,我感觉饥肠辘辘,原来,白天上课后晚上又开会,错过了吃晚饭时间。但比起李浩同学的醒悟、求助和信任,我饿得值,饿得开心了。此时,夜深了,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传得远远的秋虫的鸣叫声,路灯散发出温柔的光,就象我心中闪烁的对该同学爱的光芒。
我们彼此开心了,他继续求助:“这么晚我没回家,我父母肯定认为我又在外面鬼混,我怎么办呢?”我明白他的“心思”,随即拿出手机,边翻他父亲的电话边问:“我不说你今晚违纪的事,就说我找你谈心,如何?”他点点头,我打开免提:我先向他父亲解释孩子这么晚没回家,是我找他谈心帮助他进步。然后列举了他表现好的事例:按老师要求做事,态度端正了;积极给同学发书本,满头大汗也不说累;打篮球按时回教室,不迟到了;编座位时,他要求单独座,训练自控能力等等。该同学被我一大堆优点表扬得象吃了蜜似的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此时,他主动给我提供了一些我不易得到的“情报”:班上某同学被父母遗弃,被现在的父母收养,因养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严格的要求激起他的反感,甚至把对亲生父母的怨恨,移到养父母身上,造成他成绩下降、心态偏激,他希望我多多关心这位不幸的同学(他会关心同学了);某同学上课传纸条;某同学上课讲笑话,影响他人,建议把他位子换了(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某同学悄悄拿了家里的钱买手机玩……
夜更深了,我的心更明亮了,手机响了,是妻子关心的电话,我说和学生谈心,她理解地挂断电话。我让该学生把话尽量说完之后,抓住他“求助”这一主题提出我的建议:“首先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求助老师;第二,善待同学,尊重他人,理解宽容是美德,有矛盾多做自我批评,遇事三思而行,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能融入集体并得到他人的尊重;第三,你有考上理想高中的目标,很好,很棒,只要你坚守目标,勤奋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第四,你爸爸妈妈那里,我会继续和他们沟通交流,只要你在家做好儿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他们一定会为你骄傲自豪的;第五,对于‘他们’几个的邀请,我会和其他几位老师协作解决问题的,你放心吧!但你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被干扰,要学会‘婉言’拒绝,同时,给‘他们’真诚建议:我们应相互帮助、监督、鼓励,共同进步。”“谢谢舒老师,我会做好的。”
夜更深了,我拍拍李浩同学的肩膀:“加油吧!孩子,老师相信你行!一定行!!我们回家吧!”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肚子哗哗的响个不停,我本来肠胃不好,太饿时,胃充气,鼓起鼓起的胀痛。但此时,我反而轻松開心了,象打了大胜仗似的凯旋回家,妻子端来热过几次的饭菜,我开心地吃起来,好香,好香……
四.思考
实践证明:我们在教育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过程中,需要探寻他(们)存在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撒播爱心的种子,耐心地施以情理和智慧的教育,尊重体谅他(们)、友善相处、真诚交流、捕捉时机,催发出他(们)“向善”的幼芽,就一定会在他们的精神园地中,盛开良知的花朵,结出学生成长、发展的硕果。
(作者介绍:舒勋全,四川省南部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耐心 尊重 转变
一.自以为是的“他”
我班学生李浩(化名),个儿不高,体重150多斤,属“重量级名人”,喜欢打篮球。但脾气暴躁,自以为是,经常违纪违规。迟到、旷课,吃烟、喝酒、骂人打架、用手机作弊、痴迷网络游戏、浏览不良信息,甚至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都有他。上课发出怪声,逗人哄笑,哗众取宠,老师批评他,还强词夺理:“你上你的课,干嘛说我?”他给班上一名人中处长了一颗黑痣的同学取外号“小日本”,把该同学的像片放在网上让其他人疯传来取乐,教育他时,他还振振有词:“他本来长的就像个‘小日本’嘛,还怪我!”,两年来,我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教育他,但效果不理想,每次教育后管不了多久他又要犯错。
我想:要让该同学改掉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感受,我行我素,不听劝告自以为是的坏毛病,需找到真正原因。我通过了解学生,与他小学班主任沟通交流,和多次家访后得知:原来他家三代单传,他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他转,家人从小把他的哭、跳、说、闹当成可爱又好玩,初一时,他上网打游戏着迷,他爷爷奶奶把饭端到电脑桌旁,给他喂饭吃。家庭的过度溺爱,形成了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加之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叛逆行为增强,加剧了他唯我独尊的个性。
二.我的苦恼
弄清原因后,我决心用爱心感化他,用耐心教育他。一次,一个同学不小心踩了他一脚,并说“对不起”,他却不依不饶,推别人一掌,踩别人一脚,还大骂“你个×种!”,我教育他要宽宏大量,善待同学时,他狡辩道:“是他先踩我,又不是我先踩他。”有次上体育课,他打篮球崴了脚,动弹不得,我和一名同学扶他医治后送他回家休养,事后他在同学面前吹嘘:“舒老师还讨好我呢。”还有一次,班上一个属于“弱势群体”个儿最瘦小的男生哭着向我告状:“老师,李浩打我!”我问:“他为什么打你?”“我平时都躲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打我。”说完,又委屈地哭起来,我好言安慰该同学后,找来李浩,“你为什么打同学?”他鼓起眼睛,手握拳头,喘着粗气:“我这几天不高兴,想打人!”听到这里,我强忍怒气。反问他:“你太自以为是,你真是冥顽不化,油盐不进吗?”我很苦恼,真不想管他,让他自生自灭。冷静后想了想:他毕竟是学生,还是孩子,教育他是我的责任,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我该怎样?于是,下决心和他“持久耗下去”。
三.一次开心的挨饿
今年9月11日晚自习,我们年级所有老师开会,学生管理由治安室和学生会负责。会后,检查人员给我说班上个别学生纪律不好并被通报批评;放学后,我把违纪学生(当然有李浩同学)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李浩同学主动提出要与我交流,我同意了。教育完前面几个学生已是晚上10点多了,保安要锁门了,住校生熄灯铃响了,我和李浩同学来到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找了个地方坐下来,该同学迫不急待地说:“舒老师,我想谈谈我的人生。”“谈人生,好哇,你说吧!”我态度鲜明,一边表扬一边想:你葫芦里卖什么药?想干啥,并做好与他“斗智斗勇”的思想准备。
他说:“老师,我以前不懂事,总幻想偶遇奇人帮我,助我成功!辉煌人生。直到现在,也没遇上,我就死心了。由于有奇怪想法,不听你的教育,父母也拿我没办法,他们非常恼火,都不想管我了,班上同学也躲着我,我感觉孤单无助。”他说这些话时,有些哽咽,眼含泪水,怪可怜的。他擦擦眼睛后继续说:“我给父母保证了:读初三了,我决心改正错误,不让他们操心,保证明年考上我理想的高中。”我忍不住鼓励加表扬:“好,有志气,有理想,知错能改,是好学生,只要你坚守目标,落实行动,就一定能成功!”他抢过我的话头:“但是,‘他们’几个还要喊我出去玩,我不想去,碍于面子,不好拒绝,真难处。”“他们是哪几个?你们怎么玩呢?”我试探他是不是怕被“修理”骗取我的信任。“就是某班的王某某和某班的张某某(都是问题学生,他们有交往,没骗我),王某某的爸爸是包工头,家里钱多,他隔几天他就请我们喝冰冻啤酒、吃火锅,或唱歌,或到某会所喝咖啡、玩手机、斗地主、炸金花、请人帮做作业;他们又喊我去,我不想去,想好好学习,又不好拒绝,老师,我该怎么办呢?”听到这里,我很诧异,感觉这个曾经给我惹过许多“麻烦”的学生,突然间变得孤单、无助、无奈,又可爱,他居然求助我了,前后判若两人。感觉以前无数次苦口婆心的教育和今年暑假我特地去家访与他长谈给他帮助鼓励起了作用,有了质的变化,或许就是我一直不放弃教育他,望他浪子回头,改邪归正,给予耐心和爱心的回报吧。突然间,我感觉饥肠辘辘,原来,白天上课后晚上又开会,错过了吃晚饭时间。但比起李浩同学的醒悟、求助和信任,我饿得值,饿得开心了。此时,夜深了,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传得远远的秋虫的鸣叫声,路灯散发出温柔的光,就象我心中闪烁的对该同学爱的光芒。
我们彼此开心了,他继续求助:“这么晚我没回家,我父母肯定认为我又在外面鬼混,我怎么办呢?”我明白他的“心思”,随即拿出手机,边翻他父亲的电话边问:“我不说你今晚违纪的事,就说我找你谈心,如何?”他点点头,我打开免提:我先向他父亲解释孩子这么晚没回家,是我找他谈心帮助他进步。然后列举了他表现好的事例:按老师要求做事,态度端正了;积极给同学发书本,满头大汗也不说累;打篮球按时回教室,不迟到了;编座位时,他要求单独座,训练自控能力等等。该同学被我一大堆优点表扬得象吃了蜜似的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此时,他主动给我提供了一些我不易得到的“情报”:班上某同学被父母遗弃,被现在的父母收养,因养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严格的要求激起他的反感,甚至把对亲生父母的怨恨,移到养父母身上,造成他成绩下降、心态偏激,他希望我多多关心这位不幸的同学(他会关心同学了);某同学上课传纸条;某同学上课讲笑话,影响他人,建议把他位子换了(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某同学悄悄拿了家里的钱买手机玩……
夜更深了,我的心更明亮了,手机响了,是妻子关心的电话,我说和学生谈心,她理解地挂断电话。我让该学生把话尽量说完之后,抓住他“求助”这一主题提出我的建议:“首先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求助老师;第二,善待同学,尊重他人,理解宽容是美德,有矛盾多做自我批评,遇事三思而行,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能融入集体并得到他人的尊重;第三,你有考上理想高中的目标,很好,很棒,只要你坚守目标,勤奋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第四,你爸爸妈妈那里,我会继续和他们沟通交流,只要你在家做好儿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他们一定会为你骄傲自豪的;第五,对于‘他们’几个的邀请,我会和其他几位老师协作解决问题的,你放心吧!但你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被干扰,要学会‘婉言’拒绝,同时,给‘他们’真诚建议:我们应相互帮助、监督、鼓励,共同进步。”“谢谢舒老师,我会做好的。”
夜更深了,我拍拍李浩同学的肩膀:“加油吧!孩子,老师相信你行!一定行!!我们回家吧!”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肚子哗哗的响个不停,我本来肠胃不好,太饿时,胃充气,鼓起鼓起的胀痛。但此时,我反而轻松開心了,象打了大胜仗似的凯旋回家,妻子端来热过几次的饭菜,我开心地吃起来,好香,好香……
四.思考
实践证明:我们在教育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过程中,需要探寻他(们)存在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撒播爱心的种子,耐心地施以情理和智慧的教育,尊重体谅他(们)、友善相处、真诚交流、捕捉时机,催发出他(们)“向善”的幼芽,就一定会在他们的精神园地中,盛开良知的花朵,结出学生成长、发展的硕果。
(作者介绍:舒勋全,四川省南部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