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激烈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鉴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强烈的需要,中职汉语言文学教育更需要以应用性教学为出发点。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在传统文化中,汉语言文学是重要的学术载体。语言教学其体现的是一种整体美,是教师文化素质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在本文中,对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特点、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汉语言文学 ;教学方式;特点;创新
前言:
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一样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弘扬民族语言的重要阵地。在现代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语言体现了一种整体美。这种整体美就体现在教师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的潜质,选择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教学语言、发掘语言魅力等层面。这些元素凝集以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和教学本质就蕴涵在教学的全过程,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并为学生评品体验,让教学课堂充满学习的美、人文的美。
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教授语言文学,需要精心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让学生们更有效的提高自身素质,更好更快的提高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以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此外,在职业学校对中国语言和文学的教学,需更好地改变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广泛,却不够精。所以,在教学的时间里,要注重创新教学,在很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专业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改进,使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应用于实践的社会活动中。
1 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主要表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重视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也就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系统。但伴随就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中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针对复合型人才需要量的日渐增加,这就促使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定要进行一场教学改革,在创建好学生的道德系统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中职汉语言文学的实用價值,着眼于实践潜质的培育。中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能够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不能用数字统计出的社会效益。我们也不能强迫运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需要看到社会对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殊期待。
2 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特点
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难以和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取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难以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身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载体,承担着传承和提升全民语言和文化品质的重任。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关切,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甚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点就在于培育学生主要在于从事人的工作,注重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教学不表现在应用性,而是在对社会理念和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重直接创造能够计量的经济成效,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的社会效益等。出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加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针对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说,也定要实行一些必要革新,在维持传统基础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3 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1)相关教材给出了这一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
实际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聚集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可见,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泛的职业适应性,但出于有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产生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讲,从实用性角度指导教学是需要注意一些方面的。
(2)优化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三个方面对课程实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均要依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依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3)强化课程应用性,提升学生本专业的应用潜质
以就业观点指导教学革新,就定要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综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方面潜质,定要加以强化。该专业实用性教学需体现在五个层面,古今各种文体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定要精心设置课程系统,设置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体系的运用技能课程设置来确保学生在学校可以提升这五个方面的潜质,获取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运用潜质,成为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4 用创新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1)突破专业限制,实行教学内容创新
此专业的学生就业范畴广泛,但通常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此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进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和文学自身,而能够结合中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就业状况,对中职学生进行有关职业技能培育。实际上,许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以至公共管理在根本上均是从中职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发展起来的。所以,在确保专业根基扎实前提下,需要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便于更大限度地发挥中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和教学、新闻传播、文秘和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均能够设计成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模块,中职学生采取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取动手和就业能力。
(2)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需要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此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点,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感情,对东方文化亲合和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形成。所以,中职汉语言教学中定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构建。首先,教师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志,思想上要勇于拓展,力求指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归纳和进步。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传声筒,要适当通过文化评论等各种形式激励学生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实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各种文化传播形式均能够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潜质。教师需要以丰富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鼓励他们也去探索、思考和创新。可以说,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定要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特色,只有言行结合,才可让学生令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动力。
参考文献
[1] 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2] 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
关键词:中职汉语言文学 ;教学方式;特点;创新
前言:
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一样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弘扬民族语言的重要阵地。在现代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语言体现了一种整体美。这种整体美就体现在教师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的潜质,选择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教学语言、发掘语言魅力等层面。这些元素凝集以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和教学本质就蕴涵在教学的全过程,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并为学生评品体验,让教学课堂充满学习的美、人文的美。
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教授语言文学,需要精心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让学生们更有效的提高自身素质,更好更快的提高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以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此外,在职业学校对中国语言和文学的教学,需更好地改变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广泛,却不够精。所以,在教学的时间里,要注重创新教学,在很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专业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改进,使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应用于实践的社会活动中。
1 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主要表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重视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也就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系统。但伴随就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中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针对复合型人才需要量的日渐增加,这就促使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定要进行一场教学改革,在创建好学生的道德系统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中职汉语言文学的实用價值,着眼于实践潜质的培育。中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能够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不能用数字统计出的社会效益。我们也不能强迫运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需要看到社会对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殊期待。
2 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特点
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难以和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取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难以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身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载体,承担着传承和提升全民语言和文化品质的重任。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关切,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甚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点就在于培育学生主要在于从事人的工作,注重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教学不表现在应用性,而是在对社会理念和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重直接创造能够计量的经济成效,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的社会效益等。出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加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针对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说,也定要实行一些必要革新,在维持传统基础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3 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1)相关教材给出了这一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
实际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聚集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可见,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泛的职业适应性,但出于有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产生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讲,从实用性角度指导教学是需要注意一些方面的。
(2)优化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三个方面对课程实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均要依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依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3)强化课程应用性,提升学生本专业的应用潜质
以就业观点指导教学革新,就定要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综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方面潜质,定要加以强化。该专业实用性教学需体现在五个层面,古今各种文体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定要精心设置课程系统,设置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体系的运用技能课程设置来确保学生在学校可以提升这五个方面的潜质,获取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运用潜质,成为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4 用创新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1)突破专业限制,实行教学内容创新
此专业的学生就业范畴广泛,但通常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此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进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和文学自身,而能够结合中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就业状况,对中职学生进行有关职业技能培育。实际上,许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以至公共管理在根本上均是从中职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发展起来的。所以,在确保专业根基扎实前提下,需要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便于更大限度地发挥中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和教学、新闻传播、文秘和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均能够设计成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模块,中职学生采取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取动手和就业能力。
(2)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需要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此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点,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感情,对东方文化亲合和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形成。所以,中职汉语言教学中定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构建。首先,教师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志,思想上要勇于拓展,力求指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归纳和进步。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传声筒,要适当通过文化评论等各种形式激励学生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实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各种文化传播形式均能够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潜质。教师需要以丰富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鼓励他们也去探索、思考和创新。可以说,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定要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特色,只有言行结合,才可让学生令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动力。
参考文献
[1] 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2] 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