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5月1日,金融业被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金融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放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和发展。因此,金融业的业态和经营模式也变得复杂,为本轮增值税税制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阐述了了金融业"营改增"的目的与意义,然后分析了金融业"营改增"后面临的诸多挑战,最后,就金融业"营改增"后面临的风险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金融业;营改增;挑战
一、“营改增”的目的及意义
营业税改增增值税的目的主要国家是为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的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征税给企业带来的负担,而且也可以消除有些企业逃税漏税的行为。 而且有利于国家稳定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有利于促进制造业提升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完善税制,建立比较完整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
二、金融业“营改增”面临的风险
(一)金融业本身的特性阻碍了营改增的全面实施
金融业本身具有两个特性:一是复杂多样性,二是创新灵活性,金融业务的复杂性使得其难以被税收制度所束缚,并且由于存在大量个人客户,金融业征收增值税时难以确认进项税额或者进项税额抵扣不足的问题,税基难以计算,这就大大阻碍了金融业营改增的推行。
(二)营改增后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1、发票管理成本增加
金融业进行“营改增”后用发票进行抵扣将会存在问题。由于金融服务中有一大部分服务的收入都隐藏在差价之中,属于隐性收费,因此对于这些业务中作为销项部分的税额和作为进项部分的税额就难以进行明确的计算,这样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就会产生困难,相关抵扣事宜也很难确定,发票管理将面临巨大挑战。如果要按照现有增值税的征税方式将所有服务使用者都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来管理的话,既增加了银行的税收负担,也使得税收征管工作面临较高的技术难题以及沉重的管理成本。
2、税收成本增加
稅收成本增加可能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增值税发票系统的投入增加了税收成本。金融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之后,势必要建立一整套增值税发票体系,系统的建立,软件硬件的更新,以及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良好对接都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以使得金融业的增值税系统良好地运作。其次,对税务人员的培养增加了税收成本。要加大对金融业税务人才的投入,之前的营业税操作较为简便,因此金融业的发展主要靠业务人才,现在改征增值税后需要招聘税务人才,专门学习纳税申报流程以及防伪税控机器的使用,这些无疑要新设岗位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最后,金融业实际可抵扣的销项税额大部分来源于对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的购买,然而这一部分因为不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可以作为进项税抵扣的额度非常有限。有限的物资购买使得可抵扣的进项税数额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增加税收成本。
3、金融经营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成本较高。
金融运营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依赖程度较大,而该系统已完全实现信息化。“营改增”后,金融行业必须对原有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收入确认、成本核算与税款计征等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核心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与员工业务培训,使系统运营通畅、“营改增”过渡顺利,这对金融行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整个金融系统都将面临较高的业务系统升级、改造与使用成本。
4、金融行业推行增值税制度的遵从与培训成本高。
一方面,为推行增值税制度,金融行业需要升级改造原有的业务系统,修改业务流程与相关管理制度,这必然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另一方面,金融业务较为复杂,新业务与新产品层出不穷,新的经营业务系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复杂局面,还需要不断地调试并通过实践检验。金融从业人员要熟练地使用新系统、从容地应对“营改增”后的新形势,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与学习,提升其处理新税制业务的能力。这些都会加大纳税遵从成本。
(三)金融业缺乏经验和人才,存在转型升级的压力
金融企业因其业务的复杂性使得在“营改增” 政策上其他行业经验的借鉴意义相对有限,没有可靠的应对经验供我国金融企业作为参考导致金融业“营改增”的过程必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另外,金融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以缴纳营业税为主,较少涉及增值税业务,金融企业财务人员对增值税的征收管理没有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对增值税这一块了解透彻了才能准确判断增值稅的处理方法。
(四)金融机构的增值税发票开具问题。
在原营业税体系下,金融机构所开发票非常有限,许多时候是以银行票据、单证等代替发票,税务机关亦能接受。但是,增值税实行的是“购进扣税法”和“以票管税”,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使用与管理都有严格要求,“营改增”后,金融机构需要将自己的开票系统与税务部门的“金税三期系统”对接,收集和提供更加完备的交易、银行账号、纳税识别号与客户地址等信息。
三、金融业“营改增”的风险对策分析
(一)明确税基税目,做好进项税额抵扣问题
针对金融行业的特性,找准适合于我国金融业的征税对策,确定金融业独有的征税标准,对金融业难以确定的税基方面,需考虑实际情况进行免税或者零税率处理。 另外针对进项税额抵扣的问题,由于存在大量的个人作为最终消费者,所以进行增值税问题处理的时候,金融业应当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办法为范本,由金融企业进行代扣代缴。
(二)进行税负预估,制定预控措施
针对改征增值税有可能使金融企业的税负增加的问题,从较长时间看,营改增整体上是有利于金融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各大金融企业应该做到提前对税负进行预判和估计,从而制定出符合本企业自身的预防控制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对于企业的冲击。
(三)实施人员培训,促进转型升级
企业应该采用一定的方法尽量降低营改增的衔接过程中存在的税收成本,应该及时完善内部的各种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提前对企业员工进行税制改革的相关培训,尤其是关于增值税知识学习和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培训,确保企业各部门深入了解受“营改增”影响的业务操作事项,增强其业务办理的熟练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误,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来有效的降低税务,研究合规避税方案,为营改增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降低在衔接过程中的税收成本。
(四)构建增值税发票管理流程
金融业面对的客户多种多样,“营改增”下的金融业务系统改造要尽可能满足各种客户的开票要求,以推动“营改增”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加强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对于错开发票、退票等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发票作废或开具红字发票处理。对于发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发票遗失等情况,在当事人出具相关有效证明后,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
作者简介:
杨春宇(1992.10.28——)汉,黑龙江佳木斯,硕士,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与金融。
关键词:金融业;营改增;挑战
一、“营改增”的目的及意义
营业税改增增值税的目的主要国家是为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的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征税给企业带来的负担,而且也可以消除有些企业逃税漏税的行为。 而且有利于国家稳定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有利于促进制造业提升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完善税制,建立比较完整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
二、金融业“营改增”面临的风险
(一)金融业本身的特性阻碍了营改增的全面实施
金融业本身具有两个特性:一是复杂多样性,二是创新灵活性,金融业务的复杂性使得其难以被税收制度所束缚,并且由于存在大量个人客户,金融业征收增值税时难以确认进项税额或者进项税额抵扣不足的问题,税基难以计算,这就大大阻碍了金融业营改增的推行。
(二)营改增后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1、发票管理成本增加
金融业进行“营改增”后用发票进行抵扣将会存在问题。由于金融服务中有一大部分服务的收入都隐藏在差价之中,属于隐性收费,因此对于这些业务中作为销项部分的税额和作为进项部分的税额就难以进行明确的计算,这样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就会产生困难,相关抵扣事宜也很难确定,发票管理将面临巨大挑战。如果要按照现有增值税的征税方式将所有服务使用者都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来管理的话,既增加了银行的税收负担,也使得税收征管工作面临较高的技术难题以及沉重的管理成本。
2、税收成本增加
稅收成本增加可能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增值税发票系统的投入增加了税收成本。金融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之后,势必要建立一整套增值税发票体系,系统的建立,软件硬件的更新,以及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良好对接都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以使得金融业的增值税系统良好地运作。其次,对税务人员的培养增加了税收成本。要加大对金融业税务人才的投入,之前的营业税操作较为简便,因此金融业的发展主要靠业务人才,现在改征增值税后需要招聘税务人才,专门学习纳税申报流程以及防伪税控机器的使用,这些无疑要新设岗位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最后,金融业实际可抵扣的销项税额大部分来源于对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的购买,然而这一部分因为不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可以作为进项税抵扣的额度非常有限。有限的物资购买使得可抵扣的进项税数额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增加税收成本。
3、金融经营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成本较高。
金融运营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依赖程度较大,而该系统已完全实现信息化。“营改增”后,金融行业必须对原有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收入确认、成本核算与税款计征等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核心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与员工业务培训,使系统运营通畅、“营改增”过渡顺利,这对金融行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整个金融系统都将面临较高的业务系统升级、改造与使用成本。
4、金融行业推行增值税制度的遵从与培训成本高。
一方面,为推行增值税制度,金融行业需要升级改造原有的业务系统,修改业务流程与相关管理制度,这必然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另一方面,金融业务较为复杂,新业务与新产品层出不穷,新的经营业务系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复杂局面,还需要不断地调试并通过实践检验。金融从业人员要熟练地使用新系统、从容地应对“营改增”后的新形势,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与学习,提升其处理新税制业务的能力。这些都会加大纳税遵从成本。
(三)金融业缺乏经验和人才,存在转型升级的压力
金融企业因其业务的复杂性使得在“营改增” 政策上其他行业经验的借鉴意义相对有限,没有可靠的应对经验供我国金融企业作为参考导致金融业“营改增”的过程必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另外,金融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以缴纳营业税为主,较少涉及增值税业务,金融企业财务人员对增值税的征收管理没有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对增值税这一块了解透彻了才能准确判断增值稅的处理方法。
(四)金融机构的增值税发票开具问题。
在原营业税体系下,金融机构所开发票非常有限,许多时候是以银行票据、单证等代替发票,税务机关亦能接受。但是,增值税实行的是“购进扣税法”和“以票管税”,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使用与管理都有严格要求,“营改增”后,金融机构需要将自己的开票系统与税务部门的“金税三期系统”对接,收集和提供更加完备的交易、银行账号、纳税识别号与客户地址等信息。
三、金融业“营改增”的风险对策分析
(一)明确税基税目,做好进项税额抵扣问题
针对金融行业的特性,找准适合于我国金融业的征税对策,确定金融业独有的征税标准,对金融业难以确定的税基方面,需考虑实际情况进行免税或者零税率处理。 另外针对进项税额抵扣的问题,由于存在大量的个人作为最终消费者,所以进行增值税问题处理的时候,金融业应当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办法为范本,由金融企业进行代扣代缴。
(二)进行税负预估,制定预控措施
针对改征增值税有可能使金融企业的税负增加的问题,从较长时间看,营改增整体上是有利于金融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各大金融企业应该做到提前对税负进行预判和估计,从而制定出符合本企业自身的预防控制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对于企业的冲击。
(三)实施人员培训,促进转型升级
企业应该采用一定的方法尽量降低营改增的衔接过程中存在的税收成本,应该及时完善内部的各种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提前对企业员工进行税制改革的相关培训,尤其是关于增值税知识学习和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培训,确保企业各部门深入了解受“营改增”影响的业务操作事项,增强其业务办理的熟练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误,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来有效的降低税务,研究合规避税方案,为营改增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降低在衔接过程中的税收成本。
(四)构建增值税发票管理流程
金融业面对的客户多种多样,“营改增”下的金融业务系统改造要尽可能满足各种客户的开票要求,以推动“营改增”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加强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对于错开发票、退票等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发票作废或开具红字发票处理。对于发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发票遗失等情况,在当事人出具相关有效证明后,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
作者简介:
杨春宇(1992.10.28——)汉,黑龙江佳木斯,硕士,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