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程项目承发包是一项目重要的企业活动,无论是业主还是工程项目承包商都是难免遇到各自的环境风险,对工程项目进行环境风险管理评价应该具有前瞻性的,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的前瞻性可以良好地进行对此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从而做到减小甚至避免损失或者扩大优势的反应。
【关键词】 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
工程项目环境风险是指在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发性事件对工程项目所带来的不确定的影响。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一次性等特点,对于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的责任就重之又重。所谓风险管理,就是在人们在主观意愿上对潜在可能出现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发生事件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减少工程项目所可能遇到的财产、人员、名誉以及技术损失是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的动机,有效的对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进行管理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的保障,确保工程项目高效、安全的完成。对工程项目进行环境风险管理评价应该具有前瞻性的,在遇到某种意义上计划外编制的对工程项目构成潜在威胁或机会时,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的前瞻性可以良好地进行对此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从而做到减小甚至避免损失或者扩大优势的反应。所以对于做好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是在每个工程进行实施前必要的一个重要阶段。
一、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的实例分析
1、中国铁建沙特轻轨项目巨亏事件
2010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承包商)沙特麦加轻轨建设项目巨亏事件,是近年来中国公司因风险管理失误在海外工程承包领域发生的金额巨大、影响力强的事件。据该公司公告,截至2010年10月,该公司沙特轻轨项目合同预计总收入为120.51亿元人币(按当时汇率折算)、预计总成本为160.45亿元,再计入财务费用,该项目预计净亏损超过41亿元,亏损额几近该公司全年利润的一半。综合分析,该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风险管控的失误主要归结于缺乏对项目方案的深入研究和严格的评估审查,缺乏有效的合同风险管理,导致对项目工程量估算出现严重偏差,造成项目总成本被严重低估。
(1)技术风险。设计标准出现本质差别。项目前期阶段最为基础的设计方案由之前退出的欧洲公司按照欧美标准设计完成,中国铁建接手项目后业主要求后续工程需按原欧美标准进行,从而打乱了双方确定的“概念设计方案”。
(2)社会风险。严重忽视了当地社会宗教环境的影响。沙特麦加属于伊斯兰教圣城,根据当地规定和社会习俗,从事该轻轨工程建设的主要人员必须是穆斯林。因当地没有专业的穆斯林工程师和穆斯林建筑工人,中国铁建只得从国内大规模地调来上千名穆斯林工人,不仅为此付出了巨额的人力资源和交通成本,而且整体降低了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
(3)项目管理和工期风险。项目约定工期过于紧张。原约定2010年11月在实现35%运能的条件下开通运营,承包商按此理解为开通35%运能即只需开通4个车站,但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明确要求2010年11月9個车站应全部开通。这样,承包商只能临时调入国内各子公司人力物力投入建设,并全力从各个方面调动了大量资源保证如期完工。
(4)经济风险。对所在国工程原材料市场缺乏足够调研和计划。例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商不得不以高价从沙特当地购买混凝土等原材料,成本支出比原计划高出数倍。
(5)政治风险。项目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该项目社会影响重大,受到两国政府高度关注。在此前提下,承包商不得不多次接受业主合理或不尽合理的要求、变更原合同关键条件,导致过程管理失控,后期成本飙升。这也是引起以上及其他方面的实质性影响因素。
2、中海外波兰高速公路项目烂尾事件
2009年9月,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中海外”或“承包商”)为首的联合体,以13亿波兰币(约合4.5亿美元)的价格中标并签约了波兰华沙至德国边境的高速公路项目,成为中国公司打入欧洲市场的第一个工程承包项目。但不幸的是,2011年,中海外终究还是惨败而归,在项目执行了一半的时候束手无策地放弃了合同,不仅自身已在项目中承受了近4亿美元的亏损,而且将面临波兰方面高达2亿欧元的巨额索赔和3年内被禁止参加波兰招投标项目的惩罚。更为严重的是,该事件致使中国承包商在欧洲市场的形象遭到严重破坏。中海外作为承包商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标准和法律风险。由于对欧洲技术标准和波兰当地相关法规缺乏足够了解,导致后期工程费用增加。例如,按照欧洲公路的标准配置,穿过田地等必要地段时必须在公路下方设置3英尺高的通道,用于让青蛙及其他小动物安全穿过公路。中海外几乎完全忽视了这一在中国公司看来不起眼的规定,其结果是实际工程量和成本比预估情况产生了巨大的增加。
(2)地质和环境风险。在对高速公路走向沿线地质情况调研不足的情况下,中海外大大低估了工程量。例如,投标阶段仅通过部分路段现场考察,认为沿线存在少量湿地和软土地带,但项目实施阶段才发现远远不止这些,大大增加了工程沿线地基处理的工程量和成本投入。
(3)工程量和合同估价风险。波兰业主对该项目的预算为28亿波兰币(约合10亿美元),但中海外中标合同价格只有13亿波兰币(约合4.5)亿美元,只有不到业主预算的一半。事实证明,中海外严重低估了工程量和工程成本。
(4)项目管理风险。在欧洲市场,中海外在本项目中出现了现场项目管理能力薄弱、项目监管控制不足甚至是项目过程文件不符合规定,造成付款延误等问题。
二、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的特点和应对措施分析
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建设行业正处在一个高风险时代,并且风险一旦发生,往往后果较为严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科技的高速发展,项目管理和工程技术领域也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越来越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事实证明,20世纪40年代末在工程领域提出的这一著名理论,在新世纪显得更加适用。因为忽视“青蛙通道”而造成公路项目预估工程量严重偏离实际的案例就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工程承包企业首先应建立全面而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完善项目风险管控制度,争取不输在细节上。而且,国际工程项目中最具威胁的风险往往存在于工程业务第一线和工程项目的各个专业领域。承包商企业仅靠专门成立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难以全面有效地控制各项风险,也难以在风险或事故发生后在项目现场作出快速反应。因此,较为有效和直接的风险管控模式是组织企业全员参与、深入参与,除了设有专职的风险部门,还应使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入全员人心。同时,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不仅应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要在技术层面建立应对措施作为支持。另一方面,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往往和机遇并存,其风险管理的精髓在于权衡利弊、把握平衡。全球第一位“风险管理总监”詹姆斯·林(JamesLam)认为:“成功的风险管理全在于平衡,风险管理是风险与回报的平衡,也是科学和艺术的平衡,还是管理过程与工作人员的平衡”。在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既不应该为了控制风险一味地进行限制,也不应为了追求回报而盲目地放任风险。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前期的风险评估阶段,一方面充分识别项目风险固然必要,但另一方面承包商也应综合评估项目收益水平能否涵盖住项目潜在风险损失、承包商自身管理水平能否有效抵抗风险、化解风险。
三、小结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环境风险管理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步骤。通过对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的研究,在项目实行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考虑到所可能遇到的环境风险,可以有效的减少工程项目的经济财产或人员损失,这样既可以缩短工程项目的开发工期,又可以变相增加了经济收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更快更好的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加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陆雍森.环境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3]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5]黄崇福.推动我国风险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关键词】 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
工程项目环境风险是指在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发性事件对工程项目所带来的不确定的影响。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一次性等特点,对于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的责任就重之又重。所谓风险管理,就是在人们在主观意愿上对潜在可能出现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发生事件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减少工程项目所可能遇到的财产、人员、名誉以及技术损失是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的动机,有效的对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进行管理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的保障,确保工程项目高效、安全的完成。对工程项目进行环境风险管理评价应该具有前瞻性的,在遇到某种意义上计划外编制的对工程项目构成潜在威胁或机会时,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的前瞻性可以良好地进行对此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从而做到减小甚至避免损失或者扩大优势的反应。所以对于做好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是在每个工程进行实施前必要的一个重要阶段。
一、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的实例分析
1、中国铁建沙特轻轨项目巨亏事件
2010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承包商)沙特麦加轻轨建设项目巨亏事件,是近年来中国公司因风险管理失误在海外工程承包领域发生的金额巨大、影响力强的事件。据该公司公告,截至2010年10月,该公司沙特轻轨项目合同预计总收入为120.51亿元人币(按当时汇率折算)、预计总成本为160.45亿元,再计入财务费用,该项目预计净亏损超过41亿元,亏损额几近该公司全年利润的一半。综合分析,该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风险管控的失误主要归结于缺乏对项目方案的深入研究和严格的评估审查,缺乏有效的合同风险管理,导致对项目工程量估算出现严重偏差,造成项目总成本被严重低估。
(1)技术风险。设计标准出现本质差别。项目前期阶段最为基础的设计方案由之前退出的欧洲公司按照欧美标准设计完成,中国铁建接手项目后业主要求后续工程需按原欧美标准进行,从而打乱了双方确定的“概念设计方案”。
(2)社会风险。严重忽视了当地社会宗教环境的影响。沙特麦加属于伊斯兰教圣城,根据当地规定和社会习俗,从事该轻轨工程建设的主要人员必须是穆斯林。因当地没有专业的穆斯林工程师和穆斯林建筑工人,中国铁建只得从国内大规模地调来上千名穆斯林工人,不仅为此付出了巨额的人力资源和交通成本,而且整体降低了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
(3)项目管理和工期风险。项目约定工期过于紧张。原约定2010年11月在实现35%运能的条件下开通运营,承包商按此理解为开通35%运能即只需开通4个车站,但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明确要求2010年11月9個车站应全部开通。这样,承包商只能临时调入国内各子公司人力物力投入建设,并全力从各个方面调动了大量资源保证如期完工。
(4)经济风险。对所在国工程原材料市场缺乏足够调研和计划。例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商不得不以高价从沙特当地购买混凝土等原材料,成本支出比原计划高出数倍。
(5)政治风险。项目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该项目社会影响重大,受到两国政府高度关注。在此前提下,承包商不得不多次接受业主合理或不尽合理的要求、变更原合同关键条件,导致过程管理失控,后期成本飙升。这也是引起以上及其他方面的实质性影响因素。
2、中海外波兰高速公路项目烂尾事件
2009年9月,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中海外”或“承包商”)为首的联合体,以13亿波兰币(约合4.5亿美元)的价格中标并签约了波兰华沙至德国边境的高速公路项目,成为中国公司打入欧洲市场的第一个工程承包项目。但不幸的是,2011年,中海外终究还是惨败而归,在项目执行了一半的时候束手无策地放弃了合同,不仅自身已在项目中承受了近4亿美元的亏损,而且将面临波兰方面高达2亿欧元的巨额索赔和3年内被禁止参加波兰招投标项目的惩罚。更为严重的是,该事件致使中国承包商在欧洲市场的形象遭到严重破坏。中海外作为承包商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标准和法律风险。由于对欧洲技术标准和波兰当地相关法规缺乏足够了解,导致后期工程费用增加。例如,按照欧洲公路的标准配置,穿过田地等必要地段时必须在公路下方设置3英尺高的通道,用于让青蛙及其他小动物安全穿过公路。中海外几乎完全忽视了这一在中国公司看来不起眼的规定,其结果是实际工程量和成本比预估情况产生了巨大的增加。
(2)地质和环境风险。在对高速公路走向沿线地质情况调研不足的情况下,中海外大大低估了工程量。例如,投标阶段仅通过部分路段现场考察,认为沿线存在少量湿地和软土地带,但项目实施阶段才发现远远不止这些,大大增加了工程沿线地基处理的工程量和成本投入。
(3)工程量和合同估价风险。波兰业主对该项目的预算为28亿波兰币(约合10亿美元),但中海外中标合同价格只有13亿波兰币(约合4.5)亿美元,只有不到业主预算的一半。事实证明,中海外严重低估了工程量和工程成本。
(4)项目管理风险。在欧洲市场,中海外在本项目中出现了现场项目管理能力薄弱、项目监管控制不足甚至是项目过程文件不符合规定,造成付款延误等问题。
二、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的特点和应对措施分析
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建设行业正处在一个高风险时代,并且风险一旦发生,往往后果较为严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科技的高速发展,项目管理和工程技术领域也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越来越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事实证明,20世纪40年代末在工程领域提出的这一著名理论,在新世纪显得更加适用。因为忽视“青蛙通道”而造成公路项目预估工程量严重偏离实际的案例就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工程承包企业首先应建立全面而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完善项目风险管控制度,争取不输在细节上。而且,国际工程项目中最具威胁的风险往往存在于工程业务第一线和工程项目的各个专业领域。承包商企业仅靠专门成立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难以全面有效地控制各项风险,也难以在风险或事故发生后在项目现场作出快速反应。因此,较为有效和直接的风险管控模式是组织企业全员参与、深入参与,除了设有专职的风险部门,还应使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入全员人心。同时,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不仅应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要在技术层面建立应对措施作为支持。另一方面,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往往和机遇并存,其风险管理的精髓在于权衡利弊、把握平衡。全球第一位“风险管理总监”詹姆斯·林(JamesLam)认为:“成功的风险管理全在于平衡,风险管理是风险与回报的平衡,也是科学和艺术的平衡,还是管理过程与工作人员的平衡”。在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既不应该为了控制风险一味地进行限制,也不应为了追求回报而盲目地放任风险。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前期的风险评估阶段,一方面充分识别项目风险固然必要,但另一方面承包商也应综合评估项目收益水平能否涵盖住项目潜在风险损失、承包商自身管理水平能否有效抵抗风险、化解风险。
三、小结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环境风险管理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步骤。通过对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管理评价的研究,在项目实行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考虑到所可能遇到的环境风险,可以有效的减少工程项目的经济财产或人员损失,这样既可以缩短工程项目的开发工期,又可以变相增加了经济收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更快更好的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加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陆雍森.环境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3]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5]黄崇福.推动我国风险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