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藏族风格弦乐室内乐的创作主题,结合藏族风格弦乐室内乐作品《如天空一般》的创作实例,探索如何将藏族音乐元素与西洋室内乐演奏形式相结合,如何对新的演奏技法、创作技法加以发掘和创新,进一步就“民族性”刺激“再创造”、象征寓意唤起情感共鸣、语境表述激发意境联想、抽象线条引发本质思考等课题开展深入讨论。
关键词:藏乐 室内乐 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5-0020-02
“音乐作品和它的风格是历史的产物。”[1]藏民族自古以来就能歌善舞,藏族音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早在800年前,就有《论西藏音乐》的专门著作问世。西藏各大寺庙大都藏有一种叫“央移谱”的古代图形乐谱,而且至今还在使用。藏族音乐包括歌舞、戏曲、宗教、说唱、器乐等各个门类。而且藏区内三大方言地区的音乐亦各有特色。传统的藏族音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音域辽阔婉转,音色明亮高亢,节奏载歌载舞。藏族音乐主要表现藏区美丽的景色,牧民奔放的生活,青年美好的爱情,以及颂经的虔诚等内容。而近现代的藏族音乐不仅保留了传统藏乐的高亢优美,载歌载舞的特点,更增加了明亮恢弘的气势与和谐幸福的色彩。
室内乐产生于西方16世纪的意大利。乐队由几种乐器组合而成,并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专门为少数人演奏的一种音乐形式。弦乐室内乐主要是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弦乐演奏。
中国室内乐发展距今不足百年,无论是就创作题材还是数量方面来讲,完全不能与西方相提并论,特别是藏族风格的室内乐基本上处于空白。所以,研究并创作藏族风格的室内乐对于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以及为我国西南室内乐发展就显示出了无比积极的促进作用。将藏族音乐艺术和原创音乐技法所蕴含的美感趣味融合在一起,从新颖的角度提出一些极具学术价值的观点,结合藏族音乐元素和当地音乐特色,发扬西洋室内乐演奏特色,进行室内乐音乐创作,对新的演奏技法、创作技法加以发掘和创新,全方位的采用的汇编、收集、作曲、录音、写作等多方面要求,将西南地区藏族风格音乐以多方位视角、多种方式来呈现,将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文化以一种相对专业系统化的方式进行储备研究,便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和义务。
在这样的背景以及条件下,笔者向青年作曲家刘力先生邀约,在藏区采风数次以及多次商议作曲风格及其个中细节后,于年初创作了藏族風格弦乐室内乐四重奏作品《如天空一般》。该作品运用民族的音乐元素,结合西洋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创作出真正属于藏族风格的室内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包括了谱曲创作、演奏录音、写作研讨,将藏族音乐艺术和原创音乐技法所蕴含的美感趣味融合在一起,从新颖的角度提出一些极具学术价值的观点,结合藏族音乐元素和当地音乐特色,发扬西洋室内乐演奏特色,进行室内乐音乐创作,对新的演奏技法、创作技法加以发掘和创新,“民族性”刺激“再创造”、象征寓意唤起情感共鸣、语境表述激发意境联想、抽象线条引发本质思考等。
“艺术是现实的反映。”[2]藏族同胞作为少数民族,是有特点的游牧民族,以高原的草原作为栖息地,在一片独具特色的土壤上生活繁衍,形成了特有的高原文化。藏族同胞生性能歌善舞,游牧民族的特性随着农耕的迁徙文化而不断发展,藏族音乐的传播也算是少有的传统而极具魅力、大众却又小众。倘若我们随意采访一群路人,一定都或多或少接触或者感受过藏族歌曲或者藏族舞蹈,但倘若我们再深入询问和探究,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藏族音乐的音阶排列,所用体裁等等呢。但是,诚如格·尼·波斯洛夫所说,“从审美方面认识世界是可能的。”[3]
笔者曾到过川内藏区康定、马尔康、新都桥沿线,去过西藏腹地拉萨等,在不同的藏区能感受到非常强烈的民族文化,那种放荡不羁,热情好客,淳朴善良,都深深影响着我们。他们的音乐多是歌颂神灵,歌颂天空,歌颂大地,歌颂自然,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忘我纯净之感。这也是我们此首室内乐的创作源泉,我们想描述出藏族音乐那种纯净与神秘,如天空一般伟大而遥远,但又时时刻刻与我们息息相关。歌颂与感恩并在,也同时能呼应藏区风光的那种不同于城市光景的感受。
《如天空一般》室内乐作品分析:
该作品大量模仿藏族音乐风格中不太有规律的节拍,运用装饰音,快速小音符来模仿哼唱的长音的特色,搭配运用丰富的延音线,来模糊节拍的概念,使整首音乐有一种升华空灵的基本格调。
该作品运用了丰富的强弱对比,在长音的和声效果下,不断在mf-mp,mp-pp,f-p,p-mp等力度上做变化,以此来描绘藏区辽阔丰满的自然景观,云层下大片草地和牛羊的淳朴风情。从整个音乐形象上来说,大量长音和声的搭配,能呈现天地人的交织,有自然而原始的音乐感,画面感夹在原始的音乐感中,利用强弱的不断渐变,达到远景近景交融的地步,使音乐中更能有藏族藏区的特色。
利用传统古典室内乐的创作技法,我们选取了最容易让大家接受的四重奏编制来进行创作。将传统古典音乐的室内乐手法、表现方式运用到了藏族传统音乐中,结合小提琴、中提琴以及大提琴每种乐器所特有的音质音色,发音特点,发声音域,对照藏族音乐所需要的民族性,进行作曲、编配,运用四个声部的交替主题、对比主题、长音与双音的结合、长音加颤音的表达、快速小音符模仿传统藏族音乐里的倚音发声来进行二次演绎。使四个声部达到共鸣和呼应,不断巩固主题,达到一个乐曲里有不同音色和风格的变化,既不丢失传统室内乐作品里需要的和声上的高度统一及和谐,又不影响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创作的少数民族传统风格。
运用附点节奏、不规则后半拍小音符节奏、切分节奏、双音长音来丰富旋律进行上的单一走向,而这种记谱方式也是基于藏族音乐中很多民族音乐的不确定性来加以记谱的。大部分少数民族音乐,都是需要运用民间采风,录音录像的形式来加以保护和记录,而我们在分析学习了诸多藏族民间元素后发现,他们的音乐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文化中诵经的音调,另一方面就是原生态大自然式的民歌风格,很难用究竟这个音是多少拍,下一个音是什么民族调式来统一概括,就像是他们的血液里流淌出似的,不自觉每一个藏族同胞都能哼唱或演唱他们那种“草原之歌”“饮酒之歌”“大山之歌”“天空之歌”,他们赶着牦牛,迁徙着行走着,音乐就在此之间形成了,要抓住这种节奏,运用我们十分科学和呆板的手段是不足够的,所以在附点、切分、不规则小音符的运用后,我们还加上了一些更自由的渐快渐慢的处理,以此来更贴近藏族音乐里的自由传统原生态的情绪。
总的来说,创作新形式的民族音乐,丰富民族音乐,促进民族音乐发展,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室内乐发展之路,艺术魅力和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都是很高的。艺术是相通的,将藏族民间的艺术与室内乐音乐创作结合起来研究,可以开阔人们的艺术视野,发扬民族音乐与原创音乐研究。在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之间互为借鉴。研究民族音乐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的审美趣味,对于普及和宣传藏族民间音乐元素及民族音乐特点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次的研究成果具有非时效性的借鉴价值和非时效性的文献价值。
注释:
[1]俞人豪,周青青,李咏敏,蒲方,周耀群,梁茂春:《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第15页。
[2]刘纲纪:《艺术哲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6页。
[3][苏]格·尼·波斯洛夫:《论美和艺术》,刘宾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63页。
参考文献:
[1]次旦卓嘎.欧洲室内乐形式与藏族传统囊玛音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J].西藏艺术研究,2010,(03):12-17.
[2]才旦卓玛.论西藏传统音乐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的传承——以囊玛、堆谐传习为例[J].西藏艺术研究,2017,(03):31-36.
关键词:藏乐 室内乐 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5-0020-02
“音乐作品和它的风格是历史的产物。”[1]藏民族自古以来就能歌善舞,藏族音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早在800年前,就有《论西藏音乐》的专门著作问世。西藏各大寺庙大都藏有一种叫“央移谱”的古代图形乐谱,而且至今还在使用。藏族音乐包括歌舞、戏曲、宗教、说唱、器乐等各个门类。而且藏区内三大方言地区的音乐亦各有特色。传统的藏族音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音域辽阔婉转,音色明亮高亢,节奏载歌载舞。藏族音乐主要表现藏区美丽的景色,牧民奔放的生活,青年美好的爱情,以及颂经的虔诚等内容。而近现代的藏族音乐不仅保留了传统藏乐的高亢优美,载歌载舞的特点,更增加了明亮恢弘的气势与和谐幸福的色彩。
室内乐产生于西方16世纪的意大利。乐队由几种乐器组合而成,并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专门为少数人演奏的一种音乐形式。弦乐室内乐主要是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弦乐演奏。
中国室内乐发展距今不足百年,无论是就创作题材还是数量方面来讲,完全不能与西方相提并论,特别是藏族风格的室内乐基本上处于空白。所以,研究并创作藏族风格的室内乐对于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以及为我国西南室内乐发展就显示出了无比积极的促进作用。将藏族音乐艺术和原创音乐技法所蕴含的美感趣味融合在一起,从新颖的角度提出一些极具学术价值的观点,结合藏族音乐元素和当地音乐特色,发扬西洋室内乐演奏特色,进行室内乐音乐创作,对新的演奏技法、创作技法加以发掘和创新,全方位的采用的汇编、收集、作曲、录音、写作等多方面要求,将西南地区藏族风格音乐以多方位视角、多种方式来呈现,将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文化以一种相对专业系统化的方式进行储备研究,便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和义务。
在这样的背景以及条件下,笔者向青年作曲家刘力先生邀约,在藏区采风数次以及多次商议作曲风格及其个中细节后,于年初创作了藏族風格弦乐室内乐四重奏作品《如天空一般》。该作品运用民族的音乐元素,结合西洋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创作出真正属于藏族风格的室内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包括了谱曲创作、演奏录音、写作研讨,将藏族音乐艺术和原创音乐技法所蕴含的美感趣味融合在一起,从新颖的角度提出一些极具学术价值的观点,结合藏族音乐元素和当地音乐特色,发扬西洋室内乐演奏特色,进行室内乐音乐创作,对新的演奏技法、创作技法加以发掘和创新,“民族性”刺激“再创造”、象征寓意唤起情感共鸣、语境表述激发意境联想、抽象线条引发本质思考等。
“艺术是现实的反映。”[2]藏族同胞作为少数民族,是有特点的游牧民族,以高原的草原作为栖息地,在一片独具特色的土壤上生活繁衍,形成了特有的高原文化。藏族同胞生性能歌善舞,游牧民族的特性随着农耕的迁徙文化而不断发展,藏族音乐的传播也算是少有的传统而极具魅力、大众却又小众。倘若我们随意采访一群路人,一定都或多或少接触或者感受过藏族歌曲或者藏族舞蹈,但倘若我们再深入询问和探究,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藏族音乐的音阶排列,所用体裁等等呢。但是,诚如格·尼·波斯洛夫所说,“从审美方面认识世界是可能的。”[3]
笔者曾到过川内藏区康定、马尔康、新都桥沿线,去过西藏腹地拉萨等,在不同的藏区能感受到非常强烈的民族文化,那种放荡不羁,热情好客,淳朴善良,都深深影响着我们。他们的音乐多是歌颂神灵,歌颂天空,歌颂大地,歌颂自然,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忘我纯净之感。这也是我们此首室内乐的创作源泉,我们想描述出藏族音乐那种纯净与神秘,如天空一般伟大而遥远,但又时时刻刻与我们息息相关。歌颂与感恩并在,也同时能呼应藏区风光的那种不同于城市光景的感受。
《如天空一般》室内乐作品分析:
该作品大量模仿藏族音乐风格中不太有规律的节拍,运用装饰音,快速小音符来模仿哼唱的长音的特色,搭配运用丰富的延音线,来模糊节拍的概念,使整首音乐有一种升华空灵的基本格调。
该作品运用了丰富的强弱对比,在长音的和声效果下,不断在mf-mp,mp-pp,f-p,p-mp等力度上做变化,以此来描绘藏区辽阔丰满的自然景观,云层下大片草地和牛羊的淳朴风情。从整个音乐形象上来说,大量长音和声的搭配,能呈现天地人的交织,有自然而原始的音乐感,画面感夹在原始的音乐感中,利用强弱的不断渐变,达到远景近景交融的地步,使音乐中更能有藏族藏区的特色。
利用传统古典室内乐的创作技法,我们选取了最容易让大家接受的四重奏编制来进行创作。将传统古典音乐的室内乐手法、表现方式运用到了藏族传统音乐中,结合小提琴、中提琴以及大提琴每种乐器所特有的音质音色,发音特点,发声音域,对照藏族音乐所需要的民族性,进行作曲、编配,运用四个声部的交替主题、对比主题、长音与双音的结合、长音加颤音的表达、快速小音符模仿传统藏族音乐里的倚音发声来进行二次演绎。使四个声部达到共鸣和呼应,不断巩固主题,达到一个乐曲里有不同音色和风格的变化,既不丢失传统室内乐作品里需要的和声上的高度统一及和谐,又不影响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创作的少数民族传统风格。
运用附点节奏、不规则后半拍小音符节奏、切分节奏、双音长音来丰富旋律进行上的单一走向,而这种记谱方式也是基于藏族音乐中很多民族音乐的不确定性来加以记谱的。大部分少数民族音乐,都是需要运用民间采风,录音录像的形式来加以保护和记录,而我们在分析学习了诸多藏族民间元素后发现,他们的音乐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文化中诵经的音调,另一方面就是原生态大自然式的民歌风格,很难用究竟这个音是多少拍,下一个音是什么民族调式来统一概括,就像是他们的血液里流淌出似的,不自觉每一个藏族同胞都能哼唱或演唱他们那种“草原之歌”“饮酒之歌”“大山之歌”“天空之歌”,他们赶着牦牛,迁徙着行走着,音乐就在此之间形成了,要抓住这种节奏,运用我们十分科学和呆板的手段是不足够的,所以在附点、切分、不规则小音符的运用后,我们还加上了一些更自由的渐快渐慢的处理,以此来更贴近藏族音乐里的自由传统原生态的情绪。
总的来说,创作新形式的民族音乐,丰富民族音乐,促进民族音乐发展,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室内乐发展之路,艺术魅力和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都是很高的。艺术是相通的,将藏族民间的艺术与室内乐音乐创作结合起来研究,可以开阔人们的艺术视野,发扬民族音乐与原创音乐研究。在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之间互为借鉴。研究民族音乐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的审美趣味,对于普及和宣传藏族民间音乐元素及民族音乐特点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次的研究成果具有非时效性的借鉴价值和非时效性的文献价值。
注释:
[1]俞人豪,周青青,李咏敏,蒲方,周耀群,梁茂春:《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第15页。
[2]刘纲纪:《艺术哲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6页。
[3][苏]格·尼·波斯洛夫:《论美和艺术》,刘宾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63页。
参考文献:
[1]次旦卓嘎.欧洲室内乐形式与藏族传统囊玛音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J].西藏艺术研究,2010,(03):12-17.
[2]才旦卓玛.论西藏传统音乐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的传承——以囊玛、堆谐传习为例[J].西藏艺术研究,2017,(0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