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语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zhi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语言 综合 能力
  
  
  一、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意义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小学的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儿童是在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凡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数学是工具学科,要掌握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必须掌握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
  二、小学语文能力训练要則
  (一)坚持基础性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语文作为小学基础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必然是基础性学科。“新大纲”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其教学,首先应具有基础性。根据学科性质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不论是讲授知识或训练语文能力,都是为打好语文基础。不要忽略现在的小学生是六岁入学,不能有过高要求。但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有的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基础性。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有两个标准:
  1.全面性。所谓全面性,首先关于语文素质诸方面要打好基础;尤其是语文能力──识字、写字、听说读写诸方面要打好基础。不能只抓阅读,忽略作文;也不能只抓读、写训练,忽略听、说训练;更不能忽略写字训练。凡语文能力的诸方面样样都要训练,但每项训练都必须是初步的、入门的、浅显的。这方面“新大纲”提得非常明确,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一个教学班里,教会少数优等生并不难,但要使全班学生都发展好,可不是一件易事。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
  2.牢固性。基础必须是牢固的。每一项语文能力都应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如写字不打好基础,到中学再要求写好字已难;如阅读不打好基础,到中学拿一篇文章读不连贯,不会概括文章要点,读速又慢,怎能阅读长课文呢?所以小学语文必须要打好牢固的基础。要求基础全面,并不等于样样都要求很多、很高。要保证基础的牢固,语文能力训练项目必须要少而精。如现行的多套小学语文教材所确定的语文能力训练项目,有的训练项目就偏于过多,往往一个训练项目学生尚未掌握,下个训练项目又排入日程,结果每项语文能力训练都不到位,雨过地皮湿,学生的语文能力掌握不牢。要知道假若学生前边掌握的能力不牢固,后边的能力是难以掌握的,如同夹生饭,再加火也难熟。为什么我们的小学生学六年语文,而语文能力不高呢?为什么学校中差生不断增多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贯彻基础性不够。学的内容多,要求高,平时学习不扎实,知识和能力漏洞越来越多。
  (二)语文知识、能力、情感相结合
  强调语文能力训练,并不是忽视语文知识的学习。现在有一种风气,不大谈知识的掌握,好像一谈知识就不现代,因为传统教学论强调教学要掌握知识。前面叶老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即“知”和“行”的关系讲得很清楚。知识和能力是紧密结合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语文课的知识一般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语文基础知识;一类是内容反映的文化科学知识。
  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做基础。同时要形成语文能力,也还需要一般的知识,例如学生的作文,就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如果学生对于所写的内容涉及的知识不清楚,是写不出文章的。所以关于课文内容的文化科学知识,也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形成和人格发展都是有益的。
  (三)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语文能力训练一般分两大类:
  字、词、句、段为主的基础训练。基础训练就是指字、词、句、段的训练。如,(1)字要读准字音,写的端正、规范,不出或少出错别字;当然,不是盲目的一个字写上一二十遍,一个字认真写五遍即可。(2)词句理解,有的要准确,有的了解大意即可,不要背概念。(3)要会理解自然段,会分意义段,会概括段意。语文课若不教识字、识词、解词、析句、明段,这些基础训练是必要的。
  语言运用为主的综合训练。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讲,就是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段的目的,也是为了读懂全篇,从而受到教育,积累语言。从运用讲,学习了语文就要会读课文,会用语言表达,要能说会写;学会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写文成章,能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进行交际。
  (四)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突破教科书的局限。因为儿童语言的发展,并不完全靠语文课堂教学,有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真知不是来自课堂,而是来自课外阅读和活动。凡是作文好的学生,大都是课外书读得多,或参加活动多,他们的知识面广,思路开阔。目前,小学生信息来源多,学生们从课外读物中、从生活中不仅丰富了知识,语言也随之发展起来。所以要重视课外这一条途径,要把语文课教成开放型的课程。也就是“新大纲”所提出的“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五)学生的主体实践和教师的启发、指导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独立地读书、作文,能独立地进行语言交际。“新大纲”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学生应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要有足够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使之真正去识字、写字,去读书、作文,去交际会话,去讲故事、开讨论会,去思考、探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曾讲过:“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这是指的听、读、重读、抄写,用手用舌头去练习,在可能的范围以内,尽量时时这样去做。”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总之,要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一要教师具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教师要有真挚的感情,真情是一种美,教师有了真情,才会爱事业、爱学生。二要教师具有扎扎实实的语文能力的基本功。三要教师熟悉所教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特点。希望老师们在这几方面多多下工夫学习、加强修养,一定能获得成功。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教师,一要注重自身做人做事的修养;二要注重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修炼。勤于学习探索、不断创新改革,在传授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地做人、做事,不断提高自身品德的修养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做一名受社会肯定和学生尊敬喜爱的优秀教师。   关键词:高中 英语 教学 心得体会       一、做人与做事的修养  现代社会中,教师的角色更加多样化,不仅社会角色增加,职能角色也变得多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呢?我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从中有一些感悟。可能大家会说,学生很愿意上信息技术课,不用刻意要求培养他们的兴趣。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打游戏,喜欢上网聊天,玩儿是人的天性,何况还是孩子;但作为我们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把他们从玩儿的心态引导到信息技术知识上来,培养他们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
期刊
摘要:闪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思想品德课的感召力、说服力、战斗力都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  关键词:引趣激趣活跃课堂气氛       一堂优秀的思想品德课,要求教师授课娓娓动听、似春风化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这就要求教师把握住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时时处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思
期刊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的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 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 阅读能力 语言基础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
期刊
我从事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已接近三十年,深刻认识到了人民教师身上的责任,领悟到了教师教育学生的艰辛过程。特别是从一九八八年开始一直担负初三政治课教学任务,尤其是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更向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近年来中考政治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的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意思差不多就行了;等等。由
期刊
摘要: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  关键词:英语 学习 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
期刊
摘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地理兴趣教学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
期刊
如今,当新一轮课改再次直面我们的教育之时,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面对着如此多的变化,教学反思也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许多思考写下来。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
期刊
对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可是一部重头戏,这也是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一件事。而学生呢,最不愿意上的莫过于作文课,最不愿意做的莫过于写作文。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
期刊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