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园:为创新而歌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区诞生,海淀园书写历史
  
  在历史的进程当中,总有一些时间被常常提及,总有一些人物被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成为代表时代的符号。他们所创造的历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一部分,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且让我们用下面这些片段回顾一下这些被英雄们书写下的历史篇章。
  在美国《纽约时报》惊叹“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的时候,时钟的指针被定格在1979年7月。那时候世界聚焦中国的事件是中国政府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出口特区,后改名为内涵更丰富的“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向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
  历史的进程惊人相似。30年前的中关村,白颐路上,正酝酿着一场“中国的新革命”。陈春先、纪世瀛开办了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那些不甘寂寞的“叛逆者”开始在那个时代迎风而歌,中国社会的新契机也从这里开始起步,后来造就出了一条闻名于世的大街,也造就出中国第一家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此拉开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序幕。
  这是一段历史终点,但必将是另一段历史起点。
  2009年10月12日,修缮一新的中关村“双螺旋”雕塑在中关村西区广场重新落成,它将伴随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全新定位,揭开中关村发展的崭新篇章,也成为中关村见证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一个标志。 重塑后的“生命”雕塑,寓意着中关村在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当好排头兵,继续引领中国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向全球新兴的创新中心迈进,也突出了中关村积极向上和你追我赶的势头。
  在“生命”亮相前的半年前,与“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这一震撼世界的新闻遥相呼应的事件也被媒体格外关注:3月20日,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宣布,国务院已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意味着中关村将建设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后一段时间的任务将是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试点工作,使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作为中关村最早也是最大的科技园区,继国务院批复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北京市4月1日正式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这是创造奇迹的地方,每天,有10家企业在此诞生;每3.6天,就有一家企业跻身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行列。年收入超亿元企业总数超过800家,德勤发布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企业中近40%来自海淀园……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神奇的生命;不断解放的思想,成就了一批批世界的巨,这是一方一方注入了创新之魂的热土。
  将政策聚集于一点,先行先试,然后把局部的实践经验逐渐推广,放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效应,可以少走弯路,有效降低改革成本,避免风险,这也是改革开放3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宝贵经验。中关村海淀园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者、主导者,这既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完成国家推动自主创新任务的历史重托。
  
  为创新而歌,核心区成就辉煌
  
  作为中关村的主体功能区,海淀园一直发挥着创新引领和带动作用。在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海内外优秀人才,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2008年,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4900亿左右,占中关村科技园区总收入近50%。每年技术交易额海淀区占全国的20%,其中6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海淀园人才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的各类人才约60万人,高端领军型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海淀园。
  1980年,第一批科技人员“下海”创办民营企业,随之“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兴起;1988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成立;1999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成立。进入21世纪,海淀园的发展更是呈现飞跃态势,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型城市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20年波澜壮阔,20年艰苦创业,20年顽强崛起,从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开始,海淀园科技园区昂首阔步地走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据统计,德勤发布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企业中近40%来自中关村。海淀园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5%,高出全国企业平均水平约4个百分点。每年有一半的技术成果辐射到全国。技术收入的增速远高于园区总收入和产品销售收入。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06家,居全国高新区之首。承接的“863项目”占全国的四分之一,“973项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如今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区十园”的庞大格局,而在这个格局中,拥有长远发展历史并居于核心地位者,当之无愧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
  现在的海淀科技园,其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正逐步体现。园区内已经形成了计算机、软件、手机三大较为成型的产业链。海淀科技园的研发产业(研发总部)、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产品贸易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能源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有一定的规模聚集效应。另外,围绕数字音视频(AVS)、下一代互联网(IPv6)、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等处于萌芽期的新兴产业,也聚集了一批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强的企业。
  在刚刚过去的这20年中,海淀科技园区作为一个领航者,带领我们国家开启了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新时代。
  从中关村第一个民营科技机构到Google、微软等跨国巨头的研发和地区总部涌进中关村;从服务部第一期电子技术培训班到俞敏洪享誉全球的新东方教育;从柳传志的“新技术服务公司”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TOP赞助商的联想;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总面积达232平方公里的中关村一区多园多基地创新产业集群;从“科技二道贩子”到14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关村企业,如新浪、搜狐、百度、中星微电子;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中关村高科技企业以高精尖的技术和无可挑剔的产品质量向全球展示了巨大成就和其产业报国的雄心。
  
  创新试验田,打造中关村模式
  
  2009年11月13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宣布了一项新的人事任命: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担任海淀区委书记。此外,赵凤桐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这是中关村管委会首次配以副部级领导。组织上的高配,也被广泛认为是北京市加强中关村这一后奥运经济引擎的决心之举。首次以海淀区委书记亮相的赵凤桐,在海淀区干部大会上提出,全区形成合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2009年12月10日,在“清华科技园创建15周年”庆祝大会上,赵凤桐在与国际科技园协会主席Joan Bellavista交流时讲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是中关村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北京建设世界型城市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核心区同国际科技园区有着近20年的交往历史,我们要密切同国际科技园区协会及其它园区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与交流,增进了解,同时我们要善于将在园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拿到国际科技园区协会的同行中去研讨,集大家智慧谋发展。”这是赵凤桐在出任海淀区委书记后对指导核心区建设、实现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基本思路,同时也是确保实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的一个基本路径。
  在赵凤桐履新一个多月后,核心区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涉及市政府12个部门的17项审批事项下放到海淀区。这些权限包括设立5000万美元以下的非限制类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权限、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建设项目的核准权限等,涉及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规划委、市环保局、市民防局、市消防局等相关部门。
其他文献
“我希望大家先不要看到我的外表,也不要看重我的学历、称谓。请先听我的歌吧。”    韩婷是那种玲珑精致的女孩。见她的时候,一袭齐腰的长发,淡施胭脂。衣饰简单大方,恰到好处地搭配着初冬的流行元素。听了她的歌才发现,有着“新生代女中音”之称的韩婷,不仅有关牧村、德德玛等老一辈女中音歌唱家浑厚优美的声音,更可以跨越三个八度的音域,可谓“全能的女中音”。这个娇美时尚的姑娘是中国音乐学院自建院以来培养的第一
期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思想武器,要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长期任务,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推动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倾注50年的心血,“目标始终如一”,皓首穷经,由一个人独立完成了60余万字的“中国版”《马克思传》,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
期刊
话剧市场看上去很美,但现在若说话剧有什么新局面的话,那也只是刚刚开始。    编剧伤心?    “为什么放弃编剧,话剧的生命力在于文学性,本质上是她独特的戏剧文学。”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一流院团不再招收编剧,似乎不再有编剧这个岗位了,这是最令白泊心情沉重的事情。  “没有比这个更要命的政策,设置好不好,保留好不好,取消干吗?剧作家与院团的融合是催生好作品最直接的方式,话剧能够流传下来是其文学性的
期刊
伟人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朋友说,我要工作到八十岁。我说,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是美丽的,人生永远像呼伦贝尔草原一样开阔美好。     六十年前我出生在内蒙古的海拉尔,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三个月。当时的海拉尔其实只是一个草原小镇,汉族蒙族定居的游牧的加起来不过五万人。解放初期的生活还很贫困,父亲在蒸汽机车上烧火,母亲在只有两个人的医院里做护士。他们当时都没有工资,每个月的薪水都是用高粱米计
期刊
虎年春节与情人节刚联袂而过,又到了莺飞草长的春三月。年年“两会”今又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关注民生,调整结构,寻找希望,任重道远。  美国《时代》杂志曾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那是因为“一个新王朝的出现”。而在国人的心目中,中关村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深层次解读,这个“缩影”的核心当是海淀科技园。如果说“中关村是中国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那末海淀园则是这个“制高点”的支柱。这
期刊
读刘合心先生的文章,初始于《中关村》杂志,缘于卫汉青社长的推荐。这部历史大散文《源头集》,亦是汉青先生放诸我的案头的,因为他知道我对山西情有独钟。在昔日的计划经济年代里,我曾是一个“军工战士”,对太原、大同、太谷、阳泉、侯马、运城、永济等地的兵工企业,常来常往。元旦假日,窗外飘落着大雪,漫天皆白,“寒冬时节好读书”,我终于静下心来,对《源头集》浏览一过。令我惊讶的是,刘合心先生从政多年,现在还挂着
期刊
共享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传统出版将不可逆转地被数字化改变。在知识产权领域,人们迫切需要一種灵活自由的规则,使版权运作更便捷、更具人性化,例如当今广泛流行的知识共享(CC)协议。    共享观念风行世界    谈到当下的互联网生活,我最先想到的是在土豆网上挖视频,去开心网偷菜钓鱼,打开Facebook聊天交友。现在的年轻人是用Google 搜索引擎长大的一代人,由于先进快捷的网络技术,使得复制更便捷
期刊
操劳于“世博—创意北京”这个辛苦而光荣的差事,金锡顺久已告别富贵乡里生活,“很遗憾如今家也成为我办公的地方”。   “把生活搭进去,把自我搭进去,不容任何闪失和失误。”  自小,她从未有过拮据的日子,而现在则为“创意北京”项目殚精竭虑。  烦恼皆由执着而生。  叙致周折处,她不免感慨:“做一个践行梦想的人好难!”  欣喜的是,凭借坚守,她的空间不断扩大,从“诚品建筑”到“马奈草地”,如今“创意北京
期刊
创新在这个东西,在中关村喊了很多年,一开始,大家想得最多的是技术创新,甚至只局限于IT领域的创新;后来,IT的公司开得多了,于是就想到企业管理、金融服务、中介供应方面的创新;再后来,IT已经成了很大的气候,于是就想到了应当在其他的“技术领域”,像纳米、生物工程、新材料、农业新技术、工业改良等,这些方面有所创新;再后来,发现中关村里更大的能量,是思想,是文化,于是,思想创新、文化创新,又得到了人们最
期刊
中关村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关村每天都在讲述着“关”于“中”国和地球“村”的故事。今年春天是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周年,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企业家。纵横议论中关村的未来发展途径。    中国应形成中关村模式的聚集效应区    胡鞍钢(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庆研究中心主任)  1988年我作为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当时在北京重大的事件就是建立了高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