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倍数与因数”属于中等难度的内容,它的难在于并不是简单地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而需要结合实例深入了解倍数与因数的规律,它的易在于可以通过科学引导,学生能够实现举一反三、归纳总结,从而发现内在规律,强化学生思维与数学素养。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应该遵循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循序渐进,不断创新思维,发现规律,强化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
一、结合实例,认识理论知识
教学的起点是对定义进行介绍、分析与阐述。例如,对于倍数与因数的相关介绍,应该从数学等式出发,运用“35=5×7,36=4×9=2×2×3×3”等式子,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如,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内研究倍数与因数,倍数可以分成几个因数的乘积,也就是说倍数是等式一边较大的数。由此引申出质数与合数,质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不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正整数,又称素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子,而合数有超过2个因子。0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倍数、因数是相互的概念,质数与合数共同构成了除1以外的正整数。
在了解了倍数、因数相关理论知识以后,借助练习题,引导学生深入巩固和加深对倍数、因数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子。如,归纳猜想“是6的倍数一定是2和3的倍数吗?是14的倍数一定是哪几个数的倍数?”通过逐步深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找出规律。
二、点出特征,发现特殊规律
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进一步需要强化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与方法找出相关问题的规律,以此强化学生数学科学素养。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一些未知的事物具有很大兴趣,教学需要结合学生思维特点,运用科学的引导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索分析,找出规律。通过点出特征,鼓励学生发现特殊规律,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此促进学生创新思考,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例如,以探索活动“2、5倍数的特征”、“3倍数的特征”为例,展开兴趣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教师设计百数版,或者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结合提问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思考方向。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1~100个数中,找出5的倍数,用红色彩笔圈出来,在这100个数中,将2的倍数用绿色彩笔点出来,将3的倍数用白色彩笔勾起来。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3位同学一组,在活动中发现,5的倍数末尾都是0或5,2的倍数末尾是0、2、4、6、8,3的倍数各个位数加起来的和也是3的倍数。通过点出特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
三、实施探索,有效强化思维
为加深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相关知识的印象,教师组织展开小组合作趣味活动。例如,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1号同学任意写一位三位数交给2号同学,2号将这个数按同样的顺序再写一遍成为6位数,交给3号同学,3号同学除以11交给4号同学,4号同学将得到的数除以13交给5号同学,5号同学除以7公布答案。根据这个游戏活动,学生发现答案和1号同学写出的数字一样。之后,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猜想与归纳,得出11×13×7=1001,所以2号先将数扩大1001倍,再经过三位同学缩小1001倍,得到原来的数字。又如展开探索活动,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的1-100,通过先划掉1,再划掉除2外2的倍数,再划掉除3外3的倍数和除5外5的倍数,以此下去,得出1-100内所有质数。通过实施游戏探索活动,有效强化学生思维,探索数学科学素养。
四、总结归纳,促进自主实践
知识的起源、发生与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了解了基础理论以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会不断深入,遵循理论认识、实践探索、总结归纳、分析思考、构建知识网络等一系列的思维运行过程。
例如,在课后“读一读,做一做”中,有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探索习题。可以将该习题改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的课外活动内容。借助哥德巴赫猜想的偶数情形“任何不小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如4=2 2,6=3 3,8=3 5,以及奇数情形“任何不小于7的奇数都可以写成三个质数的和”,如7=2 2 3,9=2 2 5,以及我国数学就陈景润的“1 2”定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与验证,鼓励学生分小组探索、互助交流与实践探究,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奥秘。
通过实施科学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提升。通过教师精心预设,促进学生有效生成,发现数学知识内在规律,引导学生互助交流、探索实践,强化学生数学思维与科学素养,不断总结、归纳、反思与进步。
(作者单位:福建南平市浦城县实验小学)
一、结合实例,认识理论知识
教学的起点是对定义进行介绍、分析与阐述。例如,对于倍数与因数的相关介绍,应该从数学等式出发,运用“35=5×7,36=4×9=2×2×3×3”等式子,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如,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内研究倍数与因数,倍数可以分成几个因数的乘积,也就是说倍数是等式一边较大的数。由此引申出质数与合数,质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不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正整数,又称素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子,而合数有超过2个因子。0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倍数、因数是相互的概念,质数与合数共同构成了除1以外的正整数。
在了解了倍数、因数相关理论知识以后,借助练习题,引导学生深入巩固和加深对倍数、因数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子。如,归纳猜想“是6的倍数一定是2和3的倍数吗?是14的倍数一定是哪几个数的倍数?”通过逐步深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找出规律。
二、点出特征,发现特殊规律
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进一步需要强化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与方法找出相关问题的规律,以此强化学生数学科学素养。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一些未知的事物具有很大兴趣,教学需要结合学生思维特点,运用科学的引导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索分析,找出规律。通过点出特征,鼓励学生发现特殊规律,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此促进学生创新思考,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例如,以探索活动“2、5倍数的特征”、“3倍数的特征”为例,展开兴趣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教师设计百数版,或者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结合提问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思考方向。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1~100个数中,找出5的倍数,用红色彩笔圈出来,在这100个数中,将2的倍数用绿色彩笔点出来,将3的倍数用白色彩笔勾起来。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3位同学一组,在活动中发现,5的倍数末尾都是0或5,2的倍数末尾是0、2、4、6、8,3的倍数各个位数加起来的和也是3的倍数。通过点出特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
三、实施探索,有效强化思维
为加深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相关知识的印象,教师组织展开小组合作趣味活动。例如,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1号同学任意写一位三位数交给2号同学,2号将这个数按同样的顺序再写一遍成为6位数,交给3号同学,3号同学除以11交给4号同学,4号同学将得到的数除以13交给5号同学,5号同学除以7公布答案。根据这个游戏活动,学生发现答案和1号同学写出的数字一样。之后,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猜想与归纳,得出11×13×7=1001,所以2号先将数扩大1001倍,再经过三位同学缩小1001倍,得到原来的数字。又如展开探索活动,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的1-100,通过先划掉1,再划掉除2外2的倍数,再划掉除3外3的倍数和除5外5的倍数,以此下去,得出1-100内所有质数。通过实施游戏探索活动,有效强化学生思维,探索数学科学素养。
四、总结归纳,促进自主实践
知识的起源、发生与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了解了基础理论以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会不断深入,遵循理论认识、实践探索、总结归纳、分析思考、构建知识网络等一系列的思维运行过程。
例如,在课后“读一读,做一做”中,有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探索习题。可以将该习题改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的课外活动内容。借助哥德巴赫猜想的偶数情形“任何不小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如4=2 2,6=3 3,8=3 5,以及奇数情形“任何不小于7的奇数都可以写成三个质数的和”,如7=2 2 3,9=2 2 5,以及我国数学就陈景润的“1 2”定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与验证,鼓励学生分小组探索、互助交流与实践探究,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奥秘。
通过实施科学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提升。通过教师精心预设,促进学生有效生成,发现数学知识内在规律,引导学生互助交流、探索实践,强化学生数学思维与科学素养,不断总结、归纳、反思与进步。
(作者单位:福建南平市浦城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