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籼稻机插密度对比试验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7042500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比分析不同机插秧密度对杂交中籼稻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单季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宜选择30 cm×16 cm行株距;中上等肥力条件下,则宜选择30 cm×14 cm行株距。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密度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030-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611.1610.01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6-11 16:10:00
  广德县地处长江中下游苏浙皖三省交接处,丘陵山区地貌,耕地面积2.8万 hm2,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2.53万 hm2,是安徽省粮食生产大县,其中杂交中籼稻面积约2.27万 hm2,杂交中籼稻种植面积、产量在农作物生产中均列第一。目前,种植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最薄弱的环节,主要以人工插秧为主,强度高、成本大、效率低,已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水稻生产[1]。研究优化杂交中籼稻机械育插秧技术路线对稳定广德县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共用单季中籼稻品种2个,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其中新杭镇杨邯桥村在面积0.19 hm2的大田内安排3个处理,品种为‘天优华占’;桃州镇和平村在面积0.27 hm2大田安排4个处理,品种为‘丰两优1号’。
  试验田前茬为油菜,新杭镇杨邯桥村大田土壤肥力中等,桃州镇和平村大田土壤肥力中上等,大田田边田头等处理外区域按行株距30 cm×18 cm栽插,中间栽插各处理,处理间、处理与非处理之间间隔50 cm。采用育秧成套设备播种,56 cm×28 cm标准硬盘育秧。处理设计方案见表1。
  1.2 试验实施
  1.2.1 育秧
  5月中旬,试验区处理种子、播种、育秧,机插前3 d施送嫁药、送嫁肥,播种24~25 d机插。育插秧基本情况见表2。
  1.2.2 田间管理
  试验田于油菜收割后用大型拖拉机挂接旋耕机进行秸秆、残茬旋耕灭茬作业,移栽前2 d进行平整作业。大田耕整时每667 m2用45%复合肥25 kg加尿素5 kg作基肥。移栽10 d后每667 m2施7.5 kg尿素作分蘖肥,同时每667 m2施稻思达除草剂6 g,田间保水层3~5 cm,保水5~7 d除草。机插30 d左右搁田,搁后孕穗前每667 m2施氯化钾4 kg。
  1.2.3 水浆管理
  移栽时保持不大于3 cm浅水层,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栽后1个月左右搁田,抽穗扬花时保持一定水层,其余时间干湿交替,适收1周前断水。
  1.2.4 病虫害防治
  苗期移栽前3 d施送嫁药。7月15日主治四(2)代稻飞虱、2代二化螟、四(2)代稻纵卷叶螟,兼治灰飞虱、纹枯病。8月3—5日综合防治稻曲病、穗颈瘟;防治五(3)代稻飞虱、纹枯病、2代二化螟后峰,兼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8月22—24日主治六(4)代稻飞虱、3代二化螟等。根据全县病虫情报推荐用药。
  1.2.5 测产、收获
  9月30日组织测产,10月上旬对各处理进行收割、产量实测。试验苗情与生育期见表3,穗粒结构及产量见表4。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4可知,在土壤肥力有差异的2块大田中,新杭镇杨邯桥村中等大田土壤肥力各处理中,产量表现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桃州镇和平村中上等大田土壤肥力各处理中,产量表现依次为处理b>处理c>处理a>处理d。总的来看,产量最高的是处理b,最低的是处理d。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处理1、b、c栽插行株距为30 cm×14 cm、30 cm×16 cm,基本能满足单季杂交中籼稻通风透光性要求,有效穗、结实率综合表现好;处理a栽插行株距为30 cm×12 cm,田间荫闭,通风透光性差,总穗数多,但有效穗、结实率表现均差,产量下降;处理2、3、d栽插行株距能满足单季杂交中籼稻通风透光性要求,结实率好,但总有效穗随株距增大而迅速减少,综合表现差,产量降低[2]。
  3 结论
  试验期间遇夏季高温干旱气候,但试验区保证了水浆管理正常,全年水稻各种病虫草害发生处于正常水平。从试验情况看,机插密度对产量结构影响较大,只有与土壤肥力相适宜的密度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3]。对比结果显示,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单季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宜选择30 cm×16 cm行株距,中上等肥力可选择30 cm×14 cm行株距,并做好水浆管理和肥料运筹,控制好分蘖。
  参考文献
  [1] 赵红,潘晓华,熊多根,等.水稻机插秧不同插植方式的对比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0,(2):285-286.
  [2] 舒畅成,朱振梅,吾雪青,等.单季晚稻机械化插秧密度试验[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29):34-35.
  [3] 查太米,陈文波,张礼阳.中稻栽插密度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6,80.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其他文献
摘 要 比较了12种水稻品种的生育进程、经济性状和产量等,结果表明‘川香优178’、‘内5优39’、‘陵优2号’、‘丰两优4号’、‘内5优5399’、‘D优128’产量高于对照‘渝香203’的597 kg,适宜在渝东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优质稻;品种筛选;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7-035-03  知网出版网址:www.cnki
期刊
摘 要 2001—2004年,在重庆市潼南县进行了丘陵旱地1~5台土“果树//大豆”间套作大区对比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新品种(系)‘9769’和‘9753’的农艺性状表现明显优于对照(渝豆1号),随丘陵旱地台位升高,各品种产量都陆续下降,以‘9769’降低幅度最低。1~2台土,‘9753’表现最优,第3台土‘9753a’表现略优于‘9769’,667 m2产量差异小,4~5台土‘9769
期刊
摘 要 蔬菜产业发展已成为引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北碚区是重庆的都市花园,在发展蔬菜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科技优势,其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有机蔬菜、野生蔬菜、木本蔬菜以及蔬菜育苗和蔬菜加工等产业奠定了基础。对北碚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因地因时,优化蔬菜种植品种,转变经营理念;形成高效栽培模式;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强有机认证;大力扶持培育初、精、细加工业;提高
期刊
摘 要 从生产性直接缩差和政策性导向缩差2个方面介绍“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缩小涪陵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贡献,指出涪陵区农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经验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智慧”、“创新体制机制的管理智慧”、“发展新三农的战略智慧”,最后展望了涪陵区农业“十二五”期间的目标。  关键词 农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庆市涪陵区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通过实地调研杭州地区6家高星级酒店,对酒店内的植物景观应用进行分析,初步探讨酒店管理与植物景观之间的应用关系。发现存在“酒店内部的绿色植物数量少;酒店内部的绿色植物种类单一;酒店外部的绿色植物分布不均、不规则;酒店外部的绿色植物养护管理难度较大;绿色植物应用更换频率高、耗资大”等问题,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对策。  关键词 酒店;植物景观;养护管理;调查;浙江省杭州市  中图分类号:TU986
期刊
摘 要 为提高四川省达州地区冬季稻田利用率,推广蚕豆稻茬免耕栽培技术,提高蚕豆产量。试验对3个蚕豆品种‘成胡15’、‘芸豆147’、‘苏03010’进行稻茬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成胡15’为适合四川地区稻茬免耕栽培的本地蚕豆品种;‘苏03010’为适合四川稻茬免耕栽培的大粒蚕豆品种;‘云豆147’为适合四川地区稻茬免耕栽培的高产蚕豆品种。  关键词 稻茬免耕栽培;蚕豆;本地蚕豆;大粒蚕豆;高产蚕
期刊
摘 要 综述红茶萎凋过程中内含物质变化、影响因素、判定标准和萎凋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红茶萎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红茶;萎凋;香气;做青;展望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7-063-05  知网出版网址: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506.2226.
期刊
王宫花园及其创始人  汉诺威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的首府,位于位于德国北部的莱纳河畔。汉诺威是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城市,是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中心。其最著名的是会展业和旅游业。汉诺威市中心有一个洒满阳光的大花园,叫海伦豪森王宫花园,它是欧洲最美的花园之一。这个华美园林的创始者是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她参照奥兰尼华丽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设计了这个夏宫,原属于汉诺威王室遗产,现在是市民休闲、游客观光的
期刊
摘 要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梭鱼草、再力花、黄花鸢尾、千屈菜、大聚藻五种水生植物对城市公园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五种植物对公园污染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TN、TP和CODcr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8.18%、75.00%和88.90%,其中黄花鸢尾和大聚藻净化效果最好,千屈菜和再力花次之,梭鱼草最差。综合分析认为,黄花鸢尾、千屈菜和再力花可作为公园水体景观植物。  关键词 水生植物;公园
期刊
摘 要 以袋栽平菇为试验材料,研究输液式补水方法对平菇产量、单丛重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袋栽平菇通过输液式补水处理后总产量增加。补水处理从4潮菇开始产量明显增加,其中以第1潮菇采收后补水10 min/d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18.5%。(2)输液式补水处理后,从第4潮菇开始可明显提高单丛菇重,但各处理间单丛菇重的差异不明显。在平菇的采收后期,通过输液式补水所产出菇的感官品质明显较对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