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具有促进山区林农快速增收致富的战略意义。通过在永胜县实施国家推广项目“云南山区生态经济型林业模式综合技术示范”及云南省省级推广项目“山区林农增效综合技术示范”,总结提出专业合作经营、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沼气综合应用、针叶林(针阔林)修复等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模式。
[关键词] 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模式
云南国土面积的94%是山区,作为山区大省,260万绝对贫困人口和500多万低收入人群生活在广大山区[2],把山区丰富的自然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是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出发点的落脚点。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条件差,困难在山,希望也在山,出路就在林。加强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实现林产业的综合开发,对山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形成,使山区林农尽快增收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永胜县光华乡新生村委会一农户,1993~1994年承包的500亩荒山荒地,种植10余年的核桃、板栗等,因品种不良,经营管理粗放,产量及效益太低,年收入仅10000元左右。由于是单纯的家庭经营,经济基础差(现在还未通电),且种植模式单一,加之没有以短养长、多种经营、综合开发,综合效益太差,难以维持。2007年注册成立了“农林生态种植园”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联合有意合作的农户共同开发,增加劳力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积极与科技部门、乡镇林业站、地方林业局联系,在实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苗木繁育等方面得到许多支持。同时通过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引進经济新品种,林农间作,建沼气池并对沼气肥进行综合利用等,已建成500余亩生态经济型的种植园,近几年仅林业局委托培育苗木一项,年收入近10万元,其他部份的经济效益也正在逐步显现。
一、林业专业合作经营模式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林农成了山林的真正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开始真正关心我家的林地“种什么”、“如何种”、“怎么管”,如何让有限的林地产生较高的综合效益。可是由于农户现有的林地或宜林荒山面积由几亩至几十亩不等,如永胜县一村小组83户村民,林地面积1475.3亩,平均每户17.7亩,最少的仅0.8亩,最多的39.6亩,面积少且很零散,个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上不具备规模,不能产生规模
效益。因而联合开发、划零为整、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是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基础。
目前山区林业的组织形式多以家庭经营为主,但是属于分散经营形式,信息少、资金少,开拓性小,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抵抗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能力差,与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不相适应。因此在充分发挥完善和发展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家庭经营向林业专业合作经营形式转变。
1.林业专业合作经营形式[1]
(1)乡村集体内部间的专业合作,包括联户经营、乡村户联营、乡村联营、村户联营等。
(2)林业局(站)、国有苗圃、国有林场、木材公司、森工企业等国家林业单位与乡村集体或农户的股份合作。
(3)非林业部门与乡村集体或农户的服份合作。
二、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模式
90年代初,两山到户后,林农自发种植的经济林如核桃、板栗等,大多是乡土品种,“名、特、优、新”品种少,经济林种植零星分散、产量低、品质差,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林产业的发展基础很薄弱。截止至2007年年底,全省仅低产核桃林面积就达400万亩[2],占全省核桃面积的33.3%。而核桃一致被认为是云南省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因此低产低效经济林的改造将是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之一。
1.品种改良
(1)高接换种。近几年各地均有通过品种审认定的核桃优良品种如云新系列、大姚三台核桃、漾濞泡核桃、玉溪大白壳、大沙壳核桃、细香核桃近20个,审定的板栗优良品种云雄、云红等。由于低劣品种造成的低产,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推广应用这些优良品种,采用高接换种的方法,通过良种嫁接改造,实行无性系集约化栽培,将低劣品种换成优良品种,是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有效方法。2008年2月用已审定的云新高原、云新云林核桃新品种和云雄、云红板栗新品种对永胜县农林生态种植园100亩低产板栗园,150亩低产核桃园以高接换种的方法进行改造,板栗园2009年试花试果,2010年实现产值10000余元,核桃园2010年86%挂果,2011年95%挂果。
(2)栽植更新。对于品种差,种植密度低,尚未完全丧失结果能力的衰老经济林,可在其中栽植良种嫁接苗,加强幼树的管理,适时整形修剪,剪除影响新植幼树生长的衰老枝干,幼树长大结果后,将老树全部挖除,形成新的丰产经济林。
2.树体管理
对于虽是良种,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树形混乱,树势衰弱,结果少,产量低的经济林,加强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进行合理修剪整形,改善树体结构,更新复壮树势。因此修剪整形是低产低效经济林树体管理改造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云南省这类型的低产核桃林130余万亩,现在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板桥乡,剑川县鲁甸乡确定的核心示范区内,通过集成修剪整形、施肥、放苦水、促花促果等技术措施促进结实和丰产,辐射和带动这类型低产核桃林的改造。
3.土壤改良
栽植地土层浅、干旱瘠薄,或因水土冲刷露根的良种经济林,一般产量也较低,对于此类经济林的改造,除了做好病虫害防治及整形修剪,重点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多用厩肥,沼气肥等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扩大根系分布层,增加吸收面积,为树体的生长、结果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三、沼气综合应用模式
云南省沼气的建设规模截止2009年底已达247.9878万户,尤其在山区沼气的建设是非常普及的。但沼气的综合利用率低,山区对沼气池建设的认识仅停留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炊烟、照明)的单一利用上,相较经济发达省份和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而一个6m3沼气每年可为20亩的耕地提供肥料[3],这将有效降低农村肥料用量和肥料成本。可充分应用沼气肥,生产生态有机无公害经济林产品。 2009~2010年对种植6年的云新14号、云新34号核桃林设置了厩肥、复合肥、沼气肥3组,每组5个重复进行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沼气肥与厩肥对比核桃产量提高18.3%,与复合肥对比产量提高10.65%。
1.沼渣作基肥
沼渣是腐熟无菌、速迟兼备的优质肥料,其有机质、腐植酸及N、P、K 含量明显高于沤制的土杂肥,据测定,沼渣内含有机质36%~49%、腐植酸10.1%~24.6%、粗蛋白5%~9%、全氮0.8%~1.5%、全磷0.4%~0.6% 和全钾0.6%~1.2%[4],还含有一些其他矿质成分,是迟效速效兼备的优质有机肥料。长期使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促进树木根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提高经济林产量、质量和品质。
2.沼液做追肥
沼液不仅含有树木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含有丁酸、吲哚乙酸、维生素B1 2等活性、抗性物质[4],而且易被树木直接吸收。可采用沟施的方法,在经济林坐果后,随水进行。结果表明:
3.喷施沼液
用沼液喷洒植株,可起到杀虫、抑菌的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达到农药低残留。将沼液按30%配制后,喷施核桃树干、枝条、叶片正反面,肥液以悬浮于叶、果、枝、干表面或少量下滴为度,一年3次,调查结果:喷施沼液的核桃树虫口率仅2%,而对照的核桃树虫口率达38.3%。
四、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修复模式
山区尤其是贫困山区长期以来的毁林种植模式,以砍薪炭材解决能源的方式,以及其他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形式,使山区大量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在云南山区已实施了林改的林地中,中低产林面积有7470万亩,其中亟须改造的多达6000万亩,而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也近1500万亩。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生态环境的改善,选择一些优良的生态树种如旱冬瓜、川滇桤木等,在林中空地不规则种植,对此类森林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充分发挥生态功能,达到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平衡发展。
五、经济林良种丰产栽培模式
对新造林地,选准先好良种是关键。在良种基础上,实施丰产栽培和管理。如种植核桃掌握一块好地、一个大塘、一担有机肥、一株壮苗、浇足定根水、一块地膜等技术要点,掌握栽植后的配方施肥、修剪整形、促花促果等技术,使新植经济林在高起点、标准化方向发展。
六、林农间作模式
在核桃林、板栗林等经济林的幼树期,间作花生、马铃薯、红薯、烤烟等矮杆农作物,充分利用林地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充分利用林地生产力,做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实现立体经营和科学经营。
七、花椒生物防护隔离栏模式
花椒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经济价值高,水土保持效果好的特点。在经济林园边界密植花椒,一方面起到防止牲蓄危害和隔离的作用,另一面发挥防护林的功能。同时当花椒进入结实盛期,还能为农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
将以上模式组合,辅以家畜养殖,形成以沼气为中心,种植、养殖为一体山的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洪明,王玲.对山区林业綜合开发的几点认识,生态经济,1996(6):46~48
[2] 云南省木本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
[3] 张永田.云南省农村能源—沼气建设的绩效评价及政策建议,财政支出工作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任卫华,于思臣,曹建华.沼气肥的立体施肥技术,中国果菜,2009(1):9
[关键词] 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模式
云南国土面积的94%是山区,作为山区大省,260万绝对贫困人口和500多万低收入人群生活在广大山区[2],把山区丰富的自然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是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出发点的落脚点。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条件差,困难在山,希望也在山,出路就在林。加强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实现林产业的综合开发,对山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形成,使山区林农尽快增收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永胜县光华乡新生村委会一农户,1993~1994年承包的500亩荒山荒地,种植10余年的核桃、板栗等,因品种不良,经营管理粗放,产量及效益太低,年收入仅10000元左右。由于是单纯的家庭经营,经济基础差(现在还未通电),且种植模式单一,加之没有以短养长、多种经营、综合开发,综合效益太差,难以维持。2007年注册成立了“农林生态种植园”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联合有意合作的农户共同开发,增加劳力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积极与科技部门、乡镇林业站、地方林业局联系,在实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苗木繁育等方面得到许多支持。同时通过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引進经济新品种,林农间作,建沼气池并对沼气肥进行综合利用等,已建成500余亩生态经济型的种植园,近几年仅林业局委托培育苗木一项,年收入近10万元,其他部份的经济效益也正在逐步显现。
一、林业专业合作经营模式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林农成了山林的真正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开始真正关心我家的林地“种什么”、“如何种”、“怎么管”,如何让有限的林地产生较高的综合效益。可是由于农户现有的林地或宜林荒山面积由几亩至几十亩不等,如永胜县一村小组83户村民,林地面积1475.3亩,平均每户17.7亩,最少的仅0.8亩,最多的39.6亩,面积少且很零散,个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上不具备规模,不能产生规模
效益。因而联合开发、划零为整、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是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基础。
目前山区林业的组织形式多以家庭经营为主,但是属于分散经营形式,信息少、资金少,开拓性小,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抵抗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能力差,与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不相适应。因此在充分发挥完善和发展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家庭经营向林业专业合作经营形式转变。
1.林业专业合作经营形式[1]
(1)乡村集体内部间的专业合作,包括联户经营、乡村户联营、乡村联营、村户联营等。
(2)林业局(站)、国有苗圃、国有林场、木材公司、森工企业等国家林业单位与乡村集体或农户的股份合作。
(3)非林业部门与乡村集体或农户的服份合作。
二、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模式
90年代初,两山到户后,林农自发种植的经济林如核桃、板栗等,大多是乡土品种,“名、特、优、新”品种少,经济林种植零星分散、产量低、品质差,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林产业的发展基础很薄弱。截止至2007年年底,全省仅低产核桃林面积就达400万亩[2],占全省核桃面积的33.3%。而核桃一致被认为是云南省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因此低产低效经济林的改造将是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之一。
1.品种改良
(1)高接换种。近几年各地均有通过品种审认定的核桃优良品种如云新系列、大姚三台核桃、漾濞泡核桃、玉溪大白壳、大沙壳核桃、细香核桃近20个,审定的板栗优良品种云雄、云红等。由于低劣品种造成的低产,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推广应用这些优良品种,采用高接换种的方法,通过良种嫁接改造,实行无性系集约化栽培,将低劣品种换成优良品种,是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有效方法。2008年2月用已审定的云新高原、云新云林核桃新品种和云雄、云红板栗新品种对永胜县农林生态种植园100亩低产板栗园,150亩低产核桃园以高接换种的方法进行改造,板栗园2009年试花试果,2010年实现产值10000余元,核桃园2010年86%挂果,2011年95%挂果。
(2)栽植更新。对于品种差,种植密度低,尚未完全丧失结果能力的衰老经济林,可在其中栽植良种嫁接苗,加强幼树的管理,适时整形修剪,剪除影响新植幼树生长的衰老枝干,幼树长大结果后,将老树全部挖除,形成新的丰产经济林。
2.树体管理
对于虽是良种,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树形混乱,树势衰弱,结果少,产量低的经济林,加强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进行合理修剪整形,改善树体结构,更新复壮树势。因此修剪整形是低产低效经济林树体管理改造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云南省这类型的低产核桃林130余万亩,现在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板桥乡,剑川县鲁甸乡确定的核心示范区内,通过集成修剪整形、施肥、放苦水、促花促果等技术措施促进结实和丰产,辐射和带动这类型低产核桃林的改造。
3.土壤改良
栽植地土层浅、干旱瘠薄,或因水土冲刷露根的良种经济林,一般产量也较低,对于此类经济林的改造,除了做好病虫害防治及整形修剪,重点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多用厩肥,沼气肥等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扩大根系分布层,增加吸收面积,为树体的生长、结果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三、沼气综合应用模式
云南省沼气的建设规模截止2009年底已达247.9878万户,尤其在山区沼气的建设是非常普及的。但沼气的综合利用率低,山区对沼气池建设的认识仅停留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炊烟、照明)的单一利用上,相较经济发达省份和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而一个6m3沼气每年可为20亩的耕地提供肥料[3],这将有效降低农村肥料用量和肥料成本。可充分应用沼气肥,生产生态有机无公害经济林产品。 2009~2010年对种植6年的云新14号、云新34号核桃林设置了厩肥、复合肥、沼气肥3组,每组5个重复进行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沼气肥与厩肥对比核桃产量提高18.3%,与复合肥对比产量提高10.65%。
1.沼渣作基肥
沼渣是腐熟无菌、速迟兼备的优质肥料,其有机质、腐植酸及N、P、K 含量明显高于沤制的土杂肥,据测定,沼渣内含有机质36%~49%、腐植酸10.1%~24.6%、粗蛋白5%~9%、全氮0.8%~1.5%、全磷0.4%~0.6% 和全钾0.6%~1.2%[4],还含有一些其他矿质成分,是迟效速效兼备的优质有机肥料。长期使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促进树木根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提高经济林产量、质量和品质。
2.沼液做追肥
沼液不仅含有树木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含有丁酸、吲哚乙酸、维生素B1 2等活性、抗性物质[4],而且易被树木直接吸收。可采用沟施的方法,在经济林坐果后,随水进行。结果表明:
3.喷施沼液
用沼液喷洒植株,可起到杀虫、抑菌的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达到农药低残留。将沼液按30%配制后,喷施核桃树干、枝条、叶片正反面,肥液以悬浮于叶、果、枝、干表面或少量下滴为度,一年3次,调查结果:喷施沼液的核桃树虫口率仅2%,而对照的核桃树虫口率达38.3%。
四、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修复模式
山区尤其是贫困山区长期以来的毁林种植模式,以砍薪炭材解决能源的方式,以及其他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形式,使山区大量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在云南山区已实施了林改的林地中,中低产林面积有7470万亩,其中亟须改造的多达6000万亩,而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也近1500万亩。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生态环境的改善,选择一些优良的生态树种如旱冬瓜、川滇桤木等,在林中空地不规则种植,对此类森林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充分发挥生态功能,达到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平衡发展。
五、经济林良种丰产栽培模式
对新造林地,选准先好良种是关键。在良种基础上,实施丰产栽培和管理。如种植核桃掌握一块好地、一个大塘、一担有机肥、一株壮苗、浇足定根水、一块地膜等技术要点,掌握栽植后的配方施肥、修剪整形、促花促果等技术,使新植经济林在高起点、标准化方向发展。
六、林农间作模式
在核桃林、板栗林等经济林的幼树期,间作花生、马铃薯、红薯、烤烟等矮杆农作物,充分利用林地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充分利用林地生产力,做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实现立体经营和科学经营。
七、花椒生物防护隔离栏模式
花椒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经济价值高,水土保持效果好的特点。在经济林园边界密植花椒,一方面起到防止牲蓄危害和隔离的作用,另一面发挥防护林的功能。同时当花椒进入结实盛期,还能为农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
将以上模式组合,辅以家畜养殖,形成以沼气为中心,种植、养殖为一体山的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洪明,王玲.对山区林业綜合开发的几点认识,生态经济,1996(6):46~48
[2] 云南省木本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
[3] 张永田.云南省农村能源—沼气建设的绩效评价及政策建议,财政支出工作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任卫华,于思臣,曹建华.沼气肥的立体施肥技术,中国果菜,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