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稻的大面积减产给稻农的经济和精神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这种现象虽不普遍发生,但年际间时有出现,因此,水稻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水稻生产;质量;产量;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7-0241-01
一.当前水稻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水稻安全生产涉及到产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其中,产量安全包括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稳定措施;质量安全指生产过程中的环节,包括生产环境、投入品的安全应用等。生产技术不符合要求使水稻产量品质下降,水稻生产无法步入良性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1.影响水稻产量安全的因素
1.1气象因素
据历史资料记载,自然灾害中农业气象灾害占70%,在北方包括干旱、涝渍、冷害、寒害等,其中在水稻作物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危害是阶段性低温冷害,障碍性冷害和延迟性冷害及阴雨寡照,季节性干旱等。不同年份遭受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这些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构成了长期的威胁,致使水稻生育期拖后,空瘪率增加、倒伏、病害加重,导致减产减收。
1.2品种的选择应用
任何作物品种都是增产的内在因素,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基础,是其他任何措施所不能弥补的。因此,水稻生长遭到障碍性低温冷害,花粉丧失生命力,未能授粉出现空壳而绝产,或勉强授粉但由于灌浆时期的持续低温灌浆速度缓慢后引起滞育,还有部分地块水稻感染了稻瘟病,空瘪率达到60-70%,造成严重减产。
1.3生产条件
1.3.1灌溉水源及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问题
目前,水稻灌溉问题已成为水稻生产必须关注的问题,水资源匮乏已经为现有水稻面积灌溉用水敲起了警钟,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备工作值得重视。在水稻生产中,大部分地块都省去了晒田技术环节,田间排灌渠系也成了只灌不排的水浇田,可见水源枯竭已是不争的事实。
1.3.2育苗大棚建设问题
在政府大棚补贴资金的带动下,我区现有大棚育苗面积89万㎡,占全区水田总育苗面积的70%。多数都是原有大棚的二次改造,新增大棚数量有限。目前,仍有30%水田依然延用中、小棚育苗,育苗时间晚,育苗质量低、秧苗素质差,不利于晚熟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
1.4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不到位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资源的再次分配,从事水田生产的人员科技素质低,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水稻栽培技术标准化水平低,继旱育稀植推广至今,农户的栽培水平一直保持原地踏步,还有部分农户仅停留在旱育苗的初级阶段。
1.5环境条件逐渐恶化,有益生物逐渐减少,存在害虫爆发问题
有关研究报道,由于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链被破坏系统平衡,农田系统的稳定性,自身维持能力减弱,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植物群落的减少和消失,将造成生态系统分解者数量的不足,最终影响到生态系统中正常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同时,导致土壤结构退化,并对产量构成威胁。
1.6有害生物入侵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物流业的繁荣,交通运输的畅通,物种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流动,如近年发生的稻水象甲。这是一个由南方传经吉林、辽宁然后发展到我省,历时2年内才消灭掉。在此过程中不得不向农田中施入大量的高毒性农药。稻水象甲对水稻的危害损失一般10-30%,严重者造成绝产的几率很大。水稻二化螟也是由南方逐渐传入我省的害虫,至今都是对我省水稻危害较大的害虫,常年产量损失都在5-10%左右。
2.影响水稻质量安全方面因素
2.1环境污染问题
化肥、农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造成稻田环境污染,与国际化肥农药使用水平比,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化肥安全使用量为225㎏/公顷,我省(我区)用量为562.5㎏/公顷,超过一倍以上。其对土壤的还原作用和亚硝化作用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类物质,以及重金属的残留等都对土壤影响很大,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下降,理化性状的改变,直接造成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2.2灌溉水源的污染
目前,农业灌溉用水极度匮乏。除井灌外,还有很大比例的灌溉水源引自于江河湖泊,各种原因引起的污染在所难免,无条件做到灌溉水源的处理和监测。特别是离人居环境较近的农田,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隨之排入江河用于灌溉,其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农田,被植株吸收后进入籽实,影响品质。
2.3生产技术
如果栽培技术不科学,不但造成减产,如氮肥使用比例过高,还会导致糙米率降低、垩白率增加,惊纹粒提高,造成稻米品质下降。促早熟技术不到位会使成熟度不好,出米率下降,碎米率高。田间生长势态失衡,出现贪青、倒伏等现象,给水稻质量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二.解决对策
1.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
在千方百计提高水稻单产和增加总产的前提下,注重质量的安全生产,在农耕制度、生产资料选择生产过程中将安全生产的理念贯穿始终。在质量上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有机米、绿色米、特色鸭稻米等优质产品,即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2.政府重视生产安全,扩大支持力度,确保质量安全
优良的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水质监测,并及时发布检测结果数据,提高处理标准,符合农田灌溉要求。其次,保证农民种稻的积极性,规范生资市场加强种子严管,未审定或未经我省审定的品种一定杜绝流入市场,将其伪劣生资和高毒农药的应用范围严格控制。
3.加大经济和技术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各级政府资金、项目等优惠政策扶持,并及时宣传贯彻给稻农,如育苗大棚补贴,农机补贴等,争取扩大政策补贴范围,让所有农户都得到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调动农户自觉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全部实现大棚育苗,渠系硬化,增加补水井数量,满足灌溉用水,稳定水稻种植面积问题。加强地力培肥,改良土壤,实施测土施肥,充分发挥水利、农技、农机等相关部门的技术优势,进行综合技术组装,加快机械化生产进程,保证水稻生产的安全性。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种田素质
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加强培训扩大受训面,增加受训人数,特别是交通困难的边远乡镇的农户及种地大户,抓两头带中间使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充分利用农技110服务网络平台和专家直接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对千变万化的农资市场中生产资料的识别鉴赏能力,特别是把好水稻增产第一关——选好品种。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热量资源选择安全成熟,高产稳产的品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稻生产的安全性。
5.大力推广水稻先进技术、创新技术,提升水稻标准化技术水准
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大棚酿热物提早育壮秧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生物预警防治病虫草害技术、常年促早熟技术等,为水稻生产创造较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水平。
6.继续实施科技项目建设活动
以科技项目实施辐射带动涉农部门,在技术和信息及科技人员配备方面达到了科学的融合与对接,使整体技术完成的天衣无缝,能够迅速应用水稻生产的农机、农艺综合配套技术,确保增产增效。
7.加快推进水稻产业化进程
生产和加工一直被人们重视,但销售环节决定着农民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只有生产出的优质米达到优质优价才能使农民愿意有组织有计划地种植有机、绿色和其它高质量、高品质的优质米,推进水稻安全生产进程。
三.结束语
总之,水稻安全生产的有序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大生产的前提。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稻生产;质量;产量;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7-0241-01
一.当前水稻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水稻安全生产涉及到产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其中,产量安全包括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稳定措施;质量安全指生产过程中的环节,包括生产环境、投入品的安全应用等。生产技术不符合要求使水稻产量品质下降,水稻生产无法步入良性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1.影响水稻产量安全的因素
1.1气象因素
据历史资料记载,自然灾害中农业气象灾害占70%,在北方包括干旱、涝渍、冷害、寒害等,其中在水稻作物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危害是阶段性低温冷害,障碍性冷害和延迟性冷害及阴雨寡照,季节性干旱等。不同年份遭受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这些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构成了长期的威胁,致使水稻生育期拖后,空瘪率增加、倒伏、病害加重,导致减产减收。
1.2品种的选择应用
任何作物品种都是增产的内在因素,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基础,是其他任何措施所不能弥补的。因此,水稻生长遭到障碍性低温冷害,花粉丧失生命力,未能授粉出现空壳而绝产,或勉强授粉但由于灌浆时期的持续低温灌浆速度缓慢后引起滞育,还有部分地块水稻感染了稻瘟病,空瘪率达到60-70%,造成严重减产。
1.3生产条件
1.3.1灌溉水源及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问题
目前,水稻灌溉问题已成为水稻生产必须关注的问题,水资源匮乏已经为现有水稻面积灌溉用水敲起了警钟,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备工作值得重视。在水稻生产中,大部分地块都省去了晒田技术环节,田间排灌渠系也成了只灌不排的水浇田,可见水源枯竭已是不争的事实。
1.3.2育苗大棚建设问题
在政府大棚补贴资金的带动下,我区现有大棚育苗面积89万㎡,占全区水田总育苗面积的70%。多数都是原有大棚的二次改造,新增大棚数量有限。目前,仍有30%水田依然延用中、小棚育苗,育苗时间晚,育苗质量低、秧苗素质差,不利于晚熟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
1.4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不到位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资源的再次分配,从事水田生产的人员科技素质低,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水稻栽培技术标准化水平低,继旱育稀植推广至今,农户的栽培水平一直保持原地踏步,还有部分农户仅停留在旱育苗的初级阶段。
1.5环境条件逐渐恶化,有益生物逐渐减少,存在害虫爆发问题
有关研究报道,由于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链被破坏系统平衡,农田系统的稳定性,自身维持能力减弱,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植物群落的减少和消失,将造成生态系统分解者数量的不足,最终影响到生态系统中正常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同时,导致土壤结构退化,并对产量构成威胁。
1.6有害生物入侵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物流业的繁荣,交通运输的畅通,物种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流动,如近年发生的稻水象甲。这是一个由南方传经吉林、辽宁然后发展到我省,历时2年内才消灭掉。在此过程中不得不向农田中施入大量的高毒性农药。稻水象甲对水稻的危害损失一般10-30%,严重者造成绝产的几率很大。水稻二化螟也是由南方逐渐传入我省的害虫,至今都是对我省水稻危害较大的害虫,常年产量损失都在5-10%左右。
2.影响水稻质量安全方面因素
2.1环境污染问题
化肥、农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造成稻田环境污染,与国际化肥农药使用水平比,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化肥安全使用量为225㎏/公顷,我省(我区)用量为562.5㎏/公顷,超过一倍以上。其对土壤的还原作用和亚硝化作用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类物质,以及重金属的残留等都对土壤影响很大,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下降,理化性状的改变,直接造成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2.2灌溉水源的污染
目前,农业灌溉用水极度匮乏。除井灌外,还有很大比例的灌溉水源引自于江河湖泊,各种原因引起的污染在所难免,无条件做到灌溉水源的处理和监测。特别是离人居环境较近的农田,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隨之排入江河用于灌溉,其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农田,被植株吸收后进入籽实,影响品质。
2.3生产技术
如果栽培技术不科学,不但造成减产,如氮肥使用比例过高,还会导致糙米率降低、垩白率增加,惊纹粒提高,造成稻米品质下降。促早熟技术不到位会使成熟度不好,出米率下降,碎米率高。田间生长势态失衡,出现贪青、倒伏等现象,给水稻质量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二.解决对策
1.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
在千方百计提高水稻单产和增加总产的前提下,注重质量的安全生产,在农耕制度、生产资料选择生产过程中将安全生产的理念贯穿始终。在质量上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有机米、绿色米、特色鸭稻米等优质产品,即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2.政府重视生产安全,扩大支持力度,确保质量安全
优良的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水质监测,并及时发布检测结果数据,提高处理标准,符合农田灌溉要求。其次,保证农民种稻的积极性,规范生资市场加强种子严管,未审定或未经我省审定的品种一定杜绝流入市场,将其伪劣生资和高毒农药的应用范围严格控制。
3.加大经济和技术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各级政府资金、项目等优惠政策扶持,并及时宣传贯彻给稻农,如育苗大棚补贴,农机补贴等,争取扩大政策补贴范围,让所有农户都得到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调动农户自觉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全部实现大棚育苗,渠系硬化,增加补水井数量,满足灌溉用水,稳定水稻种植面积问题。加强地力培肥,改良土壤,实施测土施肥,充分发挥水利、农技、农机等相关部门的技术优势,进行综合技术组装,加快机械化生产进程,保证水稻生产的安全性。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种田素质
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加强培训扩大受训面,增加受训人数,特别是交通困难的边远乡镇的农户及种地大户,抓两头带中间使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充分利用农技110服务网络平台和专家直接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对千变万化的农资市场中生产资料的识别鉴赏能力,特别是把好水稻增产第一关——选好品种。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热量资源选择安全成熟,高产稳产的品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稻生产的安全性。
5.大力推广水稻先进技术、创新技术,提升水稻标准化技术水准
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大棚酿热物提早育壮秧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生物预警防治病虫草害技术、常年促早熟技术等,为水稻生产创造较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水平。
6.继续实施科技项目建设活动
以科技项目实施辐射带动涉农部门,在技术和信息及科技人员配备方面达到了科学的融合与对接,使整体技术完成的天衣无缝,能够迅速应用水稻生产的农机、农艺综合配套技术,确保增产增效。
7.加快推进水稻产业化进程
生产和加工一直被人们重视,但销售环节决定着农民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只有生产出的优质米达到优质优价才能使农民愿意有组织有计划地种植有机、绿色和其它高质量、高品质的优质米,推进水稻安全生产进程。
三.结束语
总之,水稻安全生产的有序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大生产的前提。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