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充分发挥青联在青年组织体系中的枢纽作用,以健全地方青联组织社团基础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强工作统筹和顶层设计,紧紧把握青年分化趋势和结社动向,及时发现、联系新兴领域青年,指导试点单位青联组织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工作覆盖,有效把各类青年组织团结起來、力量发挥出来。
“出去找”,加强与民政、统战、网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依托各级团组织开展“四社”情况大走访,找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媒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游离于传统组织体系之外的新兴领域青年,联系上之前未曾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张家港市青联实施“团聚·青觅”计划,掌握本地已注册的青年社会组织245家,联系未注册且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青年社团7家。东台市开展专项问卷调研,了解掌握青年分布和结社情况第一手资料。
建强工作阵地,让青年社会组织“找进来”。全省建成1160多个“青年之家”,加强线上线下活动,推动其形成稳定的联系服务青年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吸引青年社会组织主动联系入驻。南京“小红梅?新青年堂”通过优质服务和深度参与,吸引培育了以棠棣读书为代表的青年文化“志趣社群”12家。无锡市青联与市委网信办共同打造网络(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通过开展网络创益大赛,培育、吸引青年网络社会组织入驻基地。
从更广泛的联系青年出发,对青年行业、地域分布进行深入梳理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联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在团员基础比较牢固、较为认可团组织的青年社会组织中,推动建立、完善和加强团组织建设,2019年在青年社会组织中新建团组织402家。在青年相对集中、职业相对固定且有明确主管单位的领域,推动建立行业团组织。无锡市推动成立快递行业团工委,通过团组织加强对快递小哥的组织和工作覆盖。2019年在非公领域全省新建团组织突破1.63万家,显著提升了对非公领域从业青年的覆盖率。在青年职业、地域相对分散的领域,如网络作家、新媒体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中,以及本地关键领域、重点群体中,发掘培养一批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带头人,按照“自己建、联合建”的原则,成立由共青团主导、新兴青年群体发挥主体作用的团属青年社团,占据联系青年的先发优势。团省委通过协会走访、培训联办、骨干推荐、空间网罗等方式,在全省联系各类新兴青年群体并登记造册,发起成立“苏青S+”新兴青年群体联盟,联合省委网信办发起成立青少年新媒体联盟,更广泛地团结凝聚新兴领域青年。张家港市青联对新兴领域青年进行系统化梳理,成立新兴青年促进会,设立新兴青年文艺创作、新经济组织从业青年、新媒体从业青年等6个分会,实现对不同领域新兴青年的覆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挥好青年社会组织作用,着力加强思想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青年共同思想基础,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到各项工作,依托高校、孵化器和5A级社会组织等联合设立30家实训基地,举办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论坛、开设青年社会组织训练营,组织“爱国?团结?奋斗”精神分享会,邀请专家教授进行培训辅导,开展社会实践、经验分享和高端研修。2019年省市县联动培训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和社工人才7000余人,有力提升其能力素质。加强行动引导,给予青年社会组织场地、业务指导等方面的支持,经常性组织他们参与扶贫济困、志愿服务、对外交流等共青团和青联组织的活动,引导他们积极服务青年、服务社会,在活动中密切与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南京市青联结合团市委“统一行动日”安排,团干部带头,发动团员青年、青年社会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标识、统一内容,开展环境整治、爱心帮扶等公益活动。无锡市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加强对团属青年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
团体会员制是青联的基本制度,保持一定数量的会员团体规模,是青联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各领域青年群体的基本保证。为此,不仅要吸纳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形成稳定社会功能的青年社团为团体会员,还要吸纳能够广泛联系不同领域、不同类别青年社会组织的枢纽型组织为团体会员。省青联对全省县级青联情况进行梳理,在全团率先出台《县级青年联合会工作指引》,从组织设置、职责任务、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县级青联工作进行规范,提升县级青联规范化水平。推动今年届满的48家县级青联应换届尽换届,把试点要求与推进县级青联换届、县级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建设相结合,指导县级青联积极稳妥吸纳团体会员,确保各级青联至少有3个主要功能互不重叠的团体会员。把“青年之家”作为开放型、枢纽型的组织平台,依托“青年之家”在全省建立530多个青年社会组织孵化空间,直接联系5500多家青年社会组织,通过阵地联用、工作联动,深耕细作,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在一线做精做实服务青少年工作。
坚持“出去找”与“找进来”相结合
“出去找”,加强与民政、统战、网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依托各级团组织开展“四社”情况大走访,找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媒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游离于传统组织体系之外的新兴领域青年,联系上之前未曾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张家港市青联实施“团聚·青觅”计划,掌握本地已注册的青年社会组织245家,联系未注册且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青年社团7家。东台市开展专项问卷调研,了解掌握青年分布和结社情况第一手资料。
建强工作阵地,让青年社会组织“找进来”。全省建成1160多个“青年之家”,加强线上线下活动,推动其形成稳定的联系服务青年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吸引青年社会组织主动联系入驻。南京“小红梅?新青年堂”通过优质服务和深度参与,吸引培育了以棠棣读书为代表的青年文化“志趣社群”12家。无锡市青联与市委网信办共同打造网络(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通过开展网络创益大赛,培育、吸引青年网络社会组织入驻基地。
坚持社团建团和团建社团相结合
从更广泛的联系青年出发,对青年行业、地域分布进行深入梳理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联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在团员基础比较牢固、较为认可团组织的青年社会组织中,推动建立、完善和加强团组织建设,2019年在青年社会组织中新建团组织402家。在青年相对集中、职业相对固定且有明确主管单位的领域,推动建立行业团组织。无锡市推动成立快递行业团工委,通过团组织加强对快递小哥的组织和工作覆盖。2019年在非公领域全省新建团组织突破1.63万家,显著提升了对非公领域从业青年的覆盖率。在青年职业、地域相对分散的领域,如网络作家、新媒体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中,以及本地关键领域、重点群体中,发掘培养一批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带头人,按照“自己建、联合建”的原则,成立由共青团主导、新兴青年群体发挥主体作用的团属青年社团,占据联系青年的先发优势。团省委通过协会走访、培训联办、骨干推荐、空间网罗等方式,在全省联系各类新兴青年群体并登记造册,发起成立“苏青S+”新兴青年群体联盟,联合省委网信办发起成立青少年新媒体联盟,更广泛地团结凝聚新兴领域青年。张家港市青联对新兴领域青年进行系统化梳理,成立新兴青年促进会,设立新兴青年文艺创作、新经济组织从业青年、新媒体从业青年等6个分会,实现对不同领域新兴青年的覆盖。
坚持思想引领与行动引导相结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挥好青年社会组织作用,着力加强思想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青年共同思想基础,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到各项工作,依托高校、孵化器和5A级社会组织等联合设立30家实训基地,举办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论坛、开设青年社会组织训练营,组织“爱国?团结?奋斗”精神分享会,邀请专家教授进行培训辅导,开展社会实践、经验分享和高端研修。2019年省市县联动培训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和社工人才7000余人,有力提升其能力素质。加强行动引导,给予青年社会组织场地、业务指导等方面的支持,经常性组织他们参与扶贫济困、志愿服务、对外交流等共青团和青联组织的活动,引导他们积极服务青年、服务社会,在活动中密切与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南京市青联结合团市委“统一行动日”安排,团干部带头,发动团员青年、青年社会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标识、统一内容,开展环境整治、爱心帮扶等公益活动。无锡市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加强对团属青年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
坚持枢纽型和功能型相结合
团体会员制是青联的基本制度,保持一定数量的会员团体规模,是青联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各领域青年群体的基本保证。为此,不仅要吸纳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形成稳定社会功能的青年社团为团体会员,还要吸纳能够广泛联系不同领域、不同类别青年社会组织的枢纽型组织为团体会员。省青联对全省县级青联情况进行梳理,在全团率先出台《县级青年联合会工作指引》,从组织设置、职责任务、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县级青联工作进行规范,提升县级青联规范化水平。推动今年届满的48家县级青联应换届尽换届,把试点要求与推进县级青联换届、县级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建设相结合,指导县级青联积极稳妥吸纳团体会员,确保各级青联至少有3个主要功能互不重叠的团体会员。把“青年之家”作为开放型、枢纽型的组织平台,依托“青年之家”在全省建立530多个青年社会组织孵化空间,直接联系5500多家青年社会组织,通过阵地联用、工作联动,深耕细作,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在一线做精做实服务青少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