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活动形式探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是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教育与指导下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的过程。它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语文课堂活动形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意义非常重大。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们明显地感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不少学生到了初三,阅读能力还是很弱。课内文言文重要语段,一经测试,还是不如人意。他们连最基本的词语解释、句子翻译都做得七错八乱,内容理解、语言赏析就不用多提了。古文如此,现代文阅读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写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书写乱七八糟,错别字多如牛毛,病句随处都是,内容空洞无物——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作文竟是出自中学生之手。这种现象如何解释?我想,它或许可以作为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低效的一种解释吧?
  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教师为了提高质量,课外又不得不花许多时间辅导、督促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师更累,学也生很累,收效又甚微,恶性循环,师生关系紧张,教师无奈,学生厌学。教师陷入了困惑。
  如何走出困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不断地大胆实践、深刻反思,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功课例,认为:优化课堂活动形式,努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我们走出困惑提高效益的必要前提。
  二、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活动
  过去盛行的是教师满堂灌,课改以来,流行的是课堂讨论和师生对话。可惜那种讨论质量往往比较低,不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宗旨,追求的是表面的热闹,而所谓的对话,还是师问生答,学生基本上是在和零碎的问题打交道,对课文难以有整体的思考。
  我主张的语文课堂活动却并不是简单的师生对话,也不是随便找个什么题目来讨论,而是要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设计精妙的活动,以活动为线,牵引学生深入、自主地学习,让他们将知识像积木一样来回摆弄,让它不断生成新东西,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活动具有情境性、整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和游戏性,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教学实践探究,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语文课堂活动较有效果:
  (一)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语文课堂活动
  我的口号是:“让课文动起来。”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各种有利因素,创设生动乐学的氛围,让学生通过眼、耳、手、脑的活动,并通过全部认知与情感方面的储备,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学习乐趣,培养其语文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的语文课堂活动形式可以多样,我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课前三分钟演讲:
  要求学生围绕课文主题,自主寻找相同主题不同内容的故事进行课前演讲。
  2、挖掘教材的趣点:
  课文内容中,有重点、难点,如果能把这些重点、难点转化为学习的趣点的话,那么将更有效地促进学习。
  3、朗读是个好活动:
  语文课之所以越来越沉闷,其中一点与朗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有很大的关系。语文之所以为语文,它是语言的天下,美的语言把它读出来就是很好的享受、欣赏。所以,对于优美的文章我们应该让学生尽量多读,还可以设置个人读、分组比赛读、男女声分读等;对于以对话描写为主的一些文章,特别建议分角色朗读。
  (二)结合综合探究开展语文课堂活动
  现在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而在以往这部分的内容往往是以老师整理资料,然后用课件一一讲述为主,最多也只是设置些抢答题,让学生“意思意思”地活动了一下,远远背离了“综合性活动”的实质,严重一点地说,正是因为我们如此地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才会导致他们对于语文的失去兴趣。
  其实,结合综合探究确实开展语文课堂活动,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竞争的活力、展示的风采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目标任务的驱动下快乐地学习,从而才能极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使其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
  (三)结合名著阅读开展语文课堂活动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主动积极的思维,往往是在静态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应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用心去体味、领悟作品中的真善美的情感,获得了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接受语文的滋养。
  三、语文课堂活动形式的开展,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使语文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成为一泓活水。开展语文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课堂活动经常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合在活动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堂活动可以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语文课堂活动大部分需要学生密切合作,这样会培养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必然要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实际操作的能力。实践出真知,在课堂活动中学生还可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而这些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的,所以理解更为深刻,运用起来灵活自如,这样培养了学生自学自育的能力。课堂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也丰富了课外知识。使得学生不仅养成了探索学习的习惯,还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课堂活动的意义就比较重大。
  总之,我在自己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究中,深刻体会到了“相信学生,会创造出意想不到奇迹”的道理。改变,要从自己开始,要让学生学会飞翔,也真的要我们从敢于放手开始!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而老师要做的,更多的应该是如何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相信学生,大胆地开展语文课堂活动,把舞台让出给他们,而我们也将会欣赏到更为精彩的表演!
其他文献
通过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库,对比中、美两国样本,研究了社会资本对个人创新意识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输出结果显示,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创新意识有积极作用,但认知型社会资本无显
喀斯特地区因为自身生态较为脆弱,小而多的各类采石场虽然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正面影响,但也因为生产过程中持续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通过讨论采石场的典型水土
儒家孝亲观与佛教孝亲观的相互融合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孝亲思想。对儒家孝亲观与佛教孝亲观的理论依据进行比较发现,无论儒家的祖先崇拜还是佛教的缘起论,儒家的人性论
实验研究了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其不同混杂比增强乙烯基树脂复合筋的张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混杂复合筋的断裂应变随玄武岩纤维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且均大于单一碳纤维复合
【正】 艺术的经济估价艺术的经济估价一般由投入艺术生产、艺术产品、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资源的绝对数量来表示,或由作出估价的个人、团体或社会的总收入中用于艺术的相应份额
对铁路车站设置的侵限绝缘进行总结分类,根据不同的侵限绝缘设置场景详细分析进路内的侵限区段、敌对信号等联锁条件,为今后类似的工程项目联锁表设计提供参考。
发展绿色经济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都具有重大意义。但在绿色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