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则“武汉协和医院一个月内先后有8名医护人员被确诊为甲状腺癌,疑为楼上骨科手术室的X线电离辐射所致”的新闻引发各方热议,同时也使“放射防护”这个老话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提起X线,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医院。的确,X线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医生们的“好帮手”:发热、咳嗽了,可以拍张X线胸片,看看肺部有没有炎症;不慎摔伤,可以拍张片子,看看有没有骨折;B超发现肝脏有占位,可以做一次腹部CT,明确占位的性质;心绞痛频繁发作,可以做一次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等。
不过,“看不见、摸不着”的X线对确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隐患,长时间、大剂量的X线辐射还会导致疲劳、食欲减退、骨髓抑制等放射性伤害,与某些癌症的发生也存在一定关系。
多少剂量的X线辐射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线辐射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系吗?X线的辐射范围有多大,专门用于X线诊断和治疗的房间需要符合哪些要求?在接受放射诊断和治疗时,患者需要具备哪些放射防护意识,做好哪些防护工作,避免哪些误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辐射带来的伤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专家简介
刘士远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心胸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放射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从事医学影像临床工作26年,擅长胸部疾病,特别是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晚期肺癌的综合介入治疗,以及功能影像学和分子影像学研究。
大众医学:X线的用途很广,尤其是医学领域。我们去医院拍片、做CT等,都需要接触到X射线。X射线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影响?
刘士远:X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波,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X线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医用放射检查和治疗、民用消毒杀菌、工业探伤,以及胶片感光等。
从理论上说,X线对人体是轻度有害的。目前认为,当短时X线辐射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当短时X线辐射量超过100毫西弗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比如,辐射量为100~500毫西弗时,没有疾病感觉,但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在减少;辐射量为1000~2000毫西弗时,会导致轻微的射线疾病,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辐射量达到2000~4000毫西弗时,骨髓和骨密度会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会出现内出血、呕吐等症状;辐射量大于4000毫西弗时,将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辐射伤害是否会发生以及严重程度与辐射剂量、各人的耐受程度、对X线的敏感性,以及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从预防角度看,X线检查的次数还是越少越好。
问:常见的X线检查,如拍胸片、做CT等,辐射量大吗?
刘士远:在自然状态下,人每年接受的辐射量约为2.8毫西弗。其中,约85%为天然来源(如室内的氡衰变产物、宇宙射线等),14%为医疗照射(如X线检查、核医学检查),其他人工来源(如放射性粉尘、核工业排放物等)所占的比例不到1%。通常,一次标准的胸部X线摄影检查,患者接受的辐射量为0.01~0.02毫西弗,相当于人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受到的天然辐射量;做一次胸部CT检查接受的辐射量为1~8毫西弗,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大。
不过,由于X线辐射在短期内具有累积效应,即短期内连续接受多次照射,超过了人体细胞的修复速度时,辐射量会累积,容易导致放射性伤害。比如,偶尔做一次CT对健康没有影响,但如果在一个月内重复做好几次CT,就会发生辐射累积效应,危害人体健康。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就医,往往去一家医院,就做一次CT,有的患者甚至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做了数次CT和PET-CT,既浪费了医疗资源和金钱,也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在此提醒广大患者,尽量避免短期内重复照射,或短时间内高强度照射。
问:长期X线暴露与癌症,尤其是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系吗?
刘士远: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生与放射性损伤、碘过量或缺碘、性激素、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甲状腺对X线较敏感,长期X线暴露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据报道,70%~80%的儿童甲状腺癌,均有早年因颈部淋巴结炎、扁桃体炎或胸腺疾病而接受过放射治疗的历史。动物实验亦表明,小剂量放射照射足以使甲状腺细胞代谢发生变化,数年内不能恢复;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会损伤,甚至破坏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异常分裂,或导致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多,促进甲状腺细胞癌变。
当然,尽管X线辐射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诱发因素之一,但辐射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由于甲状腺、性腺等器官对X射线更敏感,故与其他组织器官相比,可能在更低剂量、更少时间地照射下,较早地发生癌变。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自然辐射,或者一年中接受2~3次正常的放射性医学检查,并不会诱发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由于所处工作环境中的基础辐射值较高,则应做好辐射防护工作,并定期接受辐射剂量测定和体检。
问:X线辐射和核辐射是一回事吗?
刘士远:不是一回事。X线主要由X射线管产生,作用时间短,射线品种单一,辐射能量较低,易于防护。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包含阿尔法、贝塔、伽马等射线,辐射剂量较大,辐射时间较长(与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有关)。不过,两者统称为电离辐射。
问:我国对医用X线设备的使用有哪些规定?使用X线设备的机房或手术室需要做好哪些特殊防护措施?
刘士远:应该说,我国对X线放射设备的监管还是很严格的。比如,放射科的大型X线设备都必须经过质监部门的检测;使用X线设备的机房或实施介入治疗的导管室必须有特殊的屏蔽措施,并经环保局评估达到放射防护要求,取得放射防护许可证。此外,卫生监督部门还会对X线设备的辐射量、安全性,放射标识是否完善,防护用具是否齐全等进行检查。简而言之,医用X线设备必须“三证齐全”,即拿到环保评估证明、放射防护许可证和设备使用许可证,方能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非放射专业的医生在使用移动X线设备时,往往缺乏必要的放射防护意识,他们不知道使用X线设备的房间需要防护,自身需要防护,病人也需要防护。 根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介入治疗所用到的放射设备为Ⅱ类辐射装置,骨科手术中所用到的小型C型臂X线设备属于Ⅲ类辐射装置。使用这些设备的手术室除了要具备常规手术室必须有的净化层流系统外,还必须对手术室进行电离辐射屏蔽的施工,以及辐射防护用品的配备。比如,房间墙壁、上下楼板中应置入厚度不小于2毫米的铅板或按要求在建筑材料中加入硫酸钡,手术室的门应为铅门,并贴有电离辐射标识;医护人员和患者应配备铅防护用具,如铅帽、铅围脖、铅衣等;X线设备工作时,医护人员应注意尽量远离受照射部位,减少照射时间。
问:患者在医院接受X线检查或介入治疗时,应做好哪些防护措施?
刘士远:近年来,放射防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医院为X线受检者提供的防护措施包括:①配备经环保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检测合格的X线设备和专用机房;②机房门口张贴电离辐射检查相关注意事项的告知书;③配备铅围脖、铅帽、三角巾、铅围栏等常规铅防护用品,对受检者的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状腺等敏感部位,予以适当防护;④对陪护人员进行适当防护;⑤检查时尽量使用低剂量的投照方式,并尽量减少有效曝光时间;⑥发现有辐射超标或超剂量检查的患者,及时启动辐射安全应急预案,记录曝光条件,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和观察,或给予及时治疗和处理,并将事件上报至上级卫生主管部门。
问:在儿童的放射防护问题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刘士远:儿童的体表面积和器官体积都相对较小,组织细胞相对幼稚,故与成年人相比,电离辐射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会呈几何级数的上升。因此,儿童应尽量避免放射检查。若必须检查,应尽量降低照射剂量、缩短曝光时间,并对非检查部位予以重点防护。
需要补充的是,由于胚胎对辐射的影响更为敏感,故妊娠期妇女应避免放射性检查和治疗。研究表明:妊娠头三个月为胚胎形成期,接受辐射可能会导致流产,也可能造成胎儿肢体缺损或畸形;妊娠4~5个月为胎儿成形期,接受辐射可能会损伤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婴儿智力低下;妊娠6~10个月为胎儿成长期,接受辐射可能会导致婴儿免疫力低下。
问:由于胸透的X线辐射量较大,故儿童和青少年不宜做胸透,是这样吗?
刘士远:胸透的放射线量在X线检查中是最大的,做一次胸透相当于拍10次X线胸片。不过,胸透检查的时间一般为数十秒,对人体的危害十分有限。一般地说,成年人偶尔做一次胸透,对健康几乎没有明显危害。不过,儿童和青少年还是应该慎做胸透。因为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其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比成年人高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越容易导致放射损伤。因此,我国和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均有明确规定:不能把胸透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如体检)项目。儿童和青少年应尽量用“拍片”代替“胸透”。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许多大医院都已经取消了胸透检查。因为胸透时所采用的电压、电流都大大弱于拍片,经过人体的时间相对更长,被人体吸收的剂量更多,清晰度、准确性也不如拍片好,且无法留档(没有片子),日后无从对比。
问: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辐射源,比如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这些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该如何正确防护?
刘士远: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源可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两类。一类是自然界中的放射性微粒、太阳黑子,以及大理石等材料产生的电离辐射;另一类是手机、电脑、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研究发现,在辐射源集中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容易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体虚乏力、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当然,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辐射超标环境中,也并非所有人都会得病,大家不必对辐射“草木皆兵”。
当然,对于广大民众而言,掌握一些科学、实用的辐射防护措施,尽量降低辐射对健康的危害,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措施包括:①使用电器时,尽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尽量缩短与电器近距离接触的时间;②电器不用时,关闭电源,不要将许多电器设备集中放置在一处;③在进行家庭装潢时,尽量少用或避免使用大理石等含有辐射物质的材料;④房间内放置仙人球等绿色植物,以利于环境中辐射物质的吸收;⑤多吃胡萝卜、番茄、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⑥增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⑦由于高空存在较多的宇宙辐射,故乘飞机时最好选择靠走道的座位,回家以后应立即洗澡,清除身上的辐射物质;⑧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用完电脑后应及时用洗面奶清洗脸部。
延伸阅读:X线受检者须知
1. 怀孕妇女,尤其是怀孕头三个月的妇女应尽量避免放射影像学检查。
2. 受检者在接受医疗照射时,应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如甲状腺、性腺等。
3. 非受检者禁止进入操作现场,若受检者需要陪护,陪检者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如穿上铅衣、戴上铅帽和铅围脖。
4. 放射机房红灯亮起时,说明房间内正在进行X线检查,等候人员不要在机房门口逗留,尤其不要从门缝处向内张望。
5. 透视检查的辐射量较大,尽量以胸部X线摄影代替胸透检查。
6. 婴幼儿及少年儿童常规体检时,尽量不做X线胸部检查。
提起X线,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医院。的确,X线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医生们的“好帮手”:发热、咳嗽了,可以拍张X线胸片,看看肺部有没有炎症;不慎摔伤,可以拍张片子,看看有没有骨折;B超发现肝脏有占位,可以做一次腹部CT,明确占位的性质;心绞痛频繁发作,可以做一次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等。
不过,“看不见、摸不着”的X线对确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隐患,长时间、大剂量的X线辐射还会导致疲劳、食欲减退、骨髓抑制等放射性伤害,与某些癌症的发生也存在一定关系。
多少剂量的X线辐射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线辐射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系吗?X线的辐射范围有多大,专门用于X线诊断和治疗的房间需要符合哪些要求?在接受放射诊断和治疗时,患者需要具备哪些放射防护意识,做好哪些防护工作,避免哪些误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辐射带来的伤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专家简介
刘士远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心胸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放射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从事医学影像临床工作26年,擅长胸部疾病,特别是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晚期肺癌的综合介入治疗,以及功能影像学和分子影像学研究。
大众医学:X线的用途很广,尤其是医学领域。我们去医院拍片、做CT等,都需要接触到X射线。X射线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影响?
刘士远:X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波,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X线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医用放射检查和治疗、民用消毒杀菌、工业探伤,以及胶片感光等。
从理论上说,X线对人体是轻度有害的。目前认为,当短时X线辐射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当短时X线辐射量超过100毫西弗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比如,辐射量为100~500毫西弗时,没有疾病感觉,但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在减少;辐射量为1000~2000毫西弗时,会导致轻微的射线疾病,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辐射量达到2000~4000毫西弗时,骨髓和骨密度会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会出现内出血、呕吐等症状;辐射量大于4000毫西弗时,将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辐射伤害是否会发生以及严重程度与辐射剂量、各人的耐受程度、对X线的敏感性,以及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从预防角度看,X线检查的次数还是越少越好。
问:常见的X线检查,如拍胸片、做CT等,辐射量大吗?
刘士远:在自然状态下,人每年接受的辐射量约为2.8毫西弗。其中,约85%为天然来源(如室内的氡衰变产物、宇宙射线等),14%为医疗照射(如X线检查、核医学检查),其他人工来源(如放射性粉尘、核工业排放物等)所占的比例不到1%。通常,一次标准的胸部X线摄影检查,患者接受的辐射量为0.01~0.02毫西弗,相当于人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受到的天然辐射量;做一次胸部CT检查接受的辐射量为1~8毫西弗,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大。
不过,由于X线辐射在短期内具有累积效应,即短期内连续接受多次照射,超过了人体细胞的修复速度时,辐射量会累积,容易导致放射性伤害。比如,偶尔做一次CT对健康没有影响,但如果在一个月内重复做好几次CT,就会发生辐射累积效应,危害人体健康。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就医,往往去一家医院,就做一次CT,有的患者甚至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做了数次CT和PET-CT,既浪费了医疗资源和金钱,也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在此提醒广大患者,尽量避免短期内重复照射,或短时间内高强度照射。
问:长期X线暴露与癌症,尤其是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系吗?
刘士远: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生与放射性损伤、碘过量或缺碘、性激素、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甲状腺对X线较敏感,长期X线暴露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据报道,70%~80%的儿童甲状腺癌,均有早年因颈部淋巴结炎、扁桃体炎或胸腺疾病而接受过放射治疗的历史。动物实验亦表明,小剂量放射照射足以使甲状腺细胞代谢发生变化,数年内不能恢复;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会损伤,甚至破坏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异常分裂,或导致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多,促进甲状腺细胞癌变。
当然,尽管X线辐射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诱发因素之一,但辐射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由于甲状腺、性腺等器官对X射线更敏感,故与其他组织器官相比,可能在更低剂量、更少时间地照射下,较早地发生癌变。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自然辐射,或者一年中接受2~3次正常的放射性医学检查,并不会诱发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由于所处工作环境中的基础辐射值较高,则应做好辐射防护工作,并定期接受辐射剂量测定和体检。
问:X线辐射和核辐射是一回事吗?
刘士远:不是一回事。X线主要由X射线管产生,作用时间短,射线品种单一,辐射能量较低,易于防护。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包含阿尔法、贝塔、伽马等射线,辐射剂量较大,辐射时间较长(与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有关)。不过,两者统称为电离辐射。
问:我国对医用X线设备的使用有哪些规定?使用X线设备的机房或手术室需要做好哪些特殊防护措施?
刘士远:应该说,我国对X线放射设备的监管还是很严格的。比如,放射科的大型X线设备都必须经过质监部门的检测;使用X线设备的机房或实施介入治疗的导管室必须有特殊的屏蔽措施,并经环保局评估达到放射防护要求,取得放射防护许可证。此外,卫生监督部门还会对X线设备的辐射量、安全性,放射标识是否完善,防护用具是否齐全等进行检查。简而言之,医用X线设备必须“三证齐全”,即拿到环保评估证明、放射防护许可证和设备使用许可证,方能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非放射专业的医生在使用移动X线设备时,往往缺乏必要的放射防护意识,他们不知道使用X线设备的房间需要防护,自身需要防护,病人也需要防护。 根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介入治疗所用到的放射设备为Ⅱ类辐射装置,骨科手术中所用到的小型C型臂X线设备属于Ⅲ类辐射装置。使用这些设备的手术室除了要具备常规手术室必须有的净化层流系统外,还必须对手术室进行电离辐射屏蔽的施工,以及辐射防护用品的配备。比如,房间墙壁、上下楼板中应置入厚度不小于2毫米的铅板或按要求在建筑材料中加入硫酸钡,手术室的门应为铅门,并贴有电离辐射标识;医护人员和患者应配备铅防护用具,如铅帽、铅围脖、铅衣等;X线设备工作时,医护人员应注意尽量远离受照射部位,减少照射时间。
问:患者在医院接受X线检查或介入治疗时,应做好哪些防护措施?
刘士远:近年来,放射防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医院为X线受检者提供的防护措施包括:①配备经环保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检测合格的X线设备和专用机房;②机房门口张贴电离辐射检查相关注意事项的告知书;③配备铅围脖、铅帽、三角巾、铅围栏等常规铅防护用品,对受检者的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状腺等敏感部位,予以适当防护;④对陪护人员进行适当防护;⑤检查时尽量使用低剂量的投照方式,并尽量减少有效曝光时间;⑥发现有辐射超标或超剂量检查的患者,及时启动辐射安全应急预案,记录曝光条件,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和观察,或给予及时治疗和处理,并将事件上报至上级卫生主管部门。
问:在儿童的放射防护问题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刘士远:儿童的体表面积和器官体积都相对较小,组织细胞相对幼稚,故与成年人相比,电离辐射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会呈几何级数的上升。因此,儿童应尽量避免放射检查。若必须检查,应尽量降低照射剂量、缩短曝光时间,并对非检查部位予以重点防护。
需要补充的是,由于胚胎对辐射的影响更为敏感,故妊娠期妇女应避免放射性检查和治疗。研究表明:妊娠头三个月为胚胎形成期,接受辐射可能会导致流产,也可能造成胎儿肢体缺损或畸形;妊娠4~5个月为胎儿成形期,接受辐射可能会损伤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婴儿智力低下;妊娠6~10个月为胎儿成长期,接受辐射可能会导致婴儿免疫力低下。
问:由于胸透的X线辐射量较大,故儿童和青少年不宜做胸透,是这样吗?
刘士远:胸透的放射线量在X线检查中是最大的,做一次胸透相当于拍10次X线胸片。不过,胸透检查的时间一般为数十秒,对人体的危害十分有限。一般地说,成年人偶尔做一次胸透,对健康几乎没有明显危害。不过,儿童和青少年还是应该慎做胸透。因为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其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比成年人高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越容易导致放射损伤。因此,我国和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均有明确规定:不能把胸透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如体检)项目。儿童和青少年应尽量用“拍片”代替“胸透”。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许多大医院都已经取消了胸透检查。因为胸透时所采用的电压、电流都大大弱于拍片,经过人体的时间相对更长,被人体吸收的剂量更多,清晰度、准确性也不如拍片好,且无法留档(没有片子),日后无从对比。
问: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辐射源,比如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这些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该如何正确防护?
刘士远: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源可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两类。一类是自然界中的放射性微粒、太阳黑子,以及大理石等材料产生的电离辐射;另一类是手机、电脑、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研究发现,在辐射源集中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容易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体虚乏力、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当然,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辐射超标环境中,也并非所有人都会得病,大家不必对辐射“草木皆兵”。
当然,对于广大民众而言,掌握一些科学、实用的辐射防护措施,尽量降低辐射对健康的危害,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措施包括:①使用电器时,尽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尽量缩短与电器近距离接触的时间;②电器不用时,关闭电源,不要将许多电器设备集中放置在一处;③在进行家庭装潢时,尽量少用或避免使用大理石等含有辐射物质的材料;④房间内放置仙人球等绿色植物,以利于环境中辐射物质的吸收;⑤多吃胡萝卜、番茄、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⑥增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⑦由于高空存在较多的宇宙辐射,故乘飞机时最好选择靠走道的座位,回家以后应立即洗澡,清除身上的辐射物质;⑧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用完电脑后应及时用洗面奶清洗脸部。
延伸阅读:X线受检者须知
1. 怀孕妇女,尤其是怀孕头三个月的妇女应尽量避免放射影像学检查。
2. 受检者在接受医疗照射时,应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如甲状腺、性腺等。
3. 非受检者禁止进入操作现场,若受检者需要陪护,陪检者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如穿上铅衣、戴上铅帽和铅围脖。
4. 放射机房红灯亮起时,说明房间内正在进行X线检查,等候人员不要在机房门口逗留,尤其不要从门缝处向内张望。
5. 透视检查的辐射量较大,尽量以胸部X线摄影代替胸透检查。
6. 婴幼儿及少年儿童常规体检时,尽量不做X线胸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