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办学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接下来,本文即围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简要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25-01
在当今这个注重素质教育的社会中,高中历史教学要跟随新课标的步伐,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提升学生的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高中历史教学在学生的高中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文章则以‘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高中生人文素养现状’为出发点并展开相关论述。
一、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高中生人文素养现状
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并不重视自身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师也是以学生的考试为教学目的,自然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不会太多的注重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等的培养。另外,近年来由于青少年犯罪事件频有发生,这足以说明教育教学中的‘教’与‘学’是带有功利色彩的,从而导致学生在缺乏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使人文道德素养走上了‘道德沦丧’的道路。学生的这些行为以及教师的这种教学态度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人文精神进行重新的思考。当代高中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他们的人文素养如何,是能够在以后的国家发展中体现出来的。由此可知,高中生人文素养的高低,是与国家未来的命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所以,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
历史作为与人的发展历程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道德,所以,在历史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人文知识及正确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便捷的。
但是由于历史知识比较乏味,并且教学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又比较遥远,以我们现如今的思维眼光也难以体会当时的事情。所以,学生们一般都是通过机械背诵来记忆知识点的。其次,学校教师一味地追求及格率和升学率,使历史课堂上的内容讲解就脱离了实际。因此,在学生心中历史就成为了‘严肃刻板’、‘死记硬背’的代名词。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课程的‘课程性质’明显地体现了历史教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的作用,指出,普通高中历史教学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要让历史课程体现出其在提高公民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以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方法策略
1.教师要明确人文教育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明确。对此,教师在实际的高中历史课程中就要结合教材、结合历史考试大纲精心备课,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抗美援朝”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坚强不屈的历史照片或者视频播放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这不仅能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准确定位人文教育目标。
2.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书本是我们任何一个学科学习的基础,高中历史也不例外,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书本内容。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符合高中生健全人格的优良素材,教材里的很多内容都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陶冶情操。例如:在学习“古今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毛泽东、孔子等著名思想家的胸襟,并鼓励学生将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以达到让自己也做一个品质高尚者的目标。另外,也可以将竺可桢、钱学森、袁隆平以及邓稼先等杰出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力争情感真挚,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科学家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励自己,使自己做一个言行规范、高素养的人。因此,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奠定基础。
3.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上文提及‘历史知识比较乏味,并且教学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又比较遥远,所以,学生们一般都是通过机械背诵来记忆知识点。’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仅给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带来了局限,还难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学科之间的互通性来讲述知识并渗透人文精神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方法。比如:在讲解与中国艺术相关的知识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并邀请音乐老师、美术老师、舞蹈老师等当特邀嘉宾和评委,与学生一起进行中国艺术的交流与讨论,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又如:在进行“三国鼎立”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以曹操为例,让学生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中所蕴含的雄心抱负有更深刻的感悟,并能将其当作自己的‘偶像’,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進而促使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提高人文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爱国有关的歌曲如《十送红军》、《过雪山草地》等,或者视频如《林则徐》、《革命家庭》等,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使其可以正确地对待历史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着重阐述了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高中生人文素养现状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以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方法策略。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将人文教育提上议程,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25-01
在当今这个注重素质教育的社会中,高中历史教学要跟随新课标的步伐,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提升学生的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高中历史教学在学生的高中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文章则以‘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高中生人文素养现状’为出发点并展开相关论述。
一、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高中生人文素养现状
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并不重视自身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师也是以学生的考试为教学目的,自然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不会太多的注重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等的培养。另外,近年来由于青少年犯罪事件频有发生,这足以说明教育教学中的‘教’与‘学’是带有功利色彩的,从而导致学生在缺乏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使人文道德素养走上了‘道德沦丧’的道路。学生的这些行为以及教师的这种教学态度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人文精神进行重新的思考。当代高中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他们的人文素养如何,是能够在以后的国家发展中体现出来的。由此可知,高中生人文素养的高低,是与国家未来的命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所以,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
历史作为与人的发展历程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道德,所以,在历史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人文知识及正确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便捷的。
但是由于历史知识比较乏味,并且教学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又比较遥远,以我们现如今的思维眼光也难以体会当时的事情。所以,学生们一般都是通过机械背诵来记忆知识点的。其次,学校教师一味地追求及格率和升学率,使历史课堂上的内容讲解就脱离了实际。因此,在学生心中历史就成为了‘严肃刻板’、‘死记硬背’的代名词。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课程的‘课程性质’明显地体现了历史教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的作用,指出,普通高中历史教学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要让历史课程体现出其在提高公民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以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方法策略
1.教师要明确人文教育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明确。对此,教师在实际的高中历史课程中就要结合教材、结合历史考试大纲精心备课,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抗美援朝”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坚强不屈的历史照片或者视频播放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这不仅能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准确定位人文教育目标。
2.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书本是我们任何一个学科学习的基础,高中历史也不例外,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书本内容。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符合高中生健全人格的优良素材,教材里的很多内容都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陶冶情操。例如:在学习“古今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毛泽东、孔子等著名思想家的胸襟,并鼓励学生将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以达到让自己也做一个品质高尚者的目标。另外,也可以将竺可桢、钱学森、袁隆平以及邓稼先等杰出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力争情感真挚,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科学家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励自己,使自己做一个言行规范、高素养的人。因此,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奠定基础。
3.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上文提及‘历史知识比较乏味,并且教学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又比较遥远,所以,学生们一般都是通过机械背诵来记忆知识点。’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仅给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带来了局限,还难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学科之间的互通性来讲述知识并渗透人文精神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方法。比如:在讲解与中国艺术相关的知识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并邀请音乐老师、美术老师、舞蹈老师等当特邀嘉宾和评委,与学生一起进行中国艺术的交流与讨论,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又如:在进行“三国鼎立”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以曹操为例,让学生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中所蕴含的雄心抱负有更深刻的感悟,并能将其当作自己的‘偶像’,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進而促使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提高人文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爱国有关的歌曲如《十送红军》、《过雪山草地》等,或者视频如《林则徐》、《革命家庭》等,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使其可以正确地对待历史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着重阐述了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高中生人文素养现状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以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方法策略。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将人文教育提上议程,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添砖加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