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红 海峡情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武夷山参加“第二届中国(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85岁高龄的台湾茶仙潘燕九。
  说起和潘老的认识,还有个故事。我端着相机。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天心永乐禅寺禅茶文化节活动中紧张地拍摄,忽然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进入镜头。老者满面红光,精神矍铄,风度翩翩,我一连拍摄了好多张他的特写图片。由于参加禅茶节的人多,很多人和老者打招呼,我也不好意思上前多问,留下了些许遗憾。
  不过,缘去缘又来,真应验了禅茶节“缘结武夷·茶和天下”的主题。和老者的再次相遇,是在专卖政和工夫的“隆合茶庄”。不说不知道,老者竟然是台湾茶界唯一获过“薪传奖”的“国宝级”茶仙。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潘燕九老先生。
  滔老说,这次是第二次到祖国大陆,第一次到大陆是在10年前,当时他75岁,来参加苏州的一个画展。参加画展的同时,潘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中国茶上。潘老介绍,每到菜馆,就与苏州名厨交流茶肴之道,并且表演了他研制的茶肴:“祁门鸡丁”、“香片蒸鱼”和“铁观音炖鸭”。
  陪同潘老到茶庄品茶的台湾茶人黄丽秋女士介绍说,潘老居家无茶不乐,自号“茶仙”,研究古代茶肴,自编茶肴谱,除了“祁门鸡丁”、“香片蒸鱼”和“铁观音炖鸭”,还有如“坪林红鲷”、“茶元宝”、“龙井蛤蜊汤”、“冻顶豆腐”等。
  


  10年后,85岁的潘老以第二届中国(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特邀嘉宾的身份再次来到祖国大陆,他对大陆这些年来茶叶经济的繁荣倍加赞赏。在“隆合茶庄”里,主人热情地给潘老端上一杯汤色红艳的政和工夫红茶请潘老品鉴。潘老手托汤杯,浅饮一口,然后微闭双眼。
  “好茶,好茶,好茶。”潘老连声称赞。
  潘老说,在台湾喝红茶的人不在少数,他也常喝红茶。10年前在杭州,友人泡了一杯正山小种红茶,让他记住了武夷山。10年后的今天,一盏政和工夫,则让他开始挂念武夷山下的政和了。他说,政和工夫100多年前就很出名了,在台湾只听其名,难闻其香,今天算是遂了心愿。
  看到潘老如此厚爱政和工夫,“隆合”主人将自家独创的“东方正红”四大花旦一一呈了上来。每呷一口茶汤,潘老总是微启双唇,赞叹有加。
  主人介绍说,政和工夫红茶采用的是传统的炭焙技术制作。潘老连声感叹,“古法炭焙技术好啊,制作好茶一定要传承古老的技术,千万不能丢啊。”
  在喝过政和工夫后,潘老也从包里掏出一泡茶来,是台湾人常喝的阿萨姆红茶,包装精美,条索油润。潘老说,阿萨姆红茶产自印度东北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这种盛产在海平面附近的阿萨姆茶以浓稠、浓烈、麦芽香、清透鲜亮而出名。
  听了潘老的介绍,喝了滔老带来的好茶,又发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来在历史上,阿萨姆还是继中国之后的第二个商业茶叶生产地区。这种茶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
  潘老不仅精通茶道和绘画,诗、书、印、石、花皆通,可谓全身上下都是艺术细胞。
  “潘老,能不能向您求一幅字呢?”主人不好意思地轻声问道。
  “好啊,好啊。”潘老一口答应。
  喝过几道茶,主人已经备好纸笔。刚品茗完政和工夫的潘老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为政和工夫题词:“古法炭焙传统茶”。还为主人题写了一副“隆礼奉嘉宾,合意既好茶”的对联,对联中嵌入了茶庄的名称“隆合”两个字,并画了一幅达摩图,答谢主人的深情茶意。
  和潘老接触的几个小时,我只是默默地注视潘老的举动,品闻着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身上散发的艺术馨香。相机只能记录潘老的形象,而潘老身上的馨香却是留给了记忆,留给了回味。
其他文献
海皋坞,万峰庵    庾村地处“东南第一山”莫干山东麓, “寻觅黄茶之旅”从这个小集镇开始。  德清农经作物技术推广站的胡建平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方连根为我们作向导,探访莫干梅皋坞。  一路茶话,行至中村柏家头顶,巧遇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汉,方连根师傅介绍道:他们都曾参与了当年首批莫干黄芽的试制。胡建平兄当即提议“老、中、青”三代茶人合影,笔者按下了快门。后来经询问得知,那位不善言辞的古稀老者叫柏法
期刊
春染茶乡採新绿,白云山下铺碧玉,  坦洋工夫四海香,中华茶饮五洲誉。  ——松间月 诗    百岁老茶人张天福——深情追忆“坦洋工夫”    2009年2月21日,一场规模盛大的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推介会在福州西营里茶叶市场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会长李祖可、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陈明枢、茶界泰斗张天福等亲临推介会现场。福安市副市长林光华向来宾介绍了福安市恢复打造历史名茶“坦洋工夫”品
期刊
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28日,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外贸、科研为一体的旗舰式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生态,和谐,健康,高贵”的经营理念,以“传承百年荣耀,再创今日辉煌”为出发点,定位“名人,名茶,名店”,致力于“坦洋工夫”的传承与发展。    现代企业理念    公司由7家法人股东组成,注册资金4580万元,是福安市人民政府授权“坦洋工夫”品牌特许生产经
期刊
2007年12月6日至9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巴拿马中国贸易展览会”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两洋会展中心举行。3200平方米的展厅里,来自中国13个省的100多家企业产品参加展出,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作为福建省的主要参展品参加了展销。  据史料记载,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一起获得金奖,从而奠定了世界名茶的地位,
期刊
“花货题材来源于生活,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素材,看创作者如何吸收,它没有拘束、没有局限性。对生活理解透彻,可以做出很多贴切大自然的作品。为什么我喜欢花货?因为生活中的美是一种毫无拘束的大美,如何将真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要看创作者的素养。就怕你想不到,只要你想到,紫砂绝对能做到。”  玩壶的人都熟知汪寅仙。她不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更是首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花货造诣上首屈一指
期刊
迷恋瓷器到了不可附加的地步,恨不得让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我在疯狂地学习瓷器,顶礼膜拜瓷器。偏执如我,朋友们也都无奈。其实这样没什么不好,因为朋友多,遇到好东西的可能性也大。这不,在朋友的介绍下我结识了隐匿于大市的林老师。遇见林老师是件很幸运的事,他博识、随和、幽默、低调。初次见面就相聊甚欢,以致我一再地感叹相见恨晚。  一个凉爽的傍晚,怀着愉悦好奇的心情准时地赴林老师的约。在电话里。林老师故意卖关子说
期刊
进入盛夏,茶香依然飘溢。在“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福安社口镇坦洋村,绿的是一畦畦齐整的茶园,红的则是家家户户烘制的“坦洋工夫”。就在这茶香弥漫的村落里,吴氏茶叶世家繁衍生息,与“坦洋工夫”结下了不解情缘。茶兴,则家族兴;茶落,则家道落。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平凡茶叶世家的悲欢故事,穿越百年风云,探究“坦洋工夫”的沉浮历史以及世代福安茶人对“坦洋工夫”那份亘古不变的执著与梦想。    鼎盛:木桶挑银富甲
期刊
“坦洋工夫”雄风再起。如今,“坦洋工夫”这个百年历史品牌,正以新的希望重新逐鹿国内外茶叶市场。  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把茶业作为该市的3大主导产业之一加以扶持,坚持以提升茶业发展水平、促进茶农增收为目标。2006年福安市确定挖掘这一历史名茶作为该市茶叶公共品牌,引领全市茶产业发展,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着力实施“五个一”工程(打造一个品牌——坦洋工夫;每年品种改造一万亩,以提高坦洋工夫茶品
期刊
2008年11月,北京“中国会”会所,举行了一场极具中国传统风格的下午茶。其间,“华祥苑”董事长肖文华先生向到访中国的英国皇室成员安德鲁王子赠予了顶级中国茶叶——华祥苑“英伦风尚”系列。此次活动作为英国皇室王子访华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英国皇室历史悠久的下午茶文化,安德鲁王子与中方代表一道品茶并就中英茶文化的渊源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众所周知,欧洲的下午茶起源于英国。1662年,英国凯瑟琳王后开
期刊
在北京,我们住在钟鼓楼附近,晨钟暮鼓中悠悠然然地逛胡同看市井,那是让人怀念的生活。  胡同总是曲曲折折地很幽远很漫长,可以由钟楼走到鼓楼,可以从南锣鼓巷走到斜烟袋胡同,可以由前海走到后海。如果没有檐前树间偶尔一声鸟鸣,如果没有四合院里隐隐约约传出的吱呀声,如果没有隔街胡同一声清脆的自行车铃,我会恍如走进明清时代。  我喜欢从钟楼走到鼓楼。然后到什刹海,因为这样行走一路都可以迎着阳光。先是钟楼后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