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老式挂钟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js1989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爷爷有一口老式挂钟,木质外壳,黄漆的,每隔三十分钟就响一次。好多年前,它就挂在大厅斑驳的泥墙`上;好多年前,爷爷踏着一架竹梯给它上发条。爷爷家还有旧唱机一台,兼带收音的,体型如台式电脑的机箱相差无几,每到闲暇之时,奶奶会塞进磁带一盘,于是它就发出咿咿呀呀的音乐,仿佛回到好几十年前。奶奶喜欢听一些小调和粤曲,兴致好时也会跟着哼哼,自娱自乐。傍晚的钟声敲过五下,奶奶便关掉唱机,开始洗锅做饭,而爷爷还在二楼和各种木材打交道,一直到暮色四沉,飞鸟归巢。他是一个出色的木匠,家里的木质器具都是出于他的双手,大至雕花床,小至纳凉的凳子。我觉得爷爷的手实在太灵巧了,以致每次他教导我说要好好读书否则就和木头打交道的时候,我都会笑着回答说:“做个木匠也不错。”
  爷爷曾说过并不喜欢木匠这个工作,如果不是家中穷困,他会继续念书,可惜只念到三年级。像是为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记忆力,爷爷给我们背了一段旧时的课文,我们都听得不是很清楚,但他口中念念有词,节奏明快,每每令我们这些孩子咋舌。奶奶则怕我们听得厌烦,很不客气地说,别背了,都不知在唠些什么。爷爷大笑,我们几个兄弟也跟着嘻嘻笑。
  一天我在自家楼上读书,正是夏季闷热的下午,慵懒的风使人昏然欲睡。爷爷轻摇蒲扇踏着阴暗的楼梯上来,见到我书房的书撒得满地都是,对我说道,闲下来的时候,我给你打一个书架。然而他答应下来的事,就一直搁着了,那一年,二叔家建楼房,他整日劳累,挑沙、砌砖、搭木架子,很多活计都是他亲力亲为。我母亲时常带着叹息说,爷爷的双手之所以会抖得像个筛子一样,是那个时候落下的病根。我再没有提起过那个期待的书架。
  我曾问爷爷是否出过远门,他回忆一盏茶的功夫,然后说平生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三十公里外的一个市集,并且挑着一百多斤晾晒干的烟叶,到那个地方卖。我可以想象那些寒冷的清晨,茫茫白雾,落在头上化成刺骨的水,年轻的爷爷全身都湿透,他轻轻放下担子,把上衣扯下来,吆喝一声,喘着粗气继续赶路,就为了一块几毛钱。他轻描淡写地说这些根本不算什么,有时一个月走六七个来回,赶集回家,还要下田或者料理蕉树,总之是一刻钟也闲不下来。生活如此沉重,把我的父亲兄弟四人拉扯大,一点也不容易。爷爷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不沾烟酒,喜欢安安静静地喝茶,听季风吹响门前芒果树的叶子。
  那个老式挂钟已经不用好多年,爷爷舍不得扔掉,将它摆阁楼。三叔给爷爷买回的电子钟,已经换了好几个。村子富裕了,一般都是去城里购买皮沙发、席梦思床、铁茶几,找爷爷打家具的人已经绝迹,装满锉子铁锤刨刀的木箱被束之高阁。爷爷身体的零件也像那个挂钟一样,不比当年了,走时不准,报错钟点,一句话要大声说好多次才能听清楚,一顿饭也要花费颇长的时间,爷爷还是很乐观,眼睛笑眯眯的,一本正经又结结巴巴地和我说那些讲了无数遍的故事,或者是从电视上听来的新闻,我都装作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附和下他的见解。我知道,一个迟暮的人不再奢求什么了,就是喜欢和人唠叨唠叨。如果奶奶恰好在的话,也会参加“会议”,她在不多的言语中,偶尔流露出对爷爷健康的担忧。
  我读书在外,大半年没回家了,颇为想念二老。最常忆起的是,他们坐在大门的门槛前,奶奶为爷爷摇着蒲扇,说着些前尘旧事,似水流年,不时发出心领神会的笑声。
  (529020广东江门五邑大学AP05012班)
其他文献
太平岭黄泥沟屯的青年猎手万向阳做梦也未曾想到,一笔横财会从天而降。  那天,万向阳刚从甜菜地里归来,家中便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此人约摸二十八九岁,穿着考究的名牌运动装,长发披肩,高鼻阔嘴,两眼炯炯有神。他是个旅行家,来此借宿一夜,并打开旅行包,掏出两瓶五粮液。万向阳是个好客之人,忙让母亲炖肉炒菜。  一桌丰盛的野味宴吃到半夜,二斤白酒下肚,两人已是称兄道弟,不分彼此。那自称叫杨金发的汉子突然神秘兮
期刊
与妻子分别已有年余,几百个日日夜夜盛满了无尽的思念。  妻子离开广州时,已有六个月的身孕。  她回去后,我差不多每天都打电话回家。有时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妻子常常提醒我,长话短说,手机话费挺贵,该省就省着点……我只好意犹未尽地挂了电话。我常想:要是妻子有一部手机那该多好呀!我们可以互相发短信,还可以发彩信,不仅可以用文字抒发我们心中的真情实感,还可以及时看到对方的音容笑貌。我把这个想法跟妻子讲了
期刊
我和阿友是一对好朋友,同在一家机械加工厂打工。年初我们被分在同一个小组加工同一个产品,他负责加工上工序,我负责加工下工序。机械产品加工要求的精度很高,我们都是计件工,不良品增加会影响我们的收入。刚巧我们接手的是新产品,不良品的增加在所难免,为此,我有不少怨言,讲话的语气也不友善,而阿友的脾气和我一样也挺倔强,久而久之我们就互相指责,最后各干各的,谁也不理谁。  一天周末下班后,我用手机发短信邀请与
期刊
月光光照地堂,地堂暗隔离屋婆子跌下坎……中秋节,我家乡大人小孩都会唱这支歌。上午,厂区一片平静,我以为不用加班。谁知到下午4点钟通知来了:今晚加班到十点。赶货。听说,他们本地的员工不用加班,他们可回家过节拜拜神。我们外地农民工没家没小的,就让我们加班。奖赏我们的有一盒月饼呢。  有人说:“这样也划得来,一盒月饼最少也抵几十元。”  有人说:“简直是歧视、欺负我们农民工。”  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瘪
期刊
回家已经一个星期了,今天我将重新踏上回广州打工的路途。回家时的步履是那么轻盈,而此刻我双腿却像灌了铅似的,移动半步都觉得特别累。  妻子帮我收拾完行李,看看我泪眼模糊禁不住唠叨开来,说什么注意安全,多挣钱少挣气,别总惦记着家……最后把儿子豆豆的照片放在我的背包中。看着豆豆熟睡的小脸蛋,我忍不住亲了一口,扭头快步走开,渐渐消失在村头。  这一走恐怕又是两年,在外漂泊的我犹如一粒草籽在风的吹动下随处生
期刊
人人心中都有梦。我的梦想始于小学语文老师的一次失误。语文老师姓田,经常在课上选读一些他认为写得不错的作文。那次他就念到了我的名字——我之所以说那是一次失误,是因为他接下来读到的作文不是我写的,他把名字搞混了。台下的学生对我挤眉弄眼——我想,要是地下有一条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  后来我想,那作文其实也写得不咋的嘛,我完全可以写得更好嘛……就是这种近似于攀比的意识把我带到写作的马拉松跑道上。那
期刊
大排档位于集贸市场旁,工业区旁,人烟稠密的城中村附近。多是当街一个门面,挑起一个遮阳棚,棚下摆了几张桌椅,占去大半个人行道。有的大排档直接就把锅灶摆在门口,每当中午和晚上的吃饭时间,炒菜的师傅就在那儿进行“颠锅”表演,只见他上身赤裸,露出两只硕大的乳头,像两只眼睛。两眼微闭,左手端锅,右手执勺,往空中那么一抛,菜肴们如天女散花般,在空中转了一圈,又在众人们的视线里落回锅里,如敛翅的白鸽。  跟大排
期刊
2007年3月,我爸经一个老乡介绍来到佛山顺德区龙江镇一家家具厂打工。待遇还算不错,900元包吃包住。他一干就是半年多。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10月11日上午10点钟左右,我爸和几个工友到二楼搬沙发,下楼梯时,不小心从二楼摔下来,当场昏倒。当时楼梯没有护栏。我爸被送到附近医院抢救。  我听到消息后,心急如焚,从广州赶往顺德龙江医院,来到重症病房,看到我爸躺在病床上,我妈在旁边守护着,
期刊
一、心有不甘,出外谋生    1991年清明节过后,扎着羊角辫的江映秋,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随亲戚在东莞的阿莲,离开了窝在广西大山里的家。家乡不通车,她们沿着不平的山路步行四个多小时后,搭上了从县城开往广州的客船。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用这么多钱,县城到广州的船票十八元五角。  船上人不多,都是结伴而行,抱着同样出门在外的心情,叽叽喳喳开怀畅谈。阿莲时而指着江上的白鹭跃雀,时而望着江
期刊
陈德根,笔名况湄等,贵州人,布依族,80后,现为企业报编辑。在《岁月》、《散文诗》、《贵州民族报》和《黔南日报》等发表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城市边缘》。    留守的姐姐    姐夫没过年就走了  他到南方去打工  因为他听去过的村里人都说  年前和农闲最好找工作  他们跟城里人学会了  运用反季节和打时间差       养猪、放牛、种庄稼  赡养年老体弱的公婆  孩子的教育问题  生活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