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记面馆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1939年冬季的一天,麻城被日军统治已三月余。黎明时分,天还没亮透,城北的“杨记面馆”就开了店门。面馆老板娘杨氏有个很好听的乳名叫“幺姑”,她本不姓杨,姓赵,因为嫁给杨家的男人便随了夫姓。没人见过她男人,她只说男人在十几年前就离了家,不知去了哪里,那年月兵荒马乱的,这实不是什么稀奇事。
  杨记面馆三个人经营,幺姑做捶鱼面兼跑堂,张嫂打扫卫生也兼跑堂,还有个年轻的后生管采买和炒菜。幺姑的“捶鱼面”做得地道,滑嫩清香,再加上她对每个食客都客客气气,细语轻柔,生意一直很红火。开业初期,有男人借着酒劲想打幺姑的主意,都没得手。没多久就没人敢随意在店里放肆了,街里传说,那后生的手劲惊人,可能从小练过武功。店里的生意并没有因为这些事受到多大影响,男人们有的喜欢看幺姑那张俏脸,有的爱看幺姑的手。幺姑长得俊,眉眼线条柔和得像远山和秋水,咋看咋让人觉得顺眼。幺姑的手细而长,无论是将鲜鱼肉捣成糊状揉进面里,还是将薯粉粘于面团、将面团擀成面皮,两只手都像在那儿舞蹈,很具有节奏感,忽轻柔忽有力。
  离麻城不远的张家山,地处偏僻狭道,入而忽然开朗,背倚高山。张家山有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小院不远处是个打麦场。幺姑打开店门开始忙活的时候,打麦场上百余名战士正在热火朝天地训练着。鄂东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大队长张体学,嘴里叼着烟斗,腰上挎着双枪,从那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出来,急匆匆地往麦场走来,警卫员虎子紧紧跟在他后面。
  “虎子,你一会儿去趟麻城,听说鬼子要来扫荡,你去交通站,看看那边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消息。政委好几天没睡囫囵觉了,和同志们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坚壁清野。我们一定要保证在鬼子扫荡前让百姓全部撤离,绝不能让鬼子的扫荡行动得逞。”
  “好,我這就去,正好上次带回来的捶鱼面吃没了。”虎子答应着,话还没说完,转身就要走。
  “回来,看把你急的,把张大爷家的孙女带上,给你打个掩护,城里汉奸鬼子像疯狗似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已近晌午,杨记面馆的客人多了起来,食客几乎占满了每张桌子。“排骨捶鱼一碗”“鸡汤捶鱼三碗”,张嫂唱单的声音和饭厅里嘈杂的声音混合在一起,面汤的热气和酒香在饭厅大堂飘来荡去。幺姑双手不失闲地忙碌着,眼睛时不时地四处观望。
  这时,门口走进三个客人,头前儿的那个是面馆的常客,汪精卫政府警备队副队长陈三;后面两个幺姑不认识,从陈三毕恭毕敬的表情看,绝非善类。幺姑招呼后生看住滚开的汤锅,洗干净手,摘下围裙抚平蓝布碎花小褂上的褶子,抿了抿有些散乱的发丝,迎了出去。
  “陈队长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幺姑暗地里打量陈三带来的客人,他们虽然都身着便衣,但从脚上穿着式样一致的军靴上,判定这两个人是日本人。
  “张嫂,快,把包间的桌子好好擦擦,上壶好茶伺候着。”幺姑拖长了声音,对张嫂吩咐道。
  陈三一反往常色迷迷看幺姑的眼神,领着两个客人直奔包间,边走边对幺姑说:“炒几个拿手菜,不要酒,排骨捶鱼面三碗,要快,还有要事,吃了就走。”
  张嫂仔仔细细擦好桌子,沏上一壶上好的龙井退了出来。陈三站在门口望了望,看张嫂走远关上房门,退回座位和两个日本人低语。
  包房隔壁,幺姑将一只碗扣在薄薄的墙板上,聚精会神地听着。张嫂端着摆了四个菜的食盘,走进幺姑所在的房间,努努嘴。幺姑点了点头,将碗交给张嫂,端着食盘走出房间,敲了敲包间的门,房里的三个人立刻闭上了嘴。
  “进来。”陈三喊了声。
  “陈队长,您也不给幺姑介绍下这两个贵客,以后还想指望贵客多多捧场小店呢。”幺姑推开门走进包间,将菜摆在桌子上,眼神挨个儿从三个人脸上掠过,语带娇嗔地言道,“今天这顿幺姑请客,几位要是吃好了,以后一定要常来。”
  坐在陈三旁边的客人正襟危坐,未发一言,可眼睛却在幺姑的脸上停留了几秒。陈三心里偷偷骂了句“老色鬼”, 站起身来对幺姑介绍道:“这位是中井中佐,这位是渡边先生。”
  幺姑瞪大了眼睛,很是惊讶地对二人言道:“早上听窗外的喜鹊喳喳叫,我就想今天一定有贵客光临,喜鹊果不欺我。我叫后厨再炒几样拿手菜,您二位品尝下我们店的手艺。幺姑可不是自夸,这麻城百十个店家,无论‘捶鱼面’还是家常菜,我杨记是最地道的,陈队长您说是不是?”
  “那是那是。”陈三想着上次他来吃饭,临走的时候幺姑偷摸揣到他兜里的五十大洋,一个劲儿点头附和着。
  小虎和张大爷的孙女赶了大半天山路,下晌进了城。
  幺姑揉了揉酸痛的后腰,又把客人要的几碗面下到锅里,心想今天得早点关店,让后生在傍晚时出城。正思忖着,虎子和张家孙女走进店里。张嫂看两个人进了门,大声喊道:“幺姑,侄子和侄媳妇来了。”然后接过张家孙女的布包,“走一天累坏了吧,快到后院,让你姑给你俩煮碗面。”
  幺姑和小虎走进后院最里一间屋子,张家孙女坐在后院天井的石礅上给他们把风。
  幺姑把中午偷听来的情况详详细细说给虎子,又将备好的“捶鱼面”装进布包,红着脸问虎子:“他还好吗?”
  “嫂子,您放心,队长好着呢。咱大队已经做好了对抗鬼子扫荡的准备,绝不会让他们得到一点儿粮食,伤害一个百姓。您这消息太重要了,我们马上出城,半夜前赶回去。”
  第三天,日军集结麻城附近驻扎的数千兵力,分三路“扫荡”黄冈大崎山区。
  早在头一天,第五大队政治部及后勤的战士们,就带领着张家山的群众向深山转移了。张体学则带领五大队的作战部队,埋伏在鬼子进山的必经之路,以阻击扑空后不甘心的敌人,给政委和撤离的群众争取更多的时间。
  浩浩荡荡的日军开进张家山,除了空荡荡的房子,一个人影都没看到。中井看此情景,气急败坏地大喊了几声“八嘎”,然后命令部队搜山,一定要把第五大队消灭。日军就要走进第五大队埋伏圈的时候,中井命部队停下来。他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张体学看得真切,给身边的虎子使了个眼色,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虎子点点头,带了两个战士悄悄从他们埋伏的林子里绕了出去。
  中井的望远镜里出现了几个人影,后背都背着鼓鼓囊囊的袋子,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中井略一思索,收起望远镜,命令部队全速前进。日军眼看着要追上那几个人影,突然目标消失了。“啪”,远处传来一声枪响,还没等日军反应过来,隐藏在大树上的狙击手,一枪把中井打下了马。日军看指挥官中枪,像发疯了一样,仗着兵多枪多,吆喝着朝枪声响起的地方扑过来。山路两侧的密林同时枪声大作,将日军的火力死死地控制在包围圈内。不到一个时辰,几百具日军的尸体留在山野里,等他们好不容易冲上山坡,哪里还有五大队的踪影。“砰、砰、砰”,正在这时候,一个日本士兵引爆了五大队撤退前埋在山坡上的地雷,一连串的巨响直冲云霄。
  幺姑这几天心一直悬着,心里祈祷了无数次。这天晚上,陈三和渡边来到杨记面馆,一进门就喊:“幺姑,快弄几个好菜,上几壶好酒,我要与渡边太君共醉,也许以后你就看不见我了。”
其他文献
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一次上台演出时,遭到观众起哄:“下去吧!下去吧!”杨少华一弯腰,冲着观众深鞠一躬,然后真下台了。  有意思的是,他走到下场口,一扭头,然后重新上了台。观众又开始起哄:“下去吧!下去吧!”但此时,起哄者减少了一半。杨少华又一鞠躬,然后往下走,走到下场口时,他又一转身回来了。这回,底下喊“下去吧”的人只剩两三个,声儿也不大了。  杨少华又一鞠躬,说了一句:“嘿嘿,累了吧?”观众“哗
期刊
二月二龙抬头,县城里正是赶大集的日子,街上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捕头孙二兴带着两名随从,在赶集的人群里穿梭,碰见好吃的好玩的,就随手拿来,也不给钱,人家还得赔着笑脸。这孙二兴本就是县城里有名的恶霸,又仗着官威,人们都是敢怒不敢言。  正在这时,天空中忽然笔直一般地扑下来一只老鹰,一口啄在孙二兴的脑门上,孙二兴捂着头尖叫着跳了几跳,就扑倒在地上颤抖着。两名随从急忙扶起孙二兴,只见他的两只眼睛被鹰爪抓得
期刊
风光出嫁  唐元和八年(813年)四月,通往澧州的大道旁,草长莺飞。大唐岐阳公主乘驴车缓缓前行。此行,她要去和夫君——澧州刺史杜悰团聚。  多年前,父皇唐宪宗为岐阳选驸马,不选贵戚勋爵,只选士族文士。因为其时的驸马们很威风,多出身贵戚、勋爵等豪族,更那堪联姻皇族,整日里不是斗狗走马、千金买醉,就是牵黄擎苍、呼啸山林,搞得百姓侧目、官府闭目。这情形唐宪宗当然也知道,但积习难改,只能徒唤奈何。唐宪宗不
期刊
乾隆六十年底的一天,吉林城副都统常宁的府里响起一片山呼万岁的声音,随即就是女人的哭泣声。常宁刚接到吉林将军的告知,皇太后邀请他七十一岁的老母亲佟佳氏赴京参加“千叟宴”。  “千叟宴”有数桌单独宴请年纪在七旬以上的八旗贵妇们,这是无上的荣光。  常宁的母亲小名永珍,这时因患了严重的眼疾已然失明,满城名医束手无策,一个盲眼老妇人,显然不适合作为八旗贵妇的代表参与这大国盛会。难怪老夫人谢恩过后要痛哭失声
期刊
尹福是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高徒,武艺超群,名振京城。1900年8月4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次日清晨,西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王公大臣千余人仓惶逃往西安。临行,老奸巨猾的西太后唯恐路有不测,特意差遣尹福随着銮驾保卫。一年以后,西太后回到北京,仍将尹福留在宫中,她经常把尹福叫到长春宫,让他表演武术,以寻娱乐开心。她对尹福的精妙绝技和细腻优美的武姿倍加欣賞。  有一次,尹福为西太后表演了一套游身八卦连环掌。他
期刊
唐代名将刘玄佐镇守河南时,一次听信谗言,大发雷霆,下令将部下翟行恭斩首。  军令如山,加上刘玄佐平素八面威风,下面的人没有一个敢为翟行恭求情,只能暗自着急。  处士郑涉说话一向诙谐隐晦,听说这件事,去见刘玄佐。  一见面,他就说:“将军,我有件事要来求你。”  刘玄佐没有答话,只是重重地哼了一声。  郑涉说:“这件事很容易,并不會使将军为难。我听说将军要杀死翟行恭,到时候一定要让我见见尸体。”  
期刊
刀疤子一直以为自己的骨头最硬。  刀疤子曾被官府抓获,尝遍了种种酷刑却钢牙紧咬,愣是不透露弟兄们半点行迹。  挨到奄奄一息时,他终于等到了营救,为求得脱身,他右手执斧,硬生生地砍下了被铁夹锁住的左手。  浑身是血的刀疤子被救回后,就赢得了整个山寨的敬佩,也使刀疤子更加快速地成为了匪首。  刀疤子的骨头硬是因为他已看淡了生死。在刀疤子心中,人和草芥一样卑微。  畅快淋漓的土匪生活很让刀疤子惬意。  
期刊
李军是个粮贩子,每到农闲时候,李军就开着一辆农用三轮车到乡下去收购粮食,然后把它们贩运到附近的饲养场里,从中赚取差价。这天,他开车来到了一个叫陈庄的小山村,在一个叫张翰的村民家里,他收购了当天最后一份粮食。装完袋子,正准备称秤过磅时,张翰突然接到了妻子的一个电话,说是小舅子出了车祸,让张翰赶快赶过去,张翰给老娘说一句,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家。  张翰的老娘眼神不好,耳朵也背。张翰一走,家里就只剩下了
期刊
金积堡谭家桥人吴彦祖,从小给地主王文兆放羊,一天赶羊回来时发现不知怎么的,少了两只羊。吴彦祖每天出圈进圈的时候,都会数一下羊数。吴彦祖数了几遍,就是缺了两只羊。这是没有办法向主人交代的。吴彦祖把羊赶进羊圈,带上栅栏门,就跑掉了。一路跑到陕北去了。  那时候吴彦祖还不到十五岁,在陕北一待两三年,实在想自己的母亲,想着看一眼母亲哪怕死了都行。吴彦祖就偷偷回宁夏了。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吴彦祖虽然回来了,
期刊
明朝嘉靖年间,庐州城里有家“源泉客栈”,老板名叫梁家柱。这年是大比之年,一时间,源泉客栈里住满了从全省各地赶来的书生。  这天傍晚,在外面办完事情的梁家柱,急匆匆地往客栈赶去。经过一条小巷子时,他忽然听见了一阵呼救声,便急忙循声奔了过去。  来到近前,梁家柱這才发现,原来几个混混正在抢劫一个书生,而那个书生他认识──名叫夏山来,因为赶考,已在源泉客栈里住了半个多月。  梁家柱连忙大喝了一声,挥起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