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变脸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侯恕人新近在意大利的旅行写生,不由得不感慨,这个喜欢画画的孩子长大了。其中题为《日出》《日落》的两幅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画作描绘的田园美景生机盎然,开阔的原野,寂寥的地平线,透明的空气,在


  年轻的画家笔下,显得那样轻快与抒情,青春的萌动和对未来的憧憬交织在诗意的画面中。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的光色捕捉和再现,分明是在向印象派大师莫奈致敬,那饱满的情绪和流畅的笔触,透出抑制不住的表现欲望和激情,在追慕塑造中完成了与大师的隔空对话。
  侯恕人是我同事的孩子,从小性格顽皮,只有画画能使他安静下来。至今我还记得他拿着速写本,蹲在院子角落画写生的模样,那专注的神情与疯玩时的淘气状态判若两人。恕人的父亲对孩子要求比较严,对他学习艺术起初也不大看好。但他中考时自己偷偷报了美术特长学校,被北京109中学提前录取。学校离家很远,他就每天在上下学的地铁上坚持画速写,执拗地做着艺术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高中毕业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4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被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绘画系录取为研究生。2015年,恕人在自己翻译的《色彩的启蒙》丛书中,以“色彩的鬼脸”为题写了一篇颇具水准的导言,有感于这个从小就被“色彩”吸引的孩子,在从艺道路上不断“变脸”——成长的过程,我把恕人的文题改了两个字,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


  正如恕人自己所说的那样,他的艺术多半源于“自然和天性”。他独立的性格和主见,使他在艺术上能够树立坚定的目标,不为世俗或时尚所左右。恕人上大学时,艺术的多元化和市场化使许多青年学子泯灭了艺术理想,甚至难以静下心来完成学业。各种思潮的干扰影响、现实困境和就业压力,都使人举棋不定、心浮气躁、焦虑徘徊。但恕人显现出非同一般的定力,他狂热地爱着油画,选择写实油画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他自觉注重基本功训练,在素描、油画技巧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获得了创作的自由。他本科毕业前后的肖像画作品,已经脱离了习作的气息,有了一定的追求和格调。如《父亲》《母亲》,不仅造型准确生动,而且在表达人物个性和状态方面,已经显得非常自信和自如。尤其是《母亲》的肖像,在古典油画的暖色调中,弥漫着一股脉脉温情和岁月痕迹,这既是“写”在人物的相貌特征上,更是通过画面的光线设置、色彩应用、神情刻画等整体氛围的营造和把握来实现的。这种表现方式,已经超越了“具象”的写实,其中情感的演绎和心灵的交流,才是这幅画最打动人的地方。


  《驼与父子》是他的大学本科毕业创作,比较综合地反映了恕人经过4年专业训练后的绘画水平。异域情调的风俗画或许是他比较感兴趣的题材。恕人的父亲是旗人,母亲是蒙古族人,他出生在河北省最北端的木兰围场县,一望无垠的塞罕坝林海和草原风光,与他有着与生俱来的血脉之情。他画的《母与子》,是蓝天白云下,子随母后的两匹马,在草原上闲适地觅食散步,清新温馨如牧歌般悠扬。《驼与父子》在构图上要复杂得多,一对即将远行的父子,正在雪地上备鞍上路。儿子脸上天真无邪的笑容,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父亲回望远方,似乎正在规划行程。在这幅带有风俗画气息的作品中,环境和人物构成了一种稳定而和谐的关系,有亲情、有象征、有意境。恕人说过:“童年时我看蓝色的天空,我不相信天空是空空的,在那遥远的而又蔚蓝的天空中,还有伙伴们另一种不为父母所知的游戏。”不知画中的孩子,依偎在“山”一样的父亲身前,欣喜的表情里,是否看到了大人所感知不到的别样世界。


  侯恕人終于走向了外面的世界。对于学油画、尤其是对写实油画情有独钟的学子来说,能够到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去留学,当然是梦寐以求的事。恕人梦想成真,他徜徉在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之间,沐浴精神洗礼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艺术和人生做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抉择。他依然以虔诚的态度,执著地追求着艺术的梦想。他的画风也随着阅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他的色彩吸收了一些印象派的理念,手法也带有更多的表现性因素,即兴的感悟和情感的倾诉也越来越主动强烈。如《夜的树》《奥斯迪亚遗址》等作品,甚至能够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历史感和象征意味,这对年轻画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色彩”的每一次“变脸”,都是侯恕人阶梯式成长的标识。他说红色和蓝色是自己钟爱的两种颜色,红色可以使他的内心始终怀有热情,蓝色可以使他在喧嚣繁杂中安静地寻找。我以为:恕人这样说并不是仅仅局限在颜色的个人趣味方面,他是从颜色的意象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一种象征和隐喻。这种“个性色彩”的不断张扬和完善发展,恕人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其他文献
韦国清一直清楚地记得那次在沂蒙山区用勾皮草燎烤黄鲫子鱼的事情,并一直牵挂着那位老人……  接到命令,韦国清率二纵从休整待命的沂水于13日晚向南快速推进,第二天凌晨占领历山、大小白石窝,下午攻占界湖,15日到达和庄、留田、大桥、孙祖一带。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阻击敌四十八师及第七军向七十四师增援,并要协同八纵击溃第八十三师。他们白天坚持阵地战,晚上派小股部队主动出击。尽管敌众我寡,但显得游刃有余。  
期刊
关子明靠打铁谋生。但他的名气不是因为打铁手艺,而是他有一把祖传的宝刀。  据说,这把刀已经传了几十代了,是当年关羽遇害后,一个崇拜关羽的吴国副将把青龙郾月刀的刀头作材料,经过数月的火炼水淬精制而成,可以迎风断草,削铁如泥。  拥有宝刀的关子明,据说有一身的好刀术,但是,镇上的人们都没有见过他练刀,甚至连他的刀也没见过。那把刀,终日被关子明负在背上,外面有一个黑色的刀鞘。  鬼子在镇上修起了炮楼子。
期刊
平生听到的第一首歌:《北风吹》  平生听到的第一首歌是歌剧《白毛女》中的《北风吹》: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幼儿园里高音喇叭播放出的调调,在1951年冬与北方生猛的朔风搅和在一起,回旋在幼儿园的上空,响彻在我的耳畔,给我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这首延安时期贺敬之词、马可等曲的歌曲,恐怕是对我最初的思想教育:杨白劳和喜儿太可怜,黄世仁是个神马东西!这种思想教育演绎到今
期刊
自从开办了小卖店,我与老街的那家副食批发部逐渐熟络起来。每次去进货,老板娘总是亲自迎接,热情服务。我们建立起了良好的业务往来。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已经很晚了,突然有人想要买一箱方便面,恰好我店里当天卖完了,还没来得及进货。可是顾客要得着急,于是我赶到老街那家批发部,希望能从她那里拿点货救急。老板娘一脸无奈地告诉我,她的批发部没有方便面。我不禁愕然,方便面是副食店的必备物品,你为啥不批发呢?老板娘
期刊
细雨绵绵,敲打在野战帐篷的迷彩篷布上,时缓时急。大战初歇,曾经一度响彻终日的防空警报声、火炮怒吼声戛然而止,阵地上的一切突然都安静了下来。广袤的防空兵演习阵地上除了坑坑洼洼的积水,到处都是被各式车辆碾轧过后的泥浆。  风来了,撼动着树梢东摇西晃;雨来了,冲出大地一道道的沟沟坎坎。只有一排排的野战帐篷还安安稳稳的,雨声唰唰,仿佛是在对着极度疲倦的勇士们喃喃细语,睡吧,睡吧,这里是你们温暖的港湾…… 
期刊
将军有个很怪的脾气,从来不看战争片。每当电视上出现炮火连天的场面,他总是神色肃穆地将电视关掉,或换成别的频道。将军是位身经百战的老軍人,他怎么不喜欢战争片呢?难道战争不是最大的政治,不是夺取政权的终极手段吗?  没人知道为什么。  将军的内心是复杂的。战争是毁灭人类的最残忍手段,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必须使用战争这种极端方式。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将军,比谁都清楚这一点。每场战役打响的前夕,将军总是
期刊
春秋战国,战火纷飞,可孔子却名游四方,结交贤才。楚国人当面讽刺他“假圣贤”,孔子非但不生气,反倒想要结交这位狂人,探讨如何救百姓于水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为圣师圣贤,却也从不自以为是,有不懂的地方就拜人为师。他曾向郯子问礼仪,向苌弘和师襄学习乐曲,向老子请教人生哲理。孔子拜人为师,但又有谁能否定孔子的桃李满天下呢?那儒雅的身姿,谦虚的微笑,成为历朝历代儒生学习的典范。  丰子恺曾画两
期刊
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天性,也是人必须终生追求的修养!一个人从小种下善念,就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良知。发生在几天前的一件小事,让我对这些话有了真切的领悟。  那晚,赤霞广场的上空繁星闪烁,一轮明月高挂,我和好友陈放边走边聊。这时,一位老人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向我们走了过来,车把上系着几十个卡通气球,正迎风招展。  这样一把年纪的老人,应该是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可能是他受生活所迫吧。我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
期刊
蝶变,重生也。  蚕多辛劳,应时而生。历经寂寞蛰伏,尝遍挣扎苦痛,最终破茧而出,成就姽婳愿景……很多昆虫,正如桑蚕这样,从丑陋的毛毛虫开始,不断抽丝作茧、蛰伏蛹化,经四重蜕变而后羽化成蝶,达至重生之变。  当强国复兴的时针指向新时代,我们这支大国军队,激扬着90年的豪迈自信,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砥砺奋进,实现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大局之下,一份叫做《前卫文学》的军
期刊
我国的画虎传统悠久。在内蒙古阴山发现的新石器的岩画中就有先民以钝器刻凿在山顶石壁上的“虎豹追马图”,稚拙而形象生动。在商周的青铜器、战国时的漆器、秦汉的瓦当以及古代雕刻、陶艺中都有非常生动传神的虎图案或形象描绘。在民间艺术中虎的形象更是广泛存在于剪纸、刺绣、蜡染、皮影中。深受人们喜爱的成语有:“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虎啸龙吟”、“虎虎生威”……历代国画家对虎是常画不厌。79集团军某部士官葛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