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绘画讲究以意入画,“意”是决定作品格调、品位的关键,更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从工笔画线、意境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工笔,从而让我们更能感受工笔之美,感悟到在艺术中带给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工笔画;写意;意境
中国绘画讲究以意入画,不论是工笔画,还是其他形式的绘画都是一样的。写意,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涉及中国画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中国画中的“写意”并不是相对工笔画的技法体系而言,而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点的本质内涵,是基于画家对民族文化、时代精神、自然物象深刻体察之上的一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是中国画的灵魂。它是一种思维,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高度凝练的情感,是贯穿于整个中国画领域的一种艺术思想。
一、意之线
以线造型是中国绘画主要的形式语言之一,它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表现形式。历代画家通过长期不断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线描总结为“十八描”,为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笔下,线条的表现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其作品中的线条感情激越,富于粗细顿挫、快转折的变化,蜿蜒而有节奏,表达的吴带当风;北宋画家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图卷》,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从中可以体会到“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画面都是通过游丝般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将中国工笔画的精粹进一步发扬光大。线在工笔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意之形
中国画大都是“意象”造型。从表面来看,中国工笔画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画的造型都是力求形似的,并不是对自然的描摹,而是综合了主观与客观的意象。意象造型是画家的主观意蕴与表现对象交融结合的产物。画的意象造型观认为,绘画艺术造型不能完全模仿自然的真实,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客观对象而主观臆造。唐代阎立本《步辇图》中为突出唐太宗的身份,显示其威严,将其形象人为地夸大,这些极为奇特的比例关系及透视的处理,虽不符合实际,但作为意象性的表达又是合情合理的。
三、意之色
意象色彩是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国哲学思想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色彩体系,是本土化的绘画语言。它不强调客观再现对象,不强调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它强调意象地表现对象,画面上的色彩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这种绘画色彩理念使中国画创作中的色彩运用获得了受特定的时间和光影环境的局限,从而达到艺术创作中的触景生情,也可以博大得超越自然世界,它的确是一种心中之色、情、物我交融的境界,可谓是“随情赋色”。
四、意之空間
中国画的视觉艺术空间自古就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静止的画面能表现富有时间感的变化万端的生活,静而不静,不动而动,灵活处理时空关系,没有时间、空间的严格界线,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属现实和精神之间的意象空间,构建起理想中使观察的结果不只是对自然形象的客观认识,更是在感悟的空间境界。
中国画家常常站在自然的角度来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使观察的结果不只是对自然形象的客观认识,更是在感悟自然中体现自身的顿悟,这种心与天地的沟通,是客观自然与主观精神的交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关系,所再现的物象既有高度概括的客观自然的特征,又有主观意识的表达。画面利用空间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构思的意境,做到了形与情的合一。
五、意之境
工笔画是诗意性的绘画,中国画家追求理想的艺术境界,立象以尽意,因心而造境。意境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实践与理论以及中国文艺创作与批评方面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属于审美意识或美感的领域。意境的创造是绘画的灵魂,也是绘画艺术创作。如宋代的宣和院体花鸟画取象单纯,择形色俱佳、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的形象进行刻画,多采用折枝花形态,或选择某一角度和局部来经营位置白当黑,对空白的形状的安排极为讲究,成为传统工笔绘画意境营造的典范。以线造形,注重用笔用墨的表现力,和谐空灵,通过对细节的“实处愈实”的生动刻画,令画面空白处“虚处愈虚”,使画面整体“虚实相生,无画处均成妙境”,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情趣,给观赏者以广阔的联想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继东.意象之境[M].美术观察,2008(2).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关键词】工笔画;写意;意境
中国绘画讲究以意入画,不论是工笔画,还是其他形式的绘画都是一样的。写意,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涉及中国画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中国画中的“写意”并不是相对工笔画的技法体系而言,而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点的本质内涵,是基于画家对民族文化、时代精神、自然物象深刻体察之上的一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是中国画的灵魂。它是一种思维,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高度凝练的情感,是贯穿于整个中国画领域的一种艺术思想。
一、意之线
以线造型是中国绘画主要的形式语言之一,它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表现形式。历代画家通过长期不断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线描总结为“十八描”,为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笔下,线条的表现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其作品中的线条感情激越,富于粗细顿挫、快转折的变化,蜿蜒而有节奏,表达的吴带当风;北宋画家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图卷》,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从中可以体会到“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画面都是通过游丝般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将中国工笔画的精粹进一步发扬光大。线在工笔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意之形
中国画大都是“意象”造型。从表面来看,中国工笔画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画的造型都是力求形似的,并不是对自然的描摹,而是综合了主观与客观的意象。意象造型是画家的主观意蕴与表现对象交融结合的产物。画的意象造型观认为,绘画艺术造型不能完全模仿自然的真实,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客观对象而主观臆造。唐代阎立本《步辇图》中为突出唐太宗的身份,显示其威严,将其形象人为地夸大,这些极为奇特的比例关系及透视的处理,虽不符合实际,但作为意象性的表达又是合情合理的。
三、意之色
意象色彩是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国哲学思想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色彩体系,是本土化的绘画语言。它不强调客观再现对象,不强调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它强调意象地表现对象,画面上的色彩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这种绘画色彩理念使中国画创作中的色彩运用获得了受特定的时间和光影环境的局限,从而达到艺术创作中的触景生情,也可以博大得超越自然世界,它的确是一种心中之色、情、物我交融的境界,可谓是“随情赋色”。
四、意之空間
中国画的视觉艺术空间自古就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静止的画面能表现富有时间感的变化万端的生活,静而不静,不动而动,灵活处理时空关系,没有时间、空间的严格界线,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属现实和精神之间的意象空间,构建起理想中使观察的结果不只是对自然形象的客观认识,更是在感悟的空间境界。
中国画家常常站在自然的角度来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使观察的结果不只是对自然形象的客观认识,更是在感悟自然中体现自身的顿悟,这种心与天地的沟通,是客观自然与主观精神的交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关系,所再现的物象既有高度概括的客观自然的特征,又有主观意识的表达。画面利用空间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构思的意境,做到了形与情的合一。
五、意之境
工笔画是诗意性的绘画,中国画家追求理想的艺术境界,立象以尽意,因心而造境。意境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实践与理论以及中国文艺创作与批评方面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属于审美意识或美感的领域。意境的创造是绘画的灵魂,也是绘画艺术创作。如宋代的宣和院体花鸟画取象单纯,择形色俱佳、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的形象进行刻画,多采用折枝花形态,或选择某一角度和局部来经营位置白当黑,对空白的形状的安排极为讲究,成为传统工笔绘画意境营造的典范。以线造形,注重用笔用墨的表现力,和谐空灵,通过对细节的“实处愈实”的生动刻画,令画面空白处“虚处愈虚”,使画面整体“虚实相生,无画处均成妙境”,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情趣,给观赏者以广阔的联想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继东.意象之境[M].美术观察,2008(2).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