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对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积极优化实验教学方式。从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实验过程、改进质量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实验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科学素质 实验氛围
科学素质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课程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刻板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物理实验对于高中生认识和研究物理科学意义重大,它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科学态度的重要方法,是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各种类型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上意义重大,无论是在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是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方面都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如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验过程不够规范有序,实验教学没有与德育相结合,等等。如何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谈谈具体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实验氛围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会在进行实验前检查预习情况,由教师演示强调实验步骤、操作要点等,学生只会循规蹈矩的做,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机会。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刻板做法,注意营造课堂氛围,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创设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自己去做。这种方式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试验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可以起到开拓思维、形成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練,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并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这节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实验,在铁芯插入、拔出线圈的时候,当学生观察到电流表偏转的现象后,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明明没有电源,那么眼前电流表偏转的事实又该如何解释?强烈的探求欲望被激发出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优化实验过程,改进设计思路
演示实验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物理课的演示实验都具有基础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要组织好演示实验,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其次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原料及相关的操作步骤,并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和记录,在观看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缜密思考,得出相关结论。教师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以感化、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素材,创设情景,有目的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相应的问题去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尽管演示实验意义重大,但它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有不可避免的弊端。它被动地模仿前人已经做过的实验过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弥补这一不足,应指导学生做好探究性實验。教师给出课题、提出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并独立完成实验任务。探究性实验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既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实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非常有利。探究性实验教学,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可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实验情景中,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去思考直接感知的事实和获得的信息,在探究中获得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三、重视实验过程,改进评价方式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比获取所谓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更为重要。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实验的过程,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重视过程的实验只会把生动活泼的物理现象变成静止的早有预期的“结论”,而且这个“结论”学生早已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书本上知道,没有任何悬念,引不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也无法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快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由于实验的结论和书本所讲述的完全一致,学生无需为在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或未曾预料的物理现象进行思考,也会因而失去了许多理解物理的机会。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起到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的作用,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物理课程的评价,应把只注重结果的单一性评价,转变为既重视实验过程又重视实验结果的双重性评价。把探究的过程、创新的成果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一位学生都依据其进行实验探究的情况,实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习惯。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科学素质 实验氛围
科学素质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课程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刻板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物理实验对于高中生认识和研究物理科学意义重大,它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科学态度的重要方法,是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各种类型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上意义重大,无论是在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是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方面都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如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验过程不够规范有序,实验教学没有与德育相结合,等等。如何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谈谈具体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实验氛围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会在进行实验前检查预习情况,由教师演示强调实验步骤、操作要点等,学生只会循规蹈矩的做,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机会。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刻板做法,注意营造课堂氛围,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创设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自己去做。这种方式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试验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可以起到开拓思维、形成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練,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并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这节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实验,在铁芯插入、拔出线圈的时候,当学生观察到电流表偏转的现象后,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明明没有电源,那么眼前电流表偏转的事实又该如何解释?强烈的探求欲望被激发出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优化实验过程,改进设计思路
演示实验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物理课的演示实验都具有基础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要组织好演示实验,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其次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原料及相关的操作步骤,并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和记录,在观看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缜密思考,得出相关结论。教师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以感化、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素材,创设情景,有目的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相应的问题去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尽管演示实验意义重大,但它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有不可避免的弊端。它被动地模仿前人已经做过的实验过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弥补这一不足,应指导学生做好探究性實验。教师给出课题、提出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并独立完成实验任务。探究性实验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既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实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非常有利。探究性实验教学,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可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实验情景中,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去思考直接感知的事实和获得的信息,在探究中获得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三、重视实验过程,改进评价方式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比获取所谓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更为重要。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实验的过程,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重视过程的实验只会把生动活泼的物理现象变成静止的早有预期的“结论”,而且这个“结论”学生早已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书本上知道,没有任何悬念,引不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也无法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快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由于实验的结论和书本所讲述的完全一致,学生无需为在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或未曾预料的物理现象进行思考,也会因而失去了许多理解物理的机会。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起到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的作用,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物理课程的评价,应把只注重结果的单一性评价,转变为既重视实验过程又重视实验结果的双重性评价。把探究的过程、创新的成果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一位学生都依据其进行实验探究的情况,实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