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南京奉安实录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lb0628w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 李晓栋
  
  2009年6月1日,是孙中山先生南京奉安80周年纪念日。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后,遵照他的遗言,议定在南京紫金山之阳为其建陵。1929年6月1日,中山先生的灵柩从暂厝地北京香山碧云寺移灵南京中山陵。这是民国时期惟一一次国家为个人举行的大规模的葬礼活动。
  今年是孙中山南京奉安80周年,本文特参考当时的公报、新闻报道、当代相关民国史研究论文及著作,将这次规模空前,意义深远的历史场面进行编辑,以飨读者。
  
  病逝北京 暂厝香山
  
  1924年12月,孙中山先生应冯玉祥之邀带病北上与其“共商国是”。在专列到达天津时,中山先生突然出现肝痛、高烧症状,12月31日先生到达北京后即在北京饭店接受群医会诊。至1925年1月26日,经手术后化验,中山先生最终被确诊为肝癌晚期。2月18日,中山先生迁至北京铁狮子胡同的临时行辕,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的最后时刻。
  1925年2月24日下午3时,根据中山先生的最后指示,由身边等人起草了遗嘱(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联遗书)并由先生签署。3月11日晚,中山先生在弥留时留下了“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最后呐喊,3月12日上午9时30分逝世,享年59岁。
  中山先生逝世后,根据其生前“辞世后愿归葬紫金山”的遗嘱,中山先生家人、广州革命政府、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商讨决定于南京紫金山之中茅山南坡建筑陵墓。先生遗体,根据其生前愿望,交北京协和医院作医学解剖研究,并任民众瞻仰遗容。据1925年3月19日《申报》所载《孙中山丧礼详记》一文记载,1925年2月12日中午,中山先生遗体被送入北京协和医院解剖,内脏被取出。3月15日,遗体经防腐处理完毕,孙夫人宋庆龄及其他亲属前往探视,宋庆龄抚着中山先生的遗体放声大哭,其他人也莫不下泪。上午10时,开始装殓,先生遗体被移入棺内。
  1925年3月19日,先生遗体被移至北京中央公园(今北京中山公园)内公祭。当时报刊记载:“柩上党旗,昨巳已掀开,露出长方形之玻璃一块,仅可睹见面部,孙身着大礼服,平卧如假寐然。”从公祭开始,仅一周时间,签字留名的吊唁者计有746823人。
  中央公园公祭后,经葬事委员会决定,于4月2日上午11时为中山先生举殡,灵柩暂安于北京香山碧云寺的金刚宝塔内,待南京中山陵完工后,再正式奉安。举殡当天,殡列队伍经过北京西长安街、西单牌楼、西四牌楼等街道时,约有15万市民不约而同地肃立在便道上,主动脱帽,行注目礼。城中礼炮哀鸣,一派肃穆,三架飞机,绕空护送。在行进中,群众高呼口号:“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场面十分悲壮。
  
  多方干扰 移灵南京
  
  从1925年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北京到1929年奉安南京,在碧云寺暂放的先生遗体竟多次遭到军阀土匪的威胁。
  1926年4月,奉军张作霖入京后,一群奉军来到碧云寺闲逛,见中山先生灵堂中悬挂的先生遗像,一个士兵问守灵卫士:“这像上是什么人?”卫士回答说:“是中华民国首任总统孙中山先生。”士兵听后,张口大骂“什么总统”,随后拔出手枪就想对中山先生的遗像开枪。甚至到了北伐开始后的1927年9月18日,奉军张宗昌提出,南军(北伐军)总是打胜仗,是因为孙中山停灵的地方风水太好,要求毁掉中山先生遗体以绝后患。
  据时任香山守灵处主任李荣上报的工作汇报显示,当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荣决定把中山先生遗体转移到山洞里。1927年11月25日凌晨,李荣召集全体守灵卫士把中山先生遗体从楠木大棺中取出,用药棉裹好,然后移入美式小棺中,放置于附近的水泉山洞。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二次北伐,6月4日,奉军退出北京,北伐军进入北京。6月7日夜里,守灵卫七才将中山先生遗体从水泉山洞内取回,重新換人大棺放回碧云寺灵堂中。
  而在此期间,南京的中山陵自1926年1月开工修建至1929年春全部完工,历时三年。1929年1月14日,公布了《总理奉安委员会章程》,宣布同年5月26日至6月1日,举行中山先生移灵奉安大典。1928年12月23日,国民政府特派林森、郑洪年、吴铁城等迎榇专员抵北京西山碧云寺谒灵,并通知已在国外的孙夫人宋庆龄回国参加奉安大典。
  1929年5月14日,宋庆龄回国。5月18日,宋庆龄登上碧云寺最高处的金刚宝座塔。在中山先生灵前敬献花圈,行三鞠躬礼,瞻仰了先生遗容。随后,她抚棺痛哭:“总理!今天我来到您的身边,您却往哪里去了!您听得见我在喊您吗?”
  
  灵柩赴宁 举国哀悼
  
  1929年5月22日,“总理奉安委员会”在碧云寺举行了中山先生遗体改殓棺仪式。
  改殓前,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史蒂芬对中山先生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5月22日上午7时,宋庆龄、孙科、陈淑英、戴恩赛、林森、吴铁城等将先生遗体从楠木棺中抬起更换殓衣。中山先生外穿蓝色缎袍,套黑马褂,戴白手套,脚穿丝袜,云头朝日鞋,头戴大礼帽。随后,中山先生遗体被奉移到美式铜棺中。《申报》载,孙中山“面目如生前静睡一般”。恭殓完毕后,由孙科等率卫士封棺,奉置碧云寺祭堂,并就原停灵石塔内置“孙中山先生衣冠冢”,以留纪念。
  5月26日,北京出现30万市民衔哀恭送中山先生灵榇南下的盛况。对于当天的奉移典礼,《申报》报道,“总理灵榇早晨一时由碧云寺开始移出,当时以杠夫三十二入升之,沿途有军警保护,并断绝交通,总理亲属宋庆龄、孙科及何成浚等随榇同行。整个队伍长达一里,有儿童千名携灯照耀,路旁观者人山人海。五点行至万寿山,换大棺罩,八点抵西直门,行列变更,十二点三刻到达西长安街,二时半至天安门,二时五十分抵达车站。时孙夫人衣黑衫,因经十四小时之行程,状殊委顿,灵榇安置既定,饮泣不已。”
  “灵榇抵达车站后,杠夫抬入席棚,下棺罩,由孙科、商震、何成浚等,移棺入站,抬上灵车,再由孙科等推入站台。五点,当铁甲车护卫的灵车,缓缓驶离北平车站时,天安门广场鸣炮一百零一响。”
  “5月28日晨三时三十分,灵车抵安徽蚌埠。中山先生亲属等从南京到蚌埠迎榇。灵车沿途各站,当地党政军警、机关、团体先时集合,俟灵车经过时致祭。5月28日上午十时正,灵车抵达浦口车站。南京狮子山炮台鸣礼炮一百零一响致敬,飞机回旋空际,散布迎榇传单。炮声隆隆、山岳震撼、苍山含黛,江流。乌咽。中山先生灵柩被抬上迎榇渡江的海军威胜号军舰渡江,军舰鸣礼炮一百零一响致敬,并有日、英、法等国军舰同行。下午一时,灵柩抵达中山码头后由汽车移往南京湖南路的中央党部灵堂。”   
  公祭封棺 奉安金陵
  
  1929年5月28日下午3时15分,灵车抵达湖南路中央党部的中山先生公祭礼堂。据1929年5月30日《申报》报道描述:“灵堂内,灵榇位于灵堂中央之上方,环以光耀夺目之铜栏,上方额以‘精神不死’四字,旁有花塔二座,及各种花圈。灵案上有古鼎一座,艺以名香,银花瓶二只,供以鲜花。四壁悬总理年表与花圈,灵案前设主祭席,左右为祭席。地板上满铺彩色地毯,整个灵堂庄严肃穆。”自28日起由国民政府中央委员、各特任官轮流守灵。5月29日至31日举行三天公祭。
  29日为公祭第一天,为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及全体职员,党、政、军机构代表,各省、市政府代表等公祭。30日为公祭第二天,为国民党海外支部、华人华侨代表,全国工、农、商、学代表,少数民族、宗教、新闻界代表等公祭。31日为公祭第三天,为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土耳其、挪威、丹麦、西班牙等18国外交专使及侨民代表,及中山先生生前同志、朋友、家属等公祭。
  下午6时,举行封棺典礼,1929年6月1日《申报》报道:“宋庆龄率孙科等偕同协和医院的医生,安步至总理灵前,先将灵榇上玻璃棺盖移开,次由孙科等亲手拂拭灵榇周围,旋将铜棺顶盖上,各人亲以螺丝钉封棺。”
  1929年6月1日,正式举行奉安典礼。凌晨4时25分,中山先生灵榇自起灵。送殡各机关团体共分十行列,在事先指定的地点依次加入,队伍长达五六里。沿途瞻仰送殡的群众达50万人,航空署并派飞机5架回翔空中致敬。
  6月1日上午8时,各行列先后到达紫金山麓。10时零8分,灵榇停八中山陵灵堂,由宣赞员宣赞,举行奉安典礼。奏哀乐后,全体行三鞠躬礼,然后献花圈,读诔文。典礼完毕后,孔祥熙率领杠夫将灵榇移入墓室,中山先生亲属等进入墓室将中山先生灵榇奉安于墓内。
  这时,狮子山炮台响起101响礼炮,全国民众停止工作,默哀3分钟。12时整,由宋庆齡率领孙科夫妇、戴恩赛夫妇等将墓门关闭,备极隆重的奉安大典告成。
  据1929年6月2日《大公报》报道,奉安大典当天“晚十时后,民众即向陵墓陆续出发,彻夜不绝。观礼人数在五十万以上”。
  
  相关链接
  孙中山墓内有些什么?
  
  中山先生逝世后,墓内有无随葬品,密封的墓内是何种结构?关于这些几十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紫铜棺
  据孙中山生前贴身卫士范良回忆,在中山陵的墓穴中,有安置中山先生遗体的意大利进口的紫铜棺一口,大小与北京那具水晶棺差不多,约1厘米厚,上面是水晶玻璃盖。透过水晶玻璃,只见孙先生身着黑色马褂,蓝色长袍,脚上是黑色布靴,神态安详地仰卧在蓝色的弹簧垫上,身体两边用许多丝绵球固定,两脚中间安放着一只约33厘米高、直径20厘米左右的大口康熙年间瓷瓶。密封前,又盖上了紫铜棺盖,棺盖上面刻有梅花图案,很精致。
  
  二:内脏骨灰
  当时中山先生曾有嘱咐,要求死后将五脏作病理解剖,因为他是医生出身,知道解剖的价值。后来解剖时医生发现先生得的是肝癌,事后内脏单独进行了火化,现存放在紫铜棺内。骨灰被放置在五只玻璃瓶内,上面写着孙中山先生五脏切片模型。
  
  三:墓内结构
  墓穴四周为花岗石墓圹,墓圹外边是一尺多宽的隔层,再外边还有一道坚固的墙面。密封位置在墓圹的中部略靠上,先用钢筋条,钢筋条上面是钢丝网,箍紧后又铺一层油毛毡,最后用混凝土密封,这样,上部为捷克著名雕刻家高琦所精心刻制的孙先生卧像,下部是孙先生长眠的紫铜棺。密封工作非常细致。墓内、棺材里没有随葬品。
其他文献
近来的经济现象显示,一场全球金融风暴,对在中国苦心经营30年的外企而言,一次悄然的转型已经开始。  从关闭中国代工厂降低制造成本,集中投资研发与技术中心,到参与中国4万亿投资建设、“银行下乡”、“产品下乡”,中国在外资的投资战略中的位置已经转变。一切都在证明,对外资而言,中国正在从“世界最大的工厂”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在金融风暴的袭击下,外资饱含着对中国市场能最先复苏的期望,将其本国内那
期刊
巍巍中山陵孙中山先生南京奉安大典80周年纪念
期刊
编辑 吴 痕    在美国,垃圾除32%得到回收和7%被焚烧外,其余均用土埋,在跨世纪之交的10年间,美国的垃圾增加了1.5倍,土埋垃圾的大小场地达到了2000个以上,大有垃圾包围城市之势。然而据美国环保署预测,“美国垃圾填埋场的数量由1993年的3300多座下降2010年的1200座”。那么美国究竟如何处理日益增多的垃圾呢?    垃圾分类分别收费    据最新统计,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目前的
期刊
编辑 吴 痕    回顾人类垃圾处置技术的进步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远古至今,都是垃圾“督催逼命”般地促进着人类的文明进步。    人类首次面临的垃圾危机可以追溯到人类成为定居动物后。因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还是太少太少,就是不停地因垃圾威胁所迫不断地搬迁,也不会感到生存空间的窘迫。    后来社会出现了阶级,人类有了社会的分工,随着文明一同增长的垃圾山逼迫着人类开始正面面对垃圾危机。古
期刊
编辑 吴 痕    15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一夜间散步,只听得楼上一声喊:“下边的人注意了!”便被一个大学生向窗外泼的便盆浇个正着。路易十一没有恼怒,反而留下一笔赏金,以“鼓励这名学生熬夜读书的努力”。  国王的宽容由此成为美谈,但人们不谈或不太谈的是,中世纪时,欧洲的城市居民都在理直气壮地往门外窗外扔掷垃圾粪便。  由于没有成熟的城市卫生管理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公共厕所、垃圾箱和排水系统,当时的城市
期刊
编辑 吴 痕    2000年,法国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分好类的垃圾从流水线这一端放进去,一盆开花的植物从另一端送出来。从“龌龊无用”到“洁净而蕴涵生机”,垃圾的形象发生了革命,陸的变化,法国人为此努力了近20年。    高科技的垃圾焚烧站    有机会到法国的人都会发现,这里的天空亮丽,空气新鲜,街道整洁,林木茂密,这里的环境令人舒畅。其实,打造这种清洁的生活氛围,离不开高度专业化的垃圾处理。位
期刊
编辑 吴 痕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其循环经济起源于对垃圾的处理,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和转变。目前,垃圾处理是各国环保较棘手的事,德国的垃圾处理体系,因其设计周密和运作高效而居于世界前列。其成功经验可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最高准则是避免产生垃圾    在德国垃圾处理系统中最高准则是避免垃圾的产生。一个很明显的例证就是,如今德国大多数超市购物
期刊
编辑 吴 痕    爱尔兰倒垃圾先过秤    在爱尔兰,地方行政当局对公共设施和住户的垃圾实行计量,要么称重量,要么量体积,倒垃圾的人必须按实际的垃圾量交纳清理费。    新加坡吃口香糖先登记    新加坡从1992年起就颁布了进口及销售口香糖的禁令。不久前,新加坡政府取消了对口香糖的禁令,但要吃口香糖必须先登记,只有注册用户才有权享受口香糖。    德国垃圾箱会说话    柏林街头的垃圾箱每收到
期刊
编辑 吴 痕    黑死病    1346年到1353年,黑死病造成几百万人的死亡。但无人意识到,死神正是从自己每日丢出窗外、遍地开花的垃圾中飘然而出。  1348年,当黑死病蔓延巴黎时,当地路政官要求,“居民清扫自家房前街道,并将垃圾运送到指定场所……任何违反者将处以十倍罚金”,但几乎无人遵从这一条例。  1395年,巴黎的路政官颁布了一条或许是空前绝后的对乱丢垃圾者最为严厉的处罚,“凡向塞纳河
期刊
编辑 吴 痕    观念思路方法正确与否,是治理垃圾污染成败的关键。    垃圾,一向为人们所不屑言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垃圾已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是这样的:  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30%多,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且每年以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