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略阐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奶畜饲养和奶制品加工食用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世界最早驯化饲养牛马羊等奶畜的国家之一,新石器晚期即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到夏商春秋时代,已经出现畜牧业管理机构,有了最早的“国家畜牧局”和“国家兽医师”的职官建制。
家畜饲养管理的进步,为后世饲养奶畜、饮食奶制品提供了基础。人类饮食牲畜奶汁的历史,远远早于文字出现之前。欧洲考古学家在7000年前的陶器中发现了残留牛奶微痕,证明了人类在7000年前就开始饮用牛奶。我国许多北方民族数千年传承饮食奶制品风俗,远古时代就创制多种多样的乳制品。我国人民食用乳制品不是“泊来品”,不是“洋奶”。
战国秦汉之际,随着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饮食奶制品的习俗逐渐传播到了长江流域的南方楚国。汉宣帝时,出现了“养羊酤酪”的“羊奶专业户”, “羊酪”馈赠上品。古代的乳制品有酪、酥、潼、醍醐、牛酒等多种。
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宋辽金元各朝,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入主中原,是我国古代食用乳制品最为兴盛的时代。
著名农书《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作酪法”、“作干酪法”、“作漉酪法”、“作马酪酵法”和“抨酥法”。敦煌壁画绘制有挤奶图、制酥图、打酥油图等等多幅。那时候,南方的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农民也饲养乳牛。内地的中心城市都有销售乳制品的专门商铺,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牵着奶牛上门为客户现场挤售鲜奶的销售方式。
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快速增加,大量的牧场草地被开垦成农田,奶畜饲养减少,一度兴盛的食用乳制品的习俗也逐渐衰微消退。由于奶源日渐稀缺,明清社会开始把奶制品当成药补食品,专供老幼病弱者食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沿海城市涌入了许多外国侨民,先后把西洋奶牛引进了我国各地。1842年,荷兰黑白花奶牛引入厦门、泉州、福州,这是西方奶牛的传入我国的最早记载。1870年,爱尔夏奶牛引入上海饲养。
1878年,在上海川沙县,用引进的英国黄白花小公牛与当地良种黄牛“塘脚牛”杂交,育成了体强力壮,耐粗饲,适应性强,产奶率高的“川沙奶牛”,这是最早在我国利用现代家畜繁殖技术选育而成的奶牛品种。1887年。居住淡水(沪尾)的英国人从苏格兰输入爱夏乳牛,是台湾地区最早引进西方乳牛的记载。此后各地陆续多次引进各种奶牛品种,并与当地黄牛杂交,选育出品种繁杂的杂交奶牛种群。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饲养的乳牛总数约4万头,主要分布在京、沪、汉、宁、杭、成、渝等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