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严峻形势的考验下,我们不仅不能懈怠,反而要把品质做得更好,树立起品牌形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以专业素质在各个环节体现出企业的真诚。单纯的土地盈利模式已经过去,不再是简单的低价拿地高价卖房了,要用诚信、服务这些无形的产品吸引客户。
随着中央不断加大调控力度和调控范围,房价由最初的稳固攀升变成了停滞不涨,再由停滞不涨变成了略有松动,而今则是有明显的下行趋势。不得不说,中央的严厉调控,不论是缩紧贷款政策亦或是限购都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进而使得一些资金链薄弱的房地产企业相继关门倒闭。
此次调控无论是对市场,对购房者,对房企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市场,调控抑制了部分投资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而刚性需求则成为购买的主力军,明确了刚需的比重,也刚好为建设保障性住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消费者不再盲目地投资房产,更加理性地选择理财投资渠道,降低了房地产泡沫愈演愈烈的风险;而房企的数量骤降也反映了供需关系变化下房企不得不另谋出路了。
4月份,温家宝总理指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这一席话就仿佛是给年初若有复苏的房地产市场泼了一瓢冷水,2012年注定是一个令房企胆战心惊的一年,房价还将会继续之前的走低趋势,但中心城区,学区房的房价会依然坚挺。
房企的数量的下降将会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住房的使用年限一般为70年,并且价格不菲,所以房子被视为固定资产,而并非消耗品。既为资产,那就不会像消耗品一样频繁购置。当市场达到一定的饱和以后,因为供需关系的变化,必然会有部分不再符合市场要求的房企遭到淘汰,进而数量会越来越少。现在的众多房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于垂涎于前些年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而由别的生产型企业转型为房企的,或者是集团公司设立的房地产企业。这些本不是做房地产起家的房企往往会在这场重创中“首当其冲”,能最终存活下来的一定是规模较大,有口碑,有实力,资金链稳定的房企。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对于房企来说是釜底抽薪,有再好创意、理念,如果资金跟不上,不能如期交房,不能按期还款,那么对房企的打击将会是致命的。
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也必须有相应的对策来应付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房企之间由竞争关系转变成合作关系不仅可以聚集创造力、实力,优化整合资源,还可以共同抵御风险。市场上的企业经过整合优化,对市场秩序的稳定、房屋质量的提高也会有间接的影响。比如有些很有想法的小型房企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实现优秀的建筑理念,但经济实力雄厚的大房企往往在创新和细节之处都难以突破,此时两家企业若可以合作,将形成三赢的局面,不仅仅为两家公司都实现了利润,同时也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了理想的住房。再有房企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也可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装饰公司、建材企业合作推出的精装修成品房不仅仅在一定程度带动了周边企业的生存能力,更符合了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减少装修施工废料的原则。
在紧缩的银行政策和限购的双重夹击下,房企融资面临巨大压力,去年出现了不少的房地产信托项目也只能是解一时的燃眉之急。由于房地产信托产品在下半年未能实现兑付的不在少数,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因而依托于信托项目支持的融资又陷入困境。如今中央继续坚持严格的监管限购政策,融资变得异常困难,除了银行贷款,民间的私募基金似乎可以被看作是一根救命稻草。私募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也不够健全。但作为一种较为便捷的融资渠道,私募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房企自身也要做好对资金的掌控,杜绝过度拿地,囤地等行为,做好预算,要对市场供需关系有正确的判断,切勿因盲目追求低成本而降低楼盘质量。
如今,住宅楼盘的需求呈递减趋势,而商业地产,复合型地产,旅游地产等成为房地产投资的新方向。房企应该在发展中求新、求变,长期的战略目标也要有所调整,单一的楼盘形式已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经过对市场和自身能力的考核,可以决定施行水平或是垂直的发展方向。水平方向可以拓展业务宽度,增加产品类型,由单一类型房企转变为复合型企业。垂直发展即向上、下游产业拓展。可以同时经营建筑设计公司,建材公司,物业公司等,既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和洽谈的时间,又提高了业务沟通效率,拉长了公司的生产线,使得公司不再依靠单一的业务生存,降低了公司自身的风险。
王健林、许家印进军体育业,梁上燕开始卖酒,这些都是房企老板的个别行为,不能够代表整个房地产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这与个人对企业的规划甚至个人喜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启发,毕竟房地产市场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饱和度,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利润率的辉煌将一去不复返,作为商人的房企老板们自然会把目光投向利润率更高,发展前景更加广阔的其它行业,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就目前来看,这样做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今年的市场注定不会风平浪静,调控依然严厉,形势依旧严峻,房企的日子也依然不好过。在这种严峻形势的考验下,我们不仅不能懈怠,反而要把品质做得更好,树立起品牌形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以专业素质在各个环节体现出企业的真诚。单纯的土地盈利模式已经过去,不再是简单的低价拿地高价卖房了,要用诚信、服务这些无形的产品吸引客户。毕竟,盖房子不比别的行业,它关乎民生,关乎国策,我们更是应该做有良心的房企,这是一种责任,推卸不得。
随着中央不断加大调控力度和调控范围,房价由最初的稳固攀升变成了停滞不涨,再由停滞不涨变成了略有松动,而今则是有明显的下行趋势。不得不说,中央的严厉调控,不论是缩紧贷款政策亦或是限购都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进而使得一些资金链薄弱的房地产企业相继关门倒闭。
此次调控无论是对市场,对购房者,对房企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市场,调控抑制了部分投资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而刚性需求则成为购买的主力军,明确了刚需的比重,也刚好为建设保障性住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消费者不再盲目地投资房产,更加理性地选择理财投资渠道,降低了房地产泡沫愈演愈烈的风险;而房企的数量骤降也反映了供需关系变化下房企不得不另谋出路了。
4月份,温家宝总理指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这一席话就仿佛是给年初若有复苏的房地产市场泼了一瓢冷水,2012年注定是一个令房企胆战心惊的一年,房价还将会继续之前的走低趋势,但中心城区,学区房的房价会依然坚挺。
房企的数量的下降将会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住房的使用年限一般为70年,并且价格不菲,所以房子被视为固定资产,而并非消耗品。既为资产,那就不会像消耗品一样频繁购置。当市场达到一定的饱和以后,因为供需关系的变化,必然会有部分不再符合市场要求的房企遭到淘汰,进而数量会越来越少。现在的众多房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于垂涎于前些年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而由别的生产型企业转型为房企的,或者是集团公司设立的房地产企业。这些本不是做房地产起家的房企往往会在这场重创中“首当其冲”,能最终存活下来的一定是规模较大,有口碑,有实力,资金链稳定的房企。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对于房企来说是釜底抽薪,有再好创意、理念,如果资金跟不上,不能如期交房,不能按期还款,那么对房企的打击将会是致命的。
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也必须有相应的对策来应付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房企之间由竞争关系转变成合作关系不仅可以聚集创造力、实力,优化整合资源,还可以共同抵御风险。市场上的企业经过整合优化,对市场秩序的稳定、房屋质量的提高也会有间接的影响。比如有些很有想法的小型房企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实现优秀的建筑理念,但经济实力雄厚的大房企往往在创新和细节之处都难以突破,此时两家企业若可以合作,将形成三赢的局面,不仅仅为两家公司都实现了利润,同时也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了理想的住房。再有房企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也可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装饰公司、建材企业合作推出的精装修成品房不仅仅在一定程度带动了周边企业的生存能力,更符合了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减少装修施工废料的原则。
在紧缩的银行政策和限购的双重夹击下,房企融资面临巨大压力,去年出现了不少的房地产信托项目也只能是解一时的燃眉之急。由于房地产信托产品在下半年未能实现兑付的不在少数,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因而依托于信托项目支持的融资又陷入困境。如今中央继续坚持严格的监管限购政策,融资变得异常困难,除了银行贷款,民间的私募基金似乎可以被看作是一根救命稻草。私募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也不够健全。但作为一种较为便捷的融资渠道,私募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房企自身也要做好对资金的掌控,杜绝过度拿地,囤地等行为,做好预算,要对市场供需关系有正确的判断,切勿因盲目追求低成本而降低楼盘质量。
如今,住宅楼盘的需求呈递减趋势,而商业地产,复合型地产,旅游地产等成为房地产投资的新方向。房企应该在发展中求新、求变,长期的战略目标也要有所调整,单一的楼盘形式已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经过对市场和自身能力的考核,可以决定施行水平或是垂直的发展方向。水平方向可以拓展业务宽度,增加产品类型,由单一类型房企转变为复合型企业。垂直发展即向上、下游产业拓展。可以同时经营建筑设计公司,建材公司,物业公司等,既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和洽谈的时间,又提高了业务沟通效率,拉长了公司的生产线,使得公司不再依靠单一的业务生存,降低了公司自身的风险。
王健林、许家印进军体育业,梁上燕开始卖酒,这些都是房企老板的个别行为,不能够代表整个房地产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这与个人对企业的规划甚至个人喜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启发,毕竟房地产市场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饱和度,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利润率的辉煌将一去不复返,作为商人的房企老板们自然会把目光投向利润率更高,发展前景更加广阔的其它行业,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就目前来看,这样做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今年的市场注定不会风平浪静,调控依然严厉,形势依旧严峻,房企的日子也依然不好过。在这种严峻形势的考验下,我们不仅不能懈怠,反而要把品质做得更好,树立起品牌形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以专业素质在各个环节体现出企业的真诚。单纯的土地盈利模式已经过去,不再是简单的低价拿地高价卖房了,要用诚信、服务这些无形的产品吸引客户。毕竟,盖房子不比别的行业,它关乎民生,关乎国策,我们更是应该做有良心的房企,这是一种责任,推卸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