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智勇: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之芯
党内和谐在社会和谐中处于核心位置,是社会和谐之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组织所无法比拟的。党可以借助执政资源,通过制定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向和谐方向发展,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全体人民树立和谐理念,以党内和谐之风带动政通之风、促进人和之风。党员领导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参与者,在构建社会和谐中起着骨干作用。社会和谐首先是党内和谐,党内和谐的关键是领导班子和谐。
实现党内和谐,必须致力构建以和谐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党内文化。党内和谐是党内文化的一种价值表现。只有在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形成追求和谐的价值理念,形成浓厚的和谐氛围,培育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才会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实现以和共事,以和谋事,以和兴事,以和成事。
党内和谐文化,取决于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构建党内和谐文化,需要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具有与和谐相适应的先进理念、宽广胸怀和崇高境界。坚定共同的理想,握持共同的信念,和衷共济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严己宽人,求同存异;遵章守纪,修身养性。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又维护统一领导,共同营造一种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政治生态环境。
吴 奇:有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人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元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实现景区人与人的和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活动的根本需求,是搞好景区工作的关键问题。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景区的根本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景区的基础,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和谐也就难以实现。上述关系的和谐,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而人自身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社会转型期,旧的价值体系已陷困境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加之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少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人的内心难免矛盾交织,因而更有身心和谐、宁静致远的需求。从深层次看,现代社会出现这些现象,都根源于人们没有处理好自身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系。只有有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正因为如此,实现人的内心的和谐应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和核心问题。
相信搞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地相处,和谐景区在自我建设中,定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
赵 曜: 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长期的重大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根据国际上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一方面是发展黄金期,另一方面是矛盾凸显期,二者重叠。我们现在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贫富之间的矛盾。第二是城乡之间的矛盾。第三是劳动力与资本的矛盾。第四是党群、干群关系的矛盾。第五是发展与自然资源的矛盾。现在正是社会上矛盾的高发期,所以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没有现实可能性?我认为:第一,我国现有的矛盾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具有对抗性。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当中绝大多数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普遍得到了满足,他们希望社会祥和安宁,所以有这个市场基础。第三,从改革开放以来,相对来讲,人的思维方式逐渐地在改变,除了少数人以外,大多数人已经摆脱了过去斗争哲学的影响,我们现在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怎么互利双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已经具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这几条:第一,坚持以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我们在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不能只是纵向比,还得横向比,从横向来看我们这个发展和一些先进国家还差得很远。第二要更加重视社会建设,首先就是创新政策,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公民劳动权是第二大权利,一个公民没有劳动权,在失业状态下生活,怎么能够谈到社会和谐。其次是怎么样调节收入分配,使收入分配更趋于合理。现在社会不和谐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收入不公平造成的。再次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保障体系缺位。第三,要切实推进民主建设,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
欧阳泉华:“3+6”模式构建和谐景区新亮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新亮点,在庐山风景区实现“3+6”模式——“三”就是三大品牌,首先是爱民品牌,其次是环境品牌,第三是诚信品牌;“六”就是六大工程,即创新发展工程、诚信工程、人才建设工程、爱民品牌工程、环境品牌工程、党的建设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几点体会:
第一,无论是什么模式,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
第二,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体现,应在爱民。爱民要有真情,要有实际行动,不能光喊口号,把老百姓的笑脸当作我们的政绩。
第三,和谐社会不是暂时的,不是一讲和谐就放任自由了,就什么都不管了,该管的要管,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反对的要反对,该旗帜鲜明的还要旗帜鲜明。和谐社会不是和事佬,和谐社会的干部不是和事佬的干部,而是要有原则的干部。
第四,和谐社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体现在又快又好的发展上,所以还要鼓励各级干部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这才叫做政绩。
景天魁:中国人要找到一个好的活法
最近以来,关于中国崛起的争论很多,我们到底怎么看待这个崛起,我想与和谐社会建设有密切的关系。针对以往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有两个问题已经很尖锐地提出来了:
一个是这样一种经济高速增长,能不能持续,有没有可持续性?我国经济高速的增长,大部分应归因于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和对宝贵资源的过分消耗,这是一个方面的不可持续。更主要的一个不可持续,就是这种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另一个就是增长本身到底要把中国带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要给老百姓带来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需要我们好好研究。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有它正面的含义,有它负面的含义,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含义看到了很多,对经济增长的负面的含义注意不够。而这一点会影响到我们今后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崛起的真正的、现实的、对中国老百姓最有意义的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中国人要找到一个好的活法。这种活法就是文化。
我们不是说不要搞经济,不发展经济,不是说不重视经济,而是说要不要这样单一的把全党、全国所有的资源、注意力都去搞经济,或者讲,可能我们中国将来在世界上最终也不是和人家比人均GDP,而是比我们自己有没有一个好的活法。也就是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能够给13亿,14亿乃至15亿人口创造一种满意的生活方式,老百姓过得很滋润,能够解决贫困问题,能够解决教育问题,能够解决健康问题。这就不仅仅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实质上也将解决世界的问题。
如果东方,像我们这样的国家,走出一条新路,创出一个新的模式,在世界人民面前将有一种巨大的影响力,确实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上的问题。文化崛起,我们需要把它提上日程来,认真研究一下文化崛起和经济崛起的关系,把文化崛起这个东西纳入到我们的视野,纳入到我们发展的模式之中,纳入到我们大盘子里来。
徐鸿武:从体制和机制上来讲社会公平
今天应该在先进性教育结束之后,鲜明地亮出社会公正大旗。社会公正的核心和实质,是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和享用。社会公正体现着“每个人所应得”,体现着“资源共享,普遍受益”的原则。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不能由少数人拥有和享用,必须为大多数人所拥有和享用。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就是对社会公正的背离。我国当前在社会公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向。二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发展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三是,生产与消费发展不平衡,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缺位。
西方社会民主党长期都举着两面旗帜:一面是就业旗帜,一面是社会保障旗帜。实际上,就业和社会保障就属于社会公正范围,吸收借鉴西方国家一些执政治国的经验,我们也要高举社会公正大旗。
目前对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的问题,看法很多,我感到比较有新意的,是我们应该从体制和机制上来讲社会公平,不要再从道德理论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严书翰: 需要深入解读5大问题
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需要深入解读5大问题:
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定位。如果科学分析的话,到底是用科学发展观还是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贯穿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课题组认为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贯穿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可能更合乎逻辑。当然这个可能有不同意见,我们也充分尊重不同的意见。
二是今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现在理论界有一种倾向,就是理论研究,越搞越虚。我们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防止把它虚化,应该把它实化,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这是一个应该不断深化的问题。
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性规划。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战略任务,我们就应该把它落到实处,制定一种相应的阶段性计划,这是我们20多年来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性计划怎么划,目前可以有三种划法:第一种把它规划到2010年,跟“十一五”规划吻合;第二种划到2020年,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吻合;第三种划到2050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我们课题组给中央提的建议是,应该划到2020年比较合适。
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理论界有的主张把民主法治作为重点,有的主张把社会公正作为重点,有的主张把发展市场经济作为重点,但是我们认为大部分人是主张重点应该放在社会建设这一块。因为相比较而言,我国经济建设一条腿长,社会建设一条腿短,既然社会建设这条腿短,因此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应该是放在社会建设这一方面。
五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问题。实际上,今后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今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云南省的时候,他就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问题。我们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就是属于软件建设,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今后跟人家比,我们的强项可能在文化方面,所以和谐文化如果能够做好的话,对我们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是非常重要的。
卢先福: 要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社会建设的本领
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重大考验。因此,各级党委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的领导。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和组织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奋斗。这只有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全体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任务的提出,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来讲,应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内和谐,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社会建设的本领。另一方面,要组织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闫志民: 达到和谐就是合而不同
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还是马克思主义,或者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承认有矛盾。过去我们把矛盾理解成就是对抗,实际上毛泽东同志也讲过,差异也是矛盾,所以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承认有矛盾,如果没有矛盾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过去前苏联在这个方面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训,这是第一个方面。
其次在承认矛盾的前提下,怎么处理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体思想是正确的,但是后来在实际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后来混淆了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把人民内部的很多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另一个问题,就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公式,即“团结—批评—团结”,批评团结或者斗争团结,就是从团结这个目的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最后达到团结。过去我们对于这个公式是坚定不移的,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公式是有严重的缺陷的——把批评和斗争当作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际上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求同存异的方法,互谅互让的方法,统筹兼顾的方法,互利双赢的方法,等等。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和谐社会。传统思维认为社会就应该提社会公正,或者社会公平,那么为什么我们提社会和谐,而不用社会公正,这就是一个理论问题。社会公正问题,或者社会公平问题无疑是人们社会关系当中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但是它只是一个方面,而人们的社会关系,包括着更多的方面,需要更多的原则来加以解决,和谐的提法可以包括更加广泛的各个方面。
用公平和公正来解决问题,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用同样公平的原则,来对待不同情况的人,最后的结果,可能并不能真正完全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也就是原则上平等并不能完全解决事实上的不平等的问题。
过去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好像越来越单一,实际上社会主义应该是人民利益更加多样化,人们的追求更加多样化。在这种多样化的情况下,怎么样达到和谐,就是合而不同。这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所以我觉得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我们解决社会不公等各种社会问题,同时也是符合我们社会主义要求的。
周为民: 贫穷没有和谐
和谐社会建设有它的经济基础。一定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很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保证,贫穷是没有和谐的。小平同志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建设和谐社会千万不能忽略这一点。
在社会公平或社会公正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和观点来看问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是提高了社会的平等程度,还是降低了社会的公正程度,这是一个要明确回答的问题——并不能认为市场经济发展了,我们的公平程度降低了。
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贫穷没有和谐应该是成立的。和谐是现代文明的概念,计划经济时代稳定,但是没有和谐,因为在全面的统治管制之下稳定是可能的,但是没有自主性,不是多元的社会,谈不上和谐的问题。事实上,计划经济条件下,用户籍制等等一系列的制度构筑成的坚硬的壁垒,城乡隔绝,反差巨大,这难道是社会的和谐?所以没有经济的高度的发展,不会有和谐,这是一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