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我让学生练习如下一道题:
编织小组每人每天可以编织10个竹筐,照这样计算,5人8天可以编织多少个竹筐?
学生很快列出如下算式:①10×5×8 ②10×8×5 ③10×(5×8)
在讨论解题思路时,对第①和第②种解法,大家都能流利地说出道理,对第③种解法发生了争执,大多数学生认为“5×8”这一步算式说不出道理来,所以列式是错误的。
“真的就说不出道理吗?再好好想想!”
在确实没人发言时,我用投影打出如下直观图,使出了我预设的第一招:“让我们把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画一幅图来看看。结合下幅图想想,现在能理解吗?”
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我讲解道:1个小长方形表示“10个竹筐”,图中共有5×8,也就是40个小长方形,“5×8”就表示总个数里包含了多少个“10个竹筐”。
在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我又使上了第二招,在黑板上写上“1度电”3个字,启发道:
“其实,我们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复合单位来理解。如1千瓦的电器用电1小时,用电量就是1千瓦时,也就是1度。类推到这一题中来,我们也可以创造一个复合单位——‘人天’,‘10个竹筐’是1个人1天的工作量,可以说成是一个‘人天’的工作量。那么‘5×8’就表示编织小组共生产了40个‘人天’,这样lox(5×8)就表示40个‘人天’的工作量,明白吗?”
由于我的适时讲解,“10×(5×8)”找到了合理的“名分”。在学生带着满足的表情下课后,我深陷在沉思之中——
知识和智慧,对教师来说何其重要。我预设的两招,源自我课前的遭遇。上这节课之前,正巧听了同轨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课中当有学生列出10×(5×8)这道算式时,老师不置可否,一带而过。课后与该老师交流时,她说她也说不清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况且在课堂的即时状态下也来不及思考,所以就没理会。
是啊,马上我也要教这个内容了,我该怎么向学生解释呢?于是我想到了平面图,想到了复合单位……
这道题的教学,使我有理由相信:老师能走多远,学生才能比老师走得更远。
适当的讲解,不失为教学良策。张奠宙先生在《华人如何学数学》一书中指出:“西方的大多数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只是从一般的认识论角度出发,主张‘探究’、‘发现’、‘实践’的直接经验。其实,人的知识大多数来自间接经验,学生的任务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精华初步加以掌握。这样的学习要求,没有高度的教学效率怎能成?华人数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通过教师有效的讲解,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就“10×(5×8)”的算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在课堂教学的即时状态下,教师的诱导、点拨、讲解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以生为本,是师者应遵守的信条。著名特级教师张兴华曾笑言,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所列的算式中,只要结果正确,就一定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个观念对我的影响很大,每逢与学生对话、交流时,我都尽量引导他们自己表述理由,并努力给学生个性化的想法“正名”,以期实现“心动”而“行动”的蜕变。
(作者单位:东台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 伟
编织小组每人每天可以编织10个竹筐,照这样计算,5人8天可以编织多少个竹筐?
学生很快列出如下算式:①10×5×8 ②10×8×5 ③10×(5×8)
在讨论解题思路时,对第①和第②种解法,大家都能流利地说出道理,对第③种解法发生了争执,大多数学生认为“5×8”这一步算式说不出道理来,所以列式是错误的。
“真的就说不出道理吗?再好好想想!”
在确实没人发言时,我用投影打出如下直观图,使出了我预设的第一招:“让我们把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画一幅图来看看。结合下幅图想想,现在能理解吗?”
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我讲解道:1个小长方形表示“10个竹筐”,图中共有5×8,也就是40个小长方形,“5×8”就表示总个数里包含了多少个“10个竹筐”。
在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我又使上了第二招,在黑板上写上“1度电”3个字,启发道:
“其实,我们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复合单位来理解。如1千瓦的电器用电1小时,用电量就是1千瓦时,也就是1度。类推到这一题中来,我们也可以创造一个复合单位——‘人天’,‘10个竹筐’是1个人1天的工作量,可以说成是一个‘人天’的工作量。那么‘5×8’就表示编织小组共生产了40个‘人天’,这样lox(5×8)就表示40个‘人天’的工作量,明白吗?”
由于我的适时讲解,“10×(5×8)”找到了合理的“名分”。在学生带着满足的表情下课后,我深陷在沉思之中——
知识和智慧,对教师来说何其重要。我预设的两招,源自我课前的遭遇。上这节课之前,正巧听了同轨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课中当有学生列出10×(5×8)这道算式时,老师不置可否,一带而过。课后与该老师交流时,她说她也说不清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况且在课堂的即时状态下也来不及思考,所以就没理会。
是啊,马上我也要教这个内容了,我该怎么向学生解释呢?于是我想到了平面图,想到了复合单位……
这道题的教学,使我有理由相信:老师能走多远,学生才能比老师走得更远。
适当的讲解,不失为教学良策。张奠宙先生在《华人如何学数学》一书中指出:“西方的大多数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只是从一般的认识论角度出发,主张‘探究’、‘发现’、‘实践’的直接经验。其实,人的知识大多数来自间接经验,学生的任务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精华初步加以掌握。这样的学习要求,没有高度的教学效率怎能成?华人数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通过教师有效的讲解,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就“10×(5×8)”的算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在课堂教学的即时状态下,教师的诱导、点拨、讲解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以生为本,是师者应遵守的信条。著名特级教师张兴华曾笑言,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所列的算式中,只要结果正确,就一定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个观念对我的影响很大,每逢与学生对话、交流时,我都尽量引导他们自己表述理由,并努力给学生个性化的想法“正名”,以期实现“心动”而“行动”的蜕变。
(作者单位:东台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