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差评师生意链:围攻敲诈月入万元

来源 :知音励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淘宝网开过网店的人都知道,在网络交易中,一个差评可能引发什么结果。
  因为给卖家差评,武汉女大学生收到了一件寿衣,北京买家收到删差评师的短信恐吓,成都女大学生更遭遇连续一个月的电话骚扰,对方甚至致电学校举报她作风不正、从事不正当兼职……在这一桩桩网购纠纷中,两个出镜率奇高的身影——职业差评师、职业删差评师,也浮出水面,令人关注网络生态中最隐秘阴暗的一隅。
  事实上,在这个角落里的角色还有“职业刷子”刷出虚假微博转发、职业抽奖每月赚得盆满钵满、APP职业“刷榜族”制造短暂的销售辉煌……他们如同寄居蟹一般粘附于网络,汲取着这个庞大生态系统里的养分。每天,他们出没于各大网店疯狂购物。然而他们购物的目的却不在商品本身,而只为购物之后给商家打上差评,然后坐等忌讳背负恶名的商家送上钱来。通过对“猎物”进行搜索-围攻-敲诈,换得每月少则2000~3000元、多则上万的收入。
  网络暗访:差评QQ群里众人围攻目标
  上午9时刚过,当大部分上班族开始一天的工作,网络上一个400多人的差评QQ群里,头像渐次亮起来。
  “今天有什么任务?”小A抛出了个问号表情。
  “找起来。”资深成员老刀率先发话。
  半小时后,老刀就扔了一个链接到群里。“看看这个有没有搞头。”
  记者点开,这是一个销售冲锋衣的商品链接。不过,奇怪的是在市面上动辄价格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冲锋衣在这里仅售0.01元,尽管商品名称和商品图片都显示是冲锋衣,但是在商品介绍里却写着明信片。
  “明显商品介绍和商品不符合,才卖0.01元,有刷信用的嫌疑。绝对可以向网站投诉。”“嗯,可以搞。”经过QQ群里一众人等的评估,基本确定了第一个任务的方向。随即众人蜂拥而上,挤进该网店拍货。不过,才成功拍得4件商品后,卖家就发现不对,迅速将商品下架。
  “我刚才问他要衣服了,说他货不对板,要去投诉,他立刻把东西下架了,要给我100元私了。怎么样,还能多敲点不?”老刀得意地贴出自己跟店主的旺旺聊天记录,炫耀自己的战果。
  “差不多了。”“见好就收。”“弄大了要出事情的。”群里三三两两地议论着。“哎,都是蚊腿肉啊。”刚才参与拍货的小D不满足地叹息道。
  “蚊腿肉也是肉,这年头钱难赚啊。积少成多,赚点零花钱吧。”老刀开导。
  没过多久,群里又有人贴了一条链接,这次是一条售价仅5元的连衣裙,还全国包邮。群里又是一通评估。“这价格太诡异了。还包邮?店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会不会是陷阱?”“管他呢?我们正常拍货。他不发货给差评,然后投诉他!”“5元还包邮,光是邮费就亏死他了。如果他真的发货,收到之后我们再给差评,让他来求我们改评价。”老刀支招。
  “最不济,这裙子倒手再卖出,也有的赚。”
  群里众人听罢,又是一涌而上,一通狂拍。记者在被拍网店看到,仅十来分钟,该商品就被拍了34件,有人一下就拍了10件。
  据记者观察,这样的操作在群内被不断重复,一天里群内众人共物色了7件目标商品,经众人的评估后最终下手“围攻”了5件。寻找目标,评估目标,围攻目标,敲诈目标,这些职业差评师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捕猎”。
  差评师前身:刷信用的小卖家+删差评师
  借口想入这个圈子,记者与差评QQ群里的活跃成员小D攀谈起来。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这样抱团作战其实是从刷信用演化而来。群里的很多职业差评师其实最初都是淘宝网的中小卖家,因为店铺刚起步,信用级别不高,因此这些中小卖家便联合起来,互相购买商品,制造虚假交易,互刷信用。
  不过,随着群中中小卖家的成长,以及淘宝网近年来对刷信用的多次严厉打击,这种行为模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些人便转向职业差评师。小D告诉记者,目前各种打着差评师名号的QQ群有近百个,其中规模小的几十人,规模大的400多人。像小D所在的这个QQ群就属于较有规模的大群,每天总有五六十人同时在线。如果说单兵作战的话,一人一天大概找到2个符合条件的“狩猎”目标。建立群之后,资源共享,一天可能“猎”到约10个目标,效率翻了几番。尽管QQ群里众人都是分头拍货,并不存在分工和利益分配问题,但目标线索的分享极大提高了“捕猎”效率。
  此外,另一些职业差评师是由职业删差评师转型而来。曾经红火一时的不少删差评工作室都发现删差评这活儿不如给差评挣钱容易。为了删除一个差评,不断地打电话骚扰对方,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一场消耗战。忙活十几天,不过挣200多元。还不如给人家一个差评,两三天工夫一笔单子就可以敲到几十至几百元不等。虽然单笔收入没有删差评多,但周转快、投入少,“薄利多销”的形式反而比删差评赚钱更快,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绑团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生意上门。
  “捕猎”对象:新店、低价包邮商品的商铺
  在这些职业差评师眼中,新开张的店铺,特别是信用级别在两钻以下的店铺,是他们广撒网的猎物。“新店成交量低、信用值低,一旦出现差评对其生意和信用有很大影响,因此店主遇到差评特别紧张,往往较容易答应职业差评师的无理要求。另外,新店卖家通常没有经验,难以察觉自己遇到了职业差评师,不会在第一时间向网站客服寻求帮助。”淘宝店主阿敏告诉记者,“对于交易量不大的网店,一个差评很可能就把你的好评率直接从99%拉到97%。”
  阿敏今年刚开店一个多月,就遇上了一个职业差评师。当时对方买了一个8G的存储卡,收到后却说是4G的。看到对方打出的差评,刚开业的阿敏慌了,她查了自己的发货记录,认定是8G的。于是她联系对方让其给存储卡拍张照,发给自己确认,对方却以没有相机为理由拒绝了。阿敏便让对方将货品寄回,承诺重新发货,对方又嫌麻烦。交涉数天后,对方要求在不退货的情况下退款,阿敏只得答应了,就这样白送了对方一张存储卡。后来,在同行的提醒下,她才知道自己遇上了职业差评师。同行后来告诉阿敏,低价商品,特别是虚拟商品常会被职业差评师们盯上。因为这样的商品拍下的成本较低,不占用较大的资金流。同样要送出10个差评,拍10个Q币,只需要六七十元,而拍10个冰箱则要花费四五万元。虽然经过职业差评师与卖家的交涉后,这些钱最终都会被退回,但在交涉的这四五天或者一个星期时间里,这笔钱却要被冻结在账户里。   此外,销售易碎品也要特别当心。因为被盯上后,这些差评师通常会一口咬定货品因卖家包装不当在运输途中遭遇损坏,要求退款或者赔偿。
  如何赚钱:敲诈+售卖,可能月入过万
  从QQ群里公开的一个职业差评师速成教程里,记者了解到职业差评师都会大量使用小号。所谓小号,就是没有经过实名认证的马甲账户。使用这样的账号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事发后被对方和网站查到自己真实身份的危险。同时,小号的注册无需成本,因此事发后只需丢弃小号,重新注册新的小号就可以改头换面继续作案。
  使用小号拍下商品收货给差评卖家要求修改差评买家提出修改条件,经过这5步,职业差评师基本算是做成了一笔买卖。在职业差评师教程中,有一条经验特别被强调:谈修改条件时,一定不能在淘宝旺旺上,可以选择QQ或电话,因为倘若双方发生分歧,交由淘宝客服调解时,后两者的记录不能成为有效举证。
  至于修改差评的条件,通常他们期望的结果是直接拿钱,三四十元不嫌少,一二百元不嫌多。
  除了直接找买家的茬,他们还兼做“售卖差评”。通常同行相嫉,一方看不惯别人的店铺生意红火,便会雇佣职业差评师去对方的店铺里购物并故意留下差评。购买差评者需要向职业差评师提供对方的店铺名称、掌柜ID。当职业差评师按照指示在对方店铺拍货后,购买差评者负责匿名代付货款,之后,职业差评师为对方打上差评。这样的差评零售80元一个,如果一次性购买3个以上的差评,便可以得到60元一个的优惠价。
  记者接触的多个职业差评师,对自己的收入都讳莫如深。但根据记者的计算,一个职业差评师每天若给出三四个差评,每个差评收入50元的话,月入4000元~6000元没有问题,做得好的月入过万。
  律师观点: 职业差评师涉嫌敲诈勒索
  在记者暗访过程中,也发现一些职业差评师已对自己靠敲诈牟利的盈利模式感到忧心。刑法修正案对于敲诈勒索罪进行了重新界定,原本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以1000元为起点,修正案规定“多次进行敲诈勒索的”即可构成敲诈勒索罪。
  汉商律师事务所胡海容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职业差评师的行为涉嫌敲诈勒索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过,他也谈到这种发生在虚拟世界的诈骗行为,因为主体的真实身份较难认定和追查,在查处上存在较大难度。他建议,网络交易平台可以针对职业差评师设立一块卖家投诉管理区,将那些涉嫌敲诈的买家账号归拢起来,对于那些被投诉频率较高的账号备案报警,并可利用其本身的技术优势,为警方提供进行IP追踪等技术支持。
  差评师说:开始向职业维权发展
  面对法律的日益收紧,这个游走在网购灰色地带的群体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意还能维持多久。“卖家对于职业差评师的辨识度越来越高,电子交易平台又加紧查处力度,小号被封是常有的事。”对于前途,小D言语中透出些许无奈。
  职业差评师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向职业维权师发展。无论是在目标的选择,还是在与卖家沟通时,这些人倾向打着维权的旗帜。熟读电子购物平台上的所有规则,然后运用规则“维权”。比如,锁定那些本身就存在违规行为的商品,或者是缺货空挂的商品,一旦拍下商品后,卖家往往无法正常发货,这时“维权者”通常会装作愤怒状,扬言受到欺骗要向网站客服投诉。一些胆小的店主往往愿意出钱安抚,私下了结。而一些坚持走正常流程的卖家,也往往因为自己违规在先,并不能受到网站方面的保护,根据规则他们甚至有可能因为自己不能在72小时内及时发货,受到赔付买家30元的惩罚。尽管30元并不多,但多笔累积也相当可观。(据《新闻晨报》报道)
其他文献
冯文蓓1990年出生于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相漂亮又多才多艺的她大学毕业后在长春顺利找到工作。然而,微薄的收入无法满足她对金钱与物质的渴求,为了过上奢华的生活,她应征到一家高级私人会所干起了出卖自己的勾当。父亲冯子安得知真相后,感到无比震惊与心疼,他亲自到长春寻回女儿。然而,女儿一席荒谬的言论令他目瞪口呆,父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冲突。随后,冯文蓓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  为了寻找女儿,这个
期刊
医生是一个如此特别的职业——每个人都需要他们,每个人都见过他们,但大多数人对他们的工作状态所知甚少,对他们的生活和困惑更是无从了解。正因为这样,一个名为“急诊室女超人于莺”的微博,在网上迅速走红,不论明星百姓,都乐意成为她的粉丝。哪怕记录鸡毛蒜皮的小事,粉丝们都热情转发,这背后的隐秘动机,恐怕是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公众窥探医生心态的强烈愿望。  从业前十年的“小医生”阶段,是医生生涯中最“悲催”
期刊
2012年5月27日,成都一商家举行了一场万人瞩目的“摸宝马赢宝马”商业比赛。比赛规定,参赛者谁手摸宝马车时间最长,谁就可赢得一辆价值27.8万元的宝马1系轿车5年使用权。该活动一发布,立刻吸引了300多个报名者。此后,经过三天四夜、87个小时的残酷比赛,年轻小伙宋长江在精神几度崩溃中夺取冠军。然而,宋长江虽然赢得心仪的宝马轿车,但他赛后却痛苦万分地说:“以后就算有500万元摆在我面前,我也不会再
期刊
“海归晕倒门”“狂浪的笑”“撕证哥”和“成功学信徒”求职……最近,《非你莫属》这档求职真人秀节目频频引发争议。节目中BOSS们及主持人张绍刚的表现,更是让网民、尤其是求职者人格和尊严“备受摧残”。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率先对《非你莫属》展开了言辞犀利的批判,他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在微薄上发起抵制节目的活动,一时应者云集。  此举一出,《非你莫属》BOSS团成员也连续发微薄还击李开复,其中不乏爆粗口现象。
期刊
同学会,一个想起来心中就会充满无限美好的名词。同学会上,毕业多年各奔东西的老同学再聚首,彼此免不了追忆、慨叹曾经美好难忘的青葱岁月,心情肯定既激动又兴奋。然而,事与愿违。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同学会在慢慢变味,逐渐变成了“炫富会”和“攀比会”。此外,在这抒情怀旧的舞台上,昔日未了的校园恋情也重新“发酵”,引发出许多的暧昧来。于是,有人调侃:没事开开同学会,拆散一对是一对……  
期刊
在校期间,他是“校草”,文艺才子,小女生眼中的偶像,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走出校门,光环褪去,他成了一屌丝,一身文艺本领,屁钱不值,最后沦落到去应征“性文化节”模特!  生活残酷得让人无法接受, 可这就是生活,令你瞠目结舌,还得默默地认命!  难道,这就是一代人的命运缩影?他们真的没有其他的出路了吗?  再苦也值得!  穷家千金打造“气质男”  1989年,许皓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一个普通家庭
期刊
【编者按】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中一个特殊群体正在形成——她们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她们被称为“留守妇女”。据中国农业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
期刊
打工至少能解决温饱,可它就像一块鸡肋,消耗了他们的所有青春,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胆小,没有希望,也不敢绝望。  原地踏步的群体  东莞南城步行街坐落于新城区中心。冬日,这里行人稀少,各路品牌服饰安静地陈列在敞亮的商店。巨幅广告里,女人裸露出曲线,男人西装革履,卖弄着欲望与格调。步行街的对面,硕大烟囱兀然耸立,滚滚浓烟扶摇直上。错乱的时空感。  偶尔,36岁的吕莲娟会来这里走走,看着模特身上的时髦服装,
期刊
时下,乡下父母进城帮子女带孩子,已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对于工作忙、压力大的小夫妻来说,父母的帮助,让他们省了不少心,可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孩子教育理念方面的严重分歧,都会加大两代人之间、尤其是婆媳之间的矛盾。当矛盾激化,夫妻俩不得已决定送父母返乡时,又会导致什么结果?  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对夫妻,就遭遇了这种“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尴尬局面——来自湖南省宁乡县的婆婆因为受不了“风光进城,凄凉返乡”的心理落
期刊
签名档,看似一个十分“私人”的领地,却直接影响着你的职场关系,甚至职业前程。你可以保留你的“个性”,但也可能因此招惹“杀身之祸”。  网络签名=迷你博客:  内容更精悍,影响却更大  有人称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的签名档为“降低门槛的博客”,只需一个词或一句话便能及时表达自己。微博本已很“微”,可签名档更加“迷你”,能吸引绝大部分旁观者的视线:无论是你的同学或好友、同事或工作伙伴,乃至你的领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