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为提高《针灸医籍选》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在《针灸医籍选》教学中,对平行班级分别运用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对比其教学成果。結果显示,运用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与PBL相结合教学方法的班级课程综合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班级。由此得出结论: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教学内容与PBL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整理归纳教材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和推理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针灸医籍选;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43-03
《针灸医籍选》是研究古代医籍中关于针灸基础理论和针灸临床知识的一门原文课,摘选了《黄帝内经》《难经》中针灸理论的精华以及后世针灸医论、歌赋选,是针灸专业学生接受中医理论熏陶的基础。该课程内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教材中包括阴阳、五行、经络腧穴、病因病机等多个模块;同时,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针灸离不开操作技术,教材中同样含盖了许多有关针刺操作技术的内容,如:有关针灸补泻的原则与方法,针灸的禁忌内涵等。所以,《针灸医籍选》的内容具有以原创性、思想性为主导,兼具实用性的特点,是塑造学生中医思维的关键[1]。但是由于中医古籍广博浩瀚,《针灸医籍选》的教材按照原文排版,内容不乏重复,不利于初学者学习和理解;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传统教学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为主,即以老师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课堂咬文嚼字枯燥无味,忽视了学生的各种技能培养。
本研究借鉴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的方法,讲授内容在教材组织处理上要做到“少而精”的原则,削枝强干,区分教材内容的主次,把握核心,重点讲授学生未知和有疑问的内容,非重点内容留给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集中分析讨论。这不仅可以避免授课者重复讲述相同内容,亦可使学生清晰明了本门课程的内容。同时,利用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ning),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86人)和2班(79人)为教改对象,采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选取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作为实验班,2班作为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两个班使用的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希言主编的《针灸医籍选》精编教材)、教学学时(54学时)和授课教师(具有数十年《针灸医籍选》教学经历的教授)均一致。
1.实验班教学方法。实验班在授课前,教师借鉴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的方法,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抓住重点,讲深讲透”,在学习古籍原文的同时,增加医案的讨论,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同时结合PBL教学法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根据学生能够掌握的程度与教材的深度,多组织专题讨论课。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内容分配:由教师先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列出提纲,按组将标题分配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必须准备的内容同时又可以对感兴趣的标题加以准备、发挥。对较难的题目适当给以提示,以防准备不充分,讨论不深入。②收集资料:学生围绕所设定的内容,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网络、求教专家等途径,获得与所讲内容相关的资料。③讨论:学生就所设定的内容,结合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地讨论。④堂交流:选出代表交流总结报告,同学们自由讨论。⑤总结升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补充和总结。
2.对照班教学方法。对照班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法逐章地讲授,辅之以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法授课过程包括:组织教学—目标展示—讲授新课—归纳总结—课堂提问反馈五个步骤。
3.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课程综合成绩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课程成绩由考勤平均分、课堂提问讨论得分、两次作业得分以及期末笔试得分共同组成,其中考勤平均分、课堂提问讨论得分以及两次作为分别占10%,期末考试得分占60%。所有评价环节评分均采用百分制,由研究生分别将分数录入Excel 2010,采用SPSS统计软件19.0进行处理。
二、结果
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有1人申请缓考,共84人参加考试,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共79人参考考试,所有成绩均有效。
(一)考勤平均成绩
两个班的考勤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个班同学考勤情况均较好(见表1)。
(二)课堂提问讨论成绩
两个班的课题提问成绩情况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成绩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成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课堂作业得分
每班分别布置了两次课堂作业,两个班课堂作业成绩情况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成绩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成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四)期末笔试成绩
两个班的期末笔试成绩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成绩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成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五)课程综合成绩
两个班的课程综合成绩得分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得分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得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图1)。 三、结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教学内容与PBL教学方式相结合授课班级的课程綜合成绩得分较高,其中课堂提问讨论成绩、课堂作业成绩以及期末笔试成绩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授课班级。可见,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的教学内容与PBL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克服了本课程内容分布零散、重复不利于授课者讲述和学生接收困难的弊端,同时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逐章讲授的角色,起到了分类整理教督的功能。教学理念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基础”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教师讲授主题不再是某一方面具体的知识,而是获取某一方面知识的方法。教师如何更好整理归纳教材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和推理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提问,多看课外相关的书籍、文献,最后做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
《针灸医籍选》是针灸专业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理论课程,本研究根据《针灸医籍选》这门课程的特点,采用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的方式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集中分析讨论,同时结合PBL教学模式可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明晰、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此外,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中伟,马惠芳.针灸医籍选读课程设置再思考[J].中医教育,2010,29(1):78-79.
[2]张树剑.《针灸医籍选》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应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5-57.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YB201410)
作者简介:陈姣(198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从事经穴特异性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诸毅晖(1969-),女(汉族),上海人,博士研究生,教授,从事针灸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为提高《针灸医籍选》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在《针灸医籍选》教学中,对平行班级分别运用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对比其教学成果。結果显示,运用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与PBL相结合教学方法的班级课程综合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班级。由此得出结论: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教学内容与PBL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整理归纳教材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和推理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针灸医籍选;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43-03
《针灸医籍选》是研究古代医籍中关于针灸基础理论和针灸临床知识的一门原文课,摘选了《黄帝内经》《难经》中针灸理论的精华以及后世针灸医论、歌赋选,是针灸专业学生接受中医理论熏陶的基础。该课程内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教材中包括阴阳、五行、经络腧穴、病因病机等多个模块;同时,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针灸离不开操作技术,教材中同样含盖了许多有关针刺操作技术的内容,如:有关针灸补泻的原则与方法,针灸的禁忌内涵等。所以,《针灸医籍选》的内容具有以原创性、思想性为主导,兼具实用性的特点,是塑造学生中医思维的关键[1]。但是由于中医古籍广博浩瀚,《针灸医籍选》的教材按照原文排版,内容不乏重复,不利于初学者学习和理解;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传统教学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为主,即以老师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课堂咬文嚼字枯燥无味,忽视了学生的各种技能培养。
本研究借鉴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的方法,讲授内容在教材组织处理上要做到“少而精”的原则,削枝强干,区分教材内容的主次,把握核心,重点讲授学生未知和有疑问的内容,非重点内容留给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集中分析讨论。这不仅可以避免授课者重复讲述相同内容,亦可使学生清晰明了本门课程的内容。同时,利用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ning),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86人)和2班(79人)为教改对象,采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选取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作为实验班,2班作为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两个班使用的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希言主编的《针灸医籍选》精编教材)、教学学时(54学时)和授课教师(具有数十年《针灸医籍选》教学经历的教授)均一致。
1.实验班教学方法。实验班在授课前,教师借鉴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的方法,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抓住重点,讲深讲透”,在学习古籍原文的同时,增加医案的讨论,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同时结合PBL教学法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根据学生能够掌握的程度与教材的深度,多组织专题讨论课。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内容分配:由教师先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列出提纲,按组将标题分配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必须准备的内容同时又可以对感兴趣的标题加以准备、发挥。对较难的题目适当给以提示,以防准备不充分,讨论不深入。②收集资料:学生围绕所设定的内容,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网络、求教专家等途径,获得与所讲内容相关的资料。③讨论:学生就所设定的内容,结合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地讨论。④堂交流:选出代表交流总结报告,同学们自由讨论。⑤总结升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补充和总结。
2.对照班教学方法。对照班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法逐章地讲授,辅之以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法授课过程包括:组织教学—目标展示—讲授新课—归纳总结—课堂提问反馈五个步骤。
3.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课程综合成绩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课程成绩由考勤平均分、课堂提问讨论得分、两次作业得分以及期末笔试得分共同组成,其中考勤平均分、课堂提问讨论得分以及两次作为分别占10%,期末考试得分占60%。所有评价环节评分均采用百分制,由研究生分别将分数录入Excel 2010,采用SPSS统计软件19.0进行处理。
二、结果
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有1人申请缓考,共84人参加考试,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共79人参考考试,所有成绩均有效。
(一)考勤平均成绩
两个班的考勤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个班同学考勤情况均较好(见表1)。
(二)课堂提问讨论成绩
两个班的课题提问成绩情况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成绩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成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课堂作业得分
每班分别布置了两次课堂作业,两个班课堂作业成绩情况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成绩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成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四)期末笔试成绩
两个班的期末笔试成绩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成绩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成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五)课程综合成绩
两个班的课程综合成绩得分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得分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得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图1)。 三、结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教学内容与PBL教学方式相结合授课班级的课程綜合成绩得分较高,其中课堂提问讨论成绩、课堂作业成绩以及期末笔试成绩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授课班级。可见,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的教学内容与PBL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克服了本课程内容分布零散、重复不利于授课者讲述和学生接收困难的弊端,同时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逐章讲授的角色,起到了分类整理教督的功能。教学理念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基础”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教师讲授主题不再是某一方面具体的知识,而是获取某一方面知识的方法。教师如何更好整理归纳教材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和推理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提问,多看课外相关的书籍、文献,最后做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
《针灸医籍选》是针灸专业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理论课程,本研究根据《针灸医籍选》这门课程的特点,采用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的方式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集中分析讨论,同时结合PBL教学模式可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明晰、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此外,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中伟,马惠芳.针灸医籍选读课程设置再思考[J].中医教育,2010,29(1):78-79.
[2]张树剑.《针灸医籍选》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应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5-57.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YB201410)
作者简介:陈姣(198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从事经穴特异性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诸毅晖(1969-),女(汉族),上海人,博士研究生,教授,从事针灸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