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dan2008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衣食方面。
  1、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因此,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全状态受多种交叉、渗透、影响的因素制约。这些因素可以笼统分为环境、生物学、保健措施的易得性以及生活方式这4种类型。我们应从这4个方面的心理加以教育渗透。
  2、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普遍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心理是否健康可参考以下标准:①乐于学习,发展智力;②适应生活,学习自理;③悦纳自我,具有自信:④乐于交往,融入群体;⑤调节情绪,初学自控。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成人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不但要从以上五个标准出发,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
  3、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据和根本教育方法。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我认为应该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
  4、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做好幼儿健康心态的表率。儿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也就是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幼儿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如果幼儿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会指责;如果幼儿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会打架:如果幼儿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陈鹤琴)这句话也反映出同样的道理。所以,父母应精心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以身作则,尤其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更是要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作好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率。
  5、及时增加幼儿心理成长所必须的“营养素”。本质上说,幼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素是爱,准确来说,是父母和亲人所给予的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支持、信任等等。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或者很少父母和亲人的爱,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不健全、人格扭曲等诸多不良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自信是一种对幼儿来说终生有用的极为重要的营养素,它是通往成功迈向胜利彼岸的良好工具之一,自信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是要支持幼儿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坏事除外),让孩子在做事中培养兴趣,并从成功中体验出自己的力量、能力,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希望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对未来充满希望,会使人奋斗不息,不甘失败。让幼儿充满希望,关键是环境的潜移默化。家长在幼儿面前始终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要抱乐观的态度,长期以往,孩子将会是充满希望、踌躇满志。
  宣泄和疏导都是维护幼儿心理平衡的有效办法。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因此家长要留心关注幼儿,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则及时对幼儿加以指导改正。
  6、幼儿教师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尽力为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做出应有努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幼儿园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设立专门的心理档案,促进幼儿形成健康人格。再次,改善环境,创设良好浓郁的心理氛围。最后,开展混龄活动,协调同伴关系。
  7、总结。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通力协作,尤其是在幼年阶段,这三方面更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毕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是人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我认为小学生应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1.1 课堂纪律。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由于制度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
期刊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直接感知 思维能力 图画读物 
期刊
同伴交往是指儿童与同一年龄阶段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大家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支配权平等,有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幼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积极而愉悦,对幼儿来说,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这种同伴交往,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为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是幼儿
期刊
摘要:图书馆有“三大资源”:馆员队伍、馆藏和书目控制系统。本文探讨新时期,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这三大资源的管理问题,探索崭新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用。  关键词:“三大资源” 图书馆管理    当今信息时代,随着一系列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以下简称“三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必然,对图书馆的自身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环境、服务和管理三方面论述如何构建“以人为本”图书馆,探索新时期图书馆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 以人为本    知识时代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提出很高的要求,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自身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图书馆在环境建设、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要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图书馆阅读
期刊
摘要:幼儿期是构建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幼儿的个体发展是一个幼儿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环境制约幼儿个体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个体改变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形成对环境的评价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价。家长或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影响着幼儿对自身的评价。为了帮助幼儿构建自信心,家长或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活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对幼儿持适当的肯定性评价。  关键词:幼儿 自
期刊
摘要: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沧桑流变中,教师承担着教化万民、培育万代、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重任。因此,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与教师打交道最多的是学生。所以,师德的核心体现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讲,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是一种最崇高、最理智、最无私的爱,让师爱的阳光充盈每个学生的心田吧!  关键词:师爱 师德 灵魂    在人类历史长
期刊
摘要: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要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通过与读者的交流,调整服务内容与方式,开发信息服务,开展读者的研究,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 师生 服务工作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研教改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也是学生扩展视野的重要基地。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增多,图书馆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样,对图书管理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新课
期刊
摘要:《数字电子技术》课是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浅析了目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难以适应当前教学发展需要的状况,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 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并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以人为本,创建校园精神文化;开展学生主体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三个方面,采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学校品牌,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和谐优质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 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