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对于维护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还可以维持区域生态平衡。而河道生态护坡工程能够有效的避免流域内大量的水土流失,对于周围环境可以起到稳定土壤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河流对于土壤的冲刷破坏。相较于国外来讲,我国对于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晚,具体的施工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护坡工程生态、防洪、景观等功能的发挥。本文从河道生态护坡工程作用入手,以工程案例为抓手,重点探讨了护坡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
引言
近年来,各地区积极组织开展河道治理工作,获得了初步成效。从治理实践的角度分析,生态水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想提高河道治理水平,实现供水、防洪、灌溉等多样化功能,要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与开发的“度”的控制。河道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生态水利的基本原则,合理运用治理办法和措施,能够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改善生物群落互存关系,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坚持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围绕构建安全生态体系,促进水资源有效循环利用,积极提高河道治理的水平,保障生态环境稳定发展。
1生态护坡技术发展
20世纪30年代,生态护坡的理念和技术进入中欧地区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河堤的防护上采用扦插、三维植草护坡等方法。20世纪70年代,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瑞士等欧洲国家研究并推出了一种新的生态相关技术,即自然型护坡。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城镇河道边坡中采用了生态型护坡技术,并根据实际推出了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进入工业社会后,我国开始推广驳坎、混凝土护岸类的“硬质”护坡,逐渐取代了原始的植物护坡。近年来,我国生态护坡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季永兴等分析了城镇原有的河道护坡结构,探索不同材料在护坡结构方面的可行方法;陈明曦等通过探索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的方法。
2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原则
生态护坡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生态护坡促进河道及水体周围动植物的正常栖息。高效设计和应用河道生态护坡,构建水利工程项目的自然生态,最大可能地实现防洪和泄洪作用。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地理条件复杂,水利工程建设中会遇到恨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环境条件和建设要求,河道生态护坡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河道生态护坡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历年的河道生态信息、天气变化信息,河道周边动植物生长状态,生物多样性等,与河道建设紧密联系。以植物成活和对环境影响小为前提,在植被的设计与种植中,要考虑实际的可行性,和施工的便利性。第二,通过植被种植和养护,增加护坡的观赏性,同时可以减轻水土流失。通过生态和工程建设结合的思路进行设计,从侧面实现护坡养护和建设的成本。河道生态护坡的建设选材,以自然材料为主,同时需要考虑工程施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的长期影响性。第三,对水文条件和河流的历史水位信息充分掌握和了解,结合植被特性,优选最佳植物种类,保证后期可以成活。第四,河道护坡的主要作用是对河水的导流和抵抗河水冲击。这也是河道具有防洪作用的原因。河道生态护坡中的植物还需要承担地表水体与地下水之间的平衡作用。第五,在既要保证生态效果,也要满足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河道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融合施工,例如刚性结构和柔性材料结合等方式。
3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自然原形护岸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中,采用了自然原形护岸施工作业方法。坚持生态治理的理念及于此方法能够增强自然性,可以有效地提供施工的质量。实际作业中需要做好乔木和灌木的优化设计,最大程度上发挥光照优势和空间力量。发挥原本的自然优势,调节整个生态护坡的性能,增强洪水抵抗的能力。在编制生态护坡方案时需要对河道当下情况进行调查,掌握阳光照射与温度变化等规律,对比分析各类护坡形式,选出具有能够提高抗洪水平的方案,促使整个河道生态护坡质量得到优化。除此之外,自然原形护岸在实际应用中还体现出无污染和成本低等优势,不过潜在有抗冲刷能力差的缺陷。为了保证技术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利用,要选择合理的地方应用,优选根系发达的植物,作为工程施工的材料,应做好严格的把控。
3.2恢复退化河岸带
生态护岸最明显的应用效果就是完善河岸带的建设,为生物群落的构建创造良好基础,使得河道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在短期内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这对于应用地区的生态多样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动植物借助河岸的环境不断生长。同时,随着河岸带生态环境的不断完善,地下水资源也将更加丰富,这不仅可以促进河道周围环境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为河道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最大限度减缓灾害带来的影响,并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河道周围生态群体接近自然状态。
3.3植生型生态护坡
截至现今,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河道治理工程。实质上,该护坡技术就是一种多孔混凝土,其主要组成成分有粗骨料、水泥、适量掺合料等。保水剂掺入后,该生态混凝土能够有效融合有机与五级材料,在提供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情况下,还可提升岩土与土壤间的黏聚力,切实提高土壤的抗冲力。植生型生态混凝土还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在河道治理中合理利用该技术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被的生长,有效抑制土壤侵蚀,发挥保持水土的功能。在有效保护环境的同时,可恢复河流生态和林草植被生长条件,实现生态环境与河道治理的协调发展。将生态砖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该技术可以选用嵌固的施工方式,连锁式砌块技术实现了生态转的有效镶嵌,有效防止生态砖出现移动的情况。此外,可以利用绳索连接高强混凝土与铰接式砌块,由此构造矩阵铺面式联锁护坡。在坡面与砖地面铺设时要考虑生态要求,形成抗冲击能力强、完整性好、地基适应力强的护坡。
3.4生态袋护岸
在生态袋中加入土壤、碎石和肥料等物质,根据生态袋的柔性特点形成了能够良好适应坡面角度变化的柔性护坡。关春曼等利用生态袋、石笼网等材料,改良出了新型生态挡墙,利用石笼网和废旧轮胎进行加固的同时结合生态袋的透水、柔性等特点,相较于传统的硬质护坡具有生态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护坡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现状、维持植被景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下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背景下,生态护坡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水利工程河道进行生态护坡工程改造的过程中,不论是护坡施工技术的选择,还是植被的种植,都要综合考量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土壤等要素,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生态护坡技术和植被,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阳,扆嘉利.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態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人民黄河,2020,42(S2):176-177.
[2]孙邵岗,张丽丽.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珠江水运,2020(15):73-74.
[3]于福臣.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20(22):113-114.
[4]夏晓庆,陈莉,周营.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161-162.
[5]顾晓铭.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4):80-81.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
引言
近年来,各地区积极组织开展河道治理工作,获得了初步成效。从治理实践的角度分析,生态水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想提高河道治理水平,实现供水、防洪、灌溉等多样化功能,要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与开发的“度”的控制。河道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生态水利的基本原则,合理运用治理办法和措施,能够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改善生物群落互存关系,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坚持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围绕构建安全生态体系,促进水资源有效循环利用,积极提高河道治理的水平,保障生态环境稳定发展。
1生态护坡技术发展
20世纪30年代,生态护坡的理念和技术进入中欧地区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河堤的防护上采用扦插、三维植草护坡等方法。20世纪70年代,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瑞士等欧洲国家研究并推出了一种新的生态相关技术,即自然型护坡。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城镇河道边坡中采用了生态型护坡技术,并根据实际推出了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进入工业社会后,我国开始推广驳坎、混凝土护岸类的“硬质”护坡,逐渐取代了原始的植物护坡。近年来,我国生态护坡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季永兴等分析了城镇原有的河道护坡结构,探索不同材料在护坡结构方面的可行方法;陈明曦等通过探索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的方法。
2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原则
生态护坡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生态护坡促进河道及水体周围动植物的正常栖息。高效设计和应用河道生态护坡,构建水利工程项目的自然生态,最大可能地实现防洪和泄洪作用。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地理条件复杂,水利工程建设中会遇到恨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环境条件和建设要求,河道生态护坡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河道生态护坡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历年的河道生态信息、天气变化信息,河道周边动植物生长状态,生物多样性等,与河道建设紧密联系。以植物成活和对环境影响小为前提,在植被的设计与种植中,要考虑实际的可行性,和施工的便利性。第二,通过植被种植和养护,增加护坡的观赏性,同时可以减轻水土流失。通过生态和工程建设结合的思路进行设计,从侧面实现护坡养护和建设的成本。河道生态护坡的建设选材,以自然材料为主,同时需要考虑工程施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的长期影响性。第三,对水文条件和河流的历史水位信息充分掌握和了解,结合植被特性,优选最佳植物种类,保证后期可以成活。第四,河道护坡的主要作用是对河水的导流和抵抗河水冲击。这也是河道具有防洪作用的原因。河道生态护坡中的植物还需要承担地表水体与地下水之间的平衡作用。第五,在既要保证生态效果,也要满足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河道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融合施工,例如刚性结构和柔性材料结合等方式。
3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自然原形护岸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中,采用了自然原形护岸施工作业方法。坚持生态治理的理念及于此方法能够增强自然性,可以有效地提供施工的质量。实际作业中需要做好乔木和灌木的优化设计,最大程度上发挥光照优势和空间力量。发挥原本的自然优势,调节整个生态护坡的性能,增强洪水抵抗的能力。在编制生态护坡方案时需要对河道当下情况进行调查,掌握阳光照射与温度变化等规律,对比分析各类护坡形式,选出具有能够提高抗洪水平的方案,促使整个河道生态护坡质量得到优化。除此之外,自然原形护岸在实际应用中还体现出无污染和成本低等优势,不过潜在有抗冲刷能力差的缺陷。为了保证技术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利用,要选择合理的地方应用,优选根系发达的植物,作为工程施工的材料,应做好严格的把控。
3.2恢复退化河岸带
生态护岸最明显的应用效果就是完善河岸带的建设,为生物群落的构建创造良好基础,使得河道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在短期内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这对于应用地区的生态多样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动植物借助河岸的环境不断生长。同时,随着河岸带生态环境的不断完善,地下水资源也将更加丰富,这不仅可以促进河道周围环境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为河道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最大限度减缓灾害带来的影响,并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河道周围生态群体接近自然状态。
3.3植生型生态护坡
截至现今,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河道治理工程。实质上,该护坡技术就是一种多孔混凝土,其主要组成成分有粗骨料、水泥、适量掺合料等。保水剂掺入后,该生态混凝土能够有效融合有机与五级材料,在提供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情况下,还可提升岩土与土壤间的黏聚力,切实提高土壤的抗冲力。植生型生态混凝土还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在河道治理中合理利用该技术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被的生长,有效抑制土壤侵蚀,发挥保持水土的功能。在有效保护环境的同时,可恢复河流生态和林草植被生长条件,实现生态环境与河道治理的协调发展。将生态砖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该技术可以选用嵌固的施工方式,连锁式砌块技术实现了生态转的有效镶嵌,有效防止生态砖出现移动的情况。此外,可以利用绳索连接高强混凝土与铰接式砌块,由此构造矩阵铺面式联锁护坡。在坡面与砖地面铺设时要考虑生态要求,形成抗冲击能力强、完整性好、地基适应力强的护坡。
3.4生态袋护岸
在生态袋中加入土壤、碎石和肥料等物质,根据生态袋的柔性特点形成了能够良好适应坡面角度变化的柔性护坡。关春曼等利用生态袋、石笼网等材料,改良出了新型生态挡墙,利用石笼网和废旧轮胎进行加固的同时结合生态袋的透水、柔性等特点,相较于传统的硬质护坡具有生态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护坡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现状、维持植被景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下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背景下,生态护坡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水利工程河道进行生态护坡工程改造的过程中,不论是护坡施工技术的选择,还是植被的种植,都要综合考量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土壤等要素,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生态护坡技术和植被,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阳,扆嘉利.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態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人民黄河,2020,42(S2):176-177.
[2]孙邵岗,张丽丽.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珠江水运,2020(15):73-74.
[3]于福臣.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20(22):113-114.
[4]夏晓庆,陈莉,周营.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161-162.
[5]顾晓铭.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