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三苯氧胺对绝经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2002年7月至2005年3月间733例术后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性质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证实.患者均为绝经后且ER阳性,其中501例接受三苯氧胺治疗,232例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ER、PR、HER2检测.随访时间36~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
【机 构】
: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三苯氧胺对绝经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2002年7月至2005年3月间733例术后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性质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证实.患者均为绝经后且ER阳性,其中501例接受三苯氧胺治疗,232例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ER、PR、HER2检测.随访时间36~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结果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组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三年无瘤生存率高于三苯氧胺组(90.6% vs.88.6%,P=0.038).三苯氧胺组亚组分析显示:LN+/HER2+患者三年无瘤生存率低于LN+/HER2-患者(88.2% vs 90.4%,P=0.037);HER2+/PR+患者高于HER2+/PR-患者(90.8% vs.89.5%,P=0.032).芳香化酶抑制剂组内LN(+)和LN(-)亚组中,HER2(+)患者与HER2(-)患者的三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PR+组高于HER2+/PR-组(91.9% vs.90.5%,P=0.029).芳香化酶抑制剂组潮热、阴道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肌肉骨骼疼痛、骨折的发生率则高于三苯氧胺组(P<0.05).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绝经后Luminal B型患者疗效好于三苯氧胺,此效果不受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影响,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其他文献
十二指肠、壶腹部良性肿瘤较为少见[1],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加上其解剖生理特点,使该部位的肿瘤不易被早期诊断。随着内窥镜和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的发现逐渐增多[2]。组织学上大多表现为绒毛状管状腺瘤。我院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壶腹部良性肿瘤51例,现报告如下。
胰腺癌多源于胰腺导管上皮,恶性程度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超过1%[1].在西方国家,胰腺癌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第4位,年发病率约为10/10万.肿瘤从正常导管上皮、导管上皮内瘤变发展至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病模式提示一系列原癌及抑癌基因在其中的作用,既往的研究多关注肿瘤细胞本身,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2].就胰腺癌而言,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
患者男,43岁.因车祸后腹痛伴恶心、呕吐17 h于2009年8月10人院.17 h前饱餐后因汽车方向盘撞击腹部,出现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外院诊断为"腹部外伤",给予对症治疗后,腹痛无缓解,转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8℃,呼吸18次/min,脉搏94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Hg=0.133 kpa).腹部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尤以上腹部剑突下为重,腹肌
近年来,经肛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患者可以得到更加个体化的治疗,但狭小的盆腔及周围泌尿生殖器官影鞍响了低位结肠直肠癌手术的彻底清除。
患者女,31岁.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5 h,于2009年2月24日入院.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min,BP:120/70 mm hg.腹部可见局限性隆起,左侧腹部可触及一拳头大小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较大。
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至今仍是头颈外科治疗的难题,能否安全地将肿瘤与颈动脉一并切除,是头颈外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颈动脉切除术中用颈动脉回流压检测及血气分析来指导颈动脉切除10例,现报告如下。
包虫病是我国西北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尤以肝包虫病最为常见.肝包虫破入胆道是包虫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包虫囊肿完整摘除~([1])或肝包虫外膜完整摘除术~([2]),基本解决了肝包虫破入胆道术后残腔积液及包虫复发等并发症.我院1996-2008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00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以导致小肠广泛缺血坏死,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的特点.本病相对少见,临床表现易与其他急腹症混淆,常常延误诊治.早期诊断和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对婴儿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5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2周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下降的阻塞性黄疸婴儿进行胆道探查及胆道造影,并对诊断明确的非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予以胆道冲洗.结果 本组56例婴儿经腹腔镜胆道探查及胆道造影后均明确诊断,其中浓缩胆栓综合征12例(21%),胆管发育不良4例(7%),胆道闭锁40例(72%).16例非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经胆囊造瘘、胆道冲洗后病
目的 分析肝切除术中入肝血流阻断对术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及pH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肝切除术的68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行人肝血流阻断分为肝门阻断组(20例)、规则半肝切除组(22例)和未阻断肝门组(26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动脉血气、乳酸浓度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肝门阻断组和规则半肝切除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浓度明显升高[(5.53±2.31)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