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二指肠、壶腹部良性肿瘤较为少见[1],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加上其解剖生理特点,使该部位的肿瘤不易被早期诊断。随着内窥镜和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的发现逐渐增多[2]。组织学上大多表现为绒毛状管状腺瘤。我院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壶腹部良性肿瘤51例,现报告如下。
【机 构】
: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100730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指肠、壶腹部良性肿瘤较为少见[1],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加上其解剖生理特点,使该部位的肿瘤不易被早期诊断。随着内窥镜和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的发现逐渐增多[2]。组织学上大多表现为绒毛状管状腺瘤。我院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壶腹部良性肿瘤51例,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区域血流灌注和代谢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PET/CT血流灌注成像和代谢成像技术分别定量检测33例乳腺癌患者肿瘤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血流灌注指标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渗透性(Ps)以及代谢指标标准摄取值(SUV);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术后肿瘤标本CD31、CD105和VEGF的表达,计算其相应的微血管密度MVD(CD31)和MVD(CD105).分析区域血流
目的 讨论术中失血量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57例,收集术中失血量、肿瘤浸润深度(T期)、术后化疗、淋巴结转移情况、围手术期输血、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及生存时间等资料,观察术中失血量对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腹膜复发组术中失血量(517±287)ml高于无腹膜复发组(372±253)ml(P<0.05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主动脉退行性变,瘤体一旦破裂,死亡率可高达78%~94%[1].腹主动脉瘤的传统经典的开放手术治疗已有近60年的历史,手术的死亡率由过去的40%~50%降至5%以下[2-4],疗效肯定,但是依然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
第四届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学术会、第十三届全国肝脏外科学术会议及第五届全国普外科主任论坛议将于2010年5月7-9日在武汉举行。欢迎全国各地(包括地、市、县级医院)肝胆胰领域的内科、外科、影像科各级医师以、科研人员及医疗卫生管理的各级医院正、副院长、主任积极投稿和报名参加。
患者男,25岁,入院8h前突发左腹部疼痛,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呕吐后疼痛无明显变化,无发热、寒战、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20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查体:一般情况差,急性痛苦面容,腹部膨隆,左中腹部明显,右下腹可见一长约5 cm的陈旧性麦氏切口手术瘢痕,左中腹部充实饱满、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腹肌无紧张,未触及明确包块.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
患者,男,61岁,因"黑便3个月余"入院.胃镜检查:贲门-胃底肿块(图1).组织活枪病理报告:胃底中-低分化腺癌.腹部CT:胃底小弯侧肿块,考虑为胃癌;肝左外叶结节影,考虑为转移灶(图2).B超双重造造影提示肿块呈快进快退,胃底胃壁增厚,左肝内占位(转移性的可能),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查体:贫血貌,面色苍白,四肢远端皮肤苍白,剑突下局部深压痛.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61g/L.择期行手术治疗,术式为
患者男,59岁,因右上腹进行性肿胀,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于2008年1月7日入院.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腹软,右上腹压痛,右肋下2 cm可触及肝缘,边缘钝,肝区有压痛,肠鸣音正常.肝功检查:ALT 182 U/L,AST157 U/L,ALP 579 U/L;血、尿常规无异常;肾功能及胸片无异常。
一、背景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年病死率接近60万人,目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列在第3位.尽管近年来西方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仍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和东部地区,结直肠癌已成为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其发病年龄有趋于年轻化的倾向[1]。
目的 初步探讨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对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总结8例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致门静脉高压症七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该手术的疗效.结果 本组8例在分流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0±11)mm Hg和(22±7)mm Hg,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死亡及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肝功能良好.术前外周血中三系下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一般将直径>15 cm的血管瘤称为特大血管瘤,其有效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尽可能保留健康肝组织是手术关键.本文报道一例特大肝血管瘤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制定利用肝右下后静脉保留Ⅵ段的右三叶切除手术方案,并成功实行精准肝切除术,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