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贺对贵族生活的渴望是在危机四伏却又崇尚享乐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展开的。他仕途偃蹇,贫病交加却秉性高傲,在极度的渴望与绝望中补偿情绪便幻化而出,主要表现在对贵族生活的强烈向往,对爱情的狂热渴望,对仙界的无比欣羡。这些“憧憬诗”是用美好的想象作精神补偿,为其苦涩的心灵寻找暂时的乐园,从而弥补在现实中的巨大缺失。
关键词:李贺;憧憬诗;精神补偿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6-0125-05
中唐“鬼才”李贺的作品,多充满了哀愤孤激之思,然而其中一些也洋溢着作者美好的憧憬,诸如一些描写闺情、咏妓以及游仙生活等的诗歌,我们暂且称其为“憧憬诗”。这些诗使我们在李贺痛苦的灵魂之外,看到了些许亮色。然而拨去外在美好的光环,我们更多体会到的则是诗人在无奈与辛酸之后的精神压抑。本文欲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究李贺“憧憬诗”的深层动因,以求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及其作品。李贺天才早熟,是一个抱负不凡,渴望建功封侯之人。他自称“少年心事当拿云”(《致酒行》),自喻“此马非凡马”(《马诗》),自谓“客帐梦封候”(《崇义里滞雨》),但在唐代,一般士人要想走上仕途,实现理想抱负,或需高门荫庇,或要权臣荐引,或走科举之路。前两条路对家道早衰的李贺显难行通,但李贺早有才名,参加科考,进士及第也极有可能人仕。然其父名晋肃,而“晋”、“进”同音,因小人诽谤,为避父讳李贺最终未能参试,失却了进身之阶,终身只做过奉礼郎的卑微小官。
仕途无望,理想抱负付诸东流,因之在不少诗作中,他发出了落寞郁愤的呐喊,发泄了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落魄三月琵,寻花去东家。”(《悲铜驼》)“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不能进身仕途,对家道早衰的李贺来说,只能“白日长饥小甲蔬”(《南园》四),并在“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的困窘中,最终“憔悴如刍狗”(《赠陈商》)。生活的窘迫使惟一了生计,竟持身南去庐山以“易斗粟。”这一切使自小体弱的李贺更加多病,“凉馆闻弦惊病客”(《听颖师弹琴》),“病客眠清晓”(《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
仕进无门,贫病交加,志向高远的诗人怎能承受如此之重负。在极度的渴望与绝望中补偿情绪便幻化而出。这种补偿情绪多表现在他的“憧憬诗”中,主要包括对贵族生活方式的强烈向往,对爱情的狂热渴望,对仙界生活的无比欣羡。
一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尔奈指出,为补偿软弱感、无价值感和缺陷感,人生不得意者往往会借助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理想化”的自我。用这一理论来关照李贺那些渴慕贵族生活的诗歌,就会发现这其中不乏精神补偿的因素。
李贺生世上承“安史之乱”的余绪,他二十多年的生涯又逢强藩交乱、兵焚频仍,正如白居易所云:“洎天宝以降,政教寝微,寇既荐兴,兵亦继起,兵以遏寇,寇生于兵,兵寇相仍,迨五十载。”当时社会潜伏着的种种危机,曾使元稹感到“心体悸震,若不可活”。正是缘于与日俱增的不安定情绪,那时的士人普遍感到精神空虚,盛唐的热情浪漫一变为冷淡的哀伤,内倾的怪谲代替了外露的坦荡。与此相联,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迅速改变,世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沮丧和失望,最终导致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主观体验。正所谓“长安风俗,自贞元侈于游宴,其后或侈于书法图画,或侈于博弈,或侈于卜祝,或侈于服食。”李贺对贵族生活的欣然向往正是在这一危机四伏却又崇尚享乐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展开的。
若着眼于个体因素,李贺内向孤僻,体弱多病,仕途偃蹇,生活困顿却秉性高傲。康骈《剧谈录》尝载,元稹明经擢第后去拜访李贺,李竟揽刺而不答。尽管这条材料缺乏史实依据,却入木三分地言中了长吉的虚荣轻慢天真势利。他念念不忘自己“唐诸王孙”的贵胄身份,然而他只是徒具皇室王孙的名义,实际境遇则不胜寒怆迫蹙,这种名实脱节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性格内倾而固执的诗人内心严重失衡。读《李长吉歌诗》可见诸多篇什表现古代豪门戚畹的奢靡生活,其中除了包含一些历史人事匆遽代谢、荣华富贵不足恃股的感讽内容外,更多蕴含着艳羡及“酸葡萄”心理。当这位处处碰壁的“唐诸王孙”确切体认其本身的价值时,就极容易进入一个由他心造的梦幻境界,即致身通显并享受与这贵公子地位相配的物质待遇。
李贺集中有多篇受宫体感染特深的乐府歌词,俱将那种贵胄宴饮游乐场面摹写得光彩眩目,情性勃发,真好像是作者亦参与其间而实现了平生夙愿。且看其《贵公子夜阑曲》:“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林同济评此诗曰:“此是贵公子夜阑乐罢的最后一镜头。妙在轻描淡写,不即不离。正是乐府体裁,不必有讽刺。”正如林先生所云,此诗有意捕捉贵公子夜阑乐罢的最后一镜头,通篇仅作含蓄的静态描写,而此前的纵酒豪饮等种种行乐情事,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其《将进酒》也是长吉从贵族生活观念出发敷设的一个心造幻境。此中饮酒器物无比精美,槽床沥液宛若赤珠,珍肴佳膳奇异独绝,歌伎舞女华妍生香。如此情景似乎是对《贵公子夜阑曲》前景的补叙,而结尾两句道尽了长吉绝望的悲哀。其《夜饮朝眠曲》、《恼公》、《蝴蝶舞》、《花游曲》、《后园凿井歌》等,亦是肆力描绘五光十色的贵胄游宴生活,里面弥漫着恣纵行乐的气息,既无道义的约束又无理性的节制,惟能感受到醉生梦死和欲望的尽情流淌,充满了对那些贵公子及世家子弟逾闲荡检之放纵生活的艳羡与向往。在他的《少年乐》中,亦是既看不到王维《少年行》中“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轻生报国,也看不到高适《邯郸少年行》中“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那种对功名事业的深沉感慨与执著追求,而是“陆郎倚醉牵罗袂,夺得宝钗金翡翠。”这里通篇洋溢着人生享乐的愉悦,没有一丝一毫的苦难和奋发。
除了直接赞美贵族享乐生活外,李贺还借咏史的方式传递了对贵族生活方式的欣羡,尽管他在有些诗序中表达了讽喻的意图,但内容却并非如此。如《秦宫诗》,李贺在诗题下作序云:“秦宫,汉将军梁冀之嬖奴也。秦宫得宠内舍,故以骄名大噪于人,予抚旧而作长辞,辞以冯子都之事相为对望。”可见诗人本想有所讽喻,但细心咏读,却发现并非如此。全诗所叙写的,尽是秦宫极尽能事的享乐生活——华丽的服饰,香艳的环境,精美的菜肴,随意的挥霍,日复一日,无所顾忌,生命在享乐中随意挥洒。在《荣华乐》中,他又以罕见的长篇巨制来铺陈梁冀的享乐生活,并不惜美化“鸢肩豺目”的梁冀,从而营构出一个外貌完美的生命和一份肆意享乐的生活。此外如《贾公闾贵婿曲》、《梁台古意》等,也大肆铺陈前代豪贵之家的行乐图景,在诗人艳羡的笔触下偶尔夹杂几分嘲笑的语调,似深恨这奢侈的生活方式尽属他人却与己无关,分明有一种酸葡萄心理,甚至因为没 有得到他本人应得的一份而产生激愤和嫉恨。
总之,这些诗俱将贵胄宴饮游乐生活摹写得淋漓尽致,夸饰形容情性勃发,真好像是作者亦参与其间而实现了平生之夙愿。而这正是困顿偃蹇的李贺,通过诗笔想象在幻境中宣泄其潜愿。
一
让我们再来看他的恋情诗。
失意的人最容易幻想,失意的诗人更是如此。在现实世界无法满足而又热切渴望时,“无意识可能会在幻想的形式或者梦的征兆的形式下面注入到意识当中。”在当代小说家的作品中,也能找到类似的情境。张贤亮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就曾借男主人公之口揭示了其作品中温柔似水的女性形象的真正由来。可见,人总是在幻想世界里,寻找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缺失的东西。
中国的传统文化刻意制造“男尊女卑”的人格模式,男性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社会层面,也尽显于对佳人的占有中,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李贺虽外表孱弱,而内心欲念极强。他不仅极力追求事业上的功成名就,也渴望爱情上的美满幸福。作为一个天才诗人,其感情世界本来就异常丰富。作为人类成熟的个体之一,他也有性爱的本能。尽管长吉有无结褵婚配的问题现在还众说纷纭,但仔细研究其生平实况,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他功名未就,家境贫寒,体弱多病加之生性孤僻,要想获得理想的爱情是不大可能的。就现存的李贺生平传记资料来看,论记事之原始与委婉翔实,殆莫过于杜牧《李长吉歌诗序》以及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然其中并无一点支持“贺尝有妇”说的蛛丝马迹。《李长吉小传》系记录传主亲姊的口述,其间道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且演叙长吉的家庭生活琐状尤备,却根本不提他有婚娶一事。而《李长吉歌诗序》还录有诗人的生前好友沈子明说的“贺复无家室子弟”等几句话,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们诗人可能终身未娶。感情丰富并且仕途失意的诗人不仅迫切需要精神上的爱情,也需要实质上的性爱,然而在现实中,这些都有如仕途般可望而不可及。
在李贺约240首诗歌中,涉及男女情感的约41首,几乎占六分1/6。《昌谷集》内众多大胆虚构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女神、女鬼抑或人世间的异性,从根本上讲都肇源于其现实生活的匮乏。他之所以乐此不疲地描绘这些幻想的艺术形象,正是为了填补实际生活中的匮乏和缺失。
李长吉歌诗号称“骚之苗裔”,自文学史的视角探究它的传承由来,当然可直溯至我国古典诗歌两大源头之一的《楚辞》,但论以篇章句式结构,李贺的诗又不同于《楚辞》,《楚辞》给予千载之下的李贺所传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乐府这一中介环节来达成的,诗人《巴童答》一诗所云“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两句,即异常清晰地透露出此中消息。南朝乐府向来以大胆唱咏男女艳科为其职志。吴声、西曲进入上层社会,与梁、陈问文士裁制的宫体诗同气合流,向来被长吉当作一份精神养料来填补他实际生活的空缺。在诸多的乐府作品中,颇多凝聚着诗人渴望求得异性爱恋的潜愿。
我们先来看其《大堤曲》:“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铛。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客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长吉此诗借用大堤女子的抒情口吻,倍写其与行客的炽烈恋情,通过一系列幻想性形象的着意描摹,宣泄了藏匿在长吉内心深处的潜愿。20世纪末,韩国学者金学主教授所撰《唐诗与巫教试论——以李贺为中心》一文,就从长吉的乐府歌辞中罗举包括《大堤曲》这两句诗在内的五例诗句,断定他们都是在暗示男女的性行为。正如该文作者所说,李贺此类描写“基于他自己奔放不羁的幻想”,“所以又有淫亵的倾向”与此相类,他的《石城晓》亦是这种幻想的产物。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以为:“长吉此诗,专为娼女晓起将别之况。”诗人精描细摹,犹如身临其境,其实这正是长吉在爱情遭遇闭塞同时又无法抑制欲望的情况下,在南朝艳歌的幻境中津津有味的踵事增华,所刻画的无非都是虚构的意象,说到底不过是为其现实生活的缺失提供些心理补偿而已。再如《美人梳头歌》,姚文燮认为此诗:“状美人之晓妆也,奇藻茜艳,极尽形态,顾盼芳姿,仿佛可见。”《恼公》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男女间之缱倦深情。吴炎牧论此诗曰:“见色而闻声,遂切思慕,心怀彼美,仿佛仪容。揣摩情态,始因媒而通芳讯,继订约而想佳期,当赴招之时,由门而径,由壁而帘,以及床席,对酒盟心,题诗鸣爱,方承欢于永夜,又惜别于终宵。”此外如《春怀引》、《河阳歌》、《后园凿井歌》、《江楼曲》《洛姝真珠》、《房中思》、《汉唐姬饮酒歌》、《夜来乐》、《莫愁曲》、《染丝上春机》、《许公子郑姬歌》等等亦显示了贺诗隽语艳情的一面,都凝聚着生活枯槁的李贺多方面之欣羡和渴望。
除了对人世间异性的强烈渴慕,对于仙姝,李贺亦心驰神往、情有独钟。如《湘妃》:“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秦娥盖湘水。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离鸾别风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在这里抒情女主人公的凄艳愁思被渲染得淋漓尽致,而长吉摹述这一类神女形象正如陈允吉先生所说:“主要目的在于书写自身的人生忧思和渴爱祈愿”。
此外,传说中的弄玉、嫦娥、瑶姬、兰香神女、巫山神女、贝宫夫人等都频频出现在李贺诗中。这些美丽窈窕的仙女身上更多地蕴含了长吉现实情感上的渴求。他思慕她们,迷恋她们。在《神仙曲》一诗中,诗人竟至描写自己“春罗书字”投柬邀请西王母,同她一起在“红楼最深处”举行密宴。正像罗宗强先生所说:“他似乎不是在追求仙境的逸乐,而是在追求一种受到抑郁的、变态的热烈情感。”
无论诗人怎样沉湎于丰饶的梦幻,而超验的仙境乐土却终究缺乏长久维系人心的力量,一旦从幻觉中清醒过来,就会感到失魂落魄。他叹息美丽绚烂的神仙境界难以到达,就把注意力移到莉棘丛生的坟场。其《苏小小墓》就是如此:“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苏小小乃南齐时钱塘名妓,李贺在《七夕》中亦曾写道:“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可见诗人对其是怀有特殊感情的。姚文燮认为:“贺亦借苏以自慨也”。此言极是。苏小小本窈窕佳人,然而生前无物结同心,死后亦只能在凄风苦雨中独自徘徊。诗人灵心善感在爱情方面却一直遭遇闭塞,尽管上下求索,终究亦是“无物结同心”。
在诗人笔下,那些神女、宫女、贵妇、歌女等等都罩着一层美丽的光环。他多么渴望自己的生活中也能有这些美丽真诚的女子相伴。然而无情的现实逼迫他只能在虚构的艺术想象中去消解这个现实世界里无法正视的存在,弥补情感的缺失。
二
除了富贵和性爱的幻想,李贺还邀游太空,感受仙界生活的轻松闲适、自在和谐,以补偿在人间的种种抑郁、愁闷。“幻想(phantasien)的动力能量是不能满足的愿望,每一个独特的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是对不能满足的现实的一种校正。”在仙界,没有压抑、困窘,有的只是如诗如画的美景,轻松愉快的仙人。如《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在那里,诗人尽情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秦妃卷帘此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一派和谐、闲适的仙境生活。诗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以补偿现实世界中所遭遇的种种痛苦。
再看《梦天》,开头四句“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骊相逢桂香陌。”作者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的仙境,为生命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空间。而后四旬最为人们交口称赞,“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俯视人间,则时间短促,空间渺小。此外,像《穆天子》、《瑶华乐》、《神仙曲》、《仙人》、《上云乐》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仙人们自得其乐的生活和生命的愉悦感。
现实生活的穷困使诗人极力想摆脱尘世的苦痛,向往美好的仙界,以至于在弥留之际诗人还梦想着天帝要召他上天,为白玉楼的落成著文。足见诗人失落而又渴望的程度已经达到了痴迷状态。正是在这种如痴如醉的幻觉中,诗人的心灵才得以慰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李贺的“憧憬诗”无疑是用美好的想象作为精神补偿,为其倍受煎熬的苦涩灵魂寻找一个暂时的“乐园”,从而弥补在现实世界的巨大缺失,真可谓穷而后幻。
参考文献:
[1]卡伦·霍尔奈.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张承漠,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2]白居易.对才识兼茂明于用策问[M]//白氏长庆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
关键词:李贺;憧憬诗;精神补偿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6-0125-05
中唐“鬼才”李贺的作品,多充满了哀愤孤激之思,然而其中一些也洋溢着作者美好的憧憬,诸如一些描写闺情、咏妓以及游仙生活等的诗歌,我们暂且称其为“憧憬诗”。这些诗使我们在李贺痛苦的灵魂之外,看到了些许亮色。然而拨去外在美好的光环,我们更多体会到的则是诗人在无奈与辛酸之后的精神压抑。本文欲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究李贺“憧憬诗”的深层动因,以求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及其作品。李贺天才早熟,是一个抱负不凡,渴望建功封侯之人。他自称“少年心事当拿云”(《致酒行》),自喻“此马非凡马”(《马诗》),自谓“客帐梦封候”(《崇义里滞雨》),但在唐代,一般士人要想走上仕途,实现理想抱负,或需高门荫庇,或要权臣荐引,或走科举之路。前两条路对家道早衰的李贺显难行通,但李贺早有才名,参加科考,进士及第也极有可能人仕。然其父名晋肃,而“晋”、“进”同音,因小人诽谤,为避父讳李贺最终未能参试,失却了进身之阶,终身只做过奉礼郎的卑微小官。
仕途无望,理想抱负付诸东流,因之在不少诗作中,他发出了落寞郁愤的呐喊,发泄了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落魄三月琵,寻花去东家。”(《悲铜驼》)“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不能进身仕途,对家道早衰的李贺来说,只能“白日长饥小甲蔬”(《南园》四),并在“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的困窘中,最终“憔悴如刍狗”(《赠陈商》)。生活的窘迫使惟一了生计,竟持身南去庐山以“易斗粟。”这一切使自小体弱的李贺更加多病,“凉馆闻弦惊病客”(《听颖师弹琴》),“病客眠清晓”(《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
仕进无门,贫病交加,志向高远的诗人怎能承受如此之重负。在极度的渴望与绝望中补偿情绪便幻化而出。这种补偿情绪多表现在他的“憧憬诗”中,主要包括对贵族生活方式的强烈向往,对爱情的狂热渴望,对仙界生活的无比欣羡。
一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尔奈指出,为补偿软弱感、无价值感和缺陷感,人生不得意者往往会借助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理想化”的自我。用这一理论来关照李贺那些渴慕贵族生活的诗歌,就会发现这其中不乏精神补偿的因素。
李贺生世上承“安史之乱”的余绪,他二十多年的生涯又逢强藩交乱、兵焚频仍,正如白居易所云:“洎天宝以降,政教寝微,寇既荐兴,兵亦继起,兵以遏寇,寇生于兵,兵寇相仍,迨五十载。”当时社会潜伏着的种种危机,曾使元稹感到“心体悸震,若不可活”。正是缘于与日俱增的不安定情绪,那时的士人普遍感到精神空虚,盛唐的热情浪漫一变为冷淡的哀伤,内倾的怪谲代替了外露的坦荡。与此相联,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迅速改变,世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沮丧和失望,最终导致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主观体验。正所谓“长安风俗,自贞元侈于游宴,其后或侈于书法图画,或侈于博弈,或侈于卜祝,或侈于服食。”李贺对贵族生活的欣然向往正是在这一危机四伏却又崇尚享乐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展开的。
若着眼于个体因素,李贺内向孤僻,体弱多病,仕途偃蹇,生活困顿却秉性高傲。康骈《剧谈录》尝载,元稹明经擢第后去拜访李贺,李竟揽刺而不答。尽管这条材料缺乏史实依据,却入木三分地言中了长吉的虚荣轻慢天真势利。他念念不忘自己“唐诸王孙”的贵胄身份,然而他只是徒具皇室王孙的名义,实际境遇则不胜寒怆迫蹙,这种名实脱节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性格内倾而固执的诗人内心严重失衡。读《李长吉歌诗》可见诸多篇什表现古代豪门戚畹的奢靡生活,其中除了包含一些历史人事匆遽代谢、荣华富贵不足恃股的感讽内容外,更多蕴含着艳羡及“酸葡萄”心理。当这位处处碰壁的“唐诸王孙”确切体认其本身的价值时,就极容易进入一个由他心造的梦幻境界,即致身通显并享受与这贵公子地位相配的物质待遇。
李贺集中有多篇受宫体感染特深的乐府歌词,俱将那种贵胄宴饮游乐场面摹写得光彩眩目,情性勃发,真好像是作者亦参与其间而实现了平生夙愿。且看其《贵公子夜阑曲》:“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林同济评此诗曰:“此是贵公子夜阑乐罢的最后一镜头。妙在轻描淡写,不即不离。正是乐府体裁,不必有讽刺。”正如林先生所云,此诗有意捕捉贵公子夜阑乐罢的最后一镜头,通篇仅作含蓄的静态描写,而此前的纵酒豪饮等种种行乐情事,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其《将进酒》也是长吉从贵族生活观念出发敷设的一个心造幻境。此中饮酒器物无比精美,槽床沥液宛若赤珠,珍肴佳膳奇异独绝,歌伎舞女华妍生香。如此情景似乎是对《贵公子夜阑曲》前景的补叙,而结尾两句道尽了长吉绝望的悲哀。其《夜饮朝眠曲》、《恼公》、《蝴蝶舞》、《花游曲》、《后园凿井歌》等,亦是肆力描绘五光十色的贵胄游宴生活,里面弥漫着恣纵行乐的气息,既无道义的约束又无理性的节制,惟能感受到醉生梦死和欲望的尽情流淌,充满了对那些贵公子及世家子弟逾闲荡检之放纵生活的艳羡与向往。在他的《少年乐》中,亦是既看不到王维《少年行》中“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轻生报国,也看不到高适《邯郸少年行》中“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那种对功名事业的深沉感慨与执著追求,而是“陆郎倚醉牵罗袂,夺得宝钗金翡翠。”这里通篇洋溢着人生享乐的愉悦,没有一丝一毫的苦难和奋发。
除了直接赞美贵族享乐生活外,李贺还借咏史的方式传递了对贵族生活方式的欣羡,尽管他在有些诗序中表达了讽喻的意图,但内容却并非如此。如《秦宫诗》,李贺在诗题下作序云:“秦宫,汉将军梁冀之嬖奴也。秦宫得宠内舍,故以骄名大噪于人,予抚旧而作长辞,辞以冯子都之事相为对望。”可见诗人本想有所讽喻,但细心咏读,却发现并非如此。全诗所叙写的,尽是秦宫极尽能事的享乐生活——华丽的服饰,香艳的环境,精美的菜肴,随意的挥霍,日复一日,无所顾忌,生命在享乐中随意挥洒。在《荣华乐》中,他又以罕见的长篇巨制来铺陈梁冀的享乐生活,并不惜美化“鸢肩豺目”的梁冀,从而营构出一个外貌完美的生命和一份肆意享乐的生活。此外如《贾公闾贵婿曲》、《梁台古意》等,也大肆铺陈前代豪贵之家的行乐图景,在诗人艳羡的笔触下偶尔夹杂几分嘲笑的语调,似深恨这奢侈的生活方式尽属他人却与己无关,分明有一种酸葡萄心理,甚至因为没 有得到他本人应得的一份而产生激愤和嫉恨。
总之,这些诗俱将贵胄宴饮游乐生活摹写得淋漓尽致,夸饰形容情性勃发,真好像是作者亦参与其间而实现了平生之夙愿。而这正是困顿偃蹇的李贺,通过诗笔想象在幻境中宣泄其潜愿。
一
让我们再来看他的恋情诗。
失意的人最容易幻想,失意的诗人更是如此。在现实世界无法满足而又热切渴望时,“无意识可能会在幻想的形式或者梦的征兆的形式下面注入到意识当中。”在当代小说家的作品中,也能找到类似的情境。张贤亮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就曾借男主人公之口揭示了其作品中温柔似水的女性形象的真正由来。可见,人总是在幻想世界里,寻找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缺失的东西。
中国的传统文化刻意制造“男尊女卑”的人格模式,男性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社会层面,也尽显于对佳人的占有中,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李贺虽外表孱弱,而内心欲念极强。他不仅极力追求事业上的功成名就,也渴望爱情上的美满幸福。作为一个天才诗人,其感情世界本来就异常丰富。作为人类成熟的个体之一,他也有性爱的本能。尽管长吉有无结褵婚配的问题现在还众说纷纭,但仔细研究其生平实况,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他功名未就,家境贫寒,体弱多病加之生性孤僻,要想获得理想的爱情是不大可能的。就现存的李贺生平传记资料来看,论记事之原始与委婉翔实,殆莫过于杜牧《李长吉歌诗序》以及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然其中并无一点支持“贺尝有妇”说的蛛丝马迹。《李长吉小传》系记录传主亲姊的口述,其间道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且演叙长吉的家庭生活琐状尤备,却根本不提他有婚娶一事。而《李长吉歌诗序》还录有诗人的生前好友沈子明说的“贺复无家室子弟”等几句话,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们诗人可能终身未娶。感情丰富并且仕途失意的诗人不仅迫切需要精神上的爱情,也需要实质上的性爱,然而在现实中,这些都有如仕途般可望而不可及。
在李贺约240首诗歌中,涉及男女情感的约41首,几乎占六分1/6。《昌谷集》内众多大胆虚构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女神、女鬼抑或人世间的异性,从根本上讲都肇源于其现实生活的匮乏。他之所以乐此不疲地描绘这些幻想的艺术形象,正是为了填补实际生活中的匮乏和缺失。
李长吉歌诗号称“骚之苗裔”,自文学史的视角探究它的传承由来,当然可直溯至我国古典诗歌两大源头之一的《楚辞》,但论以篇章句式结构,李贺的诗又不同于《楚辞》,《楚辞》给予千载之下的李贺所传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乐府这一中介环节来达成的,诗人《巴童答》一诗所云“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两句,即异常清晰地透露出此中消息。南朝乐府向来以大胆唱咏男女艳科为其职志。吴声、西曲进入上层社会,与梁、陈问文士裁制的宫体诗同气合流,向来被长吉当作一份精神养料来填补他实际生活的空缺。在诸多的乐府作品中,颇多凝聚着诗人渴望求得异性爱恋的潜愿。
我们先来看其《大堤曲》:“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铛。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客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长吉此诗借用大堤女子的抒情口吻,倍写其与行客的炽烈恋情,通过一系列幻想性形象的着意描摹,宣泄了藏匿在长吉内心深处的潜愿。20世纪末,韩国学者金学主教授所撰《唐诗与巫教试论——以李贺为中心》一文,就从长吉的乐府歌辞中罗举包括《大堤曲》这两句诗在内的五例诗句,断定他们都是在暗示男女的性行为。正如该文作者所说,李贺此类描写“基于他自己奔放不羁的幻想”,“所以又有淫亵的倾向”与此相类,他的《石城晓》亦是这种幻想的产物。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以为:“长吉此诗,专为娼女晓起将别之况。”诗人精描细摹,犹如身临其境,其实这正是长吉在爱情遭遇闭塞同时又无法抑制欲望的情况下,在南朝艳歌的幻境中津津有味的踵事增华,所刻画的无非都是虚构的意象,说到底不过是为其现实生活的缺失提供些心理补偿而已。再如《美人梳头歌》,姚文燮认为此诗:“状美人之晓妆也,奇藻茜艳,极尽形态,顾盼芳姿,仿佛可见。”《恼公》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男女间之缱倦深情。吴炎牧论此诗曰:“见色而闻声,遂切思慕,心怀彼美,仿佛仪容。揣摩情态,始因媒而通芳讯,继订约而想佳期,当赴招之时,由门而径,由壁而帘,以及床席,对酒盟心,题诗鸣爱,方承欢于永夜,又惜别于终宵。”此外如《春怀引》、《河阳歌》、《后园凿井歌》、《江楼曲》《洛姝真珠》、《房中思》、《汉唐姬饮酒歌》、《夜来乐》、《莫愁曲》、《染丝上春机》、《许公子郑姬歌》等等亦显示了贺诗隽语艳情的一面,都凝聚着生活枯槁的李贺多方面之欣羡和渴望。
除了对人世间异性的强烈渴慕,对于仙姝,李贺亦心驰神往、情有独钟。如《湘妃》:“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秦娥盖湘水。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离鸾别风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在这里抒情女主人公的凄艳愁思被渲染得淋漓尽致,而长吉摹述这一类神女形象正如陈允吉先生所说:“主要目的在于书写自身的人生忧思和渴爱祈愿”。
此外,传说中的弄玉、嫦娥、瑶姬、兰香神女、巫山神女、贝宫夫人等都频频出现在李贺诗中。这些美丽窈窕的仙女身上更多地蕴含了长吉现实情感上的渴求。他思慕她们,迷恋她们。在《神仙曲》一诗中,诗人竟至描写自己“春罗书字”投柬邀请西王母,同她一起在“红楼最深处”举行密宴。正像罗宗强先生所说:“他似乎不是在追求仙境的逸乐,而是在追求一种受到抑郁的、变态的热烈情感。”
无论诗人怎样沉湎于丰饶的梦幻,而超验的仙境乐土却终究缺乏长久维系人心的力量,一旦从幻觉中清醒过来,就会感到失魂落魄。他叹息美丽绚烂的神仙境界难以到达,就把注意力移到莉棘丛生的坟场。其《苏小小墓》就是如此:“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苏小小乃南齐时钱塘名妓,李贺在《七夕》中亦曾写道:“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可见诗人对其是怀有特殊感情的。姚文燮认为:“贺亦借苏以自慨也”。此言极是。苏小小本窈窕佳人,然而生前无物结同心,死后亦只能在凄风苦雨中独自徘徊。诗人灵心善感在爱情方面却一直遭遇闭塞,尽管上下求索,终究亦是“无物结同心”。
在诗人笔下,那些神女、宫女、贵妇、歌女等等都罩着一层美丽的光环。他多么渴望自己的生活中也能有这些美丽真诚的女子相伴。然而无情的现实逼迫他只能在虚构的艺术想象中去消解这个现实世界里无法正视的存在,弥补情感的缺失。
二
除了富贵和性爱的幻想,李贺还邀游太空,感受仙界生活的轻松闲适、自在和谐,以补偿在人间的种种抑郁、愁闷。“幻想(phantasien)的动力能量是不能满足的愿望,每一个独特的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是对不能满足的现实的一种校正。”在仙界,没有压抑、困窘,有的只是如诗如画的美景,轻松愉快的仙人。如《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在那里,诗人尽情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秦妃卷帘此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一派和谐、闲适的仙境生活。诗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以补偿现实世界中所遭遇的种种痛苦。
再看《梦天》,开头四句“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骊相逢桂香陌。”作者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的仙境,为生命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空间。而后四旬最为人们交口称赞,“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俯视人间,则时间短促,空间渺小。此外,像《穆天子》、《瑶华乐》、《神仙曲》、《仙人》、《上云乐》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仙人们自得其乐的生活和生命的愉悦感。
现实生活的穷困使诗人极力想摆脱尘世的苦痛,向往美好的仙界,以至于在弥留之际诗人还梦想着天帝要召他上天,为白玉楼的落成著文。足见诗人失落而又渴望的程度已经达到了痴迷状态。正是在这种如痴如醉的幻觉中,诗人的心灵才得以慰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李贺的“憧憬诗”无疑是用美好的想象作为精神补偿,为其倍受煎熬的苦涩灵魂寻找一个暂时的“乐园”,从而弥补在现实世界的巨大缺失,真可谓穷而后幻。
参考文献:
[1]卡伦·霍尔奈.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张承漠,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2]白居易.对才识兼茂明于用策问[M]//白氏长庆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