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想成功教学阅读,教师必须要博览群书,拓宽视野,逐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年龄结构,为学生量身定制科学的时效性强的阅读目标。深入文本,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抓准教学契机让阅读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增色添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中见任,学中见智。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焦点,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会阅读是学生的根本。会思维是学生的灵魂。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呢?
一、师者要博览群书,拓宽视野,逐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教学中不再是唱独角戏,而是在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无论是教学目标设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甚至教学的方式、方法的选择都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学识修养、专业技能甚至人格魅力等等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田野先生在他的《乡村教师》一文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山村女教师上公开课,在黑板上写下了“飞机”两个字。学生问,老师,人坐在飞机的哪个部位?老师说,人坐在飞机的翅膀里!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可是,学生们却深信不疑,因为,这里的老师和学生谁也没有坐过飞机。这件事发生在2006年,当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就坐在教室里听课。女教师的“错误”让崔永元觉得做智力慈善比做金钱慈善要重要的多。他想:如果让这位乡村女教师坐飞机去一趟北京,那么,这位女教师就不会告诉学生这样错误答案了。崔永元回到北京,就开始运作如何让老师来北京,于是,“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出台了……也许你会觉得这位老师很可笑,其实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小语课堂里。就是在今天,我们经常在村小或村完小听课时,也还遇到过很多诸如此类的事情。
教师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语文老师一定要广泛涉猎,文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等方面的书籍都要大量阅读。
二、依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年龄结构,为学生量身定制科学的时效性强的阅读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当下各地,各类优质课分门别类,层出不穷。教师们的创新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一些机构不断推出名师们的阅读教学展示课,培训费少则300、500元,多则上千元,包括来回的车票、住宿,一个老师随便就是几千元的差旅费。但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很多校长们还是舍得花大钱,认为这样能很快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于是乎各校竞赛似的不断派出老师到全国各地去观摩学习。但收效似乎并不大,有不少老师是拿来主义者,几乎是照搬名师们的教案来上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几乎一成不变,很难想像,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我们当地的学生能够适应吗?更难相信,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能是有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定或规范课堂师生行为的指南。教师只有在正确深入解读文本后,根据自己班上的学生实际来正确定位自己该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才是科学的、合理的。
三、独特的阅读教学模式不断更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语文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学生,制定适合与学生发展的阅读模式才会提高阅读水平。因为我们教学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只有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巧妙布置学生作业,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学生掌握到扎实的基础知识、技能和一定的语文素养。
1.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
《种树郭橐驼传》中讲到一个很会种树的丑人郭橐驼,当大家问他为什么别人种的树存活率很低而他种的树却很好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大概意思):“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一个古人尚且能这样,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吗?
2.巧妙地布置和批改作业
有不少高段语文教师还花大力气批改抄写、听写生字词或语文百花园的基础题上,说实在的,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认为高段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课文后面的问答题来布置作业,也就是说,多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作业,这些作业只有在他们认真预习或认真听讲后方能有效完成。习作教学也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书上的要求来布置,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风景地貌或举行的一些有意义的大型活动来写。并且不必为了学校的检查每篇写上满满的评语,而是力争给每个学生每学期2次的面批面改的机会,甚至给极个别差生每次面改的机会,这样的效果绝对胜过你为完成任务而写的批语。
四、深入文本,融会贯通。教学评价必须时效性强。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要拥有一片海洋。教师要在自己深入文本的同时,要带领学生一起走入文本。教学中的评价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不但具有激励导向,诊断和矫正的功能,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活动。叶澜先生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曾写到:“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兴奋过度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交流,感受和谐的氛围,发现的惊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中见任,学中见智。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焦点,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会阅读是学生的根本。会思维是学生的灵魂。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呢?
一、师者要博览群书,拓宽视野,逐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教学中不再是唱独角戏,而是在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无论是教学目标设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甚至教学的方式、方法的选择都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学识修养、专业技能甚至人格魅力等等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田野先生在他的《乡村教师》一文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山村女教师上公开课,在黑板上写下了“飞机”两个字。学生问,老师,人坐在飞机的哪个部位?老师说,人坐在飞机的翅膀里!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可是,学生们却深信不疑,因为,这里的老师和学生谁也没有坐过飞机。这件事发生在2006年,当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就坐在教室里听课。女教师的“错误”让崔永元觉得做智力慈善比做金钱慈善要重要的多。他想:如果让这位乡村女教师坐飞机去一趟北京,那么,这位女教师就不会告诉学生这样错误答案了。崔永元回到北京,就开始运作如何让老师来北京,于是,“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出台了……也许你会觉得这位老师很可笑,其实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小语课堂里。就是在今天,我们经常在村小或村完小听课时,也还遇到过很多诸如此类的事情。
教师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语文老师一定要广泛涉猎,文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等方面的书籍都要大量阅读。
二、依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年龄结构,为学生量身定制科学的时效性强的阅读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当下各地,各类优质课分门别类,层出不穷。教师们的创新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一些机构不断推出名师们的阅读教学展示课,培训费少则300、500元,多则上千元,包括来回的车票、住宿,一个老师随便就是几千元的差旅费。但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很多校长们还是舍得花大钱,认为这样能很快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于是乎各校竞赛似的不断派出老师到全国各地去观摩学习。但收效似乎并不大,有不少老师是拿来主义者,几乎是照搬名师们的教案来上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几乎一成不变,很难想像,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我们当地的学生能够适应吗?更难相信,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能是有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定或规范课堂师生行为的指南。教师只有在正确深入解读文本后,根据自己班上的学生实际来正确定位自己该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才是科学的、合理的。
三、独特的阅读教学模式不断更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语文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学生,制定适合与学生发展的阅读模式才会提高阅读水平。因为我们教学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只有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巧妙布置学生作业,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学生掌握到扎实的基础知识、技能和一定的语文素养。
1.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
《种树郭橐驼传》中讲到一个很会种树的丑人郭橐驼,当大家问他为什么别人种的树存活率很低而他种的树却很好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大概意思):“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一个古人尚且能这样,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吗?
2.巧妙地布置和批改作业
有不少高段语文教师还花大力气批改抄写、听写生字词或语文百花园的基础题上,说实在的,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认为高段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课文后面的问答题来布置作业,也就是说,多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作业,这些作业只有在他们认真预习或认真听讲后方能有效完成。习作教学也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书上的要求来布置,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风景地貌或举行的一些有意义的大型活动来写。并且不必为了学校的检查每篇写上满满的评语,而是力争给每个学生每学期2次的面批面改的机会,甚至给极个别差生每次面改的机会,这样的效果绝对胜过你为完成任务而写的批语。
四、深入文本,融会贯通。教学评价必须时效性强。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要拥有一片海洋。教师要在自己深入文本的同时,要带领学生一起走入文本。教学中的评价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不但具有激励导向,诊断和矫正的功能,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活动。叶澜先生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曾写到:“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兴奋过度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交流,感受和谐的氛围,发现的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