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春,孙犁到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以冀中阜平为中心的山地儿女的生活和斗争的,如《蒿儿梁》《吴召儿》和《光荣》等;一类是描写冀中白洋淀水乡一带的农村生活和斗争的,如《荷花淀》《芦花荡》和《嘱咐》等。这些作品大都自然清新、秀美隽永,散发着冀中平原、白洋淀水乡和太行山区特有的泥土芳香,在题材选择、人物描写、艺术构思及语言运用等方面都颇具特色。尤其是创作于1945年的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虽然当时抗日战争处于艰苦阶段,但孙犁没有随波逐流,去大量表现硝烟弥漫的战争,去着重描写枪林弹雨中人民的拼杀,去描绘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深重灾难和无限苦痛,而是选取独特的视角,以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抗日战争时期农村丰富多彩的战争生活。孙犁通过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在现实生活里,在造成人物性格的环境里,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正如他自己所言:“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我也不愿意回忆它。”①因此,作家不去表现人物的苦难与不幸,不去触及他们的心灵重负与痛苦挣扎,而是通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进行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来表现他们美好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一、诗情画意的环境美
《荷花淀》被誉为散文诗般的小说,这主要体现在作品清新明快、情景交融的抒情笔调上,特别是在环境描写方面更是充满着诗情画意。“孙犁同志的作品,虽然绝大部分是小说,却具有近似于诗歌和音乐那样的艺术魅力,像诗歌和音乐那样的打动人心,其中有些篇章,简直可以当作抒情诗来诵读,当作抒情歌曲来欣赏。例如《荷花淀》这一篇,就能够把我们引进一种诗的境界、音乐的境界。”②请看小说开头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作家笔下,那渐升的圆月,凉爽而干净的院子,潮润而柔滑、修长而薄细的苇眉子,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白洋淀月夜图。这样精巧的艺术描写,不仅在小说的开始就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白洋淀,而且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同时使人物思想的发展有了基础。多么美丽的水乡家园,怎能允许战争的恶魔肆意施加淫威?怎能容忍丧心病狂的侵略者的铁蹄任意践踏?因为水生嫂正是出于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才激起其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她不仅支持丈夫参军,而且自己也毅然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斗争洪流中。
“他于自在的挥洒中抒发出一种纯真的感情,他就用这种抒情的笔调,歌唱了他故乡的英雄儿女。所以,他的小说有一种浓郁的诗意,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③孙犁善于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奥秘,凸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得情景相生,交相辉映: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仿佛是在欣赏一支优美动听的田园乐曲,好像是在观赏一幅浓淡相宜的意境清幽的荷花映月风景画,宛若是在品尝一坛尘封千年的美酒。水生嫂在月下编席,不!那是她在编织着美好的理想,在编织着幸福的生活,在编织着绿色的未来。请看,水生嫂在月下编席,如同坐在雪地上、云彩上,一片银白的世界,一层透明的薄雾,阵阵荷叶荷花的清香,在清新典雅的有声有形有色的描绘中使小说充溢着诗情画意。
当作家写到妇女们在回家途中遇到鬼子追击慌忙中将小船划进荷花淀时,作品中又把读者带进一种清新疏朗的境界: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在这一融进了作家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中,孙犁用铜墙铁壁喻指阳光下一望无边的荷叶,以白洋淀的哨兵比喻高高挺出的荷花箭,不仅生动逼真地勾画出荷花和荷叶的形象,而且蕴含着作家的战斗激情:一方面,用象征手法传达作家对英勇战斗的白洋淀人民的赞美,另一方面暗含着景色宜人的荷花淀也是伏击歼敌的好战场。
二、纯朴善良的人性美
孙犁在谈到关于《荷花淀》的创作时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④孙犁采取淡化战争的艺术技巧,通过对话、细节描写等来再现典型形象的人性美。例如,小说中水生夫妇的对话: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回到大部队上去了。”
水生嫂探问村里的几个年青人时,水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采取回避的方法,有意把话岔开,他担心自己报名参军的行动让在思想上没有准备的妻子一时接受不了。这时,细心的水生嫂觉察出了丈夫的神情言语不同于往常,因而急于追问丈夫晚归的原由。询问中,水生嫂问得委婉、亲切,体现了水生嫂性格的温柔和对丈夫的体贴。当知道丈夫已经报名参军的消息后,“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简洁而纯朴的话语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情感,既有肯定又有埋怨,是谅解与嗔怪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内心矛盾。“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听了丈夫对形势的分析后,水生嫂没有了嗔怪,转而考虑的是家里的具体困难。这展示了一位农村妇女内心丰富而复杂的感情,真实地表现了一个抗日战士的妻子对丈夫既恋恋不舍,又支持他去打击侵略者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而水生前后的几句话中,既道出了他和村里几个年青人报名参军的原由,又点明了自己的身份,表现出水生对家庭,对亲人的爱与关怀及顾全大局的胸襟。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水生嫂答话中的两个“嗯”,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准确而生动地凸现出这个年青农村妇女的有血有肉、生机盎然的个性特征。作家通过言简意丰的对话展示水生嫂的心理矛盾,不仅从中映照出她的心灵美,折射出纯朴的人性美,而且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愈加丰满,令读者产生共鸣。当水生的父亲送水生参军时,毅然把民族大义放在家庭利益和生命的前面: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这一典型的场面描写,这是战争年代的父子告别,也许是生死诀别,但没有了离别的凄苦,没有家庭的报怨,更没有“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惨烈场面,留给读者的只有如同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般质朴柔美的人性。评论家杨义说:小说“写出了所有离家抗日战士的感情,所有送走自己儿子、丈夫的人们的感情”。⑤这里,洋溢着冀中军民坚定乐观的战斗精神和“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高尚爱国情操。
三、崇高的人格美
孙犁的小说不光具有浓郁的人性美,清新的诗意美,还擅长捕捉人物心灵的秘密,一个家庭、一对夫妇、一个村庄的小故事,都写得娓娓动人,在日常絮语中,让人物自己把读者带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领悟他们的人格的崇高之美。例如,小说中写天亮临分手前,夫妻间极富个性的对话: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这显然不是寻常的夫妻话别,而是在即将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前的诀别!在这言简意丰的话语中,国家之希望,民族之恨与夫妻之情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人物的“舍身赴国难,不惮做前驱”的壮烈精神和崇高人格。妻子依恋丈夫,却能深明大义,毅然支持自己的丈夫奔赴抗日前线;丈夫怜爱妻子,却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别妻离子以身报国。特别值得玩味的是“‘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这其中暗含了根据地抗日军民的斗争意志和精神风貌,隐示着传统的对妇女的贞节要求——宁可失命,不可失贞。水生嫂潜意识中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因此,她才“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孙犁真实地剖析了冀中人民那纯朴自然之“情”,并将它与报国之“理”完美地统一起来,彰显着作品人物的人性美,使人格的光环熠熠生辉。它驱散了硝烟弥漫的悲壮,冲淡了血雨腥风的惨象,隐去了刀光剑影的场面,远去了钟鼓争鸣的凄凉。
作品中,孙犁饶有趣味地对几个女青年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番对话进行了逼真而细腻的描写: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番精彩的对话,反映出了她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第一个女人坦率而直爽;第二个女人含蓄而不直露;水生的女人沉着而冷静;最后一个说话的女人遮遮掩掩,特别害羞。虽然她们的性格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一个是“拖尾巴”的,即她们有着高尚的情操、刚毅的品格,以及革命的激情、乐观的精神,对敌人恨之入骨,对亲人似水柔情,在斗争考验面前,个个坚强如钢,刚烈与柔情的人格魅力有机地统一在她们身上。
总之,《荷花淀》集中体现了孙犁的文艺创作美学思想,它不刻意追求“沙场秋点兵”、“大江东去”般的豪迈,而执着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似的温婉。《荷花淀》不愧为现代小说天空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愧为讴歌中国人民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绝唱。
注释:
①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文艺报》1980年6-7期。
②黄秋耘《介绍〈荷花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5页。
③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88页。
④孙犁《文学和生活之路——同〈文艺报〉记者谈话》,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6页。
⑤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88页。
(作者单位:都匀第一中学)
一、诗情画意的环境美
《荷花淀》被誉为散文诗般的小说,这主要体现在作品清新明快、情景交融的抒情笔调上,特别是在环境描写方面更是充满着诗情画意。“孙犁同志的作品,虽然绝大部分是小说,却具有近似于诗歌和音乐那样的艺术魅力,像诗歌和音乐那样的打动人心,其中有些篇章,简直可以当作抒情诗来诵读,当作抒情歌曲来欣赏。例如《荷花淀》这一篇,就能够把我们引进一种诗的境界、音乐的境界。”②请看小说开头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作家笔下,那渐升的圆月,凉爽而干净的院子,潮润而柔滑、修长而薄细的苇眉子,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白洋淀月夜图。这样精巧的艺术描写,不仅在小说的开始就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白洋淀,而且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同时使人物思想的发展有了基础。多么美丽的水乡家园,怎能允许战争的恶魔肆意施加淫威?怎能容忍丧心病狂的侵略者的铁蹄任意践踏?因为水生嫂正是出于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才激起其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她不仅支持丈夫参军,而且自己也毅然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斗争洪流中。
“他于自在的挥洒中抒发出一种纯真的感情,他就用这种抒情的笔调,歌唱了他故乡的英雄儿女。所以,他的小说有一种浓郁的诗意,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③孙犁善于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奥秘,凸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得情景相生,交相辉映: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仿佛是在欣赏一支优美动听的田园乐曲,好像是在观赏一幅浓淡相宜的意境清幽的荷花映月风景画,宛若是在品尝一坛尘封千年的美酒。水生嫂在月下编席,不!那是她在编织着美好的理想,在编织着幸福的生活,在编织着绿色的未来。请看,水生嫂在月下编席,如同坐在雪地上、云彩上,一片银白的世界,一层透明的薄雾,阵阵荷叶荷花的清香,在清新典雅的有声有形有色的描绘中使小说充溢着诗情画意。
当作家写到妇女们在回家途中遇到鬼子追击慌忙中将小船划进荷花淀时,作品中又把读者带进一种清新疏朗的境界: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在这一融进了作家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中,孙犁用铜墙铁壁喻指阳光下一望无边的荷叶,以白洋淀的哨兵比喻高高挺出的荷花箭,不仅生动逼真地勾画出荷花和荷叶的形象,而且蕴含着作家的战斗激情:一方面,用象征手法传达作家对英勇战斗的白洋淀人民的赞美,另一方面暗含着景色宜人的荷花淀也是伏击歼敌的好战场。
二、纯朴善良的人性美
孙犁在谈到关于《荷花淀》的创作时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④孙犁采取淡化战争的艺术技巧,通过对话、细节描写等来再现典型形象的人性美。例如,小说中水生夫妇的对话: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回到大部队上去了。”
水生嫂探问村里的几个年青人时,水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采取回避的方法,有意把话岔开,他担心自己报名参军的行动让在思想上没有准备的妻子一时接受不了。这时,细心的水生嫂觉察出了丈夫的神情言语不同于往常,因而急于追问丈夫晚归的原由。询问中,水生嫂问得委婉、亲切,体现了水生嫂性格的温柔和对丈夫的体贴。当知道丈夫已经报名参军的消息后,“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简洁而纯朴的话语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情感,既有肯定又有埋怨,是谅解与嗔怪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内心矛盾。“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听了丈夫对形势的分析后,水生嫂没有了嗔怪,转而考虑的是家里的具体困难。这展示了一位农村妇女内心丰富而复杂的感情,真实地表现了一个抗日战士的妻子对丈夫既恋恋不舍,又支持他去打击侵略者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而水生前后的几句话中,既道出了他和村里几个年青人报名参军的原由,又点明了自己的身份,表现出水生对家庭,对亲人的爱与关怀及顾全大局的胸襟。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水生嫂答话中的两个“嗯”,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准确而生动地凸现出这个年青农村妇女的有血有肉、生机盎然的个性特征。作家通过言简意丰的对话展示水生嫂的心理矛盾,不仅从中映照出她的心灵美,折射出纯朴的人性美,而且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愈加丰满,令读者产生共鸣。当水生的父亲送水生参军时,毅然把民族大义放在家庭利益和生命的前面: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这一典型的场面描写,这是战争年代的父子告别,也许是生死诀别,但没有了离别的凄苦,没有家庭的报怨,更没有“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惨烈场面,留给读者的只有如同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般质朴柔美的人性。评论家杨义说:小说“写出了所有离家抗日战士的感情,所有送走自己儿子、丈夫的人们的感情”。⑤这里,洋溢着冀中军民坚定乐观的战斗精神和“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高尚爱国情操。
三、崇高的人格美
孙犁的小说不光具有浓郁的人性美,清新的诗意美,还擅长捕捉人物心灵的秘密,一个家庭、一对夫妇、一个村庄的小故事,都写得娓娓动人,在日常絮语中,让人物自己把读者带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领悟他们的人格的崇高之美。例如,小说中写天亮临分手前,夫妻间极富个性的对话: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这显然不是寻常的夫妻话别,而是在即将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前的诀别!在这言简意丰的话语中,国家之希望,民族之恨与夫妻之情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人物的“舍身赴国难,不惮做前驱”的壮烈精神和崇高人格。妻子依恋丈夫,却能深明大义,毅然支持自己的丈夫奔赴抗日前线;丈夫怜爱妻子,却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别妻离子以身报国。特别值得玩味的是“‘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这其中暗含了根据地抗日军民的斗争意志和精神风貌,隐示着传统的对妇女的贞节要求——宁可失命,不可失贞。水生嫂潜意识中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因此,她才“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孙犁真实地剖析了冀中人民那纯朴自然之“情”,并将它与报国之“理”完美地统一起来,彰显着作品人物的人性美,使人格的光环熠熠生辉。它驱散了硝烟弥漫的悲壮,冲淡了血雨腥风的惨象,隐去了刀光剑影的场面,远去了钟鼓争鸣的凄凉。
作品中,孙犁饶有趣味地对几个女青年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番对话进行了逼真而细腻的描写: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番精彩的对话,反映出了她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第一个女人坦率而直爽;第二个女人含蓄而不直露;水生的女人沉着而冷静;最后一个说话的女人遮遮掩掩,特别害羞。虽然她们的性格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一个是“拖尾巴”的,即她们有着高尚的情操、刚毅的品格,以及革命的激情、乐观的精神,对敌人恨之入骨,对亲人似水柔情,在斗争考验面前,个个坚强如钢,刚烈与柔情的人格魅力有机地统一在她们身上。
总之,《荷花淀》集中体现了孙犁的文艺创作美学思想,它不刻意追求“沙场秋点兵”、“大江东去”般的豪迈,而执着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似的温婉。《荷花淀》不愧为现代小说天空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愧为讴歌中国人民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绝唱。
注释:
①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文艺报》1980年6-7期。
②黄秋耘《介绍〈荷花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5页。
③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88页。
④孙犁《文学和生活之路——同〈文艺报〉记者谈话》,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6页。
⑤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88页。
(作者单位:都匀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