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作文选材之巧联妙引法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语文活动的开展,使考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和名家名著常识,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这些都是考生展示才情,厚实文化底蕴的资本。考场作文若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积累的宝库,巧联妙引,不仅会使句子变得生动灵气,富有诗意,而且也会给文章增添几分书卷气,增添几丝文化厚重,令阅卷老师爱不释手。那么,如何运用巧联妙引法从阅读积累中选取写作素材呢?
  一、从古诗词中取材
  “腹有诗书文自美”,古典诗词内蕴丰厚,形象鲜明,语言凝炼,最富情采与文采。从古诗词肥沃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寻找美感,是增加语言亮色、提高文化品位和内在底蕴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中考满分作文《诗——中国文化的亮点》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中有雨,雨中有诗,将雨溶于诗,用诗描绘风;‘衣湿欲沾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诗中有风,将风溶于诗,用诗描绘风;‘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裳薄,日暮倚修竹。’诗中有佳人,佳人如诗赋,佳人的舞姿如诗般柔美,诗中的意境如佳人般绝美……”
  精彩纷呈的引用,让人在美轮美奂、琳琅满目的中国历代诗歌长廊里尽情欣赏,流连忘返。选材经典简约,意蕴丰厚,情味绵长。
  二、从文学名著中取材
  平时在阅读名著时,不妨对自己特别欣赏的作品进行细读乃至熟读、背诵,胸中有了一些作品作“底子”之后,且沉浸颇深,就会有气盛言宜、挥洒自如的信心与能力。在考试时信手拈来,融化铸炼,从而使文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别具奇妙的光彩与灵性。
  如中考满分作文《一缕香魂》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病榻前,黛玉在心里默念《葬花吟》,把残留着墨汁香气的诗稿扔进炉中,摇曳的火苗映着她清瘦苍白的脸庞,两行热泪滚滚而下。耳边,依稀传来怡红院张罗宝玉结婚忙碌的声音…… 黛玉走出闺房,担着花锄,单薄的身子在风中发抖,似乎要倒。禁不住地咳嗽使她脸上泛起些少有的红晕。‘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方净土掩风流’,无暇的花散发出幽幽香气,淌在黛玉纤细修长的指尖,随后静静地落到同样芳香着的泥土中。于是,那一缕香魂在黛玉的四周弥散……”
  选文取材于名著《红楼梦》,加之作者对原著的感悟,改写其中“黛玉葬花”的情节,小小的片断,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黛玉的倔强、自尊、美貌、才情。行文情景交融,景为情生,情为景动;人物刻画细致,如见其人,如闻其泣。
  三、从名作家身上取材
  有些考生不仅有宽广的阅读面,而且对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喜爱的文学文化现象研究颇深。
  如中考满分作文《与诗人同行》中:“黄冈,赤壁,长江。清风,明月,苏轼。他伫立江边,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滴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他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名句。他还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往事是如此让他感慨。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这位豪放的大词人决不会被磨难压垮,你听,猎猎秋风中一首歌在传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好一个打不倒、压不弯的苏东坡,我愿与你同行,去抗击人生的风风雨雨……”
  行文如行云流水,着语似珠落玉盘,引用自然贴切,用词讲究,旁征博引,不露斧痕,小作者对苏轼性格的透彻了解,对苏轼作品的细致斟酌,对苏轼身世的熟捻把握,处处可见作者扎实的功底,不凡的文采,令人叹为观止。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并形成良好写作素养的活动。它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作文是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语文能力等多元素的综合体现,它能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指出:“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这一认识,高度概括了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作文教学其实就是让学生练习写作、学会写作。那么
期刊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如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不断探求,创设了许多良好的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对比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刺激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行。  其次也可
期刊
菊花原产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尽管它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丽,也没有兰花般的馥郁浓香,但由于它开在众芳摇落、白露为霜的深秋,千姿百态,万紫千红,所以赢得古人的珍爱,牵动了诗人的情思,激活了诗人的心智,促使他们写下了一曲曲借菊传情、托菊言志的颂歌,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篇。咏菊诗可谓星汉灿烂,异彩纷呈,而菊花意象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概而言之,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菊花品格的礼赞。  早在战
期刊
一、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珍视生命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者,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那些充满好奇、生机蓬勃、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只有放飞他们的心灵,才会使语文教学充满灵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老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声
期刊
“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应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写作,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有一桶水。”这话所传递
期刊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就会变成一种内部力量。但人的兴趣通常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如果我们教师引入新课都是“请同学们翻开第几页”,那就变成了例行公事,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则不同,通过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进入“共振”的境界,学生就会兴趣大增,主动性就发挥出来了。  二、易位对
期刊
一、关注弱势群体的学习能力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会经常性地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瞧瞧,你现在的表现不错,只要能够长期坚持,更多的成功等着你。”“这个问题你说得
期刊
语文是极具魅力的一门学科。它有助于学生悟性的培养,情感的净化,人格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就必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和意蕴,在情境中享受语文,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语文,犹如汤之于盐。盐须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语文需
期刊
一、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中,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少了,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他们仍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即使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指在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未曾或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一切按既定教案办,不
期刊
语文学习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广泛地积累、不断地拓展,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维。那么,在新课改强调积累的情况下,语文学习应改积累什么?又有哪些好的积累方法呢?  首先是积累什么的问题。新课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语文要积累基础知识,比如字音、字形、成语以及古文中实词、虚词的用法等,当然也包括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还有学习方法的积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