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瓷话,写意人生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k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光溢彩里,温润与韵味沉淀其下;轻柔摩挲中,纹理与细节丝丝分明。陶瓷,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不仅饱含浓厚的文化底蕴,也颇具收藏价值。
  当湿润的泥土与江南人灵巧的双手相遇,便凝结成一篇独具韵味的“江南瓷话”,让人忍不住想要娓娓道来。
  笔触下的文人气质
  江南地区是中国古代瓷器的发源地,也是青瓷的主要产区。在漫长的制瓷史上,江南一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过许多著名窑口,它们引领着元代以前中国瓷器界的审美,对全国制瓷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丽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她自幼酷爱画画,加上长期浸润在古城的文化氛围中,江南水乡的灵气和秀气熏陶着这位艺术天赋颇高的江南女子,使她后来成为一名吴门画派的女画家。
  在苏州时,杨丽华长期从事绘画艺术教学工作。1984年,她开始对宜兴紫砂工艺和景德镇陶瓷美术进行探索研究,并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能否把吴门画派的笔墨神韵与陶瓷工艺相结合呢?于是,1996年退休后,在苏州艺坛已颇有名气的杨丽华带着一颗对陶艺的“求学”之心来到江西景德镇,开启另一段富有挑战的艺术之旅。
  在瓷都的日子,杨丽华深深感受着瓷都人的质朴与情怀,她从最基础的陶瓷制作工艺学起,虚心向陶艺家们学习、向陶工们请教,渐渐掌握了陶艺创作的理念和技法,同时还发挥了她吴门画派水墨功夫的特长。
  在不断总结经验,寻觅感悟中,杨丽华终于将笔底的青花五彩完美地呈现在陶瓷上,并且突破创新,把宋元以来为人称道的青花、釉里红加以升华,创造出了既有传统积淀又有时代气息的新风格。
  水墨青花江南赋
  陶瓷美术与中国书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绘画的形式描写而成,但它们在纸质与泥胎、平面与立体、墨色与釉色上又有很大不同。
  乍看杨丽华的画作,未必能感到是出自女性之手。她的画属小写意,山水、花鸟、草虫、水藻无不涉猎,无不精善;意笔大气磅礴,落墨淋漓尽致,一洗女性柔弱纤秀之习,既有传统的功底,又兼具对象的形与神,充满朴厚、秀润的江南文人气质。而经过瓷都窑火的洗礼后,吴门书画的笔调、墨韵、色彩功夫被冶铸得更加鲜活靓丽。
  泥上绘画都在朦胧中进行,因此创作者必须具备下笔无悔、一气呵成的艺术功力,对窑火彤焰中会出现的浓淡、厚薄、层次、过渡要了如指掌,这就是所谓“火焰艺术的真谛”。杨丽华充分运用元明文人水墨画“墨分五色”的技法,并融合民间陶瓷艺术拙中藏雅的笔墨技巧,更加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
  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着彩,罩以透明釉后经高温(1340℃左右)还原焰烧制而成。烧制后的颜色大多呈灰黑、赭色,很少有纯正的红,线条也常见晕散,容易缺少浓淡不等的色阶,因此成品率极低。
  “艺术源于生活,笔墨当随时代。”杨丽华说,艺术的创新不仅在于材质,更在于内容。传统的陶瓷艺术以装饰性图案为主,比如龙凤、缠枝莲。江南的生活环境,园林花卉、田园蔬果、太湖鱼虾给杨丽华带来了创作上的新灵感。她将清新灵秀的江南景物、生动平实的水乡风情融入陶瓷艺术中,并把元代以来一直作为装饰点缀,只充当配角作用的釉里红变成瓷上的主角。在杨丽华的笔下,盛放的鲜花,横行的螃蟹,甚至太湖山水都是红色的。
  投身陶瓷藝术二十多年,杨丽华坚持秉承大胆严谨的创作风格,制作的陶瓷艺术品大大小小近两万件,其中成品不超过300件。
  自然创作生生不息
  “我热爱生活,更热爱自然,大自然给予我无尽的灵感,使我发现了自然生命之爱,我以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语言,来诉说我心灵的感受。希望每一个看我作品的人,能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回到自然中去”,对待艺术创作,杨丽华这样认为。
  近年,杨丽华参加了全国陶瓷设计创新评比、西湖博览会等众多大型展览,作品均获奖并被收藏,也在苏州博物馆、苏州古典园林等处举办个人作品展。
  在她看来,陶瓷美术作为另一种绘画创作载体,要靠自身的形象说话。要想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最重要的是学习传统基础,从传统中吸取经验,深入生活,从而进行新的创造。“如果不深入理解和领会优秀传统,不去继承发掘,或不掌握方向,随时向俗流转换,那么创作者对艺术的把握就会若即若离。因此,全身心投入艺术是理所当然的事。”如今,年事已高的杨丽华也开始慢慢把技艺和理念传承给自己的儿子蒋荃荪。
  “想多留点好的作品下来。”杨丽华说,在有生之年,能品尝艺术生命的甘苦,做出与众不同、值得流传的东西,是真正的幸福。
其他文献
说到“一粒米”,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苏州盛产的稻米。确实,作为“鱼米之乡”,苏州的大米可是相当受欢迎的。但今天,我们想谈论下另外“一粒”在苏州愈发受人关注的“米”——纳米。  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几乎等同于头发丝的五万分之一,是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事物。然而,就是这个小到人类根本无法直接触摸的纳米世界,在近年来又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竞争中,不可忽视的产业。  纳米产业的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生活与生产的方方
期刊
苏州文庙,宋朝时由范仲淹所建。在985年的历史长河里,它一直是苏州人的精神圣地。9月28日上午,文庙大成殿前礼乐声声,“2020姑苏孔子文化节”在此启动,这也是姑苏区双塔街道第14年举办祭孔活动。  一场传统庄重的祭孔仪式  在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中,“礼”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今年的祭孔活动也依旧秉持着“礼”的传统文化内涵。  上午9点半,钟鼓齐鸣,人们肃穆而立。现场的“镛钟”作为乐之重器和文庙重要的
期刊
宋清霞苏州市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苏州吴门名医传承计划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生殖整复分会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医学会女性生殖健康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生殖内分泌、妇科肿瘤等领域疾病预防与治疗二十多年,苏州市中医医院
期刊
你可曾想过,高速公路服务区有一天会变成网红打卡点?在我们的固有印象里,高速公路服务区不就是中途歇脚,顺便上个卫生间、加个油,或者吃个饭的地儿嘛!又贵又难吃的快餐,值得特意去打卡?  咳,别不解了。2018年,为全面提升江苏高速营运水平和公众服务品质,江苏交控在“畅行高速路,温馨在江苏”服务理念基础上,倾心打造出“苏高速·茉莉花”营运管理品牌,全速推进品牌创建工作,2020年8月28日,被国务院国资
期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以富饶之地、鱼米之乡久负盛名,人杰地灵自然不言而喻。都说江南的水是温柔的,生活在湖畔的人儿靠水吃水,如鱼得水。  北纬31°39′,东经120°37′ 阳澄湖畔养蟹人  坐标北纬31°39′,东经120°37′,是阳澄湖中心湖区,有着1.6万亩螃蟹养殖基地,每年蟹季,这里灯火通明,好生热闹。而40年前,阳澄湖还是一片汪洋,渔民不上岸,以船为家,靠捕捉野生鱼类为生,经常会有农民
期刊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18年的发展,科教创新区成就了自己的风华传奇,同时也将高等教育打造成了园区发展的名片,扛起区域科技创新的旗帜,为园区经济转型、产业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弯道超车,一张亮眼的大学增量成绩单  城市之间的竞争,经济领域是你追我赶,而决定经济数字是否漂亮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其中高等教育和人才资源
期刊
精致的茶席,精湛的茶艺,一双巧手伴随古典乐在茶水间流转,带来满室茶香。事实上,这不只是一场极富苏式韵味的茶艺表演,也是2020年姑苏区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的现场。  2020年以来,姑苏区在抢抓文化新经济、夜经济、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转型过程中,始终把人才摆在“C位”。通过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搭建技能人才全要素引育平台,创新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模式,姑苏区不断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队
期刊
10月30日,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本次博览会聚焦纳米领域最前沿的产业动态以及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成果,端出了一场万众瞩目的纳米技术产业盛宴。  近年来,“纳米”跳出实验室,悄悄出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本次纳博会上,共有1600多家科技企业、科研机构以及行业机构到场,展出了具有炫酷未来感与高度现代化相交织的千余件纳米黑科技产品,凸显
期刊
周颖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校长  苏州十中有着非常好的教育传统,是苏式教育的践行者。苏式教育,不是那么地功利,不是那么地急促,但同时,苏式教育又像苏州城市一样,走在全国前列,因为有坚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苏州的城市精神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体现了苏州文化与城市精神的继承性、群众性和时代性。苏式智慧、苏式教育体现为圆融、细致、耐心与韧劲。这些与苏州三千年的稻米文化和
期刊
说起与单车结缘,應该是从读六年级的那个暑假开始,当时刮起了一阵死飞风,自己看了心动不已,于是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买了第一辆死飞,从此就与单车结下不解之缘。后来因为骑死飞的朋友越来越少了,甚至都找不到一个朋友一起玩耍,这让骑死飞变成了一件很无趣的事。  有次在某节课堂上走神,突然就想换公路车骑了,当天放学后就跑到车店里买了第一辆公路车。因为我算是一个非常热爱运动的人,爱上单车似乎也并没有太令人出乎意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