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训练创新模式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结合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办学现状,提出了在工程训练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案。本文从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出发,阐述了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工程训练 创新 模式
  一、创新的重要性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对于理工科高等学校立足于各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传承与发展,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原动力,提高其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传统工程训练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校里金工实习主要教授的是车、铣、刨、磨、钳等基本机械加工的理论和操作知识。在学生进入到实习环节后,由指导教师来讲解相关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的操作示范,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在完成实习任务后该环节的实习结束。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工程训练只注重了学生的操作训练,忽视了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当工程师或者当工程管理人员的方面,这就造成了现在大部分的工程训练是把学生当成工人来训练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简单并且相对安全,缺乏现代的教学手段,一直采用讲授加操作的單一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现在工程训练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加工六角螺母、锤子等,实习基本处于基础层次,不能将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提升不到综合的知识融合和创新设计与实践。我校实习的专业不仅是针对机械以及近机械类的,而且还有经、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但是参加工程训练的内容基本一样,与他们所学专业脱节,不能有效的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为提高学生对金工实习的兴趣,必须彻底改变以往金工实习中学生被动实习的情况,对金工实习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学生成为金工实习的主体,整个实习过程中指导人员起辅导作用。
  三、单一工种的创新模式
  学生在进入到一个工种实习的期间,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来学习,其余的时间由学生随机分组,从各个角度来设计创意,然后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最终选择出最好的设计方案,编制相关的程序,由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进行加工。
  单一工种的创新实习教学方式,将创新工程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技能操作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单一工种的创新是其他工种创新设计的基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学生对此类创新的积极性很高。
  四、综合创新模式
  综合创新模式属于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学生在经过本环节的学习后可以提高自己的工艺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总体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训练对象:综合创新训练可对全校同学开放,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工程训练中。
  创新训练的实施时间:根据我校的实习模式和学生的具体学习安排,在传统实习和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模块完成后,进行综合创新训练。
  创新训练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选题阶段: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导论课,传授给学生关于产品创新的知识,同时布置创新训练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将专业课结合起来,利用在校期间的学习,构思出创新训练的内容,最终形成创新产品设计。在此期间指导教师和创新小组的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开展讨论会,以便充分论证创新产品的可行性。
  (二)实践阶段:综合训练可采用团队管理制,在每个小组设置一个项目管理员(组长),并在组长的带领下一起分工设计、加工制造,遇到问题一起讨论解决。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产品设计,制定相应加工工艺,编写出加工工艺的路线卡。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零件加工与装配的工作,最后利用课下的时间写出实习报告,进行实习答辩。
  具体综合创新训练过见图1所示:
  图1 综合创新训练流程图
  五、总结
  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我中心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具有本科特色的工程训练体系和课程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块。为继续提高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质量,我们一定会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创新训练,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志刚.试析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
  [2]杨沁,王瑞芳,高玉华. 论工程训练中创新的类型及要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10
  [3]周梓荣,周建宇.构建新型工程训练体系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12(19)
  [4]丁洪生,杨志兵等.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
  作者简介:
  耿冬妮,女,1985.3,山东青岛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训练。
其他文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生涯发展与决策能力为原则,在综合运用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为期一学期十五周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一方面通过心理学的团体辅导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订立在校职业准备规划;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基本知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管理自我和设计自我,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生涯。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全国最稳定的藏区之一,该县着力将扶贫开发与藏区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藏区民族和谐、藏民幸福安康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藏区“三四五工程”,即:“三大民生工程”、“四项关怀”、“五项帮扶”,为促进藏区和谐发展、人民幸福走出了一条符合木里藏区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木里 扶贫开发 民生改善 人民幸福  扶贫开发是实现贫困地区人民幸福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木里藏族自治县
期刊
【摘 要】梭罗不仅通过自己的文字,也通过自己的言行,向世人展示了他独特的自由思想:当个人的行为没有涉及他人的利害时,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而不必向社会负责;而当个人遭遇到一个独裁或无能的政府时,个人就有权采取非暴力的方式拒绝对它效忠并抵抗它的权力。梭罗认为:国家无权侵犯公民的道德自由,国家不能强迫公民支持暴政,人的良知应是每个人的最高精神主宰。梭罗把“不服从”称为一场和平革命,通过此种方式,向世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引滦信息系统是在GIS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基础地理信息(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图、数字栅格图、数字正射影像图等)、引水工程技术信息、水文水质信息、水雨情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等信息为基础信息平台,将输水优化调度系统、输水安全预警系统、于桥水库雨洪利用与防汛减灾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有效结合起来,建立一个
期刊
【摘 要】城市规划动态监测是一个实时性强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数字规划概念的提出,遥感对地观测技术逐步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从数据到信息的转换,为获取和更新城市地理信息以及城市扩展监测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本论文主要论述与探讨了遥感技术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监管业务、技术流程、数据获取、遥感信息模型和发展趋势展望等。  【关键词】城市规划 建设监测 遥感技术  一、引言  我
期刊
【摘 要】对二元函數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给出了一种新的证明方法,并对此充分条件的结论做了适当补充.  【关键词】二元函数 极值 充分条件  一、二元函数极值存在充分条件及其证明  则函数在处是否取得极值的条件如下:  (1)当时,具有极值.且当时,有极大值;当时有极小值;  (2)当时,没有极值;  (3)当时,若,则除了在的邻域内满足的点之外,有极小值;若,则除了在的邻域内满足的点之外,有极大值;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矢量曲线的点、线要素在其自动制图综合中的特点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一种曲线化简算法的分类体系,并对现有的几种经典算法进行分类,通过比较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发现以单一尺度的曲线化简算法容易忽略一些特征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逐点判断的以角度、距离共同作为尺度的曲线抽样算法,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在保留各种曲线特征点的处理上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逐点 转角 距离 双尺度 
期刊
【摘 要】将USB设备端控制器作为一个IP核研究,详细阐述了一种基于FPGA 的USB设备端控制器的设计流程。对复杂的IP核设计进行分块构思,从硬件上进行模块划分。划分的模块包括PHY、UTMI接口、PL协议层、CTRL控制传输、FIFO、ROM配置文件等6个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各模块的设计。  【关键词】FPGA USB 设备端控制器 IP核 功能模块  一、引言  USB(Univer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教学、学习、发现、创新同步协调。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求知和探索的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