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良好行为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高中生的判断力还没有得到很大提升,很容易受到外部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本文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分析了影响高中生良好行为形成的原因,以及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塑造高中生良好行为的探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
高中生正是处于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既具有模仿能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也存在着叛逆心理,在心理和思想方面,并不成熟。如果不能够把握這一黄金阶段,任由学生自行发展,就难以保证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无法起到有效的良好行为塑造作用。因此,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应当进一步的发挥其教育作用,实现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和培养。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个人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性格形成中起次要作用。如今的高中生以独生子女居多,被家里人宠惯了,害怕遭受痛苦和疲劳,无法承受挫折和打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赋予学生强大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可以正确地理解挫折和困难,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对于高中生的某些偏差行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纠正生活和学习中错误的认知。作为一名高中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改善自身的个性,建立有尊严的个性,更全面地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并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信心的培养、情绪的控制辅导、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高中生抵抗挫败感,增加自我认知能力,建立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个人性格,实现心理问题的预防,并建立具有正面的思想人格。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虽然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但心理教学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所有教师来说,重视心理教育,营造一种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特定主题的教育工作中,提高了学生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和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心理教育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还可以鼓励更多的教师甚至所有教师参加心理教育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在学校中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心理氛围。
(二)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让学生自我探索并强调自身的经验和看法的过程。作为集体辅导的一种形式,心理辅导的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有所不同。例如:高一级主要学习取悦自己、适应教育、理解人际关系并提高自身。高二级主要学习社会责任教育、自我评估和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以及考试的心理调适。高三级学习侧重于心理调适、缓解学业压力、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专题学习,学生分享成长中的问题,探讨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指明灯。
(三)寓辅导于活动之中
实现心理辅导在具体活动中的应用实践,能够更好的完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其对良好行为的塑造作用。一是要将心理辅导纳入活动之中,将其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内容,进行课程活动的规划和设计。二是在活动规划设计中,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及开展需要,实现活动的教育意义。三是切实结合高中生专业课程内容,提升心理辅导活动的可行性和多样性。结合这三点,改变原有的专门心理辅导设置,增加写作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和体育活动小组等小组活动,或文化比赛和体育比赛等,结合多样的活动内容,完成心理辅导在活动中的渗透。在活动中,活动内容的设置、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的完成心理辅导过程,寓辅导于活动之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
(四)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人们在环境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对人们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便成功地塑造高中生的良好行为。这种良好的环境不仅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且激发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一个美丽宜人环境能熏陶学生热爱自然、学校、家乡和对周围的人更友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操守,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案例
高二男学生小敏,性格内向、孤僻、自尊心很低,不主动,也不想与同学交流。因来自农村家庭,怕被同学嘲笑自己的父母年纪过于大,在实际中被同学发现了自己年纪大的母亲而被同学嘲笑,产生了很强的羞辱感导致自身更加自卑,更加不愿和同学来往,甚至产生了强烈的自杀心理。
(二)案例分析
从小敏的个案中可以发现小敏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个性缺陷、能力缺陷。个性缺陷是指是一个人的性格是稳定态度系统和行为习惯的方式,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格可以改变和补充一些气质的负面因素,并在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良好的人格是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证。相反,不良的人格不仅严重影响人际关系以及人的成长和进步,而且也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容易导致精神疾病。小敏的性格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过度内向和孤僻性格、自我封闭和沮丧的心态以及自卑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人格缺陷严重阻碍了他与他人的互动。不想主动与同学联系,并在同学之间缺乏相应的理解和了解机会,从而导致情感不融洽的关系。其次,他一整套不良的人格特质很容易给其他学生一个不好评价,并影响了其他学生对他的接受和沟通。
(三)辅导目标及效果
对小敏非理性的认知模式进行理性的认知治疗,从健康的群体意识的理论问题到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正确理解和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具体、有针对性和理性的分析的基础上,认真讨论了人际关系的含义,明确指出了他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尽可能解决过去的非理性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逐渐认识、改变和纠正不合理的信念,被理性的信念所代替,这些理性的信念可以改善认知、缓解负面情绪、消除心理困惑,并建立良好的团体意识和塑造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过两个月的咨询和辅导,小敏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小敏与同学能比较自然交流,并在遇到无法学习的问题时主动询问老师。他与家人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最令他开心的是他的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在的他变得积极阳光。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寓辅导于活动之中、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等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能够改变高中生的不良认知模式、改善其认知和情绪,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倪君.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2]谷宇昕.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陈斌斌.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05).
[4]姜晔.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J].西部素质教育,2020(08).
[5]韦晓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20(0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
高中生正是处于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既具有模仿能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也存在着叛逆心理,在心理和思想方面,并不成熟。如果不能够把握這一黄金阶段,任由学生自行发展,就难以保证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无法起到有效的良好行为塑造作用。因此,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应当进一步的发挥其教育作用,实现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和培养。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个人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性格形成中起次要作用。如今的高中生以独生子女居多,被家里人宠惯了,害怕遭受痛苦和疲劳,无法承受挫折和打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赋予学生强大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可以正确地理解挫折和困难,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对于高中生的某些偏差行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纠正生活和学习中错误的认知。作为一名高中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改善自身的个性,建立有尊严的个性,更全面地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并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信心的培养、情绪的控制辅导、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高中生抵抗挫败感,增加自我认知能力,建立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个人性格,实现心理问题的预防,并建立具有正面的思想人格。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虽然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但心理教学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所有教师来说,重视心理教育,营造一种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特定主题的教育工作中,提高了学生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和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心理教育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还可以鼓励更多的教师甚至所有教师参加心理教育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在学校中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心理氛围。
(二)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让学生自我探索并强调自身的经验和看法的过程。作为集体辅导的一种形式,心理辅导的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有所不同。例如:高一级主要学习取悦自己、适应教育、理解人际关系并提高自身。高二级主要学习社会责任教育、自我评估和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以及考试的心理调适。高三级学习侧重于心理调适、缓解学业压力、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专题学习,学生分享成长中的问题,探讨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指明灯。
(三)寓辅导于活动之中
实现心理辅导在具体活动中的应用实践,能够更好的完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其对良好行为的塑造作用。一是要将心理辅导纳入活动之中,将其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内容,进行课程活动的规划和设计。二是在活动规划设计中,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及开展需要,实现活动的教育意义。三是切实结合高中生专业课程内容,提升心理辅导活动的可行性和多样性。结合这三点,改变原有的专门心理辅导设置,增加写作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和体育活动小组等小组活动,或文化比赛和体育比赛等,结合多样的活动内容,完成心理辅导在活动中的渗透。在活动中,活动内容的设置、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的完成心理辅导过程,寓辅导于活动之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
(四)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人们在环境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对人们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便成功地塑造高中生的良好行为。这种良好的环境不仅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且激发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一个美丽宜人环境能熏陶学生热爱自然、学校、家乡和对周围的人更友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操守,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案例
高二男学生小敏,性格内向、孤僻、自尊心很低,不主动,也不想与同学交流。因来自农村家庭,怕被同学嘲笑自己的父母年纪过于大,在实际中被同学发现了自己年纪大的母亲而被同学嘲笑,产生了很强的羞辱感导致自身更加自卑,更加不愿和同学来往,甚至产生了强烈的自杀心理。
(二)案例分析
从小敏的个案中可以发现小敏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个性缺陷、能力缺陷。个性缺陷是指是一个人的性格是稳定态度系统和行为习惯的方式,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格可以改变和补充一些气质的负面因素,并在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良好的人格是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证。相反,不良的人格不仅严重影响人际关系以及人的成长和进步,而且也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容易导致精神疾病。小敏的性格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过度内向和孤僻性格、自我封闭和沮丧的心态以及自卑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人格缺陷严重阻碍了他与他人的互动。不想主动与同学联系,并在同学之间缺乏相应的理解和了解机会,从而导致情感不融洽的关系。其次,他一整套不良的人格特质很容易给其他学生一个不好评价,并影响了其他学生对他的接受和沟通。
(三)辅导目标及效果
对小敏非理性的认知模式进行理性的认知治疗,从健康的群体意识的理论问题到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正确理解和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具体、有针对性和理性的分析的基础上,认真讨论了人际关系的含义,明确指出了他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尽可能解决过去的非理性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逐渐认识、改变和纠正不合理的信念,被理性的信念所代替,这些理性的信念可以改善认知、缓解负面情绪、消除心理困惑,并建立良好的团体意识和塑造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过两个月的咨询和辅导,小敏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小敏与同学能比较自然交流,并在遇到无法学习的问题时主动询问老师。他与家人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最令他开心的是他的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在的他变得积极阳光。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寓辅导于活动之中、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等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能够改变高中生的不良认知模式、改善其认知和情绪,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倪君.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2]谷宇昕.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陈斌斌.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05).
[4]姜晔.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J].西部素质教育,2020(08).
[5]韦晓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