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更注重历史教学的生活化,也就是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不断地发现历史中的“痕迹”,这不仅可以使历史教学内容生活化,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历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72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通常由历史知识与历史认识两部分组成,包含了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历史线索、历史规律等相关内容。而生活化教学通常指教师将生活当中的现象或事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便于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所需并非是强制的,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需具备时代性,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减少对历史理论与概念的理解,增加与学生现实生活相接近的社会与生活内容,以促使学生实现终身学习[1]。理论性相对较强的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加强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具体学习中能够形成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二)促进学科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素养通常包含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方面。生活化教学作为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助推器,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促使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其中,时空观念属于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重点与核心。在对学生的时空观进行培养时,教师可通过不同时段的历史故事敘述,使学生充分领悟到时空观并非是简单地按照时间背诵与记忆,而是根据历史事件的形成与历史进程的影响因素掌握历史知识,以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时空观[2]。对于家国情怀而言,其作为对历史知识学习与研究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主要是对学生的国家、民族、家乡的认同感进行培养,并根据心理学理论,遵循由亲密至疏远、由近至远的认知规律。基于此,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以人的情感、乡土资源等为出发点,指导学生积极关注身边的事物,从爱社会、爱家庭逐渐发展至爱国家。
(三)促进学生个性又全面的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生活化通常对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 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当前,社会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高中生的成长环境当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与思想潮流,这就会对高中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高中历史作为一门思辨性色彩较为明显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历史事件思考与历史人物选择,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第二, 有助于学生的潜能激发,促使学生的智慧形成。“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汲取智慧,培养当代公民具有的人文素养。《现代汉语词典》当中对“智慧”一词的解释为:“判断、发明与创造、辨析的能力。”也就是说,智慧属于多维度综合的能力,不是单个方面的技能。在高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中,要使人类历史进程当中形成的价值标准与现实生活相关联,也就是对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以促使高中生实现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第三, 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发挥,以促使学生成为“自由行动者”。高中历史教学中,需注重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以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从而实现认识世界以及驾驭自身人生的目标。开展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对历史的内涵进行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充分感悟历史所具备的独特味道[3]。而这种实际体验,通常比单一地阅读书本上的知识价值更高。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方法类似于触角,通常会不断延伸,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让学生自主触碰更多未知的内容,积极理解社会中的问题,从而能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第四,呈现个性,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创新意识。《历史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需将唯物史观以及科学理论当作指导,其教学方法通常多样灵活,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兴趣。作为独立的个体,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开展生活化教学,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而且还能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4]。因此,开展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教师不仅需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而且需注重学生自身的兴趣培养,以确保学生实现个性又全面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教学语言生活化
教学语言的表达通常会对学生接受、分析、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教学语言而言,其作为教师开展课堂学习的直接载体,通常要求历史教师具备相应的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常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谈吐清楚、言简意赅,且富有感染力。在生活化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达到一般性的语言表达要求,而且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通俗易懂,能够恰当使用生活实例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
(二)注意教学理念生活化
首先,历史教师需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以生活化教学理论进行自我武装。对于教学理念而言,其需将学生当作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注重把握学生的学习思想状态及情趣,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捕捉教育资源。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当中,对历史作用进行不断的发掘,以呈现出历史的价值。对于历史而言,其本身就是人的历史,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只有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其次,历史教师需明确教学是一种人文关怀行为,只有具备这样的教学观念,才能充分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积累,从而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三)注意教学目标生活化
在高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重新定义教育目标。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仅不是培养考试机器的,而且不是培养历史专家和历史工作者的,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历史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历史教学需将以人的生命实现良好发展作为依归教学,不仅需尊重与关怀生命,而且要实现生命的拓展与提升,这通常蕴含着显著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将生活化教学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而且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纳入教学目标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讲解历史知识时,需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苍白、空洞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在相关历史知识内容中融入古今中外历史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以便学生更好地借鉴历史知识。
(四)注意教学形式生活化
传统化教学形式通常是简单的灌输,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学生被动学习”,但是,在高中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课程的设计及开展需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方式相结合,对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以促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和生活相贴近的情境化教学方式逐渐被广泛推崇,历史教师需根据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况,构建与生活化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形式通常要求教师具备发现与挖掘现实生活当中历史教学资源的能力。因为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仅从书本上对相关历史人物、事件进行了解,学生不仅缺乏直观感受,而且理解起来也较为困难。虽然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述历史,但是仍旧有部分学生无法有效地理解。此时,教师如果善于使用模型、图片、视频、实物等,将历史中抽象的事件与人物以生动的形象呈现出来,不仅能缩短学生与历史知识间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有效地理解与把握历史。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体验,从而实现身临其境的体会,有效理解相关历史知識。
(五)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互动与学生的参与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基于此,高中学校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现实生活当中的历史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有兴趣的材料放到历史课堂上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主动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然后将其讲解给其他学生,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找到学生关心的生活素材,并有效融入教学中,以便学生学习。同时,历史教师需注重教材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以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层次的知识内容。
综上所述,将高中历史教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通常是指教学回归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当前的历史教学通常更关注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注重人自身的价值观及需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注重生活化理念的运用,并在教学语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中积极融入生活化的教学观念,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身所生活的世界形成良好的认知,而且能使其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寇爱清.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刍论[J].成才之路,2020(10):123.
[2]党有萍.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49.
[3]王先红.刍议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4):102.
[4]田婷.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60.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72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通常由历史知识与历史认识两部分组成,包含了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历史线索、历史规律等相关内容。而生活化教学通常指教师将生活当中的现象或事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便于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所需并非是强制的,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需具备时代性,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减少对历史理论与概念的理解,增加与学生现实生活相接近的社会与生活内容,以促使学生实现终身学习[1]。理论性相对较强的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加强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具体学习中能够形成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二)促进学科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素养通常包含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方面。生活化教学作为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助推器,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促使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其中,时空观念属于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重点与核心。在对学生的时空观进行培养时,教师可通过不同时段的历史故事敘述,使学生充分领悟到时空观并非是简单地按照时间背诵与记忆,而是根据历史事件的形成与历史进程的影响因素掌握历史知识,以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时空观[2]。对于家国情怀而言,其作为对历史知识学习与研究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主要是对学生的国家、民族、家乡的认同感进行培养,并根据心理学理论,遵循由亲密至疏远、由近至远的认知规律。基于此,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以人的情感、乡土资源等为出发点,指导学生积极关注身边的事物,从爱社会、爱家庭逐渐发展至爱国家。
(三)促进学生个性又全面的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生活化通常对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 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当前,社会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高中生的成长环境当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与思想潮流,这就会对高中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高中历史作为一门思辨性色彩较为明显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历史事件思考与历史人物选择,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第二, 有助于学生的潜能激发,促使学生的智慧形成。“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汲取智慧,培养当代公民具有的人文素养。《现代汉语词典》当中对“智慧”一词的解释为:“判断、发明与创造、辨析的能力。”也就是说,智慧属于多维度综合的能力,不是单个方面的技能。在高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中,要使人类历史进程当中形成的价值标准与现实生活相关联,也就是对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以促使高中生实现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第三, 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发挥,以促使学生成为“自由行动者”。高中历史教学中,需注重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以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从而实现认识世界以及驾驭自身人生的目标。开展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对历史的内涵进行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充分感悟历史所具备的独特味道[3]。而这种实际体验,通常比单一地阅读书本上的知识价值更高。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方法类似于触角,通常会不断延伸,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让学生自主触碰更多未知的内容,积极理解社会中的问题,从而能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第四,呈现个性,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创新意识。《历史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需将唯物史观以及科学理论当作指导,其教学方法通常多样灵活,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兴趣。作为独立的个体,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开展生活化教学,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而且还能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4]。因此,开展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教师不仅需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而且需注重学生自身的兴趣培养,以确保学生实现个性又全面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教学语言生活化
教学语言的表达通常会对学生接受、分析、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教学语言而言,其作为教师开展课堂学习的直接载体,通常要求历史教师具备相应的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常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谈吐清楚、言简意赅,且富有感染力。在生活化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达到一般性的语言表达要求,而且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通俗易懂,能够恰当使用生活实例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
(二)注意教学理念生活化
首先,历史教师需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以生活化教学理论进行自我武装。对于教学理念而言,其需将学生当作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注重把握学生的学习思想状态及情趣,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捕捉教育资源。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当中,对历史作用进行不断的发掘,以呈现出历史的价值。对于历史而言,其本身就是人的历史,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只有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其次,历史教师需明确教学是一种人文关怀行为,只有具备这样的教学观念,才能充分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积累,从而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三)注意教学目标生活化
在高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重新定义教育目标。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仅不是培养考试机器的,而且不是培养历史专家和历史工作者的,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历史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历史教学需将以人的生命实现良好发展作为依归教学,不仅需尊重与关怀生命,而且要实现生命的拓展与提升,这通常蕴含着显著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将生活化教学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而且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纳入教学目标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讲解历史知识时,需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苍白、空洞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在相关历史知识内容中融入古今中外历史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以便学生更好地借鉴历史知识。
(四)注意教学形式生活化
传统化教学形式通常是简单的灌输,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学生被动学习”,但是,在高中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课程的设计及开展需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方式相结合,对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以促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和生活相贴近的情境化教学方式逐渐被广泛推崇,历史教师需根据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况,构建与生活化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形式通常要求教师具备发现与挖掘现实生活当中历史教学资源的能力。因为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仅从书本上对相关历史人物、事件进行了解,学生不仅缺乏直观感受,而且理解起来也较为困难。虽然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述历史,但是仍旧有部分学生无法有效地理解。此时,教师如果善于使用模型、图片、视频、实物等,将历史中抽象的事件与人物以生动的形象呈现出来,不仅能缩短学生与历史知识间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有效地理解与把握历史。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体验,从而实现身临其境的体会,有效理解相关历史知識。
(五)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互动与学生的参与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基于此,高中学校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现实生活当中的历史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有兴趣的材料放到历史课堂上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主动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然后将其讲解给其他学生,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找到学生关心的生活素材,并有效融入教学中,以便学生学习。同时,历史教师需注重教材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以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层次的知识内容。
综上所述,将高中历史教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通常是指教学回归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当前的历史教学通常更关注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注重人自身的价值观及需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注重生活化理念的运用,并在教学语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中积极融入生活化的教学观念,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身所生活的世界形成良好的认知,而且能使其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寇爱清.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刍论[J].成才之路,2020(10):123.
[2]党有萍.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49.
[3]王先红.刍议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4):102.
[4]田婷.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