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五味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总喜欢用“酸、甜、苦、辣、成”这五味来比喻复杂的内心活动,在这里我也就用这五味来简单地分析,我的学生们在心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
  
  酸——叛逆
  
  总说青春是青涩的,我的学生们,甚至包括我自己,都在享受着这种酸酸的滋味。这是年轻人特有的酸,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要度过的美妙时期,就好比水果的成熟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没有青涩的酸,哪来收获的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波动是最大的,可塑性也是最强的,如何正确掌握和引导,成了“水果”是否能够长成变甜的关键。
  
  甜——懒惰
  
  出生在这个年代的学生相对来说应该是甜蜜的,这个“甜’,却可能在孩子们当中衍生出懒惰,缺乏上进心。反映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思想不集中,爱和周围的同学做与课堂无关的事,隋。要努力克服学生在学习中的懒惰情绪,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端正学习的动机。以下是我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①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能够刺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元素。比如在地理课上。以展示祖国伟大风貌的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产生对科学的热爱,鼓励学生的探索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我相信—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②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说一说大学里的快乐生活,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一滴。使学生产生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对快乐成长的向往,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克服懒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让自己被学生所认可和尊敬的,有一句话说的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③另外,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克服懒惰的途径。
  
  苦——逃避
  
  “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苦”,这些语句都能深刻地反映出学习的过程是要吃苦的,虽然现在大多数学生不会有“十年寒窗”的苦读,但是每天来学校上学,每节课四十分钟的“禁锢”已经让一些学生痛苦不堪。他们有的选择逃离课堂,有的虽然“身在曹营”,心早已飞到了学校以外的角角落落。
  遇到这么一个学生,他在课堂上总是无法认真听课,作业完成情况也令人担忧,他的心已经渐渐逃离了课堂,完全不在学习状态上了。在一次课间休息中,偶然发现该同学在球场上的表现非常积极,他所表现出的认真、执着与课堂上完全判若两人,我趁机非常真诚地赞扬鼓励他。不久后,令我更加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大为改观,似乎是把球场上的快乐转移到课堂中去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作为老师,应该适当地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用“玩”的快乐中和学习的苦闷和枯燥,这是一种很好的转移方式,是我们提倡的“劳逸结合”更深层次的表现。
  
  辣——冲动
  
  火辣辣的感觉,深刻而又强烈。这里“辣”也比喻了一种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的心理状态——冲动。易冲动是心理不成熟的标志之一,我把这种“冲动”的心理状态分成两个层面来分析:负面冲动和正面冲动。
  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学生不能说他,一说他就跳起来”“我说他一句,他要顶我十句”等等的话语。这些都是学生易冲动的表现,这些行为会对正常的教学和学生自身发展造成负面的甚至是恶劣的影响,称为“负面冲动”。
  “我一定要怎样怎样”“我保证我能考多少分”“我下次不会再这样了”等等这些信誓旦旦的话也常常从学生口中说出,但是往往可能坚持不了几天,又被打回原形了。这同样是一种冲动的表现,不过至少表现的态度是积极的,可称之为“正面冲动”。
  当然,负面的冲动要及时制止,但切忌采取强硬态度。正面的冲动其实是值得鼓励的,要努力地把这种冲动转化成长期的行为准则来实施。
  
  咸——失衡
  
  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也是五味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起到调和五味的重要作用。所以当把学生的心理状态用五味来比喻,那么“咸”自然就代表着一种平衡了。但是我们却经常会发现在学生中表现为“心态失衡”。比如:同学之间攀比时出现的心态失衡、当梦想和现实产生差距时出现的心态失衡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要把知识的传授当成自己的天职,同时也要处处留意如何教会他们做人,帮助学生掌握心理的尺度,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酸甜苦辣咸”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时刻存在的,也是正常心理活动必要的组成部分。我个人十分爱好烹饪,所以我愿把自己教师的职业比作厨师:学校和课堂是我们的厨房、课本和教材是我们的素材、学生们就是我们的对象,我们担负着为学生的成长而掌勺的神圣使命。时刻掂量着手中的锅勺,用心调和着学生的五味心灵,致力于做出一道“积极、乐观、勤奋、勇敢”的美味大餐。
其他文献
自主性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必然需求。然而,自主性班级文化建设是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它既包括纯粹的学生主体行为,也包括师生合作中的学生个性彰显。笔者亲身感受到,自主性班级文化活动,可以从自娱自乐型、常规引导型、环境熏陶型、项目创生型等层面上有针对性地加以构思、引导、实践,达到班级文化在自主中和谐、在自主中发展、在自主中提升的预期目的。  一、常规引导,激发自主潜能  常规教育是班主任各种工作
预设好的教案,是为了在课堂中得到完美的展现。但由于教学进展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的存在,这必然要求教学活动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教案的限制,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课堂上转瞬即逝的“生成”,把它作为擦亮课堂的神奇火种,为我所用,进行生成性教学,使生成让课堂“出彩”。    学会观察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要学会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采取措施
书海无涯,开卷有益。关于阅读的好处,古往今来,经典而又深刻的论述比比皆是,唾手可得。无论哪一条,我们(既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只要付诸行动,定会受益无穷。问题是,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不令人乐观,表现在;1.厌,学生中存在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兴趣的现象,他们没有或者说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生活习惯;2.随,碰到什么书籍或报刊就阅读什么,高兴读多长时间就读多长时间,目的性不强,没有阅读计划;3.浮,阅
写作时没有材料,没有语言,没有深度,成为当下困扰学生的难题。于是作文中矫情大于内涵,虚构大于真实,夸大大于质朴。要么作文中声声控诉,如韩寒般愤世嫉俗,哀叹世态,抨击时事,臭骂教育;要么无病呻吟,自顾自怜,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些文章只求快意宣泄,缺乏敏锐的思考、深刻的内涵,表面是个性张扬,实则是自我迷失。因此,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积累有价值的素材,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  阅读是积累
在学校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如何转化“后进生”?有的教师视“后进生”为天生的愚笨,简直“无可救药”,破罐子破摔;有的教师则采取一味责怪的态度,好像是由于其主观故意所造成的,对这类学生加以讥讽、挖苦;有的教师则对“后进生”冷若冰霜,认为这些学生只要不“捣乱”便心安理得任其发展;有的教师同情“后进生”,懂得应该帮助他们和优秀学生一道前进,但辅导一段时间后效果甚微便搁置不理了。种种做法导致这
现代科技的发展,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又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良莠不齐的信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的强化了学校教育,而有的则淡化甚至抵消了学校教育,造成学生价值观混乱。另外,由于人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封闭的教育模式使得学校和家庭教育出现了不相容现象,家庭、学校之间挑剔抱怨增多,相互交流合作减少。另一部分教育者教育手段有待改善,平等亲切的家访少了,而代之以召见命令、批评训斥等方式,从
对教育的误解    人们已忘记教育为何物。从上一个世纪(19世纪)起教育与科学开始分道扬镳,因此人们所理解的教育只是将青年人培养成有用之才。当某一科学被运用于经济之中时,这门科学马上身价百倍,人们为了获利,纷纷追求它,并在学校中推广这一学说。……假如这门科学与国家的存亡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门科学的功能就会发挥到极点,这种状况在现代科技肇始就已形成,直到原子武器的时代仍然如此。今天的美国突然意识到
一位教授朋友曾与笔者聊过这样一件事:在英国访学期间,有一次乘坐地铁时,他发现乘客很少,车厢里有不少空座位。但让他感到费解的是,一个英国母亲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合坐在一个座位上。她对身旁的空座位像是没看见一样。小男孩儿很胖,挤坐在母亲的腿上,母亲的脸上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到达终点站后,教授朋友好奇地问这位母亲:“你旁边的座位始终空着,为什么把孩子一直抱在腿上,不让他坐到空座上去呢?”那位母亲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总要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记。“县中模式”无疑是透视和理解我们当代教育的一面镜子。所谓“县中模式”是指以追求高考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以封闭式军事化管理为主要特征,以牺牲师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代价的学校管理体制。伴随着2004年南京“高考之痛”所引发的关于“县中模式”的大讨论,“县中模式”一词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且一度成为教育界的时髦话语。如今“县中模式”在中国大地越演越烈,且呈现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家长们的重视和关心。要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学得有效;让教师愿教,教得轻松;让家长会管,管得有用。  以往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借助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而且有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即使现在有发达的信息网络,也不利于家校间日常性的沟通,而且,这种沟通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方———“学生”。一本“家校联系本”